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今年多大(74年今年多大2023)

风里有诗句 2023-10-15 02:10:55 网友整理

分别74年,大陆长成了参天大树,73岁的,终于知道要寻根了

今年3月27日到4月7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要来大陆祭祖,并访问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多个城市。

这事儿虽然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连战访问大陆,随后春暖花开的过往。但今时不同往日,如果认为这次来大陆祭祖也同样会对产生极大地正面促进作用,那真的是想多了。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首先我们还是要肯定和欢迎来大陆祭祖的。

清明节祭拜祖先,这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习俗。慎终追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

回大陆祭祖,这本身就表达了中国文化认同,中国人身份认同,也传递了两岸在人文情感上的连接。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除此之外,这次的行程还希望促成随团的台湾省青年学生和大陆年轻人交流。两岸年轻人能坐下来对谈,总比不接触不交流要好。

但要从政治意涵上、促进上来看,我们就不要对这件事情期待过高了。

年轻人交流

是1950年生人,虽然只比新中国小了一岁,但此前从未来过大陆。作为过去74年来第一位要回大陆寻根祭祖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这趟大陆之行看起来动静不小,但实际影响恐怕不大。

的两岸政策是“九二共识”,从现实层面来说,不要说如今在台湾省独大的绿营不承认,甚至在内部很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对“九二共识”也是不谈的。连同他对的核心主张“九二共识”,只是如今内部众多政治山头、政治势力的一部分,且比较弱势。

除此之外,的政治影响力,也早就从台湾省人气天王、蓝营共主下降到了很低的程度。

在执政末期,不要说绿营“逢马必反”,出门摔一跤“难道不用负责吗”?连内也是类似的。“马王政争”中,大多数的政客是站在王金平一边的。内对不屑一顾的人大有人在。

卸任至今已经6、7年了,73岁的退休老人了,就算还有政治能量,又扛得住几阵秋风呢?要知道,台湾政局现在并不待见他,就算愿意把叶落在台湾岛上,和相当一部分人恐怕也是不会待见的,所以他在这个时候想回来大陆祭祖,其实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飞速发展的中国城市

更何况,今天的大陆又不是小三通刚开放的80年代那会儿,经过74年的茁壮成长,早就成了参天大树了,只要思维和三观还正常,即便是漂泊在外的中国人,想要落叶归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不要说这种自称是战国名将赵奢后裔的人了。祖上就是名门望族,今天大陆又如此富强,他要是不回来寻根祭祖,那反倒才叫咄咄怪事了。

正因此,在来大陆祭祖这件事情上,我们完全没必要去夸大它的意义,因为热炒政治意涵、促进这些做法,投入大产出小不说,搞不好还会起到反效果。

另外,即便是的“九二共识”,对我们大陆来说也不见得完全是正面的。“九二共识”,我们大陆强调的是“两岸同属一中”;强调的是“各自表述”。

自己也说过他的立场是:“不统、不独、不武”。从历史渊源来看,其实是脱胎于蒋经国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三不方针的。

强调“各自表述”,是有严重后遗症的,即便是在台湾省,也有很多人说是“独台”,蔡英文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从“两岸同属一中”往外跨了一步;蔡英文是从“激进的主张”往里面走了一步,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太大。

所以,在时期“两岸春暖花开”,到蔡英文当局“急转直下”,台湾省内并没有出现激烈的动荡和不安的情况,不是吗?

在台湾省、在大陆,很多人都认为作为行政官员是有操守的,但作为政治领导人却没有“进取心”,连台湾毒教材都不敢动手废除,不敢刮骨疗毒,拨乱反正,没有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是很可惜的。

我想说,这些对个人的观感是有些单方面一厢情愿的。对于两岸问题,我们是看重“和”里面“从和到合”的部分,是看重“和”里面“和而不同”的部分。道路虽然一样,但目标是不同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时期是两岸最接近和平统一的时期,这个解读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拜祭先人

但不管怎么说,过去的都过去了。已经卸任很多年了,他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了。尽管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但在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依然想通过来大陆祭祖,为中国文化续上一炷香火,做两岸青年交流,这些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要多为今后的多想想,算是“转进”台湾省后的第二代,他可以回乡祭祖。那些家族已经在台湾省已经生活了2,300年政客、“本土派”政客,他们清明祭祖的时候,会来大陆吗?

中的政治部分是受东亚地缘政治影响的,受中美关系影响的,但即便是中的文化部分,大陆和台湾省的连接也在逐渐衰弱。

这一点,我们大陆是必须注意到的。

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完全统一,从政治上、军事上来说,这是基于东亚地缘政治和中美关系的变化的,但从文化上、情感上来说,我们大陆也要和台湾省做更多的连接,这会有效降低未来统一后的治理成本。

分别74年,大陆长成了参天大树,73岁的,终于知道要寻根了

今年3月27日到4月7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要来大陆祭祖,并访问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多个城市。

这事儿虽然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连战访问大陆,随后春暖花开的过往。但今时不同往日,如果认为这次来大陆祭祖也同样会对产生极大地正面促进作用,那真的是想多了。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首先我们还是要肯定和欢迎来大陆祭祖的。

清明节祭拜祖先,这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习俗。慎终追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

回大陆祭祖,这本身就表达了中国文化认同,中国人身份认同,也传递了两岸在人文情感上的连接。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除此之外,这次的行程还希望促成随团的台湾省青年学生和大陆年轻人交流。两岸年轻人能坐下来对谈,总比不接触不交流要好。

但要从政治意涵上、促进上来看,我们就不要对这件事情期待过高了。

年轻人交流

是1950年生人,虽然只比新中国小了一岁,但此前从未来过大陆。作为过去74年来第一位要回大陆寻根祭祖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这趟大陆之行看起来动静不小,但实际影响恐怕不大。

的两岸政策是“九二共识”,从现实层面来说,不要说如今在台湾省独大的绿营不承认,甚至在内部很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对“九二共识”也是不谈的。连同他对的核心主张“九二共识”,只是如今内部众多政治山头、政治势力的一部分,且比较弱势。

除此之外,的政治影响力,也早就从台湾省人气天王、蓝营共主下降到了很低的程度。

在执政末期,不要说绿营“逢马必反”,出门摔一跤“难道不用负责吗”?连内也是类似的。“马王政争”中,大多数的政客是站在王金平一边的。内对不屑一顾的人大有人在。

卸任至今已经6、7年了,73岁的退休老人了,就算还有政治能量,又扛得住几阵秋风呢?要知道,台湾政局现在并不待见他,就算愿意把叶落在台湾岛上,和相当一部分人恐怕也是不会待见的,所以他在这个时候想回来大陆祭祖,其实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飞速发展的中国城市

更何况,今天的大陆又不是小三通刚开放的80年代那会儿,经过74年的茁壮成长,早就成了参天大树了,只要思维和三观还正常,即便是漂泊在外的中国人,想要落叶归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不要说这种自称是战国名将赵奢后裔的人了。祖上就是名门望族,今天大陆又如此富强,他要是不回来寻根祭祖,那反倒才叫咄咄怪事了。

正因此,在来大陆祭祖这件事情上,我们完全没必要去夸大它的意义,因为热炒政治意涵、促进这些做法,投入大产出小不说,搞不好还会起到反效果。

另外,即便是的“九二共识”,对我们大陆来说也不见得完全是正面的。“九二共识”,我们大陆强调的是“两岸同属一中”;强调的是“各自表述”。

自己也说过他的立场是:“不统、不独、不武”。从历史渊源来看,其实是脱胎于蒋经国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三不方针的。

强调“各自表述”,是有严重后遗症的,即便是在台湾省,也有很多人说是“独台”,蔡英文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从“两岸同属一中”往外跨了一步;蔡英文是从“激进的主张”往里面走了一步,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太大。

所以,在时期“两岸春暖花开”,到蔡英文当局“急转直下”,台湾省内并没有出现激烈的动荡和不安的情况,不是吗?

在台湾省、在大陆,很多人都认为作为行政官员是有操守的,但作为政治领导人却没有“进取心”,连台湾毒教材都不敢动手废除,不敢刮骨疗毒,拨乱反正,没有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是很可惜的。

我想说,这些对个人的观感是有些单方面一厢情愿的。对于两岸问题,我们是看重“和”里面“从和到合”的部分,是看重“和”里面“和而不同”的部分。道路虽然一样,但目标是不同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时期是两岸最接近和平统一的时期,这个解读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拜祭先人

但不管怎么说,过去的都过去了。已经卸任很多年了,他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了。尽管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但在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依然想通过来大陆祭祖,为中国文化续上一炷香火,做两岸青年交流,这些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要多为今后的多想想,算是“转进”台湾省后的第二代,他可以回乡祭祖。那些家族已经在台湾省已经生活了2,300年政客、“本土派”政客,他们清明祭祖的时候,会来大陆吗?

中的政治部分是受东亚地缘政治影响的,受中美关系影响的,但即便是中的文化部分,大陆和台湾省的连接也在逐渐衰弱。

这一点,我们大陆是必须注意到的。

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完全统一,从政治上、军事上来说,这是基于东亚地缘政治和中美关系的变化的,但从文化上、情感上来说,我们大陆也要和台湾省做更多的连接,这会有效降低未来统一后的治理成本。

49了,怕不怕?

文内图片皆来自作者。

作者:静秋,曾经的大学老师、北美软件工程师,如今的10年+创业者、生命教练。忌矫情,爱折腾,寻寻觅觅中不过求一个心安的自主人生。本文来自:东张西望的空间

我总觉得自己对年龄的恐慌在 26 岁生日那天已经终结了,都说 25 岁达到生命旺盛度的顶峰,那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26 岁生日那天莫名的大哭一场后,算是跟自己的顶峰告别,然后心安理得的开始走在下坡老去的路上。40 岁奔走在创业的路上,想想自己 26 岁的哭哭啼啼觉得可笑之极。

这样的一种对年龄的不在乎状态终结在 48 岁那年,亦或是体力真的不如以往,亦或是儿子即将上大学的离别,亦或觉得镜中的容颜真的老了,总之,一想到即将到来的 49,就惴惴不安甚至恐慌,总觉得这是一场真正的跟青春的告别,从此人生步入另一个更炫更高的境界。知天命。我准备好了吗,我该如何心平气和面对余下的人生呢?

今天,我终于 49 岁了,站在知天命的边边上,我不想自欺欺人的说我的心中对这个数字已经全然没有了恐惧,但伴随着恐惧也有了一种即将跨过门槛的小激动。

女人四十九可以是青春已逝,也可以是智慧淡定;可以接受命运的安排,也还可以执着率性而为。我们心中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眼中的世界,选择权在我们手中。我的选择是什么呢?

1

臣服

前段时间有过一段跟一个 17 岁女孩的对话,当时不知对方的年龄,只觉青春靓丽活力四射,忍不住问了一句“多大了”。谁知女孩掩面害羞说“实在太老了,不好意思说,都已经 17 了”。我愣了一下,突然忆起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也不可一世的认为那些二十几岁的大哥大姐们已经老无可老的恶毒,那此时的我在这个姑娘的眼里又是怎样的一种怪物奶奶存在。

所以,关于老这件事情还算公平,17 岁都觉得自己老了,可见什么年龄段都会有对老的恐惧,并且不管你有多成功多富有多权势都一样会老。公平是公平,可真能放下焦虑,从内到外真正接受每一个阶段的自己,这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

接纳二字并不是说出来的那般云淡风轻,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从不相信 — 反抗 — 放弃挣扎 — 直视 — 接受。

相信各位跟我一样也曾经觉得,别说五十了,连三十都是个遥不可及的数字,以至于真到了关口有着不敢相信的不真实感。因为不相信自己也有这一天,所以开始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反抗:

比如,徒劳地拔着头上的白发,一直等到娃们说再拔下去就秃头了才罢休;

比如,日益兴旺的医美产业不就满足了对容颜衰老的反抗吗,但它确实能减缓内心的焦虑还是日益加重对容貌衰老的关注?

再比如,年龄带给我们的焦虑最本质是你开始怀疑自己还有没有用,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的时候,也就是自信开始崩塌的时刻。

等到上下折腾反抗到筋疲力尽,不得不向自然规律低头的时候,我们也就放弃了挣扎,放下了内耗,身体开始柔软,不再硬邦邦的反抗,你才会转过身去直视,直视你对衰老的恐惧,轻轻拍拍它拥抱它,“没事的,现在的你就是最年轻的,Because yesterday never once more”。

是的,接纳是一个过程,包括接纳所有的反抗。所谓知天命,就是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那些不可为的智慧,无不隐藏在臣服二字中,接纳自然的规律和世事的无常。臣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着急,只要你已经开始想,就离明白不远了。

▲ 26 岁的我

这是我 26 岁的样子,这张照片放在我家地下室书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偶尔有朋友看见它,免不了惊讶地问“这是你吗?”。起初听到这样的问话,不免心生怜惜,原来真是今非昔比了。最近倒是换了心境,当有人再问的时候,心里竟也是欢喜的,谁没有靓丽青春过呢,夫复何求。

2

Build Up

演员俞飞鸿很多年前被问:褶多了,会去做拉皮吗?这位近年越来越有味道的女演员回答很经典:我觉得皱纹这个事是跟青春有关,跟美丽无关。

那如何保持美丽呢?美丽跟年龄无关,而是跟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有关。

刚刚仙逝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是不是很美,无论何时都神采奕奕,看到她, 你不会在意她的年龄,而是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有着最漂亮的彩虹外套,也有着最暖心的笑。她把女王这个称谓当作一份工来打,敬业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21 年 10 月,女王拒绝了《老年》杂志的年度老人奖,她的秘书说女王认为她觉得自己有多大她就多大 — 女王真是又酷又飒。

如果女王的这份工属于命中注定,非我们常人可比,让我们看看这位女神奶奶吧。在 2022 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群星熠熠中最让我惊艳的竟然是一位韩国奶奶,73 岁的演员尹汝贞,凭借自己的新作《米纳里》又名《水芹菜》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全程尹汝贞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了获奖感言,引得台下众多欧美巨星欢笑鼓掌。相传尹奶奶连颁奖当晚的奥斯卡庆功宴都没去,因为她此次来美的原因只是想看看儿子,没把这名利场当回事。参加完颁奖典礼回到酒店后,脱下华服,冲一碗泡面,还不忘配一杯香槟,是不是很可爱!

她说: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不挽留、开心笑着生活下去才是值得的一生。

一旦决定去做某件事就不要后悔,努力做好当下才能更快乐。

总是沉迷过去,只会错过当下,让后悔的事变得更多、更深。

这些可不是说说哦, 都是她真实的人生体验。

她也曾为爱迷失。

1974 年正值尹汝贞的事业巅峰期,她为了爱情放弃事业,跟着比她大两岁的音乐才子赵英男移居美国,并生下两个儿子。可婚后生活并不如她想象的那么美好,她用一句话概括了在美国做家庭主妇的日子:

“在美国生活的 12 年里,自己就像佣人一样整天打扫房间,带孩子,每天都在重复昨天,没有自己的时间。”

更让人忍不住伸拳头的是,1984 年赵英男不仅出轨,还把第三者光明正大带回家,提出让第三者和尹汝贞及孩子们同住的要求。尹汝贞提出离婚,结束 13 年婚姻,要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只身带着他们回到韩国,彼时 37 岁的尹汝贞重新开始了演艺事业。

离婚后第 10 年,《爱情是什么》让尹汝贞大火,那年她已经 44 岁。之后就一发不可止,在演员的这条路上比年轻演员还勤奋还努力,而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年龄于她不是障碍,而是魅力的增值。

积极心理学中有一种思维叫 Build, 用 Build(积极建设)来替代 Heal(治疗)。当你聚焦于个人成长时,自然会长出新的“组织”,“创伤”也就自然好了。这就是 Build 思维,不要盯着问题,而是聚焦在积极成长。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天赋要去 fulfil。所以,不要让年龄成为自己可以停滞不前的借口,有目标的把自己的生命带宽分配在那些值得的重要的事情。当我们聚焦在 Build Up 时,生命的状态就打开了,这应该是人最发光最美的样子。

3

松弛

最近松弛感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词,说实话,松弛感既学不来又装不出,是一个比较高阶的境界,它是一种自己自洽,他人舒服的状态。人得学会逼着自己放松,就像曾经逼着自己进取一样。因为心态松弛一些,面孔反而紧致一些。

我喜欢的一位大姐,最是一种云淡风轻爱谁谁的笃定,就是我眼里松弛感最好的诠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一直顺风顺水,其实私底下谁不是一地鸡毛呢。我问她咋做到的,她说,不把时间浪费在不想做的事不想见的人,让别人满意没什么难的,让自己满意才是王道。说白了,就是要爱自己,做自己,接纳自己。

所以呢,松弛感应该来自于对自己内在的关注,而不是外在对我们的评价。

舞者跳舞有三个境界:

Dance to the beat (找到节奏)Dance to the music (和上音乐)Dance to the feeling (跟着感觉)

舞者的三个境界让我想到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三十岁找到自己生命的节奏,四十岁随着节奏诠释生命的意义,而五十岁是返璞归真的,节奏和音乐已不需要刻意,跟着感觉舞,让他人舒服,更让自己舒服。这就是松弛感。松弛感也是通透豁达的一种表达。

如何保持松弛感呢?最近看到一句话特别喜欢,记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勉:

Choose out of love and not fear (用爱选择,不是恐惧)

如果什么事情让我犹豫让我害怕,我就会问自己:你在怕什么?让你恐惧的东西真实存在吗?最坏的结果又能怎样呢?

神奇的是,当我直面这些问题时,克服恐惧也就没那么难了。

所以,跟着爱的感觉走,爱让我们做回自己,爱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 49岁的我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