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八字精神(关公的八字)
前门关帝庙有什么特别,光绪皇帝竟拜了64次
为什么关帝庙建在城楼下?上期结束的时候,给群里朋友们出了道题:为什么北京都城九座城门中,有七座城门里有关帝庙?关帝庙建在城楼下面,不像两座真武庙建在箭楼后边,或其他的地方,为什么?
后来群里没有应答,我估计这道题可能有点冷门。下面我就说一下,大家听听有没有道理:
首先这七座关帝庙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瓮城的西北角;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的关帝庙建在瓮城东北角。看起来没有规律章法,但仔细分析,还是有章可循。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建关帝庙。当时都城东侧的东直门,当时叫崇仁门是元朝的叫法;朝阳门叫齐化门,老北京人口语是“齐活门”。
东边崇仁门,西边齐化门;西侧是西直门,那会儿叫和义门;阜成门叫平则门。这4座城门还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刘秉忠安排建的老城墙和老城门。在元朝的至元十九年(1359年)冬,又修筑了瓮城和箭楼。这四座城门在明朝永乐年间有瓮城,朱棣决定把关帝庙建在瓮城里的。
为什么没有像安定门、德胜门的真武庙那样建在城门对面?德胜门箭楼底下没门洞。在箭楼后边建真武庙不影响交通。前门有门洞,东西两侧还有闸楼,闸楼下面有门洞。可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四座门在明朝永乐年间,不是这种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也可能就把关帝庙建在箭楼后边了。
根据历史记载,在元朝至正十九年冬季,建瓮城和箭楼时,箭楼下面有城门洞。1969年拆西直门发现的元朝和义门箭楼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1969年拆除西直门露出的千斤闸。
1969年拆除西直门露出的元代和义门
从照片可见,上面的箭楼已经看不见了,明朝建西直门箭楼时,拆完后给压上了,但在箭楼下面有城门洞。这四座城门瓮城中间是进出城的道路。不可能在道路中间建关帝庙。
在瓮城中间不适合建关帝庙,就剩瓮城4个犄角了。哪个犄角建?靠箭楼的两个犄角的土城墙是元朝至正19年用夯土建起来的,到明朝永乐年间,刚过50多年,下大雨就往下冲泥土,稳固程度差。靠城楼的两个犄角的城墙是元朝至元四年建的,到明朝永乐年间接近150年了,稳固程度要好得多,所以这四座城门的关帝庙都建在瓮城里挨着城楼的犄角。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北京90%的关帝庙都有一个特点:坐北朝南,面南背北,以示正统。中国北方,除关帝庙的其他庙宇、寺院,也普遍有这个规律。
看一下这7座关帝庙的照片:
东直门的瓮城。关帝庙在瓮城西北角,坐北朝南。
朝阳门的瓮城,关帝庙也在西北角,坐北朝南。
崇文门瓮城,关帝庙在西北角的。坐北朝南。
正阳门瓮城里,西北角的关帝庙,坐北朝南。东北角是观音寺。
宣武门瓮城东北角的关帝庙,坐北朝南。
阜成门瓮城东北角的关帝庙,这张照片看不见城楼,从南往北拍的。虽然看不见城楼,仍然能看出是坐北朝南;旁边能看见瓮城北侧闸楼下面的城门洞。
乾隆时期的地图。标着西直门瓮城东北角的关帝庙。
这7张照片能清楚地看到,这7座关帝庙,全是坐北朝南。
那么为什么没把关帝庙建在瓮城的西南角、东南角?城墙比较高,如果建在瓮城里西南角或东南角,就是阴山背后、无冬立夏都看不见太阳,又冷又暗,不适合建关帝庙。
而且坐北朝南,是中国北方建筑庙宇、寺院的普遍规律。假如把关帝庙建在靠瓮城南墙的位置,就不是坐北朝南了。
当然,在北京也有特例,关帝庙不是坐北朝南的也有。老百姓管这种特殊情况叫倒座庙。比如海淀区苏州街那边,原来就有一座关帝庙是坐南朝北的,就叫倒座庙。这是特殊性。
结论是: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这4座关帝庙所在位置是最佳或唯一的选择。都城南边的3座城门,以及南半部整个城墙,都是在永乐年间南移过来的。原来元朝老的南城墙不在这趟线。建关帝庙的时候,还没建瓮城和箭楼,所以南边这3个城楼下建关帝庙坐北朝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这就是我对这道题的解释。
灵验的前门关帝庙根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64次到正阳门瓮城里关帝庙参拜烧香。为什么要去这么多次?他一共在位34年,平均一年都要接近两次了。光绪帝在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前15年他年龄还小,只能当傀儡,18岁亲政之后,从名义上来说,慈禧太后就把交给光绪帝了。可实际上,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光绪帝始终没能摆脱慈禧的压制和掌控。
光绪非常想成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可是在慈禧强势控制打压下,没办法挣脱。他去正阳门关帝庙参拜关老爷,不是想借助关羽的声势维护清朝统治,而是希望关老爷能够保佑他真正掌有国家权力、施展才华抱负。我觉得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听下人们说,正阳门关帝庙的关老爷最灵验,有求必应。他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了关老爷这里了,但局势一如既往的没有任何改变。他逐渐把满腔热血化作了满眼泪水和满腹惆怅。这是我对光绪帝64次参拜关老爷的一个看法。
1902年1月8号,光绪和慈禧从西安回銮北京。在马家铺下火车,坐轿回紫禁城。路过正阳门的时候,慈禧太后去瓮城里东侧拜观音菩萨。光绪帝就到西侧的关帝庙拜关公。据说这是唯一留下来的一张关于光绪帝的照片。低着头在从轿子里头迈出来,看不见正脸。听说他拍了不少照片,但按慈禧太后的意图给销毁了。现在确实很难找到光绪帝的照片。
七座关帝庙里的关老爷塑像,并非全都一致。其中6座里有塑像,东直门的那座里只有牌位。6座庙里的塑像现在看不见了;但当初老人们曾经看过,是不一样的。
不仅是塑像不一样,其他方面也有区别,包括庙的面积、里面的贡品、祭祀的东西等。下面说一说正阳门瓮城里的关帝庙。
明朝嘉靖皇帝把宫里供奉的关老爷塑像,请到了前门瓮城关帝庙。这有个小故事:据说在嘉靖年间,世宗皇帝有时候让算命大师给大臣们看手相、批八字。他在旁边观察,估计他想看看这些大臣里是否有对他不忠的人。一天算命大师给大臣们算完命后,他让算命大师给宫内供奉的关老爷批个八字。批八字是中国封建社会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时,8个天干地支,来推断这人一生的祸福、善恶、吉凶等情况。给关老爷的神像怎么批?谁也说不出关老爷生辰的八字。可这位大师有办法。他问这尊塑像雕刻完成的年月日时。根据雕刻完成的时间来推算。算来算去说这尊塑像主凶,必遭雷邪。他对哪个大臣们也不敢说不好的词,就把不好的词用到塑像上了。说得嘉靖皇帝哈哈一笑,没过几天,他安排下面重新雕刻一尊关帝像,且要在黄道吉日完工。新关帝像摆上,把原来这尊抬走,敲锣打鼓送到前门瓮城的关帝庙了。没过多少天,全城老百姓传,皇上赐了一座关帝像给前门瓮城的关帝庙,而且做这尊关帝像是原来皇上的御用之物,那是有求必应,非常灵验。结果一传,全城的老百姓蜂拥而至到正阳门瓮城里的关帝庙来求拜,求福求寿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的络绎不绝,香火非常盛,所以前门瓮城关帝庙的塑像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清朝末年,北京城流传正阳门关帝庙非常灵验。主要有两件事儿:
其一,清顺治年间,有个著名诗人王士祯参加科举,考前到正阳门关帝庙求签。他求的签语是,“今君更深为宏通,且向江头作钓翁,玉兔重生应发迹,万人头上逞英雄”。后来王士祯中了进士!本来应该留在京城做官,可他没在京城,去了扬州。几年后,康熙年间,他被提拔为国子监的祭酒,后来官至刑部尚书。老了之后,他回顾自己一生沉浮,认为完全应验了关帝庙的求签签语。后来在京城就流传说,“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庙里求”。
其二,咸丰年间,有个到京城会试的举子李若侬,也到前门关帝庙求签。他抽的签是:名落孙山外。他一想这回考试肯定没戏了。可他还是考了,结果考中了,得了进士。他觉得前门关帝庙这签不灵啊。中了进士后,要参加皇上亲自面试的殿试;一举中了探花,就是第3名。在他前面第一名状元叫孙家鼎,第2名榜眼叫孙念祖。他这个第3名恰好就在姓孙的后面,和关帝庙抽签说的“名落孙山外”合上了。他觉得前门关帝庙这签可真灵。这个消息也传遍了京城。
前门瓮城关帝庙里,有一匹明朝永乐年间的汉白玉石马,被列为关帝庙三宝之一。
一个关老爷的一轴画像。据说这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亲笔画,现在看不见了。1900年八国联军闹北京的时候,被德国兵抢走了。
还有一件宝贝是三把大刀,最大最沉的一把长有2丈,重400斤;小一点的是120斤,还有一把是80斤。这三把大刀都是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陕西绥德的承守营都司马马国义在前门外打磨厂三元刀铺专门定制的,铸铁的真刀。
相传关老爷单刀赴会是农历五月十三,每年这天前门关帝庙都要举行一次磨刀典礼。安排人把三柄大刀抬出庙门,同时请来三元刀铺的工匠,按照正常磨刀的方法,把这三把大刀磨光。同时举行一个仪式,放回原处。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全城的老百姓都到关帝庙来观看磨刀典礼,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磨刀需要蘸着水,所以老百姓说,农历五月十三必定下雨;而且有一句谚语叫“大旱三年,忘不了农历五月十三”就这么一句话。
很遗憾,1967年关帝庙被拆了,三把大刀也不知去向。
永乐年间北京三大变化基本用了5期时间和朋友们分享了,我对明朝永乐年间,北京都城变化研究的3大重点,再总结一下:
1、永乐年间,朝廷安排在丽正门外盖了一大片房子,涉及到大栅栏起源。
2、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开始,朝廷在都城的安排八座城门,以打点来通知开关城门。一座城门是以敲钟来通知。这就是老北京的俗话“九门八点一口钟”。研究这句俗话产生的真正原因。
3、明朝永乐年间,朝廷安排在九座城门旁各建一座庙。明成祖朱棣想通过建庙,达到什么目的?明末又增建了一座庙,成了十座庙,其中一座庙没有塑像,就是老北京俗话说的“九门十座庙,一座无神造”。研究这句话包含的全部的信息。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主讲 |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文字整理 | Margaret Li
录音整理 | 马玉明
编辑 | 黄加佳
流程编辑:郭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