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的意思(庐的意思解释)

几分真心 2023-06-14 22:38:51 网友整理

府、宅、家、舍、庐、寓,各有各的涵义,原来不可乱用

在一些历史书籍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道具上写着“某府”“某第”之类的词句;在一些文章中也常有把人物的住所称作“府”;是错误的,因为古代“府”、“第”、“宅”有着很大的不同。

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官宦居住的地方,也可用于身份比较尊贵的人物住居之地,也是住宅之地的一种说法。

生活比较富裕的人的住处,宅院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三进”、“四进”,就是三排、四排。

普通人住宅的统称。在宋朝亲王叫府,余官为宅,庶民为家。

指人们的临时住处,也就是古代接待人的地方。

指临时搭建的简陋住室,没有梁柱,没有门楣,类似今人所说的茅屋、窝棚。

本是寄居的意思,后来称自己家居之外的住所为寓所或某寓。

各有各的涵义,原来不可乱用

《宋史.舆服志》记载:“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也就是说执政官及亲王的房子称为府,其他官员房子称为宅,平民百姓的房子称为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个规矩是乱不得的。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柴皇城被殷天赐带人打伤,柴进探望一段中这样描写:“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又第三十回,武松随同众人,“到得张都监宅前”。张都监,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州里差遣官。柴皇城和张都监,要是把“宅”改成“府”,在当时会立马定罪入监。

在宋朝普通官员的住宅,依照惯例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格局是“前堂后寝”。《宋史》明确记载“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也就是说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再来说说清朝;在清朝的王府建筑制度中,有一系列极严格的成文规定。在《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卷七十二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子府制及镇国公、辅 国公制的府邸营建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 “余各有禁, 逾制者罪之。 ”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柴皇城被殷天赐带人打伤,柴进探望一段中这样描写:“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又第三十回,武松随同众人,“到得张都监宅前”。张都监,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州里差遣官。柴皇城和张都监,要是把“宅”改成“府”,在当时会立马定罪入监。

在宋朝普通官员的住宅,依照惯例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格局是“前堂后寝”。《宋史》明确记载“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也就是说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再来说说清朝;在清朝的王府建筑制度中,有一系列极严格的成文规定。在《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卷七十二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子府制及镇国公、辅 国公制的府邸营建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 “余各有禁, 逾制者罪之。 ”

从这规定上看所谓“府”是指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辅国公府、公主府。只有获得此类封爵者,他们的住宅才能称做“府”。至于上述几类封爵以外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公、侯、伯、子、男的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头衔,他们的住宅只能称之为“宅”、为“第”,绝不能乱叫成“府”。

府和第的区别还体现在房屋的产权上,自亲王以至辅国公,他们的府一律是由内务府总管的皇产,获得封爵后由内务府分给他们,一般公、侯、士大夫的住房,极少数是皇帝赏给的“赐第”,大多要自己出资建造或购置。

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这些字词你读对了吗?

6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蔓延”误为 “曼延”、“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等。

一、 “六安”的“六”误读为liù。

2021年,国内疫情出现多点散发态势。5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相关新闻报道中,有媒体将“六安”的“六”读作liù。“六”是多音字,读liù指数字,即比五大一的正整数,读lù用于地名,如江苏六合。安徽“六安”的“六”读lù,权威辞书是这样注音的;民政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也是这样标注的。

二、“蔓延”误为 “曼延”。

2021年底,新毒株奥密克戎造成国际疫情继续扩散。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将疫情“蔓延”误作疫情“曼延”。曼,本指长、远。曼延,指连绵不断,描写的是静态对象,如“群山曼延”。蔓延,本指蔓草等向四周延伸、扩展,引申泛指向周围延伸、扩展,描写的是动态变化的对象。病毒扩散,应用“蔓延”。另外,媒体上还有用“漫延”的。在指向四周扩散的义项上,“蔓延”“漫延”可视为异形词,现在多主张用“蔓延”。

三、“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g。

2021年,接种疫苗是头等大事。遗憾的是,不少人将“接种”疫苗误读为“接zhǒng”疫苗。“种”是多音字:读zhǒng,表示事物,主要是名词,指种子等,也作量词,指种类;读zhòng,表示动作,是动词,如种地、种植;读Chóng,用于姓氏。接种疫苗就是把疫苗注射到人或动物体内,用以预防疾病。这个“接种”显然是动作,应读“接zhòng”。

四、“途经”误为“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工作中,个人行动轨迹是重点。在个人旅居史描述中,不少公告将“途经”误为“途径”。“途经”,动词,意思是中途经过某地,如“从北京途经南京到上海”。“途径”,名词,意思是路径,多用于比喻,如“解决问题的途径”。“途经”和“途径”语义不同、用法不同,把“途经中高风险地区”写为“途径中高风险地区”是错误的。

五、“必需品”误为“必须品”。

疫情防控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如2021年12月23日,西安封城,封闭式管理期间,为保证群众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志愿者送货上门。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将“生活必需品”误作“生活必须品”。“必须”和“必需”都强调“一定要”。然而,它们的搭配对象不同。“必须”是副词,只能跟动词搭配,不能与名词连用,不能构成所字结构。“必需”是动词,可以与名词连用,可以构成所字结构。“品”即物品,名词性成分,只能跟“必需”搭配使用。

六、“赓续”误为“庚续”。

2021年,“赓续红色血脉”的说法常见诸媒体,遗憾的是,不少地方将“赓续”误为“庚续”。“庚”的常用义是指天干第七位,又指年龄,如“同庚”“年庚”。“赓”本义指连续、继续。典籍中“赓”多指歌咏吟诵的接续唱和,如“赓咏”“赓酬”“赓韵”等。如今,“赓”指继续,“赓续”是同义连用,复指强调。现代汉语中“庚”不表示继续,“赓续”不能写成“庚续”。

七、“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陈独秀曾说过“二十年不谈政治”,第27集中李大钊说道:“当初说这句话有失偏颇了。”其中,“有失偏颇”有误,应改为“失之偏颇”。“有失”即失去,强调的是“失去”的对象,与褒义词连用,如“有失公正”,就是指失去了公正。而“失之”的“失”指失误、失当,“失之”分析的是失误的原因,与贬义词连用,如“失之狭隘”。“偏颇”指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因“偏颇”而造成失误,当称“失之偏颇”。

八、“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

2021年8月1日,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晋级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不少媒体在报道中称,这一惊世骇俗的成绩令人“血脉喷张”。其中“喷张”有误,正确的写法应是“偾张”。“偾”读fèn,指亢奋,“偾张”指扩张突起,“血脉偾张”意为血液流动加快,血管膨胀,青筋鼓起,多用来形容激动、亢奋、。“喷张”指张裂喷射,“血脉喷张”即鲜血喷射,用来形容情绪激动显然不合情理。

九、“情结”误为“情节”。

2021年,中国精心筹备北京冬奥会。中国人对冬奥会寄托了很深的情感,一些媒体在相关报道中将冬奥“情结”误成了冬奥“情节”。“情结”指很深的情感,深藏心底的感情,如“思乡情结”,或指心中的感情纠葛,如“化解不开的情结”。“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如“故事情节”,或指犯罪或犯错误的具体情况,如“案件的情节”。中国人重视冬奥会,不遗余力地筹备北京冬奥会,寄托在其中的深情当然应称“情结”而不是“情节”。

十、“行拘”误为“刑拘”。

2021年10月21日,北京警方针对某知名人士事件进行通报,称违法人员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均因触犯治安管理法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有媒体在报道中将“行拘”误成了“刑拘”。“行拘”是“行政拘留”的简称,“刑拘”是“刑事拘留”的简称,两个简称读音相同,但含义相差很大。上述人士触犯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这是行政法,因此适用的是“行拘”。如果触犯的是《刑法》,那适用的就应该是“刑拘”了。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中国新闻网 上官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