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的意思(暮的意思解释)

往事如风 2023-07-29 01:30:32 网友整理

每日一字:夕

七夕鹊桥相会,这是自古就有的传说。七月初七之夕,谓之七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于天河之上相会,而人间的女孩子则在庭院中乞巧,乞巧乞巧,乞求智巧,盼得自己心灵手巧。

夕,也就是夜晚。夕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半月的样子,为月出之形,是月亮的月的本字,后来才分化为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夕有时候加点有时候不加点,金文中则以不加点为主。《说文解字》言“夕,莫也。从月半见。”其本义其实就是傍晚月亮初升的时候,即日暮、傍晚,由此引申则有夜、夜晚之义。一般来说,夕、暮、夜意思相近,但暮却不引申为夜的意思,古人将从傍晚到星星出来这段时间叫作夕,而从天黑到天亮的这一段时间叫作夜,有的时候虽然也混用,但是最开始还是有所区别的。

古人常常说“今夕何夕”,说今夜是何夜啊,今天晚上是什么晚上啊,意思是说今天晚上真是好时候啊,所以多用作赞叹语。这里头有这么个说法:美其时之善,思得其时也。因为这个时光这么美好,所以就会发出这样一声感慨。《诗经·唐风·绸缪》里就唱:“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夜究竟是啥夜晚?我见到这个好人,真是欢欣。《越人歌》里也唱:“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江水中流,竟然能与王子在同一艘船。看看这溢于言表的欢欣。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不是的,就好比今人遇上开心的事情,也会感慨说“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一样,是一声感慨而不是疑问,谓此是良辰也。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今夕是何年”,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这个意思又有所不同。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亘古就有,从洪荒到如今,不知照耀过多少岁月,那么今天晚上,月宫之中,又是什么日子呢?把酒问月,从而引发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想法,这里头有疑问、有探索。事实上在东坡之前,唐人吕岩就在词里说“不知今夕是何年,海水又桑田。”吕岩这个名字或许很陌生,但是他这个人,大家却又都算得上熟悉,也就是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此整首词里其实有那么点道教思想的意味在,但是单拎出来看这两句,沧海变桑田,世事几多变迁,不知今夕是何年,是恍然间岁月流逝。

月与夕最开始是一个字,表达的意思也有所连接,因此很多时候夕总是与月相挂钩。张九龄望月怀人,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海上生明月,好了,夕的意象开始出现了,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将其概括为“竟夕”,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通宵。今人什么情况会通宵达旦呢?工作没做完,明天要考试,心里有事……诗里的人就是后面这一种,因为有情人远隔天涯,所以看着这升起又落下的明月,久久不能入睡,长夜漫漫,相思绵绵。

但夕阳一词,却是将与月亮有关的夕和与太阳有关的阳组合在了一起,表示傍晚的太阳。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涯,是美的,然而却是在将近黄昏的这一时刻才凸显出这样让人陶醉的美,又是一种深沉的喟叹。而刘长卿说“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给人一种渐行渐远、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马致远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给人一种暮色降临之际的苍凉与苍茫。

当然了,很多时候夕只是代表了一种时间感,告诉我们这个人这个故事这段情绪产生何时而已。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存在,夕这个字也就带上了诸多的感彩。阮籍在《咏怀》里说“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一天过去又一夜,一夜过去又一天。年岁在日夜朝夕之间轮转,时光一去不复返。今夕何夕,还是珍惜每一个日夜每一个朝夕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施希茜)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

古人说:“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广大港澳同胞到内地投资兴业,不只是因为看到了商机,而且是希望看到内地摆脱贫困、国家日益富强。大家无偿捐助内地的教科文卫体和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不只是为了行善积德,而且是基于与内地人民的同胞之情。

——2018年11月12日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原文为“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其意思是,不计回报、倾力相助者,称得上知己;肝胆相照、无话不说者,称得上知心;心照不宣、情投意合者,称得上知音,总的来说都是朋友的相知。

何为“友”?《说文解字》里讲:“同志为友”,志同道合者才称得上“友”。无论是《诗经》中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还是白居易的“交情郑重金相似,诗韵清锵玉不如”;无论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都深情地讴歌了朋友的珍贵、友情的可贵。

“友也者,友其德也。”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就要遵循朋友间的相处之道。古人讲的相处之道很多,举其要者,孔子强调“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主张交友一定要秉持忠信之道;墨子主张“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这里说的义,主要是指正义、道义和仁义,它构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荀子则看重朋友之间良善的引导,认为“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君子所望于人者,以礼相奖,以情相好已耳。”其实,真正的朋友,不只是因为志趣相投走到一起,用“礼”“情”维系友谊;更重要的是有共同的道义基础,能够志同道合、携手同心。

古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知音故事褒扬的正是朋友间的信义和友情。当俞伯牙弹琴其意在高山流水时,只有钟子期道出了伯牙的心事,故而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因知音难觅而断弦摔琴,终身不再鼓琴。还有林则徐与王鼎的大义真情,同样催人泪下。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宏伟志向——“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有共同的担当精神——“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有共同的人文情怀——“利人乎即为,不利于人乎即止”。因此,在林则徐蒙冤被发配伊犁时,王鼎斗胆上书朝廷,历数林则徐的功绩,举荐林则徐到河南治理黄河水患;当王鼎死后,林则徐则亲往王鼎家乡为恩师守“心孝”三月,还写下了诸多楹联追怀恩师。这种生死之交,实配得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句话;这种真情大义,令天地为之动容、为日月增添光辉。

“人生乐在相知心。”总书记不仅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中友谊的深刻内涵,而且在国际交往中多次讲述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讲故事》一书中收录的“伟大的兄弟”“唱革命歌曲的自由战士”“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献给中国朋友的‘熊猫血’”等故事,无不以真挚的情感、纯洁的友谊而打动人心,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善良,更加坚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信念。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这样的友谊来自彼此心灵深处的理解与默契,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总书记用这句古语,比喻内地与香港澳门同胞之间的友谊,盛赞香港澳门同胞对改革开放和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支持,让人心生暖意、提振信心。我们不会忘记,第一家合资航空食品公司,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第一条引资修建的高速公路……改革开放40年中许多弥足珍贵的“第一”,都有港澳同胞的贡献。我们更不会忘记,邵逸夫先生对内地公益捐款超过100亿港元,田家炳先生为了捐助内地教育事业甚至卖掉自己的别墅,晚年租住公寓。还有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香港“爱心义工”黄福荣先生冒着余震救人,不幸遇难。每一次内地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时,港澳同胞都是感同身受,最先伸出援手,表现出守望相助、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一片绿叶、一簇繁花,无不得益于根的滋养。只有扎根于沃土的乔木,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享受国家强盛带来的荣光。在新的征途上,只要全体中华儿女“恩德相结”“腹心相照”,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就能不断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何东平 陈志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