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字(赵字怎么写好看)
《说文解字》第207课:细说“趙”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07课,讲《说文解字》“走”部汉字中的一个汉字“趙”,详情如下:
趙。这个字在1986年的《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为“赵”(这是一个简化特例,即用简单的符号“乂“替代原字的一部分“肖”造成的简化字,其实我们应当反思这种简化,因为在简化的过程中,丧失了文字信息),赵是现代汉语常用字,主要用作姓氏,是《百家姓》第一姓。但赵在古汉语里却要复杂得多。
趙有两个读音:
(一)zhào。这是它的常用读音,也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趙,趋趙也。从走,肖声。”看一下趙的字形发展:
(趙的字形演变)
趙字自春秋时期一直到汉代,都是“走”部汉字,由两部分组成,即“走”和“肖”。当然战国玺印(主要是三晋玺印,在三晋玺印里,“趙”写作“肖”是重要的文字特征)里也大量出现仅有“肖”字字形而释为“趙”的印,比如:
(古玺:趙佗)
这很可能是三晋地区(包括趙国)特殊的约定俗成写法。
依《说文解字》解说,趙是形声字。本义是疾行,超腾。既然趙字被许慎归在了“走”部,那么,它的本义一定跟“走”相关,这是《说文解字》归部的原则。
《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趙行囗舍”这里的“囗”,有两音,一读wéi ,同“围”,一读guó,,同“国”(囗字是《说文解字》540部首之一,到本字时会详细说,但在这里似乎并不能读作本字音,它很可能是古籍的缺字,用方框以代替,缺的这个字一般认为是“趋”。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国”,但如作“国”,语义似乎不好解释,所以我们认为是缺字补的方框)。郭璞注称:“趙,犹超腾。舍,三十里。”清代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说:“超腾亦谓疾行。”即穆天子(周穆王)北征,行军神速,一日数舍。
(《穆天子传》书影)
这里的趙,即用趙的本义,疾行,用作其他意义,显然说不通。
本义之外,趙字的用法还有很多,比如:(1)少。《广韵·小韵》:“趙,少也。”用作此义,应为肖的假借,肖的本义是骨肉相似,所以说有肖像,不肖子之类的说法,但肖另有一义即衰微,即少、小。趙即通此义。
(2)小。《方言》卷十二:“趙、肖,小也。”钱绎《笺疏》:“趙从肖声,盖以声为义也。”
(3)轻捷。《六书故·人九》:“趙,轻捷也。”实际上,这个意义基本上接近于疾行、超腾之义,应当是引申义。
(4)床前横木。《方言》卷五:“自关而西之间谓之杠,南楚之间谓之趙。”郭璞注称:“趙当作桃,声之转也。中国亦呼杠为桃床,皆通语也。”这是方言,各地对它有不同的称呼。
(5)虚妄,瞎说。明李诩《戒菴漫笔》卷三:“今人以虚罔不实而斥其妄行者则曰趙。”《尔雅》:‘休,无实李’郭璞云:‘一名赵李。’盖无实者虚也,疑即此趙字。“清代翟灏《通俗编·言笑》:“今俚语云‘趙七趙八’,乃戒菴所谓斥之之辞。”比如冯梦龙《新灌园传奇·灌园邂逅》有:“无腔笛吹介两声,自道有趣,用起村学问,乱嚼蛆趙介两句。”现代汉语中,有些地区的方言中,也说某人“趙三不趙四”(河北、河南、山西皆有),称呼此人不着调,办事不牢靠,总是瞎说等。
(6)方言。助词,无实际意义。清代吴任臣《十国春秋·吴越四·忠献王世家》:“是时(天福八年)浙地儿童聚戏,动以趙字为语助,云得则曰趙得,云可则曰趙可。”翟灏《通俗编·语辞》也记载:“今谓所言之是曰照,疑即趙可之遗。”
以上4、5、6,都是方言中的用法,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用法渐渐消失,了解即可,其实际意义不大。
(7)古代国家名。《玉篇·走部》:“趙,国名。”趙作为国家的名字,至少有以下四次:其一、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其二、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时晋卿与韩魏分晋自立,国号赵,在现在的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战国七雄中的赵国)
其三、东晋十六国之一,东晋时刘曜称帝,国号赵。地盘占现在的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各一部分,史称前赵;其四、东晋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灭前赵后称帝,史称后赵。地盘较广一些,包括现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
(8)战国七雄时秦的别称。《法言·重黎》:“或问:‘趙世多神,何也?’”汪荣宝《义疏》称:“趙谓秦也。”曹植《求自试表》:“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趙以济其难。”李善注称:“此秦而谓之趙者,《史记》曰:‘趙氏之先,与秦共祖。’然则以其同祖,故曰趙焉。”秦地人与赵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秦人也自称为赵人(外人并不这样称呼)。
此外,趙字最常用的用法就是用作姓氏。《风俗通·皇霸·六国》:“赵之先与秦同祖,其裔孙曰造父,于周穆王为御骅骝騄耳之乘……帝念其功(下面会详说),赐以赵城,因以为姓。”还是上面说的造父封于趙县,因此以趙为姓。《史记·赵世家》同样也有:“(缪王)乃赐造父以趙城,由此为趙氏。”关于造父的事迹,因为他是赵姓的始祖,我们就介绍一下:
造父,嬴姓,伯益(嬴姓各族的祖先)的后代,蜚廉的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于御(驾驶)车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训好之后献给了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他们经常外出,有次他们西行至昆仑山,正好遇到了西王母(这已经有传说性质了),乐不忘归。而正在此时,传来了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却又无可奈何,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从而及时发兵平定了叛乱。因为这份功劳,周穆王便把趙城(山西省赵城县西南,一说是洪洞县)赐给了造父,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作为姓氏,就是趙氏。
造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当然,这也是赵姓的由来。
(造父封赵)
(二)dià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义为扒地,刺地,除草。也作“㨄(zhào)”《集韵·筱韵》:“趙,刺也。或作㨄。”《诗经·周颂·良耜》:“其镈斯趙,以薅(hāo,艸部汉字,我们讲过的字,拔草。)荼蓼。”《毛传》:“趙,刺也。”郑玄笺称:“以田器刺地,蓐去荼蓼之事,言闵其勤苦。”孔颖达疏称:“趙是用镈之事,镈是锄类,故趙为刺地也。《诗经》这句诗的意思是:挥锄翻土,除去杂草。
趙字小篆的写法如图:
(趙字小篆的写法)
(【说文解字】之20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谈赵字的用笔和结构
谈赵字的用笔和结构
文/康伯藩
赵字,指赵孟頫所写的字体。赵孟頫的书法,上追钟王,晚师北海,兼通篆、隶、章草、真、行各体,自成大家,对于后世影响很大。但是一般初学赵字的人,往往不能掌握其用笔,以至写得肥软无力,缺乏挺秀润健的精神;结构方面,也不能位置匀称,恰到好处。这是学习的人不得其法,并不是赵字的缺点。
现在就我个人学习赵字的体会,谈一谈赵字在用笔和结构中的特点以及书写方法。
先介绍一下笔法。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挑、斜、折、弯。现依次简单说明如下:
(一)点,点是最有变化的笔画,非常要紧。在“永字八法”中称为「侧」,这说明凡点总是侧形。赵字的点,变化很多,充分表现出赵字的风格。其中比较重要的,各举例字如下:
一、圆点,或出锋或不出锋,如:
二、长点,如:
三、仰点,两向,如:
四、垂点,上向,如:
五、平点,如:
六、点的偏旁,其中有:
直二,如:
冰点,如:
曾头,如:
其脚,如:
散水,如:
糸旁,如:
采头,如:
下四,如:
背四,如:
点击阅读:敦煌发现的一件唐人残片告诉你赵孟頫有多厉害
(二)横,横和竖是一个字的骨干,写起来笔要平正沉稳,不可过急,急则显得轻浮。赵字的横画,有圆笔也有方笔。大致要看字的风格类型,各帖有所不同(《三门记》方笔多,《福神观记》圆笔多),圆笔多顺笔裹锋,方笔则逆锋横截而下,笔画显得厚重。形体大约有:
一、长横,有如覆舟的,中间略高略细:
也有较平直的。如:
二、短横,如:
(三)竖,赵字的竖画,单笔的大都垂直,有悬针(下端尖锐),也有垂露(下端作圆形);在字左右两边的,或横折或带钩的竖画,有时多迴抱或相背。
一、长竖,如:
二、短竖,如:
三、迴抱,如:
四、相背,如:
(四)钩,钩不能独立成画,必附着于他画。赵字的钩,写法大致如下:
一、左钩,如:
二、右钩,如:
三、上钩,如:
四、下钩,如:
五、斜钩,如:
六、内钩,如:
(五)挑,赵字的挑,写法如下:
一、斜挑,如;
二、平挑,如:
(六)撇,撇和捺也是一个字的重要部分,与字体结构的开展,灵活生动,大有关系。所以写撇、捺时,用笔要犀利,不可过缓,缓则涩滞不通。赵字对此两画确是当行出色,符合要求。因为撇是中继笔,不是完成笔,应当含蓄,所以赵字的撇,很多不出锋的。
一、直撇,如:
二、长撇,如:
三、兰叶撇,如:
四、平撇,如:
五,短撇,如:
六、回锋撇,如:
(七)捺,赵书的捺,也有几种,出锋处有重按的,有不重按的。重按的部位也有所不同,有的走笔异常迟重而涩,但还是尽量出锋。
一、直捺,如:
二、平捺,如:
三、曲头捺,如:
(八)斜,斜就是戈,赵字的戈,伸长挺直,还是虞世南的遗意。如:
(九)折,赵字横直相连转折处,多是顿转顺笔一拓直下,如:
(十)弯,弯有直弯和横弯。
一、直弯,如:
二、左弯,如:
三、右弯,如:
下面简单谈一谈赵字的结构。赵字在结构方面是接受和发展了前人的遗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貌。据说赵孟頫一天能写一万多字,可见他写得非常之熟。熟能生巧,所以赵字熟极巧极,在这方面可谓登峰造极。但熟极巧极容易流于柔媚、圆滑,这一点是赵字的「大醇小疵」。赵氏在晚年深自力学,避熟就生,对此有所克服。总的来说,赵字的特点是:
一、结构均匀,疏密合度,恰到好处。这一点我们只要揣摩一下他的书法作品,是不难发现的。
二、有些字为了避熟就生,改变面貌,出现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
香字第五笔短撇写长点,此字末笔特别缩短,天字第一笔加重加长。这就是所谓「长者短之,短者长之」的做法。这类例子在他晚年的作品中还有不少,读者可以自己去体会。
我曾根据赵字的书写特点,编了几句口诀,录供参考:
点分顺裹,撇捺开张。
横竖沉稳,戈法挺长。
钩须挫出,弯似弓强。
一拓直下,转折宗王。
赵孟頫写的字帖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了。可以随自己的喜爱来选学,例如爱圆润的,可学《福神观记》或《仇鍔墓碑铭》;爱方劲的,可学《三门记》或《胆巴碑》等。
赵孟頫用的笔,偏近柔毫,但也用软中带硬的笔。我们学习时,可用羊毫,较为经济耐用。对于笔的保养有些经验以后,可以选用较硬的笔,如狼毫或兼毫(如「大白云」、「中白云」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