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的意思(炙的意思)

若即若离 2023-06-09 20:03:00 网络

艾灸,你灸对了吗?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霍筠婷

在《说文解字》中“灸”即为“灼”,是用火烧灼的意思。灸字由“久”“火”组成,意为持久熏烤。而艾绒性温易燃,燃烧持久且穿透力强,不会爆出火星烫伤皮肤,古人发现把艾绒作为灸材能消除疼痛,慢慢就出现了艾灸疗法。

从古发展至今,艾灸已在临床上证实能治疗多种疾病,而由于其操作简单、价格实惠,在日常家庭使用上也越来越普遍,但不少人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艾灸的一些常见问题。

艾灸分类图

1、艾绒纯度越高越好吗?

实验表明纯度越高的精细艾绒,燃烧后柱体结实,触碰不易散落,粉末细腻,但燃烧过程中升温速度快、火力足,易灼伤皮肤,临床上多用于瘢痕灸。

而纯度过低的艾绒虽然燃烧速度慢,火力相对持久,但烟雾产生过多,气味刺鼻,也不宜在狭小空间中使用。一般家庭使用不需选用纯度很高的精细艾绒,以艾绒燃烧后柱体较松散,触碰会散落即可。

2、艾绒是否越陈越好?

古语有云: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但现代有研究表明艾绒里含有多种挥发油共同作用,通过比较,陈年老艾只是含有相对多的难挥发的挥发油,而新艾含有相对多的易挥发的挥发油。因此在选择时并不需要一定要追求高年份的陈年老艾,最重要是必须要检查艾绒有无变质、发霉、潮湿,包装有无破损等。

3、艾灸是否是感觉有温度即可?

艾灸时不能只是感觉有温度即可,如果温度不够,效果会大打折扣;温度过高,又会灼伤皮肤。因此除瘢痕灸外,一般以人体感觉灸处局部皮肤及皮下温热或有灼痛为主,灸完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有热感,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但如果水泡较大则还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年龄较小儿童,大人可把手指放在艾灸部位旁感受温度以及时调整。

4、艾灸时一般哪个穴位先灸,哪个穴位后灸有影响吗?

穴位的先灸后灸一般不是随意而定,而是有特定的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按顺序艾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面,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头晕、口干咽燥等不适感觉。若在艾灸过程中,出现腹泻,则需调整所灸的穴位。艾灸时,有人表现为口干、咽干,可减少艾灸次数,如从每日一灸改为隔日一灸;同时,检查艾灸顺序是否正确。此外,针对口干、咽干、咽痛的患者,还可以配沙参、麦冬、生甘草等泡茶饮。

5、艾灸时间都是一样的吗?

艾灸的时间长短是根据艾灸的类型、部位、病程、个人体质等不同而有所区别。以常见的艾条灸举例。

★注意事项

①对于头面部血管密集处、重要器官、大血管附近及妇女妊娠期的少腹部、腰骶部、、等均不宜艾灸。

②人体处于过劳、过饥、过饱、大惊、大恐、大怒、酒醉、大渴、大汗淋漓时不宜艾灸,对于情绪不安者及妇女经期亦不宜艾灸。

③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艾火掉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也要密切注意艾灸部位的温热度,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的距离,掌握灸疗的时间,以免造成艾灸太过,引起灸伤。

④艾灸时需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伤害人体。

⑤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等现象,称为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艾灸,躺下静卧。如出现严重晕灸情况,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⑥艾灸后不要吃过冷、过辛辣食物,不要喝酒抽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注意勿将艾灸部位直对风扇或空调吹;不要立即洗浴包括沐浴、游泳等,一般3-4小时后方可沐浴。

⑦艾灸既用于治病也用于养生,作为养生保健时,须咨询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穴位长期坚持艾灸,如果只是偶尔灸一下,效果不一定理想。

附:两大艾灸保健穴

※无敌长寿穴——足三里

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能够调理脾胃、调补气血;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

具体操作:按下图取穴,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

※清脑宁神穴——大椎

此穴有解表通阳、清脑宁神的作用。能够快速退烧;还能治疗感冒、肩背痛、头痛、咳嗽、气喘等症。

具体操作:按下图取穴,用艾条温和灸2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头尽量向下低,颈部最凸出处即是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董博宇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艾灸,你灸对了吗?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霍筠婷

在《说文解字》中“灸”即为“灼”,是用火烧灼的意思。灸字由“久”“火”组成,意为持久熏烤。而艾绒性温易燃,燃烧持久且穿透力强,不会爆出火星烫伤皮肤,古人发现把艾绒作为灸材能消除疼痛,慢慢就出现了艾灸疗法。

从古发展至今,艾灸已在临床上证实能治疗多种疾病,而由于其操作简单、价格实惠,在日常家庭使用上也越来越普遍,但不少人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艾灸的一些常见问题。

艾灸分类图

1、艾绒纯度越高越好吗?

实验表明纯度越高的精细艾绒,燃烧后柱体结实,触碰不易散落,粉末细腻,但燃烧过程中升温速度快、火力足,易灼伤皮肤,临床上多用于瘢痕灸。

而纯度过低的艾绒虽然燃烧速度慢,火力相对持久,但烟雾产生过多,气味刺鼻,也不宜在狭小空间中使用。一般家庭使用不需选用纯度很高的精细艾绒,以艾绒燃烧后柱体较松散,触碰会散落即可。

2、艾绒是否越陈越好?

古语有云: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但现代有研究表明艾绒里含有多种挥发油共同作用,通过比较,陈年老艾只是含有相对多的难挥发的挥发油,而新艾含有相对多的易挥发的挥发油。因此在选择时并不需要一定要追求高年份的陈年老艾,最重要是必须要检查艾绒有无变质、发霉、潮湿,包装有无破损等。

3、艾灸是否是感觉有温度即可?

艾灸时不能只是感觉有温度即可,如果温度不够,效果会大打折扣;温度过高,又会灼伤皮肤。因此除瘢痕灸外,一般以人体感觉灸处局部皮肤及皮下温热或有灼痛为主,灸完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有热感,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但如果水泡较大则还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年龄较小儿童,大人可把手指放在艾灸部位旁感受温度以及时调整。

4、艾灸时一般哪个穴位先灸,哪个穴位后灸有影响吗?

穴位的先灸后灸一般不是随意而定,而是有特定的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按顺序艾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面,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头晕、口干咽燥等不适感觉。若在艾灸过程中,出现腹泻,则需调整所灸的穴位。艾灸时,有人表现为口干、咽干,可减少艾灸次数,如从每日一灸改为隔日一灸;同时,检查艾灸顺序是否正确。此外,针对口干、咽干、咽痛的患者,还可以配沙参、麦冬、生甘草等泡茶饮。

5、艾灸时间都是一样的吗?

艾灸的时间长短是根据艾灸的类型、部位、病程、个人体质等不同而有所区别。以常见的艾条灸举例。

★注意事项

①对于头面部血管密集处、重要器官、大血管附近及妇女妊娠期的少腹部、腰骶部、、等均不宜艾灸。

②人体处于过劳、过饥、过饱、大惊、大恐、大怒、酒醉、大渴、大汗淋漓时不宜艾灸,对于情绪不安者及妇女经期亦不宜艾灸。

③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艾火掉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也要密切注意艾灸部位的温热度,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的距离,掌握灸疗的时间,以免造成艾灸太过,引起灸伤。

④艾灸时需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伤害人体。

⑤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等现象,称为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艾灸,躺下静卧。如出现严重晕灸情况,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⑥艾灸后不要吃过冷、过辛辣食物,不要喝酒抽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注意勿将艾灸部位直对风扇或空调吹;不要立即洗浴包括沐浴、游泳等,一般3-4小时后方可沐浴。

⑦艾灸既用于治病也用于养生,作为养生保健时,须咨询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穴位长期坚持艾灸,如果只是偶尔灸一下,效果不一定理想。

附:两大艾灸保健穴

※无敌长寿穴——足三里

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能够调理脾胃、调补气血;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

具体操作:按下图取穴,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

※清脑宁神穴——大椎

此穴有解表通阳、清脑宁神的作用。能够快速退烧;还能治疗感冒、肩背痛、头痛、咳嗽、气喘等症。

具体操作:按下图取穴,用艾条温和灸2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头尽量向下低,颈部最凸出处即是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董博宇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什么是艾灸?在家怎么灸?什么情况适合灸?

艾灸,比较书面的解释是用艾叶制成的材料燃烧后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就像晒太阳一样,将热力穿透表皮直达身体内部,不仅可以温通经络,还可以为身体补充阳气。

从物理的角度来说,艾灸似乎就是恰当的温度和热量在作用,但为何选择艾叶作为燃料?

是因为经过几千年的验证,艾灸所产生的的气与人体的波长最为接近,所以它能透进人体,和人体一起共振,因此吸收性很好,暂时还没有其他的材料可以替代。

虚寒、阳气不足的人

更适合自己在家艾灸

艾灸的适应证很广,但是对于缺乏辨证基础的人来说,虚寒体质,阳气不足的人用艾灸作为家庭保健是更合适的。也就是说,在艾灸之前要先判断寒热。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观察。

「吃」突然很能吃是热证,如果长期很能吃可能是寒证。

「喝」很爱喝水是热证,不爱喝水是寒证。

「拉」大便颜色黑很臭是热证,大便稀偏白黄是寒证。

「撒」小便黄少是热证,小便清多是寒证。早上小便不作为证据。

「睡」睡觉不老实翻滚跪睡不爱盖被子是热证,睡觉爱趴睡爱盖被子是寒证。

「汗」出汗多是热证,不爱出汗是寒证。

总结一下,虚寒体质、阳气不足的具体表现有:舌苔白厚腻,舌质淡白,怕冷,手脚、肚子比较凉,嘴唇颜色淡,大便不成形,不太臭,喜欢喝温水等等。这样的人比较适合自己在家艾灸调理。

体内有明显热证的就不建议自己灸,而是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热证的表现有,爱出汗、爱喝水尤其是凉水、口臭、肚子和手心比较烫,大便黑臭,小便黄,嘴唇红,舌质偏红,舌苔黄,舌苔上有小红点等等。

艾灸前的准备

艾灸方法很多,古时候是用一小撮艾绒揉成一个艾柱,直接放在皮肤特定穴位处点燃,也就是瘢痕灸。但现在我们已经很少使用这样的方法,这里推荐相对温和的,更适合家里操作的悬灸,也就是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一定高度后施灸。

准备时要注意的是:

1. 艾条一定要买品质好的真艾条,掺假的艾条燃烧后气味比较刺鼻,温度不稳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用了还容易上火。

2. 环境尽量选择无风、温度适宜、安静的场所,艾灸中及艾灸后毛孔敞开,更容易受风受寒,需注意防护。

3. 最好找关系亲密的家人和伙伴互相灸。比如夫妻之间、男女朋友之间、父子母子之间,这样二者之间有天然的人际联结;自己给自己灸也可以,但效果要差一些。

4. 艾灸与吃饭时间隔半小时以上,白天艾灸比晚上更好。但如果抽不出时间,晚上艾灸也可以。艾灸后当天尽量不要洗澡。

艾灸过程中的操作

艾条可以直接对着皮肤,也可以隔着衣服灸,只要不太厚都可以。

艾灸不是烤火,并不是越热越烫效果越好。所以悬灸时不要靠太近,用自己的手放在对方皮肤上感受到有温度,温暖舒适即可,觉得太热太烫就适当拉开距离。

悬灸的手法

分为以下几种(摘自陈日新教授的《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

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感到温热为宜,固定不动。温和灸可以温经通络,让灸感传递开来。

回旋灸,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往复熏灸。这样首先可以温热局部气血。

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像麻雀啄食一样,上下来回熏灸。有利于疏通局部经络。

循经往返灸,点燃艾条对准肚脐,距离皮肤约2-3厘米,顺着任脉往返来回熏灸。不仅可以疏导经络,还能激发体内的经气。

艾灸的感受

对于被灸者,可能会有热力透达经脉的感受,我们称为得气,或灸感。具体的感受,有位武老师是这样描述的:

1. 以灸点为中心,热力向四周扩散。

2. 会感觉到热力从灸点向下穿透,甚至能直达内脏。

3. 热力从灸点沿着某一个方向传导。

4. 灸点不发热,在远离灸点的地方发热了。比如有些人艾灸小腹,但是小腿会感觉到发热。

5.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发热,皮肤下面以及内脏会感觉到热。

6. 灸点会感觉到酸、胀、麻、痛、冷、重等感觉。

中医的治疗方法,比起精准的操作步骤,更注重的是人当下的感受。所以施灸者与被灸者都要尽量专注、静心、放松。仔细去体会身体细微的感受,身心一处,效果才会好。过程中随时沟通,根据被灸者的感受去调整位置、距离、手法等等。

艾灸的时长

小孩子的艾灸建议每个穴位5~10分钟,总时长不要超过30分钟,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感受随时调整。

大人的调理,每次艾灸穴位选3-5个即可,灸出感觉后可以一个穴位连续灸半小时到一小时。总时长建议不超过2小时。

艾灸的取穴

平时小儿的常规穴:身柱和天枢。身柱是孩子整体机能提高的重要穴位,因此,小孩子在艾灸时,会经常用到这个穴位;天枢是天地交汇的枢纽,也是非常合适的。

如果是单纯体表受寒,流鼻涕、鼻塞、怕冷不出汗等,没有伴随热证,舌苔前三分之一无热象(舌质红、舌苔黄、舌苔有小红点等),则可以取穴大椎、肺俞。

如果是中焦虚寒,脾胃运化功能相对弱一些,没有伴随热证,舌苔前三分之一无热象,则可以取穴中脘、神阙。

如果是下焦虚寒,小肚子摸上去冰凉,舌苔后段白厚,没有伴随热证,则可以取穴神阙、关元。

如果按以上指导,还不会配穴,可以发舌苔照给有问必答帮忙配穴,配穴完成后按以下顺序排序:艾灸时的主顺序是后背到腹部,后背穴位从下到上,腹部穴位从上到下。

艾灸之后的灭火处理

用剩下的艾条一定是用奶粉桶或者专门的灭火筒进行灭火的。方法就是扔进去,盖好盖,密闭环境下,氧气没有了,自然也就灭了。我遇到太多妈妈直接用水灭艾条的,经常会死灰复燃,所以用水灭艾条,非常不安全,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艾灸后的观察

寒湿重的人,艾灸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排寒反应,比如,开始咳痰、痰多、痰白;大便变稀、或者拉稀;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冒凉气;舌苔更白、更白厚;艾灸某个部位出水等等,这些说明方向对了,可以继续坚持。

如果艾灸后出现了上火、津液不足的迹象,则建议暂停,比如口干、咽干、咽痛;更愿意喝水、更容易出汗;声音变哑、容易发脾气、容易尖叫;大便变干;嘴唇红、眼屎多、眼睛红;头痛,烦躁失眠等等。

关于给孩子做艾灸的一些补充

1. 有一种说法是小孩是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建议是不给孩子做艾灸,因为容易灼伤小孩的津液,这是温病学派的观点。但其实,我们更赞同的是小孩是稚阴稚阳之体,而且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和大人一样常常会耗散得太多,中焦容易不足,艾灸是扶持人体阳气的,所以是比较适合的。

2. 对于很小的孩子,可以在他睡着时艾灸。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在他醒着时尝试艾灸,最开始可以从手部起灸看看他们的感受,愿意继续的话就可以进行了。孩子的感受比大人更敏锐,艾灸时可以跟随他们的牵引,比如他们觉得灸哪里比较舒服,灸多久就够了,诸如此类。

3. 小儿艾灸的时候,一只手在悬艾,另外一只手一定要护住孩子身体,防止孩子翻动,遇到好几例因为妈妈没有注意这点而烫到孩子的。再就是一般间隔2到3分钟要刮一下艾灰,一般是左手感觉不到艾热的时候就要刮灰了。

中华民族名医像:鲍 姑

作品由谭凤环创作,薛永年题款,李俊峰提供。

罗浮山是蓬莱仙岛中的一个小岛。据说,浮山随着风浪从东海漂浮到南海,最后停在罗山旁,两山合而为一,因此命名为罗浮山。罗浮山素有仙境的美誉,山上有一个冲虚道观,道观中有葛仙祠。与大殿内其他神像龛不同,葛仙祠中还供奉着一位女子的塑像。在中国历史上鲜有女性得到如此受尊重的地位,这个人是谁?她与葛洪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鹣鲽情深

这位端庄秀美、神态安然的女子,就是东晋名医葛洪的发妻鲍姑。

鲍姑(约309—363),名潜光,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她出生于一个官吏及道士之家,其父鲍靓(亦名静),字太玄,曾师从真人阴长生学习炼丹术,道学水平较高,且兼通天文地理、河图洛书。鲍靓曾多次被朝廷征召,官至黄门侍郎,后来出任南海太守。鲍姑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道教、炼丹、医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鲍靓在南海期间,结识了同样笃信道教的葛洪。他十分看重葛洪的才识和品性,便将鲍姑许配与他。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炼丹术家。鲍姑与葛同道合,夫唱妇随,这对神仙眷侣在罗浮山隐居清修,过着恬淡悠闲的逍遥日子。他们常常一起在山上辨药、采药,共同研习医术,为百姓治病,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医界伉俪,鹣鲽情深”的佳话。

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女性,鲍姑并没有局限于厅室之间,广东南海、番禺、广州、惠阳、博罗等地的崇山峻岭、溪涧湖畔之间都留下了她采药的身影。清代王言在《西华仙箓》中记载:“萍花溪相传洪崖先生炼丹地,尝有老姥采萍其间,莫测所自来,问之曰:吾鲍姑也。忽不见。”其中,“萍”指的是中药浮萍,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之症。通过这段文字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了鲍姑头戴斗笠,身背药篓,爬上云雾缭绕的高山,步入人迹罕至的萍花溪畔采药的景象。古代医门大都是男性的世界,鲍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医者”的伟大与神圣。

鲍仙姑与艾灸

鲍姑医术精湛,尤擅灸法。所谓灸法是中国古代先民首创的一种物理疗法。鲍姑为了治疗当地患者的赘瘤和赘疣等难治疾病,认真总结了前人的治疗经验,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作灸材,制成艾绒条,取一点用火点燃,熏于人身,赘疣便全部脱落,这一事迹至今仍可见于地方县志、碑记文献中。如《南海县志》记载,鲍姑用“约冈天产值艾,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

也许是受到妻子的影响,葛洪对灸法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对于百姓而言,艾草易得,灸法易学,这种简单、方便、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大力推广。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109个针灸医方,其中有90余条是灸方,尤其对施灸部位、灸用壮数、注意事项等论述十分详细,使针灸医学的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这些很可能得益于鲍姑在灸法上的经验总结。葛洪和鲍姑还改进了传统艾灸的方式,首创隔物灸疗,包括隔盐灸、隔蒜灸、川椒灸等,减少艾灸给患者带来的直接创伤。这些灸法奠定了艾灸学的雏形,一直影响至今。

医迹颂传

由于鲍姑的事迹广泛流传,民间更是把她列入神仙行列,称她为“鲍仙姑”“女仙”,她所用之艾也被称为“神艾”。相传鲍姑升仙后,常常化身为凡人到世间游历,行踪不定,如遇有缘之人即施以援手,事了则翩然遁去。

据野史小说《太平广记》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一个叫崔炜的人,早年家境不错,但因他不善于治理家业,又性情豁达,很崇尚豪士侠客,没过几年,他家的财产全都用光,只好经常住在寺庙里。当时正是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广东百姓都在庙里陈设珍肴异馔,在开元寺中也有许多人唱戏,崔炜也去看热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看到一位要饭的老妇人跌倒后不慎打破了别人的酒瓮,因为无钱赔偿而正遭受着殴打。崔炜看到后,非常同情她,就脱下自己的衣服抵偿酒瓮钱。事毕,老妇人竟没有感谢他便悄然离去。

几天后,崔炜在路上又遇到老妇人,她说:“谢谢你为我解围,我擅长用灸法治疗赘疣,现在给你一些越岗山产的艾叶。以后如果遇到患有赘疣者,你只需要点燃一根,灸一炷后,不仅赘疣会消失,而且还能美容皮肤。”崔炜高兴地接受了。数日之后,崔炜游玩海光寺,遇到了一个耳部患有赘疣的老和尚。崔炜便用老妇人传授的方法为他治疗,果然效果显著。后来崔炜用艾草先后灸治了富商、神龙,一路上遇仙历险,最终成家立业,衣食无忧。

他在机缘巧合中得知,那位送艾草的老妇人正是鲍姑,乃东晋鲍靓之女,葛洪之妻,一生在岭南一带行医救人。崔炜闻言,遂生求道之心,于是散尽万贯家财,携妻室至罗浮山寻访鲍仙姑去了。这段奇幻绝伦的传说背后,充分体现了鲍姑灸术的流传广泛及疗效显著,以及后人竞相追求的情景。

鲍姑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她用医术惠泽苍生,行医济世名震岭南,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针灸学体系,值得赞赏传颂。(李敏中国中医科学院 赵歆 甄雪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