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上兑下(巽上兑下卦详解)

气宇轩昂 2023-07-07 21:23:15 用户分享

《周易》中孚卦:风泽中孚,巽上兑下,利涉大川

中孚卦

(风泽中孚)巽上兑下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译文

中孚卦:行礼时献上小猪和鱼,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吉利的占问。

初九:行丧礼,吉利。如有变故,就不行燕礼。

九二:鹤在树荫中鸣叫,幼鹤应声附和。我有美酒,与你同 享。

六三:战胜了敌人,有的乘胜追击,有的凯旋收兵,有的高 兴流泪,有的放声歌唱。

:月近十五的时候,马匹丢失了。结果没有灾祸。

九五:抓到俘虏,紧紧捆住。没有灾祸。

上九:用鸡祭祖上天。占问得凶兆。

注释

①中孚是本卦的标题。中争的意思是心中诚信。全卦的内容是讲礼仪。标 题与内容有关。

②豚(tun)鱼:小猪和鱼。这两样东西是献祭和行礼时 常用的物品。、

③虞:丧礼,葬礼。

④它:意外事故。燕;用作 “宴”,指宴饮之礼。

⑤阴;用作“荫”,意思是树上荫蔽的地方。

(6) 爵:古代酒器,即酒杯,这里代指酒。

(7)靡:共享,同享。

(8)得敌: 克敌,战胜敌人。

(9)鼓:击鼓追击敌人。罢;停战,收兵。

(10)挛如: 捆得紧紧的样子。

(11)翰音:鸡,这里指用鸡祭天。

《大过卦》之初六爻辞“藉用白茅,无咎”破解

(上接“四、彖传破解”)

五、爻辞破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释字(词)

《说文》:“藉,祭藉也,一曰草不编,狼藉。”“藉”的本义就是铺在地上的干草。或用于祭祀,或用于动物的垫窝。用作动词时,为铺垫、垫衬,把东西垫在下面的意思。

白茅

白茅为草木之柔白者,在古代,白茅是洁白、柔顺的象征。古代祭祀时,以“白茅”为助祭之物,常用以包裹、衬垫祭品或“缩酒”,表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的恭敬。西周之时,南方的楚国就定时向周王朝贡献用于祭奠灌滤的“包茅”。由于白茅的洁白、柔顺,故也成为女性的象征。《诗经》中常以白茅做为男女恋情的比、兴之物。

释象

《大过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的。《大壮卦》先变为《需卦》,然后《需卦》再变为《大过卦》。《大过卦》初六原为《大壮卦》六五,卦变时,《大壮卦》六五不断下行,最后至于初位,成为《大过卦》初六。从上铺垫于下,故曰“藉”。《大过卦》初六为巽体主爻,“巽为木,为白”,“木”泛指草木,初六为柔爻,这里取象为柔草,草柔而白者,故曰“白茅”。

或曰,《大过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的,《大过卦》初六原为《大壮卦》六五。《大壮卦》六五为兑体主爻,“兑为泽”,沼泽是水草丰美之所,尤其多芦类植物,芦类植物喜湿地,泽灭之而後生,生命力强大。《大壮卦》六五还在震体,“震为萑苇”,“萑苇”为芦类植物,皆生白茅芦花。芦类植物柔韧,然其柔莫过乎白茅,《大壮卦》六五为震体柔爻,故取象曰“白茅”。卦变时,《大壮》六五下行而成为《大过》初六,象取白茅铺垫于下,故曰“藉用白茅”。白茅为轻柔,洁净之物,故《象传》释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藉用白茅”,是指在祭祀时,用白茅作铺垫,以表示对天地、神灵等的恭敬。敬畏天地神灵是人类顺应自然规律的表现,故“无咎”。

义理

母系氏族公社进入全盛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男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开始普遍下降,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观念开始形成。《大壮卦》变为《大过卦》,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大壮卦》六五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大壮卦》变为《大过卦》后,其社会地位却一落到底,而这种变化却是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完成的。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氏族公社,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然而,母权制却是“十分自然的过渡”为父权制(见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一三八页)。妇女社会地位的下降可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十分自然”地完成的,《大过卦·象辞》所谓“遯世无闷”就是这个意思。

天尊地卑是天道,男尊女卑是人道。《易·系辞传》开篇即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男尊女卑”的观念形成后,妇女地位普遍下降,以女性为中心的对偶婚和母权制受到打击,妇女逐渐从属于男性。在这种社会潮流中,妇女也“十分自然”地接受了这种现实,成为男尊女卑观念的支持者和维护者,表现出对天道的恭敬。女性天生象白茅般纯洁、柔顺,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甘居男性之下,故有“藉用白茅”的说法,表明女性对天道的恭顺态度。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藉用白茅”表现的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从之心。这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恭慎如此,何咎何闷?《大过》初六就是《象辞》所谓“遯世无闷”者。

附:《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