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有一贵可做夫人(八字只有一个贵人)
什么样的女生能够嫁给有钱人#命理八字
什么样的女生能嫁给有钱人?
什么样的女生能嫁给有钱人?昨天有位求测者是个小女生,问我能否嫁给有钱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且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今天就来讨论一下什么样女生能嫁给有钱人,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温柔大气有格局。
·至于长相,其实都是可以靠后排一排的。见到很多言商,他们的老婆也可能是姿色平平,但是论道为人处事的能力。论道社交手腕,论道格局,她们可以说是一顶一的女中豪杰。这样的女生她们有什么特征呢?
·第一种是旺财旺运。旺财有什么特征?首先这类女生她们就像貔貅一样,非常的招财。才可以说你对他越好,你越给他花钱,你就会越来越有钱。这种女生是有招财体质的。
·第二种是旺运的体质。她就会像妈妈一样,她会去爱这个男生,呵护这个男生,甚至在一些方面也会管教这个男生。所以这样调教出来的老公,自然就是一个好老公。
所以想要拥有一个疼爱自己条件又好的老公,可能长相真的不是第一位,更重要的是你的格局是什么样的。
至于如何知道你的格局,可以问一下我。
程咬金指定填房夫人崔氏一起陪葬昭陵,证明崔氏才是他的真爱
孔圣人云:”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聘者为妻,奔者为妾。“古代的时候,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能有一个六礼而聘的正妻,正妻嫡母的位置,具有唯一性、排他性的属性。
古代的正妻,要三书六礼娶过来。三书就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就是纳采(提亲)、问名(交换生辰八字)、纳吉(合八字)、纳征(下聘礼)、请期(挑黄道吉日)、亲迎(举行婚礼)。
完成了六礼之后,正妻就要与丈夫“生同衾,死同穴”。衾就是被子,穴就是墓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妻子活着的时候,要和丈夫同盖一床被子。妻子去世以后,要与丈夫同葬一个墓穴。“
男人的第一个妻子,叫”结发妻子“。古代的新婚夫妻,要把头发剪下来,结在一起。古代的男人,只能有一位结发妻子。如果结发妻子死了,男人可以再娶正妻。再娶的正妻,只能是填房,或者被称为”续弦“。续弦有与丈夫生同衾,但是很少能与丈夫死同穴。原因很简单,与丈夫死同穴的人,一般是结发妻子。
尉迟敬德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举个例子,著名的凌烟阁功臣鄂国公尉迟敬德,就与结发妻子苏妩死同穴。苏妩是尉迟敬德的原配,她15岁嫁给尉迟敬德,25岁因病去世。苏妩去世的时候,尉迟敬德还未发迹,所以只能草草安葬苏妩。
再后来,尉迟敬德飞黄腾达,官拜开府仪同三司,爵封鄂国公。尉迟敬德再婚,娶了续弦夫人。尉迟敬德74岁富贵善终,临终之际,指定要与结发妻子苏妩合葬。唐高宗李治遵照尉迟敬德的遗愿,追封苏妩为鄂国夫人。李治让苏妩和尉迟敬德一起,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
苏妩死了四十多年,尉迟敬德依然要与她一起陪葬昭陵,这是古代夫妻合葬的主流形态。结发妻子再卑微,续弦夫人再尊贵,与丈夫合葬的女人,也应该是结发妻子。凡事都有例外,在发妻合葬是主流的时代,程咬金就干了一件非主流的事情。程咬金不与结发妻子孙氏一起陪葬昭陵,而是指名道姓,要与续弦妻子崔氏一起陪葬昭陵。
这件事情,典出《大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上柱国卢国公程使君墓志铭并序》,原文如下:“后夫人清河崔氏虽福愆偕老,而义遵同穴。以显庆三年十二月廿一日终于怀德里,时年六十有七。粤以麟德二年岁次乙丑十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合葬于陵南十三里。”
李治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据《大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上柱国卢国公程使君墓志铭并序》记载,程咬金的结发妻子是孙氏。孙氏嫁给程咬金的时候,程咬金还没有发迹。孙氏为程咬金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嗣卢国公程处默,嫡次子大唐驸马、怀远大将军、东阿县公程处亮。
孙氏陪同程咬金度过了刀光剑影的艰难岁月,也陪着程咬金享受了妻凭夫贵的大唐荣耀。程咬金被李渊册封为宿国公,孙氏顺理成章当上了宿国夫人。宿国夫人福浅命薄,于贞观二年六月廿一日,薨于怀德里第,享年虚岁31岁,周岁30岁。
古代的时候,皇帝死了叫崩,诸侯和诸侯夫人死了叫薨,普通人死了就叫死了。孙氏沾程咬金的光,当得起一个薨字。孙氏薨殁以后,程咬金娶了一房续弦。这个时候程咬金,已经功成名就了。他再娶老婆,挑选的余地就非常大了。
程咬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隋唐时期,讲究门第阀阅。五姓七望的女人,在婚嫁市场上非常吃香。程咬金再娶的妻子,就是当时人人梦寐以求的五姓女清河崔氏。崔氏出身高门令族,可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崔氏婚后,深得丈夫程咬金的宠爱,为程咬金生下了嫡三子金吾卫将军程处弼。
众所周知,程咬金是历史上著名的老寿星。超长待机的程咬金,不仅仅熬死了结发妻子孙氏,也熬死了续弦妻子崔氏。崔氏活了67岁,在那个医疗条件奇差,一个小毛病就能要人命的时代,也算是年老寿高了。
程咬金的大老婆孙氏和小老婆崔氏,都先离程咬金而去,程咬金只能把两位妻子先行安葬。到了程咬金弥留之际,就必须指定一位正妻一起陪葬昭陵了。如果程咬金没有遗嘱指定陪葬的夫人,按照礼制就应该结发妻子孙氏享受这份哀荣。
程咬金指名道姓,指定填房夫人崔氏合葬,只能说明崔氏才是程咬金的真爱。程咬金下辈子,还想和崔氏在一起做夫妻。程咬金这样的安排,对结发妻子孙氏不太公平。如果孙氏泉下有知,一定会骂程咬金是“负心汉”。
程咬金不与结发妻子合葬,却要和小老婆合葬,确实有点负心汉的味道,确实有点不合礼制,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唐高宗李治按照程咬金的遗愿,下诏让崔氏与程咬金一起陪葬昭陵。有司衙门办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迁葬仪式,将卢国夫人崔氏与卢国公程咬金一起,陪葬在昭陵,常伴李世民左右。
笔者推测,程咬金的葬礼上,大宗嫡子程处默和嫡次子程处亮,应该不太高兴。原因很简单,本来应该属于生母孙氏的大唐荣耀,被继母崔氏抢了,他们能高兴才怪呢。程处弼则是非常高兴,生母与父亲合葬,对他的地位有抬举的作用。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程处弼一支子孙的发展,比程处默和程处亮子孙的发展要好。程处弼作为嫡三子,官职比大哥和二哥要高。程处弼的儿子程伯献则是比父亲更进一步,官拜金吾卫大将军,成了程咬金最有出息的孙子。
本文史料来源:《大唐故司徒公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公夫人苏氏墓志铭并序》《大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上柱国卢国公程使君墓志铭并序》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孝慈高皇后:王道之大,始于闺门,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因何伟大?
明朝初年,朱元璋让宋濂的长孙宋慎入朝为官,宋慎性格顽劣,朱元璋屡次训诫他,有一次,朱元璋对宋濂说:
“卿为朕教太子诸王,朕亦教卿子孙矣。”(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意思是,你为我教导太子,我替你管教孙子。
朱元璋为何要这么说呢,因为宋濂对于朱元璋来说,意义不同。当初,朱元璋刚占领南京,久闻浙东宋濂乃是当世大儒,携重礼邀请宋濂来南京,聘为长子朱标的老师。当时,朱标仅4岁,朱元璋为了留住宋濂,特地建了一座礼贤馆给宋濂等人。
洪武十年,68岁的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亲自为宋濂饯行,场面十分温馨。
宋濂给朱标当了20年老师,荣归故里后,按理说肯定能够安享晚年。没想到的是,三年后,朱元璋差点将宋濂送到刑场。
三年后,也就是洪武十三年,明朝宰相胡惟庸涉嫌图谋不轨,被朱元璋诛灭九族,史称“胡惟庸案”。此案牵连甚广,前后有3万多人被株连。宋濂的长孙宋慎也参与其中,且证据确凿。朱元璋大怒,下令将宋慎诛灭九族。
所谓“九族”,父族首当其冲,这也就意味着宋濂也将会被株连。71岁的宋濂在自己家中被抓,太子朱标慌了,他向朱元璋求情,希望朱元璋能够放过自己的老师,可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哪会给太子面子。
朱元璋之妻马皇后听闻后,想了一个办法。《明史·后妃传》记载: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
原来,马皇后陪朱元璋吃饭时,故意做了一桌子素菜,酒肉都没有。朱元璋问她何故,马皇后说:“臣妾要为宋濂积福。”
朱元璋听完,勃然大怒,“投箸起”,连筷子都扔了。可到了第二天,朱元璋却突然下令赦免宋濂的死罪。
若不是马皇后,宋濂的生命就在洪武十三年交代了。
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历史上的她,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奇女子。王道之大,始于闺门,本文笔者和大家分享孝慈高皇后,希望大家能读到本文末尾,从笔者的观点中,读懂这位传奇女子。
一、马氏有女命多舛《明史·后妃传》记载: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
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具体姓名史书没有记载。其父马公乃宿州富豪,母亲姓郑。公元1332年,马氏出生时,母亲便去世了。马公没有其他子女,膝下只有马氏一人,因此非常注重女儿的教育。马氏在父亲的培养下,从小熟读经史,能诗善画,同时,性格也很坚韧。
马氏虽然自幼丧母,但由于父亲疼爱有加,所以她的童年也算幸福。但是,没过几年,父亲马公也去世了。马公去世前,将掌上明珠托付给好友郭子兴,希望郭子兴能代为照顾自己的女儿。
《明史》云:
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
郭子兴性格豪爽,有几分侠气,《明史》说他“任侠,喜宾客”,于是便收马氏为义女,视如己出。
关于马公是如何去世的,马皇后被郭子兴收养的时候有多大年龄,并不清楚,不过《明太祖实录》记载得更为详细:
初宿州闵子乡人马公素刚直,重然诺,爱人喜施,避仇定远,与子兴为刎颈交。马公有季女,甚爱之,常言术者谓此女当大贵。及遇乱谋还宿州起兵,应子兴以女托。
意思是说,马公为人刚直、乐善好施,但也得罪了仇人。他为了躲避仇人,逃到定远。因此才把女儿托付给自己的刎颈之交郭子兴。这里特别提到“常言术者谓此女当大贵”,意思是,有术士曾预言,马氏将来必当大富大贵。
公元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带领数万黄河民工发动“红巾军起义”,由于元朝苛政猛于虎,一时间,红巾军在整个黄河流域遍地开花。第二年,红巾军蔓延到了濠州,郭子兴顺势而为,招揽上千名身强力壮之士,占据濠州,成为红巾军的一支。
因为马氏是郭子兴的义女,郭子兴造反,也就意味着马氏也成了“反贼家属”。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353年,有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此人就是朱重八(后来改名朱元璋)。
有意思的是,朱重八投奔郭子兴的时候,郭子兴正遭受元朝将领彻里不花攻打,当朱重八来到郭子兴营寨门口时,差点被当作奸细抓住。《明史》云:
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
士兵把朱重八抓住后,带他来见郭子兴,郭子兴见朱重八人高马大,相貌堂堂,便亲自解开朱重八的绳索,又得知朱重八在寺庙里认得几个字,大喜,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十夫长,担任“警卫班班长”,并给他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
事实证明,郭子兴眼光非常犀利,朱元璋跟随郭子兴作战,身先士卒,屡立奇功,不仅深得郭子兴喜欢,将士们提及朱元璋,也都佩服不已。
俗话说“打仗父子兵”,郭子兴见朱元璋有如此才能,便生了一个想法,要将自己的义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明史·郭子兴传》记载:
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其实,朱元璋能娶到马氏,有一个人功不可没,此人就是郭子兴的继室张氏。张氏待马氏如亲生女儿,她得知朱元璋屡次立下大功,便对郭子兴说:“朱元璋是‘异人’,不如把咱们的义女马氏许配给他。”郭子兴欣然同意。
这一年,马氏22岁,朱元璋25岁。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童年凄苦,做过乞丐,也做过游僧,从来都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娶上媳妇。如今不仅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还愿意把义女嫁给他,所以,朱元璋对郭子兴一直非常感激。若干年后,朱元璋称帝,仍不忘郭子兴之恩,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
二、创业夫妻多磨难马氏嫁给朱元璋之后,夫妻俩互敬互爱,由于马氏自幼饱读诗书,朱元璋便让妻子帮自己整理文书,马氏记性极好,即使有时候朱元璋安排的比较仓促,她总能顺利完成任务。
随着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女婿,也意味着他将深度参与濠州红巾军的事务,包括募兵、训练、打仗等重要环节,朱元璋都被郭子兴委以重任。朱元璋被重用,却遭到了郭子兴之子郭天叙和妻弟张天祐的猜忌,濠州红巾军内部的勾心斗角开始了。这时,马皇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明史·后妃传》云:
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
意思是说,郭子兴听信郭天叙等人的谗言,屡次为难朱元璋。而马氏每次都去讨郭子兴之妻张氏的欢心,张氏枕头风一吹,郭子兴不再怀疑朱元璋。
这一阶段,还发生了一件让朱元璋终生难忘的事情,有一次,郭天叙陷害朱元璋,郭子兴一怒之下将朱元璋关进柴房。面对岳父的苛责,朱元璋虽然委屈,但也不敢违拗。马氏知道朱元璋一直没吃东西,便偷偷烙了几块炊饼给朱元璋送去。因怕被别人看到,马氏便趁热把炊饼揣进怀里,等见到朱元璋,胸前的肉都被饼烫焦了。《明史·后妃传》云:
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明令禁止后宫干政,但马皇后却能插手前朝的事情,根本原因还是他和朱元璋是创业夫妻,马皇后给朱元璋的感动是其他嫔妃所不具备的。
后来,在郭天叙的排挤下,朱元璋带着24位心腹(淮西二十四将)南下定远,正式脱离郭子兴,马氏也跟着朱元璋来到了定远,待朱元璋攻下滁州后,实力大增。这时,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都前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又收养了沐英等人。因朱元璋长年在外领兵,这些孩子全靠马氏照料。若干年后,马皇后去世,远在云南的沐英伤心过度,吐血不止。《明史·沐英传》记载:
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
可见,马皇后对这些孩子来说,是难得的慈母。
公元1355年,朱元璋从滁州攻下和县,打算渡江攻打采石。因为渡江的船只本来就少,朱元璋决定把将士们的家眷全部留在和县,交给妻子马氏照料。此时,马氏已经怀孕,但她悉心照料将士们的家眷,不仅如此,她还号召大家一起为前线将士缝制衣服,捐出财帛,鼓舞前线士气。
后来,朱元璋一鼓作气攻下采石,然后再攻下集庆(南京),当朱元璋正在集庆酣战的时候,后方送来消息,说他的妻子马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朱元璋听闻后激动不已。这个儿子,就是朱标。
虽然有许多野史认为朱标并非马皇后所生,但《明太祖实录》和《明史》则明确记载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均为马皇后嫡出,所以笔者认为,在正史和野史相冲突的时候,还是以正史为先。
《明书·懿文皇太子纪》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朱元璋和陈友谅对战时,曾被陈友谅打伤,关键时刻,马皇后背着朱元璋拼命逃跑,才救下朱元璋一命。
这个故事是《明书》中独有,在《明史》《明太祖实录》等史书上并未记载,但也能反映出朱元璋和马氏患难情深。
笔者认为,对于朱元璋来说,马皇后不仅仅是妻子,她甚至是战友。这种特殊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朱元璋称帝后对马皇后的态度。朱元璋对马皇后,有爱,更有敬。
三、开辟之帝,必有贤妃《贞观政要》里有一句话,本是形容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的:
三代兴王之主,无不内有贤助。
意思是说,自古有成就的君主,身后一般都有一个贤内助。其实用这句话来形容马皇后,一点都不违和,因为马皇后就是朱元璋的贤内助。
公元1368年,朱元璋通过15年的拼杀,终于荡平了长江流域。这一年的正月初四,朱元璋应天(南京)正式登基,册封妻子马氏为皇后。马皇后先陪朱元璋创业15年,后来又做了15年的开国皇后,这30年的时间,马皇后演绎了自己的传奇。
《明史·后妃传》记载:
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
意思是,虽然马皇后贵为皇后,但她每天都亲自安排朱元璋的膳食。就连皇子皇孙的穿戴,她都要亲自过问,不管对丈夫还是对子女,她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后宫一旦有后妃怀孕,马皇后总是加倍体恤,朱元璋一生能有42位子女,都少不了马皇后的照应。
马皇后生活极其简朴,平时穿的衣服,总是洗了又洗,只要没有破烂不堪,就不忍替换。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给皇子们吃糙米,教公主后妃纺织缝制,用马皇后的话说,就是“使知天桑艰难”。
朱元璋是一位比较“复古”的帝王,他分封藩王、崇尚周礼,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等等做法,都可以证明。其实,马皇后也是一位“复古”的皇后。马皇后觉得宋朝贤后较多,便命女史摘录宋朝皇后的事迹,经常学习。有一次,朱元璋认为宋朝皇后太过仁厚了。马皇后反问道:“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
意思是:仁厚一点,不必刻薄好吗?
马皇后对子女们也非常疼爱,在洪武一朝,朱标的太子之位虽然稳固,但时常和朱元璋产生争执,马皇后屡次从中斡旋。宫中有宫女犯错,朱元璋每次发怒,马皇后都佯装也发怒,然后把宫女们交给宫正司去治罪。朱元璋不解,马皇后说:“帝王发怒,动辄杀伐,宫正司执法公正,把宫女交给他们才比较合理。”
马皇后做过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一日,朱元璋到太学视察,归来后,马皇后问:“太学有多少学生啊?”朱元璋回答:“数千。”马皇后先恭贺朱元璋,说太学人才济济,将来都是大明朝的栋梁,然后马皇后话锋一转,问朱元璋:“这些太学生每天都辛苦读书,他们的妻儿都靠什么生活呢?”朱元璋语塞。《明史》载:
于是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学生家粮自后始。
意思是,马皇后设立“红仓”,专门储蓄粮食供养那些太学生的妻子儿女。朝廷救济太学生的惯例,就是从马皇后开始的。
《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每每对群臣说起马皇后,总是赞不绝口,说她等同于唐朝的长孙皇后。一日,朱元璋下朝,把自己的话告诉马皇后,马皇后对朱元璋说:
“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
马皇后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夫妻白头偕老比较容易,但君臣若想从一而终则比较难。陛下不忘我是贫贱夫妻,希望也不要忘了那些大臣当初和你创业时的艰难。
其实,夫妻多年,马皇后对朱元璋的秉性还是比较了解的,她在劝朱元璋保全功臣,作为皇后,马皇后能这么想,足见其格局之大。
四、王道之大,始于闺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颁布了一条谕旨:
“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出自《明史·后妃传》)
意思是,后宫不得干政。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把后宫不得干政的命令刻在一块铁牌上,挂于后宫之中,用以警示后宫嫔妃。所以,《明史》认为:“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
然而,明朝并不是所有的后妃嫔妃都不干政,例如,开国皇后马氏就频繁干政。只是,马皇后所谓的“干政”,并不是干扰,而是劝谏。
一天,朱元璋出宫视察归来,马皇后问他:“今天下民安乎”,朱元璋大怒,对马皇后说:“后宫不得干政,这不是你操心的事情。”马皇后就说:
“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
一句话把朱元璋说得无言以对。所以说,后宫不得干政,其实也不是绝对的。
《明史》在概括马皇后时云: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
即,朱元璋性格刚猛,经常在朝堂上发雷霆之怒,下朝之后,马皇后都心平气和地劝谏。
例如,和州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不孝,甚至手持武器弑父,朱元璋得知后,要杀掉郭景祥之子。马皇后听闻后,劝道:“郭景祥只有这一个儿子,他的家务事,相信他能自己料理好,你如果贸然杀了他的儿子,岂不是让他绝后?”朱元璋觉得马皇后说的有道理,便不再追究此事。
再例如,朱元璋称帝前,他的外甥李文忠奉命守严州,杨宪诬陷李文忠行不法之事,朱元璋盛怒,要把外甥召回来亲自责问。马皇后劝道:“李文忠是我看着长大的,他品行如何,我很清楚。严州临近敌境,如果轻易把李文忠召回来,后果不堪设想。”正是马皇后的劝谏,保全了李文忠,后来李文忠能成为一代名将,为洪武朝立下不世之功,马皇后功不可没。
《明史·后妃传》还记载了沈万三的故事。沈万三乃元朝末年首富,明朝初年,沈万三为了巴结朱元璋,要出钱帮朱元璋犒军,还要修筑南京城墙。没想到马屁拍到马嘴上,朱元璋大怒说:“我大明朝的城墙,若让一介草民出钱修筑,甚是不详。”朱元璋要杀沈万三,马皇后赶紧劝道:
“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意思是,人家沈万三又没有犯法,哪有以“不详”为借口杀人的。从而救了沈万三一命。
不过,根据后人考证,沈万三可能并非生活在明朝初年,所以这个故事略有争议,但能看出马皇后的仁慈之心。就像本文开头提到,马皇后救宋濂一样。
《道德经》第八章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马皇后不仅贤明,而且心中有善念,这种善,不是一食一饭之恩,而是兼济天下的“大善”,这样的皇后,是伟大的。
马皇后虽然伟大,遗憾的是,他并未陪朱元璋走到最后。马皇后陪朱元璋创业15年,又陪朱元璋守业15年,然后撒手而去。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在睡觉时突然生病,朱元璋寻遍良医,都束手无策。马皇后临终前,对朱元璋说:
“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马皇后知道,她走后,其他人很难劝谏朱元璋。因此留下遗言,希望朱元璋多采纳谏言,慎终如始。
有人说,如果马皇后不死,朱元璋晚年或许不会屠戮功臣,那么,“洪武之治”将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笔者也深以为然,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马皇后去世那年,虚岁52岁,《明史》用8个字来结尾:
“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字数不多,但每个字的背后,都是泪点。
唐朝元稹有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马皇后已经占据了朱元璋内心最深的地方,她的位置,注定无人能取代。所以,朱元璋一生,再未立第二位皇后。
五、笔者有话说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封建思想下,什么样的皇后,才能被称作“贤后”呢?读《后汉书》,刘秀之妻光烈皇后阴丽华是贤后,读《旧唐书》,李世民之妻文德皇后长孙氏是贤后,读《明史》,朱元璋之妻孝慈皇后马氏是贤后。
记得《礼记·大学》里有句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这句话后来被浓缩成了9个字,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儒家思想中,这9个字是来形容士大夫的,其实,用它来形容一个贤后,并无不可。在封建思想的桎梏下,一个女子若想做到上述9个字,其实非常不易。
不管是汉光武帝的阴皇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还是明太祖的马皇后,她们之所以被称作贤后,本质上还是做到了上述9个字,或者说,在她们的丈夫做到上述9个字的时候,她们给了莫大的辅助。
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下了一句让人震惊的话:
“王道之大,始于闺门。”
什么是“闺门”?往小了说,就是女子的内室,往大了说,就是君王身后之事。顾炎武在其后注释说:
妻子合、兄弟和、而父母顺,道之迩也卑也。
是啊,洪武大帝固然了不起,但是,他背后的马皇后,也同样伟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