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八字(李明远 妻子)
乌鲁木齐防疫故事 | 为了新生命,他们伸出了胳膊……
11人献血3700毫升 救助大出血产妇
早产孕妇产后大出血,急需输血,在社区干部组织下,志愿者迅速行动,18人参与,最终11人献血成功,共捐献3700毫升,帮孕妇顺利手术。
这是11月8日发生在米东区古牧地西路街道博苑社区的暖心一幕。
“我爱人手术成功,目前已经脱离危险,正在医院观察。”11月10日,市民肖健康在电话中说,救自己爱人生命的是社区的一帮好心人。
肖健康是名个体工商户,疫情期间和4岁的儿子以及怀孕的妻子一起居住。
11月8日,米东区古牧地西路街道博苑社区的志愿者正在献血。受访者供图
11月5日22时许,怀孕七个月的妻子突然不舒服,而且伴随着出血。肖健康立即联系社区,社区联系医院后,立即安排同楼栋的志愿者袁会轻帮助将孕妇快速送往医院。
7日,医院发来紧急通知,产妇大出血急需输血,建议肖健康赶紧找人献血。肖健康在联系亲戚朋友同时,也联系到袁会轻,请求帮忙。
袁会轻的爱人生孩子时也是大出血,最后经过抢救大人孩子都保住了。“我知道情况紧急,也能体会肖健康的心情,当时就写了一段求助信息发到楼栋群和志愿者群。”袁会轻说。 社区干部柏旭迅速组织大家在居民微信群接龙献血。10分钟不到,就有40多人报名,大家迅速筛选出18个身体条件较好的人去献血。
柏旭说,他们将情况汇报给古牧地西路街道后,街道迅速与上级部门联系,为大家开具了相关证明。
8日一早,18人顺利来到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最终11人献血成功,共捐献3700毫升血液。
柏旭说,他们会继续关注肖健康家的实际需求,及时发现他家的困难并积极想办法解决。
爱心“大家庭”共同迎接新生命
11月9日,在高新区(新市区)北城大观小区,看着怀里的宝宝熟睡,李明远脸上洋溢着笑容。几天前,他的人生步入了新的阶段,成为了父亲。回忆起妻子生产的经历,他满是感动。
事情要从11月3日说起。
“2号那天,妻子临产,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到了乌鲁木齐友爱医院待产。”第二天上午,医生告诉他们,经过检查,发现妻子血糖低、身体比较虚弱,需要剖腹产,还可能有大出血的风险。
情急之下,他拨通了居住地宁华社区包户干部马跃的电话,“我们来医院的时候,就是马跃帮的忙。这些天,马跃一直对我们很照顾,我想他会帮助我们的。”
当时已是中午2点,马跃正准备吃饭,就接到了李明远的电话。“我听到他的情况,这也真的是非常紧急的事情。”马跃说,这时,他们就是居民的亲人,必须要站在他们身边。
和社区领导简单汇报情况后,李明远一家的事被社区书记石萍放在了心上。
马跃在自己负责的10号楼居民群里发起了爱心接龙,寻求同血型居民的帮助,迅速得到了居民们的积极回应。
“需要什么血型?”“我是O型血”“我年轻我可以献”……居民们纷纷接龙,想为自己的邻居出一份力。
后来,马跃确定了和李明远同一栋楼的两位B型血符合捐献条件的居民张艺和马雪茹。
石萍通过逐级申请和协调,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当日21时,马跃带着两位居民前往血液中心,为李明远的妻子献了血。
4日下午,李明远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婴儿的照片,配着4个字“母子平安”。
李明远说,妻子顺利生产,邻居朋友献的血帮了很大的忙。“能遇到这么有责任心的包户干部和这样热心的邻居,我很感激,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看到他朋友圈的那一刻,我感触很深,能这样见证一个新生命,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马跃说。(乌鲁木齐晚报融媒体)
南周对话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如何坐稳“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 (受访者/图)
2022年,西安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1486.51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在外界看来,这是西安工业重振的信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的政策布局,西安得以建设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强市,尤以军工、装备制造产业见长。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崛起,地处西部的西安工业发展短板日益凸显,一度制约经济发展。
2019年,西安提出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现工业发展破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2022年,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2万辆,同比增长277.7%,反超上海,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2023年2月15日,西安市人代会上,市长李明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西安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城市发展寻求突破的西安,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协调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2023年全国人代会,李明远将带来“将西安列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的建议。
老牌工业城市西安,将如何部署城市高质量发展?近日,就实体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建设和城市对外开放等问题,李明远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书面采访。
城市更新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答题”南方周末:2023年,你将带来什么建议?
李明远:我带来的建议是“将西安列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利用试点城市”。
西安市域内大遗址数量多、地位高、分布广,全市大遗址保护区划内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92.5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内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48.80平方公里。由于各历史时期城市建设的高度叠加,西安市大遗址区与现状城镇空间高度重叠,约37%的保护范围被各类建筑压覆,而且还有大量居民居住。当前,西安城镇建设与大遗址保护利用相对割裂,大遗址成为城镇集中建设区中的“孤岛”,不利于遗址的保护利用。我希望通过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试点,全面提升西安大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南方周末:西安是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你认为城市更新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明远: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在新陈代谢、拔节生长中不断蜕变升级,城市更新是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现阶段,城市更新工作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老城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统筹处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文化延续之间的关系,把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留住城市记忆作为目标。
统筹规划方面,西安颁布实施《西安市城市更新办法》,印发《西安市“十四五”城市更新规划》,制定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秉持“两保三高”工作理念(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和城市特色文化,促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我们分类施策,初步探索了历史文化保护活化类、城乡生态修复及城市功能完善类、产城融合发展类等多种模式。
南方周末:2022年,西安市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明显成效。接下来,西安的城市更新建设工作着力点是什么?
李明远:一是充分利用城市更新百亿基金,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形成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片区。二是坚持以文物保护为先推进中心城区更新,实施立体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造。三是全域推广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试点成果,持续整合、更新、升级智慧城管平台系统。四是引导市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来,促进产、城、人价值协同,让城市治理成果更多地惠及市民。
第一之后,如何坐稳“头把交椅”南方周末:2022年,在新冠疫情、经济下行、超预期因素冲击等多重考验下,西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增速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西安是如何做到的?
李明远:面对多轮疫情冲击,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
疫情形势严峻时,我们设立专班,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帮助企业做好闭环管理,畅通企业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做好水电气暖供应保障,确保制造业大企业始终不停产。
另外,我们持续强化“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每个季度举办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健全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滚动更新机制。
2022年2月,经济刚刚开局时,西安出台恢复经济发展15条硬措施。6月,又接续发布扎实稳住经济10个方面37条政策,并设立了50亿元抗疫恢复基金和各100亿元的创新投资基金、城市更新基金、国资综改基金,多措并举。
南方周末:近年来,谈及西安实体经济发展,一定会提起新能源汽车。从宏观层面来看,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
李明远:一是鼓励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优化升级,导入更有竞争力的高端新能源车型,积极开拓抢占新市场,使西安新能源汽车坐稳全国产量“头把交椅”。
二是做精产业配套。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产扩能,支持企业自投自建或引进供应商配套建设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项目,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三是做强新兴产业。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支持组建跨行业新型研发机构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集中攻克一批短板和“卡脖子”技术。
2022年9月22日,西安,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4厂自主研制的直径3米的新能源锂电铜箔核心装备阴极辊发布。 (视觉中国/图)
南方周末:未来,西安如何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边界?
李明远:主要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等平台协同融合创新,开辟汽车产业新赛道。二是创新发展模式。以汽车全产业链为发展方向,促进“产业龙头+主导产业链+产业资金”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做优产业生态。深耕汽车售后市场服务,推动汽车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发展;支持整车企业发展汽车金融业务;鼓励创新智能乘车出行和服务模式,推动汽车企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南方周末:创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友好、开放的营商环境。2023年是西安的“营商环境突破年”,有哪些工作部署?
李明远:一是聚焦办事更方便,着力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在市场准入与退出、企业获取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跨境贸易、商业纠纷化解等领域开展系列改革。二是聚焦环境更优越,加快推进营商生态体系建设。三是聚焦基础更牢固,多措并举强基固本升级赋能。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和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市场主体成长计划”,做优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四是聚焦保障更有力,不断健全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我们将通过采取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深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处投诉”活动、建立营商干部队伍培训激励机制、开展营商环境联合监督问效等举措,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工作机制。
向西开放,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南方周末:你如何理解西安的城市定位?
李明远:西安是中央批准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关键支点,在国家城镇化体系、区域重大战略、对外开放交流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来讲,西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六维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
南方周末:2022年是西安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下称“世界城地组织”)的第十年。继2019年当选为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后,你于2022年连任。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西安将如何借助世界城地组织,在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实现新突破?
李明远:西安将借助世界城地组织这个国际平台,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作出贡献。
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具体来讲,就是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和“地方行动港”项目,做好青年互学互鉴平台,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青年。
二是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平台作用和中欧班列长安号的通道作用,助推西安市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国家的商贸物流枢纽和人文交流基地。
三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浓缩了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精华,是对外交往中的一张“名片”。我们将持续发挥“东亚文化之都”、世界文旅大会、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等平台作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南方周末:2023年,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全国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西安将如何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李明远:首先要高标准制定“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双中心+秦创原+硬科技”城市科创体系。高标准建设秦创原创新平台,构建“一总两带多园区”创新发展格局,依托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基地。
在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方面,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展产业创新研究,培育一批以隆基、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创新型示范企业;加快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力争2023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超过20家。
在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充分发挥西安人才集团、“人才服务银行”和人才发展基金作用,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到企业兼职创新或创办企业。同时,推动探索向行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下放人才确认和职称评审权限,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
在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方面,将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机制,开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技术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在推进科技交流合作方面,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中心合作交流,加强与中关村、张江高新区、苏南自创区等创新活跃地区的对接合作。用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品牌活动,办好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赛事峰会,打造“创新名城”城市品牌。
南方周末:接下来,为实现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西安工作着力点是什么?
李明远:首先要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建好自贸试验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其次,抢抓机遇,开通更多中亚直飞国际客运航线,织密“空中丝绸之路”网络。与此同时,进一步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培育更多外向型经济市场主体。另外,也要进一步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完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西安领事馆区功能,策划承办更多高规格国际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南方周末实习生 何夏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