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小孩难养(生辰八字好的孩子难养)

未及挽留 2024-02-15 01:39:27 网友投稿

​凌乱的家庭,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对孩子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成长环境的优劣,决定了能否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换言之,孩子将来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原生家庭,究竟是在滋养孩子,还是在消耗孩子。

01

房间脏乱的家庭,养不出勤快的孩子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家庭的房间状况,往往藏着一个家庭生活的模样,藏着一个孩子的未来。

曾氏家族有“治家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是由曾国藩祖父曾玉屏留下的传统。其中的“扫”,即是打扫。

曾国藩的祖父,年老时,即使干不动什么了,也会将田间地头、家里面、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到了曾国藩时,他不仅亲力亲为,还写信督促弟弟:“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此是败家气象。”

言下之意是,房间不干净,不收拾,就是对自己没要求,没有上进心。如此得过且过,自是败家之象。

等儿子曾纪泽成了家,曾国藩也要求他,每天将所有的屋子打扫一遍。

曾纪泽谨遵家训,踏踏实实地每天打扫。不仅扫干净了房子,也扫出了内在的笃定和性格的沉稳,为他后来成为近代史著名的外交家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后世之人多惊叹于曾氏家族200多年人才辈出,故深研其家书家训,以期教育子女。其实,若能从最基本的打扫开始,孩子的优秀就已拉开了序幕。

《朱子家训》开篇即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

如果父母懒得收拾房间,孩子只会更不爱收拾,更不讲卫生。房间脏乱的家庭,注定养不出勤快的孩子。

反之,如果父母能保持房间的干净整洁,孩子会潜移默化的被影响,从而勤快的收拾自己的房间、书桌、书包。

勤,则百弊皆除。一个从小开始打扫的孩子,会将“勤”的习惯带到学习上,也会用“勤”的收获滋养自己。

反之,懒,则诸事不顺。当发觉生活一团糟时,不妨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动手,擦桌子、叠被子、拖地板。

家干净,心安静;人安定,福自来。养成每日打扫的习惯,养一个干净的家,养出一个勤快的孩子。

02

作息紊乱的家庭,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古人有云:“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仅对身体好,还能让生活变得井然有序。

李鸿章年轻时在曾国藩府上做幕僚。曾府有一条规矩:黎明即起,所有幕僚一起吃早饭。

在一个大冷天的早饭时间,除了李鸿章,所有人都到齐了。曾国藩遣人去叫他,李鸿章却谎称头痛,今天就不吃早饭了。

谁料,曾国藩不依不饶,再次派人去叫,并捎带上一句话:“你不来,我们都不吃。”

李鸿章一听,吓得连忙起来赶过去。

曾国藩以往吃饭时是一边吃,一边聊天,唯独这一次,曾国藩全程一言不发。

吃完饭之后,曾国藩当着众人的面对李鸿章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有一‘诚’字而已。”

听罢,李鸿章“悚然久之”,心里又尴尬又难受,暗暗下决心悔改。

从此以后,无论是上马治军,还是下马治国,李鸿章都能坚持做到早睡早起,为晚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睡早起,简简单单的4个字,成就了多少人,又让多少人望尘莫及。

有位作家说:“早睡早起,使人富有、聪明、身体好。”

为了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却往往收效甚微。只因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家长是否晚睡晚起。

作息紊乱的家庭,注定养不出作息规律的孩子。

如果父母能够早睡早起,孩子就会跟着学,跟着做,这是他律的过程。

久而久之,当孩子能够从从容容的吃一顿早餐,能够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时,他就再也不需要家长的督促了。

因为他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早睡早起的好处。这就是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

而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偷偷奖励那些早睡早起的人。从今天起,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做一个自律的家长,养一个自律的孩子。

03

内心混乱的家庭,养不出上进的孩子

朱熹曾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红楼梦》中的贾代儒,是焦虑教育的典型代表。

他把三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孙子贾瑞身上,对他动辄打骂,这也不许,那也不可以,可以说完全忽视了贾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其中有个这样的场景。

贾瑞被王熙凤捉弄,在寒冬腊月的冷风中冻了一夜,好不容易回到家。贾代儒却没有任何的关怀,而是认定他非饮即赌,即刻施以重罚。

首先是发狠打了三四十板,不许他吃饭;然后又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

类似的严苛教育时常上演,使得贾瑞的内心充斥着委屈、害怕和屈服,自然没有心思读书上进,反而落得吃喝嫖赌样样齐全。

毫无疑问,贾代儒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

然而,历史虽不会重复,却总是惊人的相似。今时今日,很多家长不自觉地就走入了“贾代儒式”的教育困局中。

想跟孩子沟通,变成了唠叨指责,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烦躁;想让孩子更拔尖,变成了揠苗助长,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焦虑;想让孩子听自己的,变成了大吼大叫,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

所有的烦躁、焦虑、恐惧的体验,都会在孩子内心一点一点地累积,一点一点地消耗掉本来用于学习和成长的生命能量。

一个内心混乱的家庭,注定无法养出上进的孩子。

有位哲学家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和智慧。”

好的教育,不是苛责,不是强迫,而是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

养一个内心笃定的孩子,让他能够慢下来,静下来,能够看清前方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写在最后

凡事有果必有因。

房间脏乱,源于习惯,养不出勤快的孩子。

作息紊乱,源于榜样,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内心混乱,源于氛围,养不出上进的孩子。

凌乱的家庭,注定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为人父母,既是一场生命的体验,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孩子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一路守护,一路指引,护佑孩子成长。

你和孩子是否“八字不合”

当我们管教孩子时,会发现有些方法不奏效。出现不奏效的情况,除了“姿势”不正确以外,还与我们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态度取向有关系。如果父母和孩子的生活态度取向存在冲突,又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则时常剑拔弩张,犹如“八字不合”。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

我们从生命早期就开始积累着对外界和对自己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对生活的应对方式,这就是生活态度取向。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认识。

第一个层次是感到压力时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又称为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第二个层次是非压力状态下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又称为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怎样判断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试想一下,以下四种令人不悦的情况,哪一种是你最想要回避的?

A. 痛苦与压力

B. 拒绝与争吵

C. 无意义与无足轻重

D. 批评与嘲笑

选项A到D分别对应安逸型、取悦型、力争优秀型和控制型。

怎样判断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以下哪种情况是你最想要实现的状态?

A. 生活轻松,没有过大的压力

B. 人人把你夸成一枝花

C. 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D. 重要的人际关系和事件都在掌控之中

这四个选项同样对应着安逸型、取悦型、力争优秀型和控制型。

了解生活态度取向的目的是什么

每种生活态度取向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态度取向不是为了彻底扭转,只是提醒自己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改进,把相生相克的“八字”化解一下。

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和次级生活态度取向通常是不同的,这很正常,因为在压力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原始大脑”,相较而言,非压力状态下更善于使用“理智大脑”。由于欠缺理性和灵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为突出。所以需要更加关注的是基本生活态度取向:不同生活态度取向的人面对压力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希望获得怎样的反馈?需要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A. 安逸型。安逸型的人不喜欢挑战和新体验,面对压力时往往会半途而废,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不行”,选择做“隐形人”。这种时候,TA内心希望其他人别一味给TA提要求,告诉TA应该怎样怎样,而是努力看到TA的小小进步并给予真诚的肯定和鼓励。安逸型的人可以从小目标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并安排到每天的日程里,让自己体验到点滴变化带来的成就感。人际交往时,要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果初期做不到,可以先从“站在那里不撤退”开始,一点一点突破自己。

B. 取悦型。TA们常常口是心非,尽管心里一万个不认同,嘴上也会说“是是是”。TA们把别人的需要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所以常常会有委屈感,如果别人不对TA的关心和帮助给予感激或回报,就会心生抱怨,变成一个爱发牢骚的人或独自闷闷不乐。TA们心里其实很希望别人能告诉TA:“你是受欢迎的,是被接纳的,就算你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会陷入麻烦或遭人讨厌。”取悦型的人要稍微减少和他人交往的时间,多让自己独处,建立边界感,理解到其他人有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行为也只与自己有关。

C. 力争优秀型。这类人一般是“劳碌命”,因为TA们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给自己安排过多的任务量。TA们往往选择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在TA们的字典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其实他们常常感到疲倦,也很难感到满足和开心。在TA们状态不好时,希望其他人对TA们说“你很重要,也很特殊,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认可你的能力和贡献”。对力争优秀型的人来说,可以将关注的重点从自己还没有拥有的转移到已经拥有的,尝试发掘那些真正能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

D. 控制型。控制型的人好争论,容易将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建议体验为“指使”。TA们的关注点很可能不在事情本身,而是放在谁输谁赢,最后谁说了算。TA们内心渴望受到尊重,因此,在TA们遭受压力的时候,其他人需要做的是把选择权、决定权交给TA们,给予TA们时间和空间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整理自己的想法。控制型的人可以告诉自己:倾听他人的建议并不意味着我必须照着做,决定权在我自己,多听一听对我没有坏处,同样,我也不能要求别人必须照着我说的做。

能否举一个运用的实例

生活态度取向理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曾经,给彩彩讲解题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怎么讲她都听不进去,反而一遍又一遍阐述自己错误的思路,用一个词形容,叫做“油盐不进”。不管我讲,还是彩彩爸爸讲,都是一样的效果。真正讲题也许只要5分钟,争执到底听谁讲,恐怕就要耗上10分钟,有时候火急攻心,还会以家长大怒,彩彩大哭作为收场。

重温《正面管教》一书时,“生活态度取向”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询问彩彩前面两个问题,并结合平时对她的观察,我意识到,彩彩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是“控制型”。后来我改变了策略,讲题前先告诉她:我只是讲我的思路,也不一定正确呢,要不要采纳完全由你来判断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说完题目的关键点,立马转身走人,留下彩彩自己思考。

有时候,彩彩会采纳我的思路,但有时候她仍然会做出错误的解答。这个时候叫人最难熬,因为我必须非常克制自己,不去强迫她一定要修改正确。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彩彩比以前松弛了,真正把注意力放到了分析题目上。而且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也不再畏惧,会尝试着分析解答。是的,她变得更自信了。这倒是我不曾预料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