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和91年(88年和91年婚姻相配吗)

及時行樂 2023-07-06 11:34:52 网友整理

《匆匆》,和一架老钟

早起,趁着雨后微凉的空气,在树下放一把舒服的椅子,读了朱自清的《匆匆》。

在我的记忆中,《匆匆》这篇文章是在初中时学过的,因为我记得,语文老师还要求我们写过读后感,我脑海中仍清晰地存留着自己被老师点评的记忆,当时她说:“让你写读后感,不是让你写散文!”

我是88年到91年读的初中,因为年代有些久远了,怕自己记错,还搜索了一下:《匆匆》入选过哪个年级的语文教材。结果出来的答案,全是近几年入选过小学六年级教材。这是近年来的记录,更早的就查不到了。

虽然具体时间已无从确认,但我总归是学过这篇文章的。那时年纪太小,对作家描绘的那种意境,只有朦朦胧胧的一点感觉,当年所写的读后感,现在已经没了印象,大概也充斥了“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味道。毕竟,人生经验太少,年轻的孩子,生命中新鲜的人和事尚且应接不暇,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哪有多少不舍和遗憾呢。

时光如白驹过隙,那时候的懵懂少女,渐渐成了华发暗生的中年妇人,连我的女儿,都早已过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年纪。

时光,真的是匆匆啊!

在这个世界上,我度过了无数日子;未来,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是属于我的。这两者中间,眼下的日子,也在匆匆地走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时间面前,人总是会生出无力感。

也许是为了在越来越短暂的生命里抓住一些闪光的回忆,好让它看起来更充满意义?我们越是上了点年纪,就越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我还不到半百,却也偶尔想起来童年的往事。

记得我幼年时,经常在外婆家住,因为我父亲在乡下工作,妈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三个孩子,所以经常把中间那个不大不小的——也就是我——寄放在外婆家。

对外婆家的记忆有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除了患有心脏病的外婆坐在炕头上的身影,除了小姨有时骑着她那辆漂亮的绿色小自行车带我出去玩,除了小舅会带我去看电影……除了这些,就是一架挂钟了。

它有着深褐色的木质外壳,挂在北面的墙上,有一个可以横向打开的玻璃罩子,打开后,上半部分是白色的表盘,有三个黑色指针在转动,最细最长的那一根,跑得最欢。表盘下面垂着一个铮亮的圆形钟摆。我至今都记得,每到整点时,这架老钟都会发出响亮的“噔~噔”的声音。白天还好,到了夜间,我经常被它吵醒,在黑夜里瞪着眼睛,好半天睡不着。

有时候,外公会打开玻璃罩子,拿起放在下面的上弦钥匙,插到钟面上一个孔里面,拧啊拧,给老钟上满弦,这样,它又可以精神抖擞地连续工作上半个月了。外公说,这个挂钟的年纪,比他老人家还要大呢。

那个年代,石英钟很少见,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这种挂钟。外公是活到了96岁离世的。之后,这个挂钟就摆在了小舅舅家的客厅里。

我结婚后一直远离家乡,每次回去,几乎都要去看望长辈们,也经常在小舅舅家做客,吃饭。但是,现在想来,我竟然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忘记了那一架老挂钟的。它还在那里吗?它还好吗?偶然想起来,却怕问起小舅,怕听到它不在的消息。

世事纷扰,很多往事,就像一本褪去了颜色的老相册,被我放置一旁,阳光晒得它不再光鲜,老挂钟的影子也变得沉默不语。我们甚至没有时间感叹,因为新的日子又在那里等着了。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要纠结,向前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收藏起来历史轻松100分

要成为一个风水大家,不仅仅停留在术和法的层面。修为眼界深度广度都是必备,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也是必修,至少博古通今才能推演华夏风水史,至少懂天文地理才能了解历史朝代更迭兴衰的时与空。

面对历史与家庭,我们儿戏不得。

虚心与厚重,是成为大家的必备素养。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中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 改国号新

17、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34年 北魏东西

577年 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继承北周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912年 清帝退位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①商

约前1675-1029年

河南商丘

西周

②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③西汉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④十六国

304-439

南朝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河南开封

⑤十国

902-979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907-1125

皇都(上京)

内蒙古 巴林左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1206-1368

大都

北京

1368-1644

北京

北京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公元23年,新王莽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中国历史100位皇帝顺序表(含称号及评价)

0.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1.汉高祖(刘邦)——能者为王,不问出身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军师府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朝代顺序表顺口溜之《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高明)

中国华夏,炎黄子孙。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禹传启夏,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烽火,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无视周室。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赢政统一,自称始皇。  陈胜吴广,宁有种乎。楚汉相争,高祖刘邦。  长安建汉,文景之治。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风起云涌。刘秀兴兵,更始玄汉。  重建东汉,光武中兴。苍天已死,黄巾当立。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八王之乱,匈奴灭晋。衣冠南渡,淝水东晋。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北魏东西,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灭陈一统。  隋亡建唐,高祖李渊。贞观之治,女主武王。  安史之乱,盐贩黄巢。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郭柴后周,陈桥兵变。  匡胤建宋,仍都于汴。沿袭后周,半统天下。  西夏辽金,栾渊之盟。金袭汴京,靖康之难。康王南渡,行在临安。鞑子蒙古,成吉思汗。  联宋灭金,崖山亡国。铁骑欧亚,蒙元大都。  洪武灭元,光复汉室。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清兵,辫子入关。康乾两世,吃糠喝稀。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辛亥革命,中山世凯。走向共和,溥仪逊位。  封建王朝,止于宣统。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等级

自从有了君主,便有了后妃。君主的后妃有不同的等级序位。然夏、商后妃之制史料不详,故不得而知。

一、周秦两汉时期1、周朝

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2、秦朝

秦朝灭亡六国,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故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咸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以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所以杜牧的《阿旁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可见其后宫妇女之多。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余无一人青史留名。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 烃娥、容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烃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礼记》和《周礼》的说法。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其他各朝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各有增减。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俸;容华视真二千石俸;美人视比二千石俸;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

(1)南朝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2)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三、隋唐时期1、 隋

隋文帝前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

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无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炀帝参详典故,另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各有品秩。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正二品。

婕妤,十二员。正三品。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十员,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龠。

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

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柴炭。

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

2、 唐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当她害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时,高宗便欲提升她的号位为“宸妃”,遭侍中韩援等人的反对,说“妃嫔有固定的数目,现在别立号位,是不可以的”。武则天没有做成妃,进一步诬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四、宋辽金元时期1、宋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2、辽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

3、 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4、元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五、明清时期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 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后宫里这些有名号的女性,相应也有主位和使用宫女的权力。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拥有主位的妃嫔们则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少部分人。

逐年汇总(1983年至1991年)邮票价格

关注邮票市场,整理邮品价格,今天我们来看看1983年——1991年邮票的市场表现如何。

作为JT邮票的末班品种,1983年后期所发行的邮票虽说市场的价格不高,但是这类邮品在场内的人气还是很好的。当下市场的行情仍在恢复之中,这类邮票的整部价格徘徊在4500元左右,绿衣带货的售价均在5600元以上,而且成交非常火爆场场售空。下面我为大家按年份逐一整理这些邮品的最新市场价格,感兴趣的朋友请您+【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1983年票张全价格 1760元

T80猪年 45元

T81乐器 160元

T82西厢记 180元

西厢记M 600元

T83天鹅 36元

T84黄帝陵 18元

T85鳄鱼 5.5元

T86画选 3.0元

T87京剧旦角 185元

T88兵马俑 37元

兵马俑M 300元

T91生育 2.5元

J89二七塔 6.5元

J90马克思 9.5元

J91通信年 1.5元

J92文学家 45元

J93五运会 33元

J94六大会 25元

J95妇代会 1.5元

J96 16元

J97小主席 43元

J98工会 1.5元

J99邮展 5.5元

1984年票张全价格 1150元

T89仕女图 55元

仕女图M 720元

T90鼠年 16元

T92儿童 3.5元

T93月季花 36元

T94朱鹮 5.8元

T95葛洲坝 3.5元

T96拙政园 10元

T97引滦 2.5元

T98吴昌硕 45元

T99牡丹亭 15元

牡丹亭M 125元

T100峨眉山 40元

T101保险 2.3元

J100弼时一 1.7元

J101弼时二 3.5元

J102红十字 1.5元

J103奥运会 6.5元

奥运会M 45元

J104中日 2.5元

J105建国 5.5元

J106陈嘉庚 4.2元

1985年票张全价格 252元

T102牛年 2.5元

T103梅花 28元

梅花M 120元

T104花灯 10元

T105残疾 2.5元

T106熊猫 24元

熊猫M 12元

J107遵义 5.5元

J108妇女 1.0元

J109工会 1.3元

J110青年 1.2元

J111星海 1.5元

J112三友 3.5元

J113郑和 5.0元

J114徐悲鸿 3.0元

J115林则徐 3.5元

J116西藏 3.8元

J117抗日 4.0元

J118工运 2.0元

J119新疆 4.5元

J120故宫 5.8元

J121青运 2.5元

J122邹韬奋 2.5元

J125周年 2.4元

1986年票张全价格 200元

T107虎年 2.2元

T108航天 16元

T109彗星 2.5元

T110白鹤 4.5元

白鹤M 27元

T111木兰 5.5元

木兰M 25元

T113古体 11元

J123董必武 5.5元

J124林伯渠 2.5元

J126贺龙 15元

J127李维汉 3.5元

J128和平年 1.5元

J129矛盾 3.5元

J130王稼祥 2.5元

J131教师节 1.0元

J132辛亥 4.3元

M 26元

J134朱德 30元

二邮联M 11元

1987年票张全价格 450元

T112兔年 2.5元

T114猛禽 24元

T115风筝 25元

T116壁画一 38元

壁画一M 70元

T117节日 2.0元

T118农村 5.5元

T119储蓄 1.5元

T120神话 12元

T121名楼 15元

名楼M 35元

编钟M 22元

T123水浒一 43元

水浒一M 70元

J136徐霞客 17元

J137廖仲恺 4.5元

J138 34元

J139世界语 1.3元

J140建军节 17元

J141住房年 1.2元

J142艺术节 1.5元

J143十三大 3.5元

J144六运会 4.5元

1988年票张全价格 260元

T124龙年 4.5元

T125农村 5.8元

T126壁画二 4.5元

T127环保 5.5元

T128成就一 6.5元

T129兰花 15元

兰花M 40元

T130泰山 18元

T131三国一 14元

三国一M 70元

T132麋鹿 2.7元

麋鹿无齿 18元

J145蔡元培 3.5元

J146陶铸 3.0元

J147七代会 1.5元

J148海南 4.5元

J149科学家 5.5元

大龙M 22元

J151亚运一 2.5元

J152中日 2.0元

J153廖承志 2.5元

J154农运会 2.5元

J155彭德怀 5.0元

J156志愿日 1.0元

1989年票张全价格 110元

T133蛇年 1.5元

T134马鸡 2.5元

T135马王堆 2.5元

马王堆M 10元

T136癌症 2.0元

T137儿童 2.6元

T138水浒二 6.5元

T139成就二 3.5元

T140华山 4.5元

T141美术 5.5元

T142摄影 1.0元

T143火箭 7.2元

T144西湖 3.5元

西湖M 9元

T145对撞 1.5元

J157瞿秋白 4.2元

J158五四 1.5元

J159议会 1.3元

J160电信 1.0元

J161政协 1.2元

J162孔子 4.0元

孔子M 10元

J163建国 4.5元

建国M 13元

J164李大钊 3.5元

J165亚运二 2.5元

1990年票张全价格 100元

T146马年 2.5元

T147水仙 3.5元

T148绿化 2.7元

T149彩陶 2.8元

T150壁画三 3.5元

T151铜车马 2.0元

铜车马M 10元

T152成就三 3.5元

T153雪豹 3.0元

T154电影 1.0元

T155衡山 5.5元

T157三国二 6.5元

T158夜宴图 8.5元

J166白求恩 4.5元

J167三八节 1.0元

J168李富春 3.0元

J169战争 2.4元

J170张闻天 2.5元

J171扫盲年 1.1元

J172亚运会 3.5元

亚运会M 13元

J173科学家 6.0元

三邮型张 8元

1991年票张全价格 110元

T156都江堰 1.8元

T159羊年 1.5元

T160计生 1.5元

T161野羊 3.0元

T162杜鹃 7.5元

杜鹃M 18元

T163恒山 3.5元

T164山庄 2.3元

山庄M 8元

T165成就四 2.5元

T166瓷器 3.5元

T167水浒三 5.5元

水浒三M 13元

T168赈灾 1.5元

J175巴黎 1.0元

J176西藏 2.5元

西藏M 10元

J177南极 1.0元

J178周年 4.5元

J179起义 1.5元

J180联合 1.0元

J181陈毅 5.7元

J182人物 2.2元

J183陶行知 2.5元

J184徐向前 3.5元

J185女足 1.5元

以邮会友携手同行,喜欢的朋友+【关注】,朋友们明天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