春节挂灯笼的寓意(春节挂灯笼的寓意英文)

伸手挽明月 2023-06-05 04:56:58 网友整理

灯笼是喜庆的象征,你知道挂灯笼的来历吗?

灯笼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在每年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室内庭院更是把它发挥到极致: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兔子灯等等,经过历代灯艺人的发扬和传承,己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灯笼是起源于汉族的一种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它的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就成为了照明工具。要说它的来历,流传在民间的还是一个不错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一只神鸟因迷路降落到人间,不幸被一位猎人射中死亡。此事被天帝知道后恼羞成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下界焚烧其一切:人畜、财物统统不留。善良的天帝之女听到后迅速将此事传到人间。情急之下,一位老人想出了应救办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要张灯结彩、点响爆竹,并燃放烟火,让天帝误以为天兵已在人间放了火。老人的瞒天过海终于解救了所有人。从此,就形成了正月这三天挂灯笼的习俗。

传说归传说,灯笼的由来更多人还是相信以下说法。它起源于18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非常相信神仙,认为太一神是天神中最尊贵的神,其地位在五帝之上。所以,他在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下令在长安城东南建了一座太一坛,以祭祀太一神。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又在甘泉宫修建了太一祠坛,并在以后的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张灯结彩,汉武帝还亲自率领文武百官连连跪拜,祭祀祈祷,以求太一神福降人间。宫廷的这个惯例很快流传到民间,于是乎便逐步形成了正月十五挂灯笼的习俗。

还有另一种说法叫"燃灯礼佛",它开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据《西域记》记载:正月十五,印度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认为此时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令正月十五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礼佛。这一做法经倡导后流行于民间,便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挂灯的传统。

无论是传说还是哪种说法,延续到今天,挂灯笼己成为喜庆的象征。它不仅只在元宵佳节,在其它喜庆的节日里,同样会有看到灯笼的身影,国庆节、开业典礼等等。愿中国的灯笼文化寓意更加丰富,范围也更加广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