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女孩有涵养的名字(任姓女孩有涵养的名字2023)
2021牛年宝宝妙用父母姓氏起名,新颖时尚
这个时代的新手父母给新生儿起名字的时候,只考虑给宝宝起个好听名字,不需要按八字生辰起名,所以将爸爸和妈妈的姓氏结合起来,为宝宝起一个包含父母的爱和期盼的新颖名字,这样的名字才不易重名。
那么,锦小姐今天推荐几组父母姓氏结合的名字给大家作为参考:
01、 宝宝名字——王嘉一
王姓爸爸和王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王嘉一”寓意家庭美满,团结和睦,名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嘉字的寓意非常好,指吉庆,幸福,欢乐,一字的寓意独一无二,也寓意宝爸对宝妈的爱一生一世,独一无二。
02、 宝宝名字——杜知叶
杜姓爸爸和叶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杜知叶”寓意杜爸了解,深知叶妈的爱。杜知叶读起来好记好听,容易被人记住的名字,一般人缘会很不错哦。
“知”字的寓意是知道,了解,知通智,也指智慧,用作人名寓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03、 宝宝名字——李沐寒
李姓爸爸和韩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李沐寒”,“寒”字是“韩“姓的谐音字。寓意李爸爱慕韩妈,也爱护宝宝。李沐寒名字朗朗上口,大气响亮。
“沐”字的本义是沐浴,润泽之义;用作人名寓意沐恩,如沐春风之义;“寒”字的本义指冷,凉,用作人名寓意自强不息,团结之义;
04、 宝宝名字——沈遇辰
沈姓爸爸和陈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沈遇辰”,“辰”字是“陈”姓的谐音字,寓意沈爸遇见陈妈组成幸福的家庭,沈遇辰名字朗朗上口,儒雅飘逸。
“遇”字的本义是遇到,遇见,机会,知遇,用作人名寓意将遇良才,随遇而安。“辰”本义指星辰,时间,用作人名寓意一生清雅,北辰星拱、高贵儒雅。
05、 宝宝名字——孙依杨
孙姓爸爸和杨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孙依杨”,寓意孙爸的幸福家庭要依靠杨妈,孙依杨名字搭配朝气蓬勃,乐观开朗之义。
“依”字的本义是依靠,依恋,用作人名寓意可靠,值得信任。
06、 宝宝名字——赵慕任
赵姓爸爸和任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赵慕任”,寓意赵爸仰慕,爱慕任妈,“赵慕任”名字重名率低,搭配十分响亮,好听。
“慕”字本义指向往,仰慕之义,用作人名寓意受人仰慕,出众,气宇轩昂。
07、 宝宝名字——高念荷
高姓爸爸和何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高念荷”,“荷”字是“何”姓的谐音字,寓意高爸思念,深爱何妈,“高念荷”名字象征宝宝善解人意,有内涵。
“荷”字的本义指莲,荷花,用作人名寓意纯洁,善良。
08、 宝宝名字——刘与程
刘姓爸爸和程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刘与程”,寓意刘爸和程妈百依百随,同心同德。“刘与程”名字搭配十分美好,寓意前程似锦,出类拨萃。
“与”字本义指一起,共同,用作人名寓意齐齐整整,团结。
09、 宝宝名字——吕羡林
吕姓爸爸和林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吕羡林”,寓意吕爸羡慕林妈,共同组合幸福家庭,起“吕羡林”名字象征宝宝光明,清新俊逸,欣欣向荣。
“羡”字本义指羡慕,仰慕,用作人名寓意丰衣足食,高尚,乐观开朗。
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路月明
庆阳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从周先祖不窋奔于戎狄之间教民稼穑,至古公亶父南迁岐山周原,共有十一代周先祖在庆阳的大地上垦荒创业,训牛耕地,培育出了五谷六畜,开启了我国农耕文化的的先河。
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学习先周农耕文化。据周祖农耕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化学者路笛所著的《中华农祖》一书记载,周人先祖是神农后稷,神农后稷姬弃是继众多炎帝之后的第二个农祖。他生在五帝时代。他的母亲是姜嫄,姜嫄是炎帝后裔有邰氏女。《列仙传》记: “姜嫄性静,好稼穑”。《史记·周本纪》记 :“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 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这段近乎神话般的故事,把弃的出生说得神呼其神。《史记》又说姜嫄为帝喾之妃,而帝喾是黄帝曾孙。 这说明姜姬两个部落是居住相邻,世代通婚。后稷弃便成了姜姬两个部落的文化继承人。《史记》又记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 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 :“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 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 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史记》又云 :”后稷卒,子不窋立。 不窋未年,夏后氏政衰 , 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
《国语、周语》云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因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以 上说的全是后稷的活动。从尧帝至夏末,不窋之孙公刘“避桀居豳”,大约有五百年。很明显,史记明白不过的说明后稷不是一人, 而是世后稷,至少有 10 多个后稷相继,才符合历史实际。许多史学家指出,第一个后稷是姜嫄所生姓姬名弃。他当过尧帝的农 师,舜帝的后稷(农官)。他自小有巨人之志,游戏时就好种庄稼, 并且取得了丰收。到了成年,他更好耕农,而且能因地制宜的种 五谷,农民都效仿他的办法去种,结果都得到丰收。他的事迹被 帝尧知道后,便请他当农师,指导全国农民种庄稼,天下人民都 得到了好处,对国家有很大功劳。在帝舜当政时,天下黎民闹饥荒。 于是又请弃任后稷之职,指导人民按时令播种百谷,并且把有邰 (今武功)这个地方封给弃居住。由于他的名声在天下影响很大, 被后人称为神农后稷,成为真正的神农氏的继承人。他死后,他的子孙世为后稷,都在农业生产发展上做出了成绩,被史书称为 “皆有令德”。所谓“世后稷”、“父子相继”,究竟有多少代呢?《史 记·刘敬传》说 :“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所谓十有余世也即下传 10 多代人,也就是说有 10 多代姬弃的子孙担任后稷之职。是倒数第二个后稷生下了不窋,不窋长大后也当了农官(即最后一个 后稷)。到了夏代后期(多数史学家认为是孔甲之年),夏后氏政衰、 德衰、道衰,诸侯叛之,而且朝里去稷不务,最后一个后稷不窋, 因失其官自窜戎狄居住的地方,同戎狄杂居。这段时间有多少年 呢?大约有四百余年。因为孔甲之后不到一百年夏朝就被商朝所代替。
后稷时代的这四百余年,正是中国由原始农业向农耕农业过 渡的阶段。在各代农祖后稷指导下,以关中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在耕作技术、农具制造、畜牧为农业服务、种植养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首先,在农耕技术方面,提倡因地制宜选择地块,阳山种什么,阴山种什么,川台地种什么,都有明确指导技术。其次,在时令掌握上,什么时候种什么庄稼,什么时候收获什么庄稼, 农民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三,在生产工具上,基本上放弃了 石器,而大量使用木器,如木刀、木耙、木杈、木锨、运土车、耱、 木犁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第四,在生活炊具上,由于青铜 的出现,人们把青铜广泛应用于炊具和兵器,特别是青铜煮饭锅 代替了陶器锅。第五,由于家庭养殖的发展,牲畜开始应用于生 产和人民生活。比如,迁徙和搬家时,用牲畜驮东西、骑人、拉 小车,搞运输,马、牛、驴等大牲畜被广泛使役,大大提高了生 产力,减轻了肩挑人担之苦。那时,由于大多数地方是半农半牧区, 农牧民经常搬家。搬家时,怀孕和抱小孩的女人,都被照顾骑在马上前进,于是人们就把骑马的女人称妈妈,这个称呼从关中叫起,直流传到全国。这便是女人的骄傲,女人成为人祖,以至现 沿海地区仍到处盖有妈祖庙,香火不断。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同后稷诸祖相似的农祖叫田祖,此人不 可不提。郑玄注《礼记》云 :“土神曰神农者,以其言稼穑”,“田 祖,始耕者,谓之神农”。田祖是开始使用牛耕的始祖,时间当 在后稷弃之后,不窋之前。《山海经、海内经》中说 :“后稷始播 百谷,稷之孙叔均,是始作牛耕”。这是最早关于牛耕地的提法。 《大荒西经》中又说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君 曰叔均。帝俊(帝喾)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 叔均。叔均是始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牛耕”。《大荒北经》又 说 :“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西北师大 文学院教授赵逵夫认为 :古人之名一般为单字,我以为其父(叔 均父)本名“玺”,“台”乃是地名,表示与其地有关。“台”即“邰”, 即“有邰家室”。《括地志》云 :“故台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 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叔均由于是后稷弃之孙字辈,因 此他所处的时代应是夏初之时。他发明了牛耕是一件很了不起的 事情。那时的牛拉犁只能是木犁。因为金属(如青铜和铁)还未 问世。而且这时的牛耕只是在试验和训化阶段,中国农业还未进 入到真正的农耕时代。但叔均作为后稷弃的后裔,始作牛耕,应作为农耕文化的始祖之一。——田祖,同众位后稷一样受人尊崇。
据《庆阳历史文化丛书》路笛先生所著的《肇周圣祖》一书记载,农耕之祖当数公刘,周祖先王不窋于夏代后期迁戎狄。这时青铜器的出现,揭开 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真正的农耕文化时代,为农耕开辟了广阔的 前景。而且夏商时代还是我国青铜器从发现、发展到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逃到戎狄地区的周祖不窋、鞠陶、公刘,直到古公亶父十多代人,特别是公刘,在农耕文化发展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语·周语》记:周先生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 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 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史记·周本纪》又记:“不窋卒,子鞠立。 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 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积蓄,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 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 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瑜立。毁瑜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 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 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修复后稷、公刘之业,积得兴义,国人 皆戴之。”这一段文字详细记述了不窋、公刘直到古公亶父 10 多代人在戎狄之间承前启后,修复后稷之业,发展农耕、积德行义 的伟大业绩、而这个戎狄之间(即今庆阳地区)的广大区域,就成了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什么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的特点和基本条件是什么?它和原始农业有什么不同,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找到我国真正的农耕 化的始祖是谁。所谓农耕,就是要耕地。耕地就必须要有犁。 犁字由刀、禾、牛三字组成。因此,农耕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也是基本条件 :一是用犁耕地,二是用牛拉犁,三是农民实行定 居。这第一个特点只有在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后才能实现。因 为,犁铧是用金属做的,木头做的犁不能算犁,只能叫耜或插。 我国最早发现和冶炼的金属是青铜。青铜器出现于夏代,广泛应 用于商代,周代是青铜器发展繁荣的时期。周代后期(东周)又 发现了铁,春秋战国时代广泛应用铁器,为农耕文化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根据以上历史事实,我国真正的农耕文化只能从夏代算 起,也即从奴隶社会算起。“耕”字由耒和井字组成。而井田制 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为什么说庆阳地区是周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呢?《史 记·正义》引《括地志》云 :“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 即不窋戎狄所居之地也”。庆州即宋代庆阳府,今庆阳市。弘化 县即今庆城县。《国语、周语》引韦昭注 :“不窋失官,去夏而迁 于豳,豳西接西戎,北接狄也”。这就说明“戎狄之间”实际就 是豳地,即今庆阳市的全部及平凉东部、陕西长武、邠县、旬邑 等广大地区,还包括永寿、麟游、关山以北整个泾水流域。唐《括 地志》云:“宁、庆、原三州,秦北地郡,为义渠戎之地,周不窋、 公刘居之”。清顺治和乾隆年间分别编修的《庆阳府志》均记:“庆阳乃禹贡雍州之地,周之先后稷子不窋所居,号北豳、即今庆阳也。 子鞠陶,孙公刘,俱历世为兹人”。清乾隆年间编修的《甘肃通 志》载:庆阳县东十里地多花木,古称花坡,相传为“不窋遗园”。 明清《庆阳府志》和《安化县志》均载:“不窋坟在庆阳城东山顶”。 明代大文学家李梦阳有诗《秋怀》云 :“庆阳本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这一切都说明,不窋奔戎狄之地和古豳地即今庆阳。 不窋在戎狄庆阳都干了些什么呢?一是,奉先祖遗训,教 民稼穑,把关中农耕文化技术带到了北豳,开创了豳地农耕文化 的先河。由于不窋原任夏朝的农官,他的家族都长期在邰地从事 农业生产,所以到北豳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民稼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在以不窋城为中心的区域内定居,继承历代后稷之业,辛勤创业,使今庆阳地区原来由戎狄经营的畜牧区逐渐发展成为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二是,改地穴为窑洞。在不窋未到庆阳之前,这里人民普遍住着游牧民族临时搭起的窝棚和 地穴式的屋子。《太平御览》云 :“上古皆穴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俗也”。但是这种地穴式的屋子既小又潮湿,常住容易生病。 不窋到来后才将地穴改为窑洞。不者大也,窋者大窑也。不窋当政时,他的儿子鞠陶已长大成人。不窋就让鞠陶等专管修建窑洞这件事,使人民定居,安居乐业。鞠者,盈多也,陶者窑也。从此鞠陶就成了不窋儿子的名字。三是,修建不窋城。在金属农具 还未出现的时候,修一座城池谈何容易。但是,不窋在此找到了 一个独特的地形来修建城池。这个地方三面临水,两河汇流,他 们就在这两水汇流处的一个二级台阶上削土为城。从此有了自己 的政治中心和居民集会交易之场地。不窋死后,鞠陶继承父志, 团结北方各民族建立邦国。扩大了北豳疆域,继续发展农牧业生 产,建设窑洞村落,使农民定居,并兴修川地水利,防洪防灾, 提高农业产量,被后人称为周老王。至今在庆阳地区流传着周老 王训牛、训马、牧羊和斩龙脉(改河道)的故事。后人立木牌坊 为“周旧邦”。 公刘,人称周老公。他是周先祖来庆阳后的第三代领袖人物, 也是真正出生在这块黄土地上的庆阳人。
公刘,可以说是周祖绩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位领袖。他不但是整个豳地疆域的开拓者,古豳国的创建者,也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奠基者。因此,《史 记》评价公刘说 :“周道之兴自此始”。在公刘时代,北豳疆域向 外大大扩展,农耕文化水平大大提升。为了扩展祖业,公刘于夏 桀二十二年(他自己也是二十二岁),率领族人由北豳不窋城(今 庆城)向南向豳地中心迁徙。他在不窋城南二百里的南岗建立了新的都城。即公刘邑。此城也是三面临水,一面连山的二级台地, 很像不窋城。《诗经·公刘》对这次迁徙作了详细生动的描写和 记述。公刘邑在什么地方呢?《史记·匈奴列传》载 :“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司马迁先生在这里将不 窋失官和公刘相混淆,结果使后人得出公刘又北迁的结论是十分 错误的。公刘实际是南迁而不是北迁。《元和郡县图志》记 :“宁 州……当夏之衰、公刘邑焉”。《太平寰宇记》记 :“宁州……公刘邑也”。《甘肃新通志》记“公刘邑在州治西一里许,周之先公刘居此,谓之北豳”。以上说明公刘邑和豳城是一个地方。《辞海》 对豳州的解释 :“豳州,州名。1、北魏太和二十年改邠州置,因古豳国城得名,治所在定安(今宁县)。辖境应是当今甘肃宁县 及镇原县南部地区。西魏废帝三年改为宁州,隋大业二年又改豳州,唐初复改宁州”。2、西魏废帝三年置南豳州。这段话清楚地指出宁州即古豳国和豳州,是西魏三年才改豳州为宁州,又在古豳州的南部(今旬邑)置南豳州。可见古豳州的区域相当广阔。 古代一些史书将北、南豳州相混,故出现了公刘时代的豳城南移, 有什么豳乡、豳城种种说法。实际这是后人将南豳错写为豳州而出现的矛盾。今天我们必须还它以本来的面目。2004 年 6 月,在宁县人民医院基建工地(古公刘邑城东)出土了北魏正始元年(公 元 504 年)山公寺碑一座,碑额篆刻“大代(即魏)持节豳州刺吏山公寺碑颂”。地下文物再次证明宁州公刘邑当是古豳城、豳国首都无疑。 对这件事,于祖培先生 2006 年在《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有比较深刻的辩述。他说:“《皇 矣》六章开头说‘依其在京,侵其阮疆’,说的是文王伐密国,救阮、 共二国的事件。诗说密国在侵犯阮、共二国的同时,又从阮国边境侵犯周先王的古地邠国,而且已经快到邠国的故京城了。所以 文王非常震怒,出兵解救阮、共二国,并保卫自己的国土。这里 提到阮、共、密、邠国,说明古邠国同其他三国为邻。按邠国地望测定,密国在今甘肃灵台县,阮国在甘肃泾川县,共国在甘肃镇原县。阮国之南是密国,阮国之北是共国,之西有西羌。只有 东面非邠国莫属了。今天看,泾川之东是宁县,二县以泾水、蒲水为界。由此可知古邠国在宁县境内。于先生又说 :“邠国定在宁县,由此证明《括地志》”、《元和郡县志》及地方志所记公刘邑、 古豳城在宁县庙嘴坪是正确的……庙嘴坪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内含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周文化、秦汉文化以至唐宋元明清文 化”。 公刘在豳地的功绩除了《诗经·公刘》记载外,《诗经、豳风、 七月》说得更为详细具体。首先,我们从诗中看到了当时豳地所种的庄稼品种有稻子、谷子、糜子、高粱和豆类,经济作物有、葡萄、葵花、葫芦、苇子、韭菜、远志等,经济林有桑、臭椿、 枣、郁李等,除农耕业外,还有养蚕业、纺织业、饲养业、酿酒业和狩猎等生产活动。其次,我们从诗中看到了豳地一年之内的 农时季节和农事活动。即正月农具修整好 ;二月下地春耕忙 ;三 月动手修桑树,砍掉高枝留嫩桑;四月远志结子囊,乡村人人忙; 五月知了声声唱,蚱蜢弹腿响 ;六月蝈蝈抖肢膀,郁李葡萄请君 尝 ;七月煮葵烧豆汤,采瓜食瓜瓤 ;八月庄稼要收割,割苇好收 藏;打下大红枣,葫芦摘个光,家家纺麻织布忙;九月天高气又爽, 女工缝衣裳,筑好打谷场,拾麻好收藏 ;十月落叶随风扬,庄稼要进仓,熏鼠封北窗,两壶美酒大家饮,举刀宰了小羔羊 ;十一月风,哔拨响,打貉上山岗,剥下狐狸茸茸皮,好为公子做衣裳; 腊月寒风刺骨凉,凿冰冲冲响,送进冰窖藏。第三,从诗中,我们还看到豳地的其他一些物产品种。如小野猪、大野猪、蜩(蝉)、 螽(蚱蜢)、荻草、蘩(白蒿)、伯劳鸟、络(短尾巴狐)、野葡萄、 葵(苋菜)、苴(麻子)、樗(臭椿)等。这些自然物种都同当时 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第四,从诗中,我们还看到了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情况。比如,搓强索技术、 用耜(犁头)耕地技术、对桑枝的修剪技术、用泥塞缝涂墙技术、 酿酒技术、用葫芦制瓢技术、纺纱织麻技术等等,在公刘时代有 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无疑是公刘倡导“务耕种,行地宜”的 结果。由此,出现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歌乐其德 的大好局面。 在公刘时代,还有一个更大的进步是生产力的解放。公刘教 老百姓普遍训练用牛耕地、拉东西、驮东西,甚至骑人。牛及马、 驴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这是我国 农业生产力历史性的第一次大的飞跃。从此,农民由人拉犁、肩 挑担变成了牛耕驴驮,使社会真正进入了农耕文化时代。为什么 这样说呢?前面说过,真正的农耕只有在金属出现以后才能实现。 公刘恰恰生活在我国夏末商初。夏代的铜器已进入了社会生产、 战争和人民生活之中。商代青铜器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为公刘及 后代制造犁铧、发展农耕创造了基本条件。在今庆阳市商周文化遗址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铜器。合水县九站文化遗址就是典型的 先周(商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不但有许多粗制的陶器, 还有青铜刀、铜剑、铜饰。庆阳市内周代遗址中,发现的铜器更多。 宁县宇村遗址中,出土铜器 22 件。焦村西沟周代遗址中,出土 的铜戈、铜戟、铜削、铜剑等铜器 90 多件。由此证明,商周时代, 庆阳市已是青铜器广泛应用的时期。
商代,恰恰是周人先祖 10 多代人在庆阳教民稼穑、训牛耕地的初级农耕文化时代。《诗经·公 刘》对公刘的勤政治豳活动做了充分的赞扬,公刘被称为“笃公刘”,即“忠诚周民的好公刘”,他和他的父亲鞠陶、医圣岐伯被 庆阳人称为“三圣”。至今庙堂遗迹尚在,年年祭祀纪念香火不断。 在公元 2002 年首届中国庆阳端午节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中国 48 路笛文史论文散文选 民俗学会命名西峰区温泉乡公刘庙为“华夏公刘第一庙”。公刘 知道,要发展和坚持农耕,农民必须停止迁徙,实行定居。为了 实现定居,周祖就用“陶复陶穴”的办法,在黄土高原大挖窑洞, 大建村落集镇。从此开始的数千年来,陇东高原上民居窑洞层层 叠叠,每个村落都由许多窑洞组成。公元 2002 年中国庆阳端午 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庆阳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窑洞民居之 乡”。第二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又命庆阳为“周祖 农耕文化之乡”。清代进士惠登甲用诗赞美庆阳窑洞 :“远来君子 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 公刘之后有庆节、皇仆、差弗、毁瑜、公非、高圉、亚圉、 公叔祖类、古公亶父。除古公亶父南迁岐山周原外,其余八人都 生在豳城公刘邑,葬于豳地九陵川。因有九个陵墓,此水古代被称作九陵水,即今九龙河。公刘的后代,继承了历代周人先祖在 豳地开创的基业,继续发展了农耕文化。《诗经·豳风·七月》 所提及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并非单指公刘时代,还包括了 后代子孙所创建和发展农耕文化的情景。从诗篇中,我们看到公刘后代在豳地已建造了宫房,在民间乡村组织中已派有督促农事 的农官。如 :“馌被南亩,田畯至喜”,是说把饭菜送到田间地头, 让农官老爷充饥(田畯即农官)。又如 :“嗟我农夫,我嫁既同, 上人执宫功”,意思是 :可叹咱们农夫,庄稼刚刚收完,又要服役修宫房,还有练武、打猎等活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巩固和发展, 使周族部落在豳地建立了奴隶社会初期的雏形,疆土范围进一步 扩大。由于周族的发展,侵害了西北其他戎狄部落的利益,于是后期和周边地区部落的冲突和战争频繁发生。到古公亶父时代, 不得不放弃豳地,向南越过关山、岐山,在关中西北的周原重新建立基地。 综上所述,公刘之所以成为周先祖中最重要的农耕文化始祖, 是因为他和他的子孙在豳地的发展,倡导农耕,训练牛耕,改良农具,积累了经验,为后人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成为周人南下东去,统一全国的奠基人。所以后人称她为周老公。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基本文化。中国是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的国家,是由农耕文化耕耘出来的。没有农耕文化就没 有中华文化。特别是历时八百年的周朝就是从事农耕才发展壮大 起来的。
周先祖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刘公的第九代孙古公亶父。古代 时期,正值商武乙年间。古公执政后,勤政爱民,所种田地,收 成丰美。北方的獯鬻族垂涎他的田土,经常发兵来攻伐。古公自 忖自己力量不足,抵不过獯鬻,便搜集财物皮币,奉献獯鬻,向 他求和。但是獯鬻收了财物,又来攻伐,古公又搜索珠玉美女, 献于獯鬻。獯鬻收了还来攻伐。古公明知獯鬻的真正目的是要占 领他这块地肥粮丰的地方,但仍忍气吞声,以退让谋求和平。古 公当时冷静地估量了双方的势力,认为与其开战送死,还不如迁 到别地,以图将来。于是他便对人民说 :“獯鬻一再攻伐,无非 是要我们的土地。我不能因为土地缘故,和他作战。战争打起来, 既伤害了獯鬻人民,也伤害和牺牲我们自己的人民。关中气候温 和,土地肥沃,我们还是离开这里,到南方去发展自己。不愿去 南方的留在这里也一样,你们属獯鬻和属我都是一样的。”在獯鬻的威逼下,古公不得不带领自己的家族,离开豳地,越过梁山, 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豳地人民见古公不肯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 人民,都说 :“古公是仁厚的君长,我们应该跟着他。”于是豳地 的大多数民众男男女女扶老携幼,都跟着古公来到了岐山(今陕 西岐山县),重新开垦荒地,发展生产。附近人民闻得古公仁厚爱民,都来归附,古公的力量再次强大起来。土地肥沃的岐山周原,极宜于农耕,古公大喜,开始称自己为周人。他整顿了部落 组织,重新规划分配了田土,营建了城郭宫室,设置官吏,俨然 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关中平原北部,东方人称他的国家为西岐。 《诗经·绵》对古公南迁和周族在周原的发展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 诗说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说明他们在豳地时只 住着窑洞,没有宫殿式的房子。接着,诗叙述说 :古公带领家族,离开豳乡,骑着马来到岐山下。他和妻子太姜勘察地形,建好房屋。 周原土地肥又广,大家商量,通过占卜请神灵帮忙。神灵说此地 可以定居,建屋最吉祥。于是大家动手,修建城郭和宫室。周人 的力量比在豳地更加强大了。 古公娶妻姜氏之后,生有三子。长子名太伯,次子名仲雍, 三子名季历。季历生子名昌,聪明过人,古公心中十分钟爱,常对人说 :“我的后世应当由昌兴旺。”太伯和仲雍听见古公这般言语,知道古公想传位于季历,便在古公抱病的时候,托词出去买药, 兄弟相偕,逃离周原,奔往吴地(江苏省无锡县)。那时,吴地还未开化,以入水捕鱼捉鳖为食。太伯和仲雍到吴地后,将西北农耕文化的风俗也带到了江南,发展了江南经济,吴地人民便尊他们为君长。古公病殁后,国人寻到吴地,要求太伯、仲雍回去主政,他们兄弟二人坚决回绝。国人无奈,只得拥季历为君。季历即位,正值商政衰微之时。季历招抚流亡民众,开垦荒地,土 地越辟越大。他沿用古公政策,凡来开辟荒地的人民,只需每年 交纳十分之一的收成,其余一概归农人自己享有。到了文王姬昌 时,实行“九分而税其一”的地租率,大体是把田以“井”字形 分为九块,中间一块为公田合耕,其余一家一块为私田,收成归 己。这就是最早的“井田”制度。这些办法,比起商纣年让人民 使役要宽大进步得多。于是各地无业游民都来投奔,岐周国势日渐强盛,成为同商纣抗衡的西方强国。季历还整顿国政,修制军器。这时,人民已经掌握采铜炼铜技术,用来铸造兵器,练习战法,渐渐吞并邻国。为了不妨碍农时,每次用兵只选在冬天农闲 的时候。他们首先攻灭程国(今陕西咸阳市),缴获了许多战利品。 然后又去攻讨西北戎狄,国土日益扩张,连商纣王朝也怕他三分。 古公及后代在周原的发展引起东边商王朝的注意,商王派使 来访。古公自知抵不过商王朝,于是臣服于商,共同讨伐西方等 戎狄部落,保障周族的生存和发展。古公传位于幼子季历时,正 当商武乙年代,季历和商朝奴隶主贵族中的任姓挚氏通婚,并派 人进京朝贡,积极吸收商人的文化,促进了周族的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武乙末年,季历亲自前往商王朝,商王赐给他土地 三十里以及玉、马等物。商王文丁时,封季历为商朝“牧师”, 即管理畜牧的行政长官。
文丁看见商政日益衰败,周国越来越强, 一连战胜许多戎狄国,心中暗暗疑忌。最后一次,季历打败了西方最强的翳徒之戎,俘获了三个勇将,将所获军器、俘虏全部贡上文丁。文丁只装作高兴的样子,赐给季历圭瓒和美酒一表奖励。 这是当时最贵重的赏赐,又封季历为九命西伯侯。当时官制,一 命好比一级,由一命加到九命,为最高官职。伯是诸侯之长,可 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季历受了封赏拜谢君恩。文丁又留他 享宴,一连数日。季历便要辞朝回国,文丁也不强留。季历回到 住所,正要起行,忽然住所被一彪兵马围住。为首一人手执文丁 旨意,宣言 :“周侯季历应羁留塞库,不得回国,其余人等一概免究。”从此,季历便被软禁在商都,失去人身自由。从人被全部驱逐出境。从人逃回周国,上报世子昌,昌闻父亲被执,忙召集群臣商议营救之策。大家束手无策,只得暂推世子昌摄政,并搜集宝玉美女,派人到商都谢罪,请求放回季历。谁知文丁并非 贪财好色的昏君,他囚禁季历并不是因季历有罪,而是怕季历势力太强,威胁商朝江山。所以,他收了宝物美女,还是不肯放回季历。季历被囚禁塞库,又气又恨,渐渐抱病不起,死在商都。 季历死讯传到周国,世子昌正式继位称侯。昌因为父亲季历被商囚禁而亡,气恨在心,更加尽心国政,励精图治,国势比季历时 更加强盛。不久,文丁驾崩,帝乙继位。他看见周国日益强大, 生怕因为季历的事情周记恨商王,发兵讨伐,便改变策略,极力拉拢周国。帝乙将自己的胞妹嫁给姬昌为妻。这次婚礼极为铺张, 姬昌在渭水上搭起浮桥,军民排列起长队,迎娶帝乙的妹子。后 来周得天下,追姬昌为文王,作歌赞美这次婚事为“天作之合”。
周国虽然很强,毕竟地僻西方,没有商代雄居中原几百年的繁华。 商周通婚后,两国文化交流畅通,周国文化更加进步,生产突飞 猛进地发展,国势逐渐与商并驾齐驱了。帝乙为了进一步联络感 情,便任命姬昌为西伯,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双方来往很是亲密。 但好景不长,帝乙妹来周国后,因病而亡。姬昌又娶莘过太姒为 继室。据说太姒十分贤惠,并且美貌多才,周人又用诗来赞美她。 后来这首诗就成为《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帝乙去世后,帝辛继位,就是人们熟知的商代最后一个暴君殷纣王。纣王, 国力衰败,每况愈下。相反,周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国势日益 强盛。他为了父亲被商羁押死亡一事,更加存心广揽人才,发展 经济,凡是有才有德的人,只要来到周国,他都以礼相待,量才 使用。那时,天下许多贤才义士都看不惯商纣的奢侈暴虐,愿西 来投靠周国。周国的发展严重威胁到商纣在西方的利益,商纣便 趁姬昌进京朝贡之机,借口囚禁了他。后来姬昌的儿子伯邑考为 救父亲,来到京地谢罪,也被商纣杀死。姬昌接受了父亲季历惨 死的教训,假装无所作为,整天演练伏羲八卦,两耳不闻窗外事, 朝夕不出门,别人丝毫看不出他对商纣的怨恨,便慢慢地麻痹了 商纣。姬昌的谋士散宜生为救姬昌回国,到各处寻求宝物献给商 纣,又用重金买了三十六匹骏马和两只雪白的白狐,聘来十名美 女和百两黄金,通过商纣的亲信黄仲见到商纣。纣问 :“你是哪 里来的?”散宜生说 :“我是西方周国派来的使臣,为姬昌赎罪, 并进贡美女和珍兽。”纣王听了大喜,立即叫左右传出圣旨,放姬昌回国,仍任西伯之职。姬昌回国,得知伯邑考已死,痛哭一场, 但为了进一步麻痹纣王,又派人将洛水西边的土地献给纣王。纣王心喜,又赐给他弓、矢、钺、斧等兵器,许他征讨各国。姬昌更加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他深入民间访贫问苦,招纳人才。他 在渭水边的璠溪请来军事姜太公子牙,还接纳了商朝的贤人鬻熊。 这时,长江以南诸小国也自动归服了周国。姬昌便派周公和召公 去南方各地巡行,管理南方各国。又过了几年,姬昌趁商纣东征, 无力顾及西边的时候,便召集群臣商议,决定先统一西北各诸侯 国。在姜子牙的协助下,他先后兼并了密须国、阮国和共国,排 除了后顾之忧,西方先后归服姬昌者达 40 余国。姬昌活了 97 岁, 他临死时,对儿子姬发说 :“我有三句话要告诉你 :一是看见好 的事情不要懒惰不做 ;二是看见时候到了不要迟疑不决 ;三是看 见坏事赶快离开。”姬昌死后,姬发继位,就是周武王,他拜姜子牙为师,向商纣展开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终于推翻了商纣王 朝。从此京城迁镐京。
古公亶父南迁岐下后,狄人獯鬻乘机侵占庆阳地区北部,远在固原草原地带的羌戎也越过六盘山,侵占了陇东西部地区,在 陇东形成戎狄杂居的局面。 季历执政后,为了防御戎狄的侵略,也为了收复失地,积极制造兵器,实行男子汉皆兵的政策,壮大了国防力量。等他们做了充分准备后,于武乙三十年,首先率先攻打远在固原及环州的义渠,把义渠君捉来,俘回岐山。季历载着战利品去见商王武乙, 武乙赐给他土地三十里,美玉十双,良马十匹。季历回国后,更 加积极修整武备,准备再一次征讨西方邻近戎狄。在商朝的支持 下,季历又于武乙三十五年大动干戈,“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 这里说的鬼戎就是狄人獯鬻。这次战争,迫使一部分鬼戎远逃内蒙古草原,一部分内服,同义渠戎杂居。文王时期,周人除以武 力并吞了西方密须、阮、共等国外,又起兵攻打了黎国,并继续向戎狄国家义渠、彭国和卢国用兵,迫使这些国家臣服于周。后来在武王东征攻打商纣时,彭卢戎等曾派兵参战,支援周的军事 行动。此后西方的许多戎狄小国,包括西王母国,都成为西周的附属国了。 周人对西方戎狄族的政策,不仅仅是征讨进攻,还采用远交 近攻的策略,使戎狄两面受敌,逐渐削弱其力量。西域赤乌氏族 住在今新疆和阗,古公亶父为了团结赤乌氏,将公主长女儿嫁给 赤乌氏首领季绰,并封他在和阗为王。后来周穆王西去和阗时, 赤乌氏人自己承认他们是周人的后代,首领还请求娶周朝的公主 为妻,周穆王高兴地答应了。 周人南迁岐周,至武王灭纣,约一百余年,周就代替商成为 管辖全中华的统一国家。
结论 :我国农业发展史应分为原始农业,农耕农业和现代化 农业三个阶段。神农氏炎帝是原始农业社会的农祖 ;神农后稷弃及历代后稷是由原始农业过渡到农耕农业时期的农祖,不窋、鞠 陶、公刘直至古公亶父 10 多代周人先祖是农耕文化时期的农祖。 庆阳不但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肇始地。
1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务虚工作推进会在新乡市召开
携手奋进 研究姓氏文化;共创未来 传承家风家训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召开工作务虚推进会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2023年1月30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务虚工作推进会在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关堤任庄村任氏祠堂召开。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用结合,认真谋划2023年任姓文化研究工作思路、重点举措、具体抓手。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副秘书长任书东、任海彬,新乡、濮阳等市任姓文化研究会代表任广勇、任登魁、任绪奎、任宗濮、任廷然、任丙臣、任文方、任宗斌、任、任玉亭、任兵、任宏彬、任荣轩、任绍军等3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围绕2023年工作思路交流发言,碰撞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共识,会议气氛融洽、情感亲切。
任华在讲话时说,大家的发言站位高、调研实、思考深、对策准,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争先意识、创新精神和必胜信念,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的预期效果。务虚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思想的统一、共识的达成、情感的增进、行动的一致。只有形成共识,才能想在一起,做到凝心聚智下大棋;才能站在一起,做到同向而行划大船;才能干在一起,做到握指成拳出大力。
姓氏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姓氏根亲文化关乎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和国家力量,关乎“老家河南”“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构建,关乎个体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新时代新思想新机遇为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展现新作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搭建了广阔历史舞台。
谋划2023年任姓文化研究工作,要强化目标定位意识,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战略定力,紧扣目标定位、精准补缺补差。要以理事为主体,以重点人士为对象,以联谊为抓手,以族人事业发展为重点,汇集优势资源,完善工作框架,扩大交往渠道,搭建族人友好友谊的平台、合作交流的平台、共同发展的平台,不断创新形式,努力提高任姓文化研究水平。
任华强调,2023年要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任姓文化研究力量,研究族人播迁与发展。二是加强市县任姓文化研究机构建设,把其作为任姓委员会在各地的联络处。三是精心组织任姓文化联谊活动,促进任姓文化事业发展。四是开展任姓族人交流活动,增进族人情谊。五是发扬传统美德,开展任姓困难族人救助。六是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开展修谱、建祠、祭祖等活动。七是加强任姓文化宣传,办好任姓文化刊物。
任华要求,做好2023年任姓文化研究工作,大家要携起手来、互通信息、分享资源、交流经验,动员全省任姓文化研究力量,系统梳理任姓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时代影响,统筹把握姓氏文化所昭示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深入挖掘任姓文化精髓,认真研究任姓文化独特创造,全面提升任姓文化价值理念,充分阐明任姓文化深厚底蕴,大力聚焦任姓文化精神标识,合理推演任姓文化内在机制和演进路径,积极寻找与新时代的结合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汇聚任姓文化研究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加快推推动任姓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与会人员参观了关堤任氏宗祠、任庄村。关堤任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丙午年(1666),座东向西占地864.2平方米,建有山门、大殿、拜殿、配殿、照壁。雕梁画栋,宏伟壮观,卫辉知府庄延伟亲书赠匾“太常第”悬于大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处)
2021牛年宝宝妙用父母姓氏起名,新颖时尚
这个时代的新手父母给新生儿起名字的时候,只考虑给宝宝起个好听名字,不需要按八字生辰起名,所以将爸爸和妈妈的姓氏结合起来,为宝宝起一个包含父母的爱和期盼的新颖名字,这样的名字才不易重名。
那么,锦小姐今天推荐几组父母姓氏结合的名字给大家作为参考:
01、 宝宝名字——王嘉一
王姓爸爸和王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王嘉一”寓意家庭美满,团结和睦,名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嘉字的寓意非常好,指吉庆,幸福,欢乐,一字的寓意独一无二,也寓意宝爸对宝妈的爱一生一世,独一无二。
02、 宝宝名字——杜知叶
杜姓爸爸和叶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杜知叶”寓意杜爸了解,深知叶妈的爱。杜知叶读起来好记好听,容易被人记住的名字,一般人缘会很不错哦。
“知”字的寓意是知道,了解,知通智,也指智慧,用作人名寓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03、 宝宝名字——李沐寒
李姓爸爸和韩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李沐寒”,“寒”字是“韩“姓的谐音字。寓意李爸爱慕韩妈,也爱护宝宝。李沐寒名字朗朗上口,大气响亮。
“沐”字的本义是沐浴,润泽之义;用作人名寓意沐恩,如沐春风之义;“寒”字的本义指冷,凉,用作人名寓意自强不息,团结之义;
04、 宝宝名字——沈遇辰
沈姓爸爸和陈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沈遇辰”,“辰”字是“陈”姓的谐音字,寓意沈爸遇见陈妈组成幸福的家庭,沈遇辰名字朗朗上口,儒雅飘逸。
“遇”字的本义是遇到,遇见,机会,知遇,用作人名寓意将遇良才,随遇而安。“辰”本义指星辰,时间,用作人名寓意一生清雅,北辰星拱、高贵儒雅。
05、 宝宝名字——孙依杨
孙姓爸爸和杨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孙依杨”,寓意孙爸的幸福家庭要依靠杨妈,孙依杨名字搭配朝气蓬勃,乐观开朗之义。
“依”字的本义是依靠,依恋,用作人名寓意可靠,值得信任。
06、 宝宝名字——赵慕任
赵姓爸爸和任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赵慕任”,寓意赵爸仰慕,爱慕任妈,“赵慕任”名字重名率低,搭配十分响亮,好听。
“慕”字本义指向往,仰慕之义,用作人名寓意受人仰慕,出众,气宇轩昂。
07、 宝宝名字——高念荷
高姓爸爸和何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高念荷”,“荷”字是“何”姓的谐音字,寓意高爸思念,深爱何妈,“高念荷”名字象征宝宝善解人意,有内涵。
“荷”字的本义指莲,荷花,用作人名寓意纯洁,善良。
08、 宝宝名字——刘与程
刘姓爸爸和程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刘与程”,寓意刘爸和程妈百依百随,同心同德。“刘与程”名字搭配十分美好,寓意前程似锦,出类拨萃。
“与”字本义指一起,共同,用作人名寓意齐齐整整,团结。
09、 宝宝名字——吕羡林
吕姓爸爸和林姓妈妈结合的宝宝起名为“吕羡林”,寓意吕爸羡慕林妈,共同组合幸福家庭,起“吕羡林”名字象征宝宝光明,清新俊逸,欣欣向荣。
“羡”字本义指羡慕,仰慕,用作人名寓意丰衣足食,高尚,乐观开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