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的意思(思的意思和含义)
关于“思”字的含义
字面为心里的田,在心里把田地耕种收,即用头脑先分析推演什么时候、种什么、怎么种,得到可行有效的预见后,再动手实施。古人把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写成“思”,一把就抓住要命关键,古时能种好田吃上饭,才能活命延续种族,把种田前的谋划“文化”为思,思考对了,思考出可预见的效果了,才可能活命,否则危及生存,可见“思”的活动和能“思”之人是极端重要的。 这样的含义也指导我们如何思考问题,一是思之有物,要具体,专一,不要整天胡思乱想没有具体对象目标,或多对象多目标同时思考没有聚焦。二是思之有成,要想到行得通,按谋划去行动要能出效果,不可偷懒简单臆想,或未达目标半途而费,没有成果浪费精力。 综上,人如不有效思考,所有行动极可能是盲动,妄动,是要捅娄子的。
理解《论语》第二篇第15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逐句解释:学而不思则罔
罔(wǎng):迷惘,指被蒙骗。
学习而不懂得思考,那么就会被书本所蒙骗。
思而不学则殆
殆(dài):危险,指有疑惑。
思考而不去读书,那么就会困惑而不得解。
心得总结:本篇的内容是副对联,挂在每个小学的走廊上。这句话理解起来很容易,也很简单,但是能够真的做到的却不多。
对于学习,孔子说得有很多。本章是前面章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延续。
学习,不能只学而不去思考。如果只是看看书本、听听讲课,那么就是死学,容易变成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甚至被书本给蒙骗了。书本的知识是固定的,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和巩固。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呢?则会走向固执和狭隘,产生疑惑。世界很宽广,我们要从书本和课堂获取知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才能真正地发挥价值。
因此,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基于丰富的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凭空思考,只会耗费精力,甚至会走弯路。
学和思,从重要性和优先级来讲,思比学更加重要。因为,学知识只是掌握前人的知识,而思考,则会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够学以致用,才能让知识真正发挥价值。
附图:斯vs是,谁更彰显古人性情?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孟子。作为战国四大散文之首的孟子,曾到多国宣扬仁政无敌的思想,是大思想家。
斯,可作代词、副词,意思有乃、就、这,作代词时词义为这、这里、这个。
是,可作为动词形容词代词等,意思有正确、赞成、强调语气等,作代词的时候为词义为这、此。
那么,古文到底是"于斯人也"还是"于是人也"呢?
从篇章来看,此句话前面列举了管夷吾、百里奚、孙叔敖等大家人物,后面则总结要成为名人所需种种历练,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过渡句。由此,作为指代,"斯人"与"是人"都是解释的通的,指的这类人。但是,我们也看到,是字还有肯定、加强语气之意,从文章结构看,作者立意十足,溢美之心扬扬洒洒,要表达的观点与目的相当明显,因此采用"是"比"斯"更具气势。而且据考究,在先秦典词中,"是"字用起来很唯妙,也是用的是最多的代词,所以"是"应该更为确切。
我是80后的,印象颇深,当时语文书确实是印制为"于斯人"。即是如此,我也认为时下改成"是"是合适的,或者说原文本就应该为是,才能显现古人风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