殓是什么意思(殓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君心似我心 2023-06-14 13:57:04 网友分享

丧葬制度如何形成?古代丧葬礼仪有多繁复?从《周礼》说古代丧葬

  说起丧葬,很多人脑海中会马上浮现出一副画面,就是农村有人去世后,要举办繁复的丧葬仪式,在这些人眼里,这是落后和愚昧的表现。黑嫂个人胆子并不大,但对于这个丧葬之事非常感兴趣,每去到一个地方,总是会想要了解一下当地的丧葬制度。

  总的来说,各地略有差异,但大方向上基本相同,之所以有这样的制度存在,是因为传统的“孝”在里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古代讲究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不可否认的是,大举丧葬之礼会形成一定的铺张浪费,甚至有人为此邀名声,父母生前不孝,父母去世后大办丧葬,形成一种薄养厚葬的诡异之风。但是,初始并不是这样的,这里面蕴含着古人的一种处世哲学以及敬畏和感恩的心态。跟很多人想象中的迷信不同,古人更多是一种怀念,一种感恩。

  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已经形成了“葬”的意识,最初的心态已经不可考,但假如我们去推断的话,应该有种保护的心理在其中,我们知道上古时期,野兽横行,先人去世,古人掘土而埋,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去世之人不受野兽吞噬之苦,所以要把这些尸体藏起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于葬的解释是这样的:

  葬,藏也。

  但慢慢的,这种心态起了变化,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贵族产生,这是发展的必然,贵族出现后,他们认为要制定一系列比平民高的规格来体现自己的不同之处,这种规格是方方面面的,这里面就包括丧葬。准确来说,这是古代丧葬制度的成因之一。

  那么,古代丧葬制度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今天咱们来说一下这个话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丧葬制度起源、丧礼制度和埋葬制度。

  一、丧葬制度起源

  在我国古代,一些成规模的制度形成,大多都是在周朝,包括丧葬制度。当然了,周朝以前就已经出现,可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的礼仪,到了周朝的时候,正式进行了汇总,制定了整套的相关礼仪,从此就有了这种制度。

  看到这里我们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古代一些制度的形成,首先是服务于贵族的,同时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制约。比如这时候跟平民其实没啥关系,只存在贵族之间,平民没有人会管你,也没有人会理你。丧葬制度流向民间,是后面的事。

  周朝以前,有记录的都是帝王之死,葬于什么地方,比如《竹书纪年》和《史记·五帝本纪》中大多简略记载了上古帝王死后葬在了什么地方,这说明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埋葬的制度,但又没有形成完整的礼仪。到了周朝时,正式设立了专门的官职去负责丧葬事宜,与此同时,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完全成形,由此得到了大完善。但此时关于丧葬的官职,仅作用于王丧以及贵族丧礼,就是不同的人去世,要用不同的规格去操办丧礼。

  周朝的时候,总负责人的官职名叫“太宰”,也叫大宰,这个官职其实非常大,当时的百官之首,宰是官职的名字,类似于后面的宰相、丞相一类的,但周朝没落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官职也随之没落。

  《周礼·天官冢宰·大宰》中说:

  太宰之职。以九式均节财用,三曰丧荒之式。

  这里的太宰是负责总调度,比如王室中有人去世,他按照去世之人的身份地位划分出礼仪规格,然后具体章程由下面的人去办理,各级官员负责的规格不同,具体负责操办的人官职是“小宰”。

  也就是说,在周朝的时候,在丧葬制度上,如果把一个国家比成一个酒店,那么太宰就是总经理,而小宰则是大堂经理,太宰总经理制定规章制度,大堂经理小宰则带着各领班人员去遵守和操办这些规章制度,各领班下又有各种工作人员,如此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工作网,各人各司其职,办理好自己所负责的相应相宜。

  《周礼·天官冢宰·小宰》中规定:

  小宰之职,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三曰丧荒之联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周朝以前,其实丧葬已经开始成形,而且对于贵族和王来说,规模也并不小,但由于多种原因,我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记载,所以我们无法判断有没有真正的规章制度,而到了周朝的时候,设立了相应的官职去负责这些事宜,并且用文字流传了下来,但要说就是周朝才有这也是不确定的。而事实上“宰”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但孤证不成立,我国历史太久远了,我们只能最早追到正式有记录的周朝。

  既然有了相应的官职去负责丧葬,那么相应的丧礼制度就一定会产生,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说的。

  二、丧礼制度

  关于丧礼制度,古代大多分为两类,一种是程序,一种是丧服的穿戴。

  我们冷不丁看到这两种时会哑然失笑,这个穿戴我们能够理解,因为现在的丧葬仍然有这样的规定,就是按照不同的辈分,穿上不同的丧服。但这个程序是什么?

  其实,相比较来说,这两者都非常重要,特别是丧葬程序,这在古代是非常繁复而且非常的复杂,所以咱们得把这两种分开来说。

  首先说负责这类的礼仪的人,我们上面说过了,太宰负责制定制度,而小宰负责带领下面的人去按这样的规章制度办事,下面的人中,就有负责程序和丧服的人,他们的官职名统一叫“职丧”。我们不能小看这些个程序和丧服穿戴,这在古代是代表着礼仪的,而礼在古代非常重要,万法都遵循礼,礼是万法之源,丧葬礼仪直接关系到孝,孝是古人最为推崇的一种美德,所以相应的,这个丧葬礼仪就超越了原本的意义,上升到了一个人的品德高度。比如孔子曾经这样说孝: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是记录在《论语·为政》中的一个小故事,由此可见古人丧葬的重要性。那么,古代人死后,具体的程序都有什么呢?其实这种程序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很多农村仍然在遵循这样的礼,程序共分五步,分别是卒、殓、殡、葬、祭。

  所谓卒,就是人去世,然后就是入殓,也就是净面换衣,然后装进棺材。这里的这个殡很多人会误解,因为现在有个词叫“出殡”,所以很多人会认为这个殡是出殡,也就是抬着死人去埋葬,其实这个字代表的并不是这个意思,所谓殡,说的是停棺待葬,也就是把去世人入殓后,把棺材停在家中等待埋藏,同时供人凭吊告别。接着才是葬,顾名思义,这里才是埋葬的意思。埋葬过后并不算完,这里的祭是祭奠的意思,基本是三年,当官的要请假,理由就是为父母守孝,这在古代叫“丁忧”,当然皇帝也可以不同意,就是不准你请假,国家需要你,你为了国家是大义,你为家人守孝是小孝,为了大义,你得放弃小孝,这个名目叫“夺情”。

  当然了,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种祭奠方式,民间大多都是在特殊日子来祭奠,这种特殊日子是按七天来算的,比如人刚去世,停灵七天埋葬叫一七,二七也就是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四七二十八天,然后是一百天,一年,二年,三年,三年过后,守孝期满,算是正式结束。

  在进行这些程序时,是需要穿戴丧服的,丧服并不是乱穿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一眼明白守丧人和去世人是什么关系。周朝的时候,丧服制度和丧葬制度是同时成形的,由职丧全权负责,而这个制度也流传到了今天,但现在的丧服制度和古时候已经截然不同,我们在这里说一下。

  《周礼·春官宗伯·典命/职丧》中规定:

  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其,服皆弁绖。

  就是为王服丧穿“斩衰”,为王后服丧穿“齐衰”,王为三公六卿服丧时穿“锡衰”,以此类推。这样的礼法在贵族中推行,周朝没落后,开始向民间流传,形成了最重要的一种丧服制度,那就是“五服”。

  但这里的流传是经过了变化的,五服中最重要的丧服就是“斩衰”,古代臣为君,子为父,长孙为祖父守丧皆穿此服,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然后就是“齐衰”,丧服中第二重要,这里面的用法极为复杂,比如在古代时,父亲如果先母亲去世,那么母亲去世时,儿子要穿这样的丧服。继母去世,也要穿这样的丧服,如果是儿子早死,那么母亲也要为儿子穿这样的丧服,但仅限于长子,丧期上没有分别,都是三年。

  我们现在的五服丧服继承的就是这两样,因为这两样在古代是为王和王后服丧时穿的衣服,到了民间,为父为母服丧穿这样的也就理所当然,但当到了第三种时,变成了王为臣服丧所穿,所以民间就变了,民间后面三种变成了“大功”、“小功”、“缌麻”,但这个也并不是没有来源的,《周礼》中规定这是“子男”丧服所用,而周朝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平民所用后三样,实际是承袭了最低级的丧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都是当时的贵族流传开来的。那么,具体埋葬的制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三、埋葬制度

  丧葬是个词语,由这个词语中我们就能看出葬非常重要,所谓葬就是埋葬。当制度起源和有专人负责后,那么这个埋葬的制度就同样重要了。而在古代,这个埋葬的礼仪和制度复杂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我国古代流行厚葬,当然这也是在贵族之中流行开来的,既然认为事死如生,那么就说明人虽然死了,但跟活着没有什么区别,相应用的东西也要豪华,代表着去世人在另一个世界同样享受着荣华富贵。

  当然了,这个埋葬的规格是按照去世人的身份来定的,身份越高,规格越高,所以就有了“大丧”和“小丧”之说。当然了,在古代时,这个大丧代表着王丧和王后丧,小丧则是下面的嫔妃和众人。

  这个规矩是非常森严的,任何人不能僭越,从去世人的佩戴到墓葬封土堆的大小,这些都有相应的规矩,但这个封土的规矩虽然制定于周朝,可大规模流行却是在秦汉之后。

  周朝的时候,坟并不是叫坟,而是叫丘,而区别去世人爵位的主要依据是丘的大小和树的多少,也就是说,爵位越高,坟丘越高,坟丘前的树越多。周朝负责这种礼仪的官职叫“冢人”,其实就是规划王室贵族墓地的一类人,在不同爵位的人去世后,他们负责绘制墓地地图,根据爵位来掌握坟丘大小和树木多少。

  《周礼·春官宗伯·典命/职丧》中规定:

  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

  此外,去世人爵位高低决定吃什么饭,用什么玉,这些都是有规定的,《周礼》中负责这类的官职叫“典瑞”,总的来说,王丧饭用黍、诸侯饭用梁、 大夫饭用稷等等。《周礼·春官宗伯·郁人/典瑞》中说:

  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

  周朝以后的各朝各代,对于埋葬规格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里面牵涉到的事情太多,比如这里面还包括众多的随葬物、明器一类的,每一个拎出来都能单独成为一个话题,但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不能全部写出。

  丧葬制度其实不止存在于我国,国外也有,只不过因为文化的不同,所以这些丧葬制度也大不相同,有人说这是糟粕,应该被抛弃。但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跟婚礼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迎新,一个是送故。但这些辩证问题不在我们话题之列,所以不再多说。

  黑嫂对丧葬文化好奇,所以今天斗胆写下了关于丧葬的一点内容供诸君闲阅。还是那句话,由于水平有限,以及手头资料的匮乏,今天咱们只着重说了《周礼》中一些关于丧葬的内容。黑嫂所说,一家之言,谁又不是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