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吉凶测试(手机吉凶测试打分测试)

及時行樂 2023-06-16 03:14:31 网友整理

手机号藏吉凶纯属迷信 不同网站测试结果不一样

过年期间,市民赵先生闲来无事,在浏览网站时,发现了一个测试手机号码藏吉凶的网站,他把自己的手机号输了进去,这一输不要紧,测试的结果显示:此号大凶。

这之后,赵先生背负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针对赵先生的担心,有关人士提醒,所谓的吉凶查询,一点儿都不靠谱,如果因此有心理负担,那就太不值得了。

差点换掉手机号

赵先生称,他自2003年毕业后来大庆,就一直用现在的手机号,通讯录里也储存几百个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可前不久,他在一个网站测试手机号码时,显示自己的手机号码不吉利。

结果显示:“此手机号表相汹凶,能不用就不用,以避厄运。”

这样的说法,把赵先生吓够呛。结合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办事不顺,赵先生觉得都是手机号码惹的“祸”。

为了“顺利”,赵先生硬着头皮去一家手机店选了两个号码,就在他犹豫选哪个的时候,工作人员提醒他,现在有专门查询手机号码吉凶的网站。

随后打开了一个网站,将其中的一个号码输入进去,得到的答案是“吉”。

赵先生多了一个心眼,他顺手将新选的号码,在之前的网站测试了一下,结果却显示“凶”,不同的测试结果,让赵先生顿悟,是自己太迷信了。

同号码测试不一

回家后,好奇的赵先生在网上找了几个查询手机号码吉凶的网站,不查不知道,自己用了10多年的号码,在不同网站上,查询结果竟然迥异,有的是凶有的是吉。

针对此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网上有很多预测手机号码吉凶的网站,称只要输入手机号码,便可以查询到机主的运势。

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到了数以万计关于“手机号码预测吉凶”的网站,点击进入一个名为“号令天下”的网站,跳出了“手机号码吉凶查询”页面,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传说中,数字是一种符号,人们经常随身携带的符号,具有特定的暗示力。”

按照网页上的操作要求,记者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码139××××1865,然后点击“分析吉凶”,很快,结果便出来了——天时地利,只欠人和,讲信修睦,即可成功,此号大吉。

随后,记者又点击一个“手机号码测吉凶”的网站,记者同样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然而,分析结果却与之前的大相径庭——一身孤节,属未定的分离破灭数。动摇不安,根基不固,摇摇欲坠,一荣一枯,一盛一衰,劳而无功,此号大凶。

手机号吉凶没根据

通过试测结果,不难看出,其实手机号码吉凶查询和扑克算命的方法一样,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手段,千万别当真,否则正常的生活就被打乱了。

记者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称,通过手机号码预测运势的网站,是一个事先编排好的程序软件,没有现实、科学依据。

市民千万不要太在意那些所谓的“分析结果”,进而影响现实生活。更没必要为此更换手机号码。

网站之所以热衷于提供此类免费服务,主要原因是提高点击率。

大庆晚报记者邹影

承诺三年不转网就可免费得礼品、手机…… “热情来电”背后有啥猫腻?

自称移动、电信、联通客服,主动给客户打电话,以赠送礼品、兑换手机等为名,诱导手机用户“享受福利”。

记者统计华商报新闻热线发现,近三个月来,打着移动、电信、联通名头,以送手机或小家电为由的投诉有上百起。

这些“热情来电”到底有何用意?背后有啥猫腻?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你好,现在有三年不转网、不换号返话费、赠送小家电并送一年话费业务,可上门办理

典型案例

参加3年不转网赠小家电活动 却贷款4320元

西安的史女士是中国移动老用户,2022年11月30日上午11时,她接到1839295××××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移动公司业务人员,“现在有三年不转网、不换号返话费、赠送小家电并送一年话费业务,可以上门办理。”

当时他们约在西安吉祥村附近,史女士见到对方穿蓝色后背印有移动公司字样的马夹,胸前挂着移动公司工作证,手里拿着移动业务受理单。该工作人员让史女士在车后座上选择小家电。当时有烧烤带火锅一体机、破壁机等小家电,史女士选了一台破壁机。

随后,该业务人员让史女士出示身份证,在移动业务受理单上填写所办理业务内容。紧接着,对方说返话费需要她使用支付宝花呗先给指定账户上预存话费,然后每月给花呗还款后,移动公司再给她电话号码返话费。按史女士每月话费120元计算,三年需要在花呗上借款4644元,其中324元属于花呗手续费,这部分钱(324元)业务人员现场通过微信返现给史女士。

史女士说,当时业务人员拿她的手机操作分期,她没注意看,等业务办理完结二十分钟后,她才发现花呗中分期是12期而不是业务单中所写的36期,也就是说,她每月要给花呗还款360元而不是120元。

史女士赶紧联系该业务人员说明问题,问怎样更改。该业务人员又给了史女士另外一个石姓业务人员的电话,称找这个人可更改。史女士打通石某电话,对方说,由于办理业务是11月30日花呗费用账单已生成,让史女士12月1日先还花呗第一笔款项,等到2023年1月1日可以更改花呗分期。

2022年12月10日,史女士给花呗还第一笔款后,收到短信称由花呗还款后返话费120元,她就没怀疑所办理的移动业务有问题。

2022年12月14日、12月21日,史女士联系石某确定更改花呗分期一事,对方说没问题。可一直等到2023年1月3日,还没收到花呗更改分期信息,再联系石某,电话已成空号。

史女士立即拨打10086移动客服,得知移动公司没有此项活动,史女士提供的那两个移动业务人员的电话已销号。

史女士赶紧通过自己的支付宝查询相关交易记录,发现收钱公司竟然是广东某公司,而第一个月120元的退款是西安一家公司支付的。

1月12日,史女士到西安小寨移动营业厅咨询,大厅值班经理当着史女士的面询问充话费的事情,那个给史女士退钱的公司把电话直接挂断了。史女士随后来到小寨路派出所,民警称她所遇到的事情不属于,最好走法院起诉。期间史女士多次拨打12345市民热线,也只是督促办理。截至目前,事件没有任何进展。

称三年不转网免费送手机 却转走2520元

今年1月初,王先生收到自称是移动公司免费送手机的电话,当时王先生问对方有没有捆绑政策或附加条款,对方说只要3年内不携号转网、不换号就可以,当时就登记了。

1月下旬,一男子驾车来到王先生预留的地址送手机,跟王先生说要最低消费90多元才能送手机。查询发现王先生消费达不到,对方说有个最低消费36元/月,王先生称这个他可以达到。随后男子让王先生打开手机扫他的支付宝称要“授权”。在王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转走2520元。转走钱后该男子才和王先生签订合同。

在离开时,该男子以让王先生检查赠送的手机为由,拆开手机包装。第二天,王先生越想越觉得离谱,于是拨打10086,并未查到他的这个套餐,他又拨打了合同上的售后电话,质问为什么移动公司查不到他的消费套餐,售后人员称,要想退手机需缴纳30%违约金(750元)以及1490元的手机拆封补偿费。

王先生随后向多个部门投诉。截至目前,对方给王先生退还了2100元,还差几百元没退。

刚办了业务交了钱 一个月后对方就失联了

接到“移动客服”来电,称不换号就能送家电,李先生起初并没在意,后来对方又打了几次,还说可以把家电快递过来,李先生信了,但一直没有收到快递。

2022年11月8日,自称客服人员再次来电说会安排业务人员送礼品上门,随后自称移动公司业务人员打电话联系李先生,约好中午在西安龙首商业街见面。当天下着雨,李先生以为商场内办理会方便些,但对方称在他们车上很快就办了。

随后,李先生看到对方两人开了一辆两厢的小车,车后座全放着小家电,负责给李先生介绍的人让他坐在副驾驶,开始介绍业务,“只要移动号码3年不换号,可以选一件家电;另外是预存2520元话费,分36期,每期返70元,另外送12期话费。”

当时李先生用信用卡付钱给西安市莲湖区×××信息技术服务部公户账户,对方开具了移动业务单。

第一个月(2022年12月)对方按期给李先生打了话费,但2023年1月没见话费到账,李先生联系当时办理业务的人员,结果已是空号。李先生又打10086,工作人员称没有此项业务,建议报警。李先生赶紧到派出所报案,民警称,这只能算业务纠纷,因为对方给他打了一个月话费。之后,李先生多次与移动公司沟通一直未果。

记者调查

多人多次接到类似电话

2月11日,史女士又接到自称是移动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问是否办理三年不转网不换号赠送手机小家电返话费业务,并约定2月22日上午10时在某家属区门口见面。史女士确认时间后,立即联系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2月22日上午10时至下午1时,所谓的移动工作人员却一直没有联系。直到晚6时左右,对方打电话称已到小区门口,可以办理。因为没有抓现行的条件,只能作罢。

2月28日,李先生接到自称是电信客服的电话,称他是白金优质客户,三年不转网赠一部5G手机。

3月1日,大风新闻记者接到1531997××××的电话,对方自称中国电信客服,如果手机三年不转网,赠送手机一部。

3月13日下午,记者另外一部手机接到1531997××××电话,称只要三年不转网赠一部5G手机。工作人员在电话里称,只要在支付宝花呗上做个支付,绑定三年费用。

3月14日,手机号1533902××××联系记者,在确定记者支付宝、花呗都有额度的情况下,约定下午2时到小区办理。当天上午11时左右,该号码联系记者,称已到小区,可以办理赠送手机业务。

记者调查发现,在二十多天的采访中,类似不转网送家电的电话,仅史女士、李先生先后分别接到6次之多。而记者的三部工作手机,一部收到3次、一部收到5次,另一部手机有多达16次的交流通话。

警方介入

见到警察 男子承认“不是移动的”

3月21日,王先生再次接到1990925××××电话,称只要三年不转网赠一部5G手机,双方约定次日上午10时左右办理。

3月22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与王先生等几人提前来到约定的西安市城南某小区。中午1时左右,一位背包小伙出现在小区门口,脖子上挂着“中国移动”的工作牌。当记者质疑“是不是移动公司”时,小伙拿着脖子上的工作牌让记者看,称每次出来都要公司备案,说话间,还拿出一大叠空白的印有移动公司的业务办理单。面对众人质疑,小伙发现异常,准备强行离开,被一名受害者拦住。王先生报警,警方及时出现。

刚刚还自称是中国移动工作人员的小伙,一见到警察,立即把脖子上的工作证拿下来、将办理单藏到包里,向民警坦白自己不是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工作牌也是假的。

面对民警调查,该小伙称,他们属于移动第三方公司西安某某电子科技公司。警方立即联系移动公司求证,发现其所说的公司根本不是他们合作的第三方公司。小伙又连续说了几家公司,称跟移动公司有业务,经过警方求证,这几家公司也和移动无任何关系。

被抓者自述

骗人公司逃避打击都有“套路”

据被抓小伙介绍及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公司的骗人流程一般为:

第一,这些业务员会身兼多个公司职务,最好是其中有家和通信运营商有业务联系,这样就有个合法的“帽子”,一旦被执法部门调查时,就拿出这个公司当“挡箭牌”。

第二,为了能在这个行当多赚些“意外钱”,有些业务员要身兼几个和通信运营商没有关联的公司,这些公司属于个人公司,操作的路子比较野,业务员拿到的提成比较多。每成功交易一单,他们能拿到300-500元不等提成。

第三,为了逃避打击,他们这些业务员会经常更换手机号,不停跳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逃避法律打击,这些公司也是煞费苦心,反复研究对策。办理手机网络贷款一般按12个月或36个月返还,业务员会当场返一个月的费用,这样一来,就有一个月的空档期,等客户发现上当已是一个月以后了,到时人都找不见了。另一点,纯粹骗钱可能会被警方以立案,如果归还一个月话费的话,可能会定为纠纷。

无论“骗”的手法怎么变,都会招来客户举报或投诉,公司经常变更或注销是常用的把戏,所以公司“短命”也是常态。

民警介绍,因为这些实际情况,可真正立为案的寥寥无几。针对该案件,还要调查被骗人员、案发地等,因为涉及区域多,他们还在进行协查。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相关部门

建议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并报案

3月20日,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电信业务经营的第三方公司,必须以委托其代理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名义、业务品牌提供服务或收取通信费用,不能自行改变服务内容和资费标准,不得超出电信业务经营者委托其代理的业务范围提供电信服务。

建议消费者到正规营业厅、代理渠道和网上营业厅自主选择办理电信业务。若已受骗,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并报案,通信部门会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律师观点

建议集体报警 案值叠加可立案

陕西缔伍律师事务所律师苗长青认为,这是一起以虚假业务骗取钱财、以小骗大的合同案。

从本案看,嫌疑人先是冒充通讯运营商工作人员上门送礼品,诱使受害人签订运营商业务单,然后骗取受害人刷卡支付,再返还第一个月的话费掩人耳目,最终人去楼空,其行为符合合同罪的犯罪要件。

因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查获更多犯罪证据,并告知社会,让更多受害者积极报案,及时打击团伙。建议受骗者集体报警,案值叠加警方可立案。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佘晖 文/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