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四月多少年一次(闰四月多少年一次轮回)

几分真心 2023-06-04 03:03:34 网友上传

今日进入闰二月!本世纪只有4次,下次闰二月要到2042年

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闰二月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要么有一次或两次,要么一次也没有。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一个公历年的长度是365天或366天,一个农历年的长度是354天或355天,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

为使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农历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

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是中气春分,下一个中气谷雨在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这当中的3月22日至4月19日的农历月中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没有中气,所以这个农历月就定为闰月。因为它的前面是二月,所以叫闰二月。

为何会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平均而言,一个农历月为29.5306天,小于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这样累计下来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杨婧解释说。

二十四节气以角度均分,间隔时间平均应为15.2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且距离太阳的远近也不相等。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公历1月4日前后),速度较快,跨15度的时间短,每个节气14-15天;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公历7月6日前后),速度较慢,跨15度需要的时间延长,每个节气是15-16天。

杨婧表示,冬季,节气的间隔时间略短,一个农历月的长度超过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就不大可能发生闰月;夏季,节气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个农历月的长度不足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发生闰月的机会就多些。所以闰月多发生在四月至八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少有发生,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则极为罕见。

转自:新华社

来源: 南宁晚报

“闰四月”太罕见,下次是2058年!今年的端午节是“本世纪最晚”之一!

4月23日

是农历庚子鼠年四月初一

而在这个四月之后

还紧跟着一个“闰四月”

两个农历“四月”共计59天

“闰四月”比较罕见

天文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四月”比较罕见,一般相隔8年或11年,最长相隔38年出现一次。

就21世纪来说

“闰四月”的年份一共有8次

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壬辰年)

再下一次是2058年(戊寅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史志成解释说,农历年出现闰月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为阴阳合历,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已超过一个月。

调节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称为“置闰”。“置闰”的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农历以十二个中气分别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各个月都有一定的中气。农历的闰月在古代有过不同的安排方法,但从汉始逐渐形成了一个置闰法,把不包含中气的月称为上一个月的闰月。农历庚子鼠年的“闰四月”就是上一个月四月的闰月。当月只有“芒种”节气,而中气“夏至”落在了农历五月初一。

今年端午是本世纪最晚之一

受闰月影响

今年的端午来得晚一些

要到6月25日

天文资料显示,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最迟为6月26日,最早为5月27日,最早与最迟相差了近一个月。

就本世纪而言

最晚端午节出现在6月25日

(分别在2001年、2020年和2058年)

最早端午节则落在5月27日

(在2085年)

不过,不论“闰”哪个月,端午节的阳历日期始终在公历的5月至6月间徘徊。“大多数在6月,少数在5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