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的意思(廿的意思解释)

痴人痴梦 2023-06-12 16:57:10 网友投稿

控制航向的船舵是如何来的?它对船舶的发展有何意义

舵,是船上控制航向的设备。舵手掌握着它,驾驭巨轮越险滩、避暗礁,如经坦道;舵手掌握着它,劈波山,穿浪谷,不离航线,顺利地到达彼岸。舵的奇妙作用,使人赞叹、神往;舵手的远瞩、坚定从容,更令人讴歌、崇敬。

一、船舵的由来

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刚有独木舟的时候,人们手中的桨——经过整削的树枝,既管推进又管航向。出现木板船以后,随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船越造越大,就需要多人划桨。这时要每把桨都兼管推进和操纵是颇为不便的,一不协调就会你东我西,使船偏离航向。

在长期的行船实践中,人们开始从划桨手中指定靠近船尾舷边的负责控制航向。划桨的人有了分工,桨也就按作用的不同分了家,有的以推进为主,有的以操纵方向为主。这种专管操纵的桨,可以称之为“舵桨”,是舵的祖先。在我国商代,船只已经比较大了。甲骨文中的肢字,据《说文》中的解释:“象舟之旋”。就是说,当时已有了使船改变航向的工具,这很可能是关于使用舵桨的记载。

二、船舵的发展

最初操纵航向的人是临时指定的,他一坐到操纵的位置,手中的划桨就成了舵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舵桨开始专门化了。1974年在湖北江陵西汉墓中出土的木船模,一式的5支长桨,都有桨叉,4支在前侧,是划桨,1支在靠尾部的舷边,是舵桨,这说明,那时已有专人专桨控制航向了。这一“专”,有利于使用的人的不断深入研究,改进舵桨的外形与性能。

1955年在广州西汉末年墓中出土的木船模,发现了一支在外形上与众不同的舵桨:桨翼短而宽。这种桨入水面积增大,操纵性能更好了。舵桨的操作位置,本来在舷侧,因而比较费力,效果也差。特别是在海上航行时,船在风浪中左右颠簸,舵桨很容易出水而使船失去控制,所以它逐渐移到了船尾端的中央。

舵桨的面积进一步增大,它的操作方式,如果仍用划动,就十分费力,因而人们将它固定在一个支撑点上,改为绕轴转动,在杆上还装上了用于转动的横柄。这时候的舵桨与划相比,不但外形不同,位置迥异,而且操作方式也起了根本变化。它已完全失去了桨可以划动的特点,变成了通过自身转动控制航向的设备舵。1955年广州近郊发掘的东汉墓中,有一只陶制船模,船尾就设有一支舵。

三、船舵的记载

舵不但见诸出土文物,而且史籍中也多处记载。东汉人刘熙所著《释名》一书的“释船”一节中说:

“其尾曰柂,柂拖也,在后见拖曳也,且言弼正船使顺流不使他戾也。”

柂就是舵,“弼正”是纠正的意思。舵能“弼正船”,“不使他戾”,不偏离航线,这说明当时对舵的作用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舵从诞生到被人制作模型载入史籍,中间必定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根据目前的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判断,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第一个高峰,船只的形制已相当大,并进行频繁的、大规模的海上活动。那时的船用舵来操纵方向这一点,是可以置信的。

四、船舵的原理

舵的大小与船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能使庞大的船体运转自如,奥妙何在?原来,行进中的船,如果要向左转,舵向左偏转一个角度,水流就在舵面上产生了一股压力——舵压。这个舵压本身虽很小,但它距船的转动中心较远,所以形成使船转动的力矩却不小,船首便相应地转向左方。而当船一转,相对于水流产生一个角度以后,迎来的水流就会乘势推它作更大的转动。

舵的神奇力量就在于以局部推动全局,在大风大浪中,被人比作“如以一丝引千钩于山岳震颓之地,真凌波之至宝也。”这个凌波至宝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也使当时的外国人喷喷称奇。到12世纪末,欧洲经由阿拉伯人引进了我国这个控制航向的重要设备,开始在船上装上了尾舵,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五、船舵的种类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但最早使用能,而且根据不同的水域情况和航行要求,创制了各式各样的舵。有的舵能上能下,可根据水的深浅,将舵放置到适当的位置,这叫做“升降舵”。当船驶入浅水或不需要用舵时,可通过滑轮把舵提起来,这样既减少了船体附属物的阻力,又可避免触底碰坏。海船上的升降舵一般可伸到船底之下,这里不受船尾处产生的乱流和漩涡的影响,可以提高舵效,并可减少船的横漂。

宋代出使朝鲜的官员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到船“后有正柂,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尤其在逆风航行时极有利于安全和同风帆配合操作。有的舵在舵板上打了一系列孔,叫做“开孔舵”。在一般情况下,孔对舵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在转舵时可省许多力。这种开孔舵在南方的一些内河船和航海木帆船上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至今还十分普遍。有的舵将一部分舵面积分布于舵轴的前方,缩短了舵压力中心对舵轴的距离,从而减小了转舵力矩,这叫“平衡舵”。

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客舟货船都装着这种舵。可见最迟在宋代,我国内河船上已广泛采用了平衡舵,而欧洲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采用。采用平衡舵,至今仍作为降低转舵力矩的一个最普遍和有效的措施。

六、船舵的重要性

船尾舵的出现,在船舶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舵、风帆和指南针一起,组成了保证船舶安全地进行远洋航行的三大条件。帆利用自然力风作为动力,指南针指示航向,舵控制航向,三者缺一不可。

“欹帆侧柁入波涛,撤漩捎濆无险阻。”杜甫的诗句,描绘出我国古代船工们张帆使舵,勇往直前的意景。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谈到,制舵的材料要用号称“奇材”的“乌婪木”,他还说,出使国外的“蕃舶”,

“大如广厦,深涉南海,径数万里,千百人之命直寄于一柂。”

在明代陈侃出使琉球的大海船上,“舵用四副,用其一置其三防不虞也…”。可见舵在船舶设备中处于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1957年从南京下关三叉河附近出土的一根巨型舵杆,据传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为下西洋制造“宝船”遗留下来的,长度达11.07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舵杆如此巨大,舵的规模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数千年以来,在世界的造船与航海事业中大放光彩。

主要参考资料:

东汉·刘熙《释名》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控制航向的船舵是如何来的?它对船舶的发展有何意义

舵,是船上控制航向的设备。舵手掌握着它,驾驭巨轮越险滩、避暗礁,如经坦道;舵手掌握着它,劈波山,穿浪谷,不离航线,顺利地到达彼岸。舵的奇妙作用,使人赞叹、神往;舵手的远瞩、坚定从容,更令人讴歌、崇敬。

一、船舵的由来

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刚有独木舟的时候,人们手中的桨——经过整削的树枝,既管推进又管航向。出现木板船以后,随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船越造越大,就需要多人划桨。这时要每把桨都兼管推进和操纵是颇为不便的,一不协调就会你东我西,使船偏离航向。

在长期的行船实践中,人们开始从划桨手中指定靠近船尾舷边的负责控制航向。划桨的人有了分工,桨也就按作用的不同分了家,有的以推进为主,有的以操纵方向为主。这种专管操纵的桨,可以称之为“舵桨”,是舵的祖先。在我国商代,船只已经比较大了。甲骨文中的肢字,据《说文》中的解释:“象舟之旋”。就是说,当时已有了使船改变航向的工具,这很可能是关于使用舵桨的记载。

二、船舵的发展

最初操纵航向的人是临时指定的,他一坐到操纵的位置,手中的划桨就成了舵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舵桨开始专门化了。1974年在湖北江陵西汉墓中出土的木船模,一式的5支长桨,都有桨叉,4支在前侧,是划桨,1支在靠尾部的舷边,是舵桨,这说明,那时已有专人专桨控制航向了。这一“专”,有利于使用的人的不断深入研究,改进舵桨的外形与性能。

1955年在广州西汉末年墓中出土的木船模,发现了一支在外形上与众不同的舵桨:桨翼短而宽。这种桨入水面积增大,操纵性能更好了。舵桨的操作位置,本来在舷侧,因而比较费力,效果也差。特别是在海上航行时,船在风浪中左右颠簸,舵桨很容易出水而使船失去控制,所以它逐渐移到了船尾端的中央。

舵桨的面积进一步增大,它的操作方式,如果仍用划动,就十分费力,因而人们将它固定在一个支撑点上,改为绕轴转动,在杆上还装上了用于转动的横柄。这时候的舵桨与划相比,不但外形不同,位置迥异,而且操作方式也起了根本变化。它已完全失去了桨可以划动的特点,变成了通过自身转动控制航向的设备舵。1955年广州近郊发掘的东汉墓中,有一只陶制船模,船尾就设有一支舵。

三、船舵的记载

舵不但见诸出土文物,而且史籍中也多处记载。东汉人刘熙所著《释名》一书的“释船”一节中说:

“其尾曰柂,柂拖也,在后见拖曳也,且言弼正船使顺流不使他戾也。”

柂就是舵,“弼正”是纠正的意思。舵能“弼正船”,“不使他戾”,不偏离航线,这说明当时对舵的作用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舵从诞生到被人制作模型载入史籍,中间必定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根据目前的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判断,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第一个高峰,船只的形制已相当大,并进行频繁的、大规模的海上活动。那时的船用舵来操纵方向这一点,是可以置信的。

四、船舵的原理

舵的大小与船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能使庞大的船体运转自如,奥妙何在?原来,行进中的船,如果要向左转,舵向左偏转一个角度,水流就在舵面上产生了一股压力——舵压。这个舵压本身虽很小,但它距船的转动中心较远,所以形成使船转动的力矩却不小,船首便相应地转向左方。而当船一转,相对于水流产生一个角度以后,迎来的水流就会乘势推它作更大的转动。

舵的神奇力量就在于以局部推动全局,在大风大浪中,被人比作“如以一丝引千钩于山岳震颓之地,真凌波之至宝也。”这个凌波至宝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也使当时的外国人喷喷称奇。到12世纪末,欧洲经由阿拉伯人引进了我国这个控制航向的重要设备,开始在船上装上了尾舵,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五、船舵的种类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但最早使用能,而且根据不同的水域情况和航行要求,创制了各式各样的舵。有的舵能上能下,可根据水的深浅,将舵放置到适当的位置,这叫做“升降舵”。当船驶入浅水或不需要用舵时,可通过滑轮把舵提起来,这样既减少了船体附属物的阻力,又可避免触底碰坏。海船上的升降舵一般可伸到船底之下,这里不受船尾处产生的乱流和漩涡的影响,可以提高舵效,并可减少船的横漂。

宋代出使朝鲜的官员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到船“后有正柂,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尤其在逆风航行时极有利于安全和同风帆配合操作。有的舵在舵板上打了一系列孔,叫做“开孔舵”。在一般情况下,孔对舵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在转舵时可省许多力。这种开孔舵在南方的一些内河船和航海木帆船上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至今还十分普遍。有的舵将一部分舵面积分布于舵轴的前方,缩短了舵压力中心对舵轴的距离,从而减小了转舵力矩,这叫“平衡舵”。

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客舟货船都装着这种舵。可见最迟在宋代,我国内河船上已广泛采用了平衡舵,而欧洲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采用。采用平衡舵,至今仍作为降低转舵力矩的一个最普遍和有效的措施。

六、船舵的重要性

船尾舵的出现,在船舶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舵、风帆和指南针一起,组成了保证船舶安全地进行远洋航行的三大条件。帆利用自然力风作为动力,指南针指示航向,舵控制航向,三者缺一不可。

“欹帆侧柁入波涛,撤漩捎濆无险阻。”杜甫的诗句,描绘出我国古代船工们张帆使舵,勇往直前的意景。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谈到,制舵的材料要用号称“奇材”的“乌婪木”,他还说,出使国外的“蕃舶”,

“大如广厦,深涉南海,径数万里,千百人之命直寄于一柂。”

在明代陈侃出使琉球的大海船上,“舵用四副,用其一置其三防不虞也…”。可见舵在船舶设备中处于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1957年从南京下关三叉河附近出土的一根巨型舵杆,据传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为下西洋制造“宝船”遗留下来的,长度达11.07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舵杆如此巨大,舵的规模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数千年以来,在世界的造船与航海事业中大放光彩。

主要参考资料:

东汉·刘熙《释名》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廿”这个字你认识吗?虽然很常见,但能读出来的人却不多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象形符号来进行记录和交流。这些象形符号通常是根据自然界中的物体、动植物、人体等形态的简化和抽象而来,如用“日”表示太阳,用“木”表示树木,用“口”表示嘴巴等。

这种象形符号逐渐演变成了甲骨文,即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铭文等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形态更加复杂,既包含了象形符号,也包含了一些会意和形声符号,形成了汉字的初步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商周时期逐渐演变成了金文,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中的汉字形态更加规范和统一,逐渐形成了汉字的基本字形和书写规范。此后,汉字经过多次的简化和规范化,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并在秦汉时期被统一为一种统一的文字体系,成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书写的主要文字形式。

"廿"字的含义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的形态,“廿”这个字读(niàn),"廿"这个字甲骨文的形态是两个“丨”连在一起的样子,看到“丨”这个符号也许很多人比较陌生,其实这个符号在以前的时候是代表(十)的意思,所以"廿"这个字含义就是二十的意思。在古代,这种表示数字的方式比较常见,例如"卅"表示30,"卌"表示40,等等。

在以前的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非常多样化,形状、结构和用法都比较灵活,但随着汉字的演变和规范化,廿作为表示数字二十的汉字逐渐形成并广泛应用于书写日期、年代、岁数等场合。在古代的文献、碑刻、铜器、瓷器等文物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廿这个字的身影。

为什么"廿"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用的不是很多呢?

这其实与汉字文化和汉语的发展历史有关,在古代,汉字是用来书写的唯一文字,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通过汉字来表达各种意义,包括数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数字的引入和使用,使数字的书写变得更加简便和高效。

而阿拉伯数字也相对简单易懂,可以用来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因此在商业、科学、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阿拉伯数字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字数字逐渐退出了主流使用。

虽然廿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少,但它作为汉字的一部分,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首先,廿作为古代汉字的一种书写方式,反映了汉字演变和书写规范化的历史过程。它在古代文献、碑刻、铜器、瓷器等文物中的运用,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书写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其次,廿在一些文化传统和习惯中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仍然保留着使用廿来表示二十的习惯,这反映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此外,廿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中,仍然被使用来表示特定的年代或日期,如一些纪念活动、文化节庆等。因此,了解和掌握廿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对于理解中国汉字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不经常使用的汉字需要退出历史舞台吗?

汉字是中文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语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虽然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重要。这些汉字在特定领域、专业术语、古籍文献等方面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其次,汉字是中文语言的象形文字,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

而退出历史舞台可能导致这些文化宝藏的流失和遗忘,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保留这些不经常使用的汉字也有助于保护中文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书写方式,它们的存在丰富了中文语言的表现力和韵味。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保留这些汉字可以维持中文书写的多样性,使中文语言更加丰富和多元。

结语:很多人总觉得一些不常使用使用的字应该逐渐退出生活,但是小编认为,哪怕它们不常用,其实也是无需退出历史舞台的,毕竟它们是作为中文语言的一部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可能较低,但它们在特定领域、专业术语、文化传承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作用。保留这些汉字其实有助于保护中文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大家觉得不常使用的字是否需要退出生活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汉字的演变》《汉字的历史》

诡辩释义37:见风使舵

著作者:胡友生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著作权说明:

本著作权归属著作者胡友生(网名:胡同友邻)所有,未经作者授权允许,不得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摘编请注明作者及其来源。

(注:图片与文字无关)

37、见风使舵

有这样一句俗语:看水行船,见风使舵。其词义就是在小溪、小沟、小河里行船,要注意或观看水流、水量、水势的大小、动静、凶猛等状况,不然则很难行船;若在大江、大河、大海里航行,则要看风量、风力、风向等因素,凭风掌握好舵柄,驾驭好船帆,应该是随风向随时调整航舵,顺风才可以远航;如舵向无法随风改变、调整,顺势而为,就会发生触礁、沉船而船毁人亡。或是逆风、逆水而上,在无其它外来动力辅助的情况下,航船则难以抵御逆风、逆水力量自然就会倒退,要想达到行驶至目的地或是某种结果,还不如先做好计划,见风、顺风才行船、把握好航舵,以求达到目的结果。

见风使舵在辩证逻辑行为关系上,其真实比喻含义就是: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其词语与顺水推舟、见机行事、随波逐流、通权达变、随机应变等相近似。说明见风使舵的这种人很灵活、机灵,善于应变,自己所需要的时候可以向前凑、向前靠,若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时候躲还来不及,这种人也被形容为势利眼,其心理心态是想成功,又不想付出,只想走捷径;这种人独来独往,是吃独食的自我保护主义者,眼睛只向上看,想要高升,只看上司领导的眼色、脸色行事。

二十多年前,一位电工凭借上级部门某领导关系被安排招工入编了某市级事业单位,本来就是一名从事电工的职工,一名工人而已,可这位电工进入单位后,深谙领导关系的重要性,惯于使用“见风使舵”老套路,经常给领导家里做一些事情,电器开关插座坏了、水龙头水表坏了、买米买菜啦、罐煤气啦等,随叫随到,更是主动上门服务,还经常从自己家乡带来一些土特产,明里说是农村自己家种的,实则是市场买的。几年后,领导见这位小伙子机灵,办事快,几年下来又收了别人不少好处,便违规转干提拔这位电工当上了办公室管理水电后勤的副主任;然而这位电工私底下的行为是到单位干部职工家里抄水表、电表都要索取一两包烟抽抽,若是外来商户、租客硬是要索走一条烟,否则,就会在背后使绊、使坏,搞小动作,让别人无法安生,这就是一位实实在在“见风使舵”的小人物事例。

当然,2020年6月,由于国家一项人事政策的新出台,这位靠“见风使舵”上位的“副主任”由于没有学历,甚至没有电工资格证,而且属于违规转干提拔,最后被取消所有违规违章事项,打回原形,取消了干部编制、撤销了“副主任”职务,又重新改变回到了普工待遇,这就是这位“见风使舵”之小人物的最终结局。

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好,很多人都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掌握实权的人的眼色、脸色办事,在部门或是单位,特别是一把手表了态,多少问题虽然有不同意见,这种人一般都会“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去完成;有人为了想谋求一官半职,“见风使舵”也就算了,甚至会巴结领导,给领导送好处,领导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如指掌,领导说好的东西,就是坏的也会说成是好的,领导吩咐的事情即使是违反政策也会抢着去办,有可能还跟领导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朋比为奸;而这种人如有其他人叫他办事,心里想应该是:睬你都“嗦”。

当然,在商业行为及服务行业中,这种“见风使舵”的灵活逻辑手段其实是可以赞颂的,市场需要什么,就向市场提供什么;什么产品销路好、价值高、利润好,就生产什么;按照市场要求、客户要求,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手段、方法、体系,让商户、客户、消费者更加满意,这应该就是商业行为和服务行业的灵招、妙招、实招。

诚然,在国际外交行为中,也有许多这种“见风使舵”的事情发生。有些小国家,见风使舵搞外交,就好像“墙头草”一样,谁对他有好处就会倒向谁,一旦失去好处或好处没有别的国家多,就又倒向别的国家,这种外交手段也叫“左右逢源”。“墙头草”就是风向哪边吹的大,草就倒向哪边,跟“见风使舵”一样,就是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个性,随波逐流,经常是顺风倒的人,比喻更深的意思是善于随情势而改变立场的人。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一个集团也好,一个国家也好,“见风使舵”逻辑行为心理心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本性:首先它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职场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商业及服务行业中的“见风使舵”其目的在于使自己的商品能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市场份额。其二是这种行为从职场而言,缺失自我主见,没有自己的观点及认知。这种人对于自己的态度、认知、行为等常常是摇来摆去,无法巩固自己的人生及人格,这山望着那山高。其三是具有苟且偷生的心理心态,有时候会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和身份。其四是为了巴结有需要的主子,趋炎附势,会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见风使舵”时间久了,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心态就会发生变化,若能够认清现实,斩尾回头,依自知之明、踏踏实实地去生活、工作,倒也不失为一件幸事;若一竿子插到底,回不了头,“见风使舵”尔后好事情又没捞着,暗地里便卖身投靠、接贵攀高、欺压他人,若这种坏事做多了,心理心态会变化得更加阴暗,其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派的手法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甚至会展现出“两面三刀”的丑陋作派手段、手法,发展至为人所不耻。

“见风使舵”之人,有可能会实现短时间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攀关系、谋私利,表面上粗看是一个风风光光的人,仔细看实则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这种人在别人眼里看得很清楚,自己却经常沉睡在“掩耳盗铃”的梦里,最后会自然而然成为自负、自大、自恋的另一类人、另一种人。

回过头看一看,身边不乏“见风使舵”之人,遭遇这种人怎么办?希望通过这种诡辩逻辑之释义,能够认识、认知这种现象、行为,达到最后解决问题之目的。辩证观点认为,一是要从人性本质、实质看清楚这种人,职场中要学会识别这种人,对于是什么人、什么性格,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实事求是看问题,一定要坚持做人、做事情的原则,不接受任何人的小恩小惠,做到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三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但也要提防小人作派,防人之心不可无。四是坚持按政策、按原则办事情,违规违法的事情不能做,也不能对这种人掏心窝讲话、表态,这样的话,“见风使舵”的人就没有了发挥的市场和效应的余地。

点击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