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命理学的八字(适合学命理的人的八字)

旧人陌兮 2023-11-20 13:59:21 网友整理

自学八字算命:推荐书单及相关建议

开宗明义

鉴于时下八字算命的所谓派别层出不穷,有必要指出:除非另作说明,本文所指的“八字”是以任铁樵增注的《滴天髓阐微》为代表的八字算命方法。

1. 洪丕谟向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推荐的三部八字命理著作

·《滴天髓》

·《渊海子平》

·《穷通宝鉴》

2. 我推荐的书单及研读次第

零基础或入门级:

·《为你解命理》宋韶光著*或《中国古代算命术》洪丕谟著*

中级:

·《官版渊海子平 · 卷一》*

·《子平真诠》沈孝瞻★

·《用神精华》王心田★

·《命理探源》袁树珊 *^

·《穷通宝鉴》*^

【按:后两书大可暂且略过】

高级:

·《命理约言》陈素庵★

·《滴天髓阐微》任铁樵增注★

·《官版渊海子平 · 卷二至卷五》*

·《三命通会》万育吾 *^

· 附有真实命例的著作。(研习至此,理当慧眼识书。关于命例,请往下看。)

符号说明

*选读/浅读(约三分一至一半内容不必看:无用)

^ 非必读之书

★必读/熟读/温故知新

3. 相关建议

· 地支除生克会冲合(含暗合)之外,别的比如刑穿破害无须理会(至少据我20多年的观察,刑穿破害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只是障眼法或下台阶而已)。

· 不依《滴天髓阐微》或带有★标志著作的算命法固然有它们的不同观念,但八字算命不取例如神煞、命宫、小限、纳音、克六亲(例如克夫、克妻、克父母)、生肖运程、只凭一柱(例如日柱)或两柱(例如日柱和时柱)论命、夫妻或合伙人年龄相差六岁不利等等与八字命理相悖的观点。

· 八字算命顾名思义:推算八字(四天干加四地支,此外仍需兼顾大运和流年),故凡研习八字者务必舍弃一切不顾八字整体的名堂 —— 极大多数只是巧立名目:不验、无用。

注意:上述“缺陷”在大多数标记了*的著作中随处可见。

· 为免误入歧途,切莫在古代、近代或当代名人八字上浪费精力。

· 如有余力,不妨思考妻财子禄(八字算命的本分)在现今社会的实际意义、哪些事项才属于八字所能预测的范围等等 —— 总比在揭人隐私、误导甚至吓唬别人的事项上煞费周章有益得多。

· 牢记:外在客观因素(例如灾难、战争、社会、政治、文化、宏观经济)凌驾于个人命理因素。在大环境面前,八字算命微不足道,毕竟八字能够合理推算的事项有限。

算命书

应该是在九七年那年,我在商场上班,有一段时间,整个商场三层几的百个同事在营业间竞相传看着一本古老的算命书。这本书里里外外都是饱满的沧桑,没有书名书壳,没有首页尾页,纸质发黄,暗淡无光,几千岁的“高龄”我不得而知。残存在每一页上暗淡的黑体字被高人排列得十分精准犀利,一针见血,生生的把我们一帮没见过世面的人给吸引住了。

我们上班的时候纪律很严明,服装不整齐、站姿不对、上厕所没登记或超过了时间等等,皆是违一罚二十。那时我们的工资是280块,九十年代一个县城商场导购的工资。组柜里有一个小丫头,天性慷慨,不在乎二十、二十的走腿,有一个月竟然被罚得只剩下四十块钱,她还是笑嘻嘻得东跑西跑,说“没事,再来两次这个月我也自由了,耶!” 瞧瞧,这个性,钱在她面前就是狗们的奥利给。

不是每个人都像她这个性的,跟人民币作对,你得接住西北风那个吹吧,还得好好的张大了嘴巴啊啊啊。

就是在这样严明的氛围里,我们被那本千岁千千岁的老谋深算的小“黄”书勾引得敢冒商场之大不韪,在上班时间站柜台里偷着看。怎么个看法呢?笨办法,销售记录簿放算盘上,小“黄”书放底下,看几行抬一下头,装模作样遵纪守法,顺便研磨消化一下书中老古人算的是几个意思。柜组里自然有“小兵张嘎”站岗放哨,有情况,打一嗓子,或是在柜台底下来一脚,二十块钱稳稳当当还是姓员。那一段时间,三个楼层有许多人是偷看高手,有许多人当过小兵张嘎,而“敌人”就只有一个,平安无事。

有人性子慢,小“黄”书到了她的手,也不管别人着急不着急,揣着明白装糊涂,霸占几天揣摩研究,算过自己算家人,后面还跟着七大姑八大姨一个排。天天被人催,她天天一个谎——哦,明天带来。哦哟,忘带了。不好意思,亲戚抢去看了。直到小本本上记下了家人所有的何时顺与不顺,她才从包里拿出那本书。

到我手上的时候,有两个“小兵张嘎”给我站岗放哨,一个是本柜组的同事,一个是保洁大姐艾子。艾子在柜台外,拿着扫帚和铲簸萁,这头跑到那头给我放哨,我看的很安心。

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给我算的命理,其实很简单,跟后来门口的李先生给我算的差不多:正财不多,偏财亦无,但是个快活的人。这个命理,我已经用大半辈子验证了。我一直都是处在一种饿不死涨不坏的状态中,在别人的眼里,我就是个快活的人,仔细想想,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就是我“快活”的缘由和实相吧。相由心生,我的心也简单,别人用恶意对我,我不用恶意去猜度别人。像我这种人在有些人的眼里,就是个二百五,缺心眼,没心机的人,说好听一点就是书呆子气。

我的命理就是简单,确切地说,就是碌碌无为。

下面说一下这本书给艾子的老公是什么命理。在说艾子的老公时,先捋一下他们家故事的根茎。

艾子的老公叫明子,三十岁的时候身体就不好,肾病。他这病得的有一些说法,我写故事之前,在早期留言里说过他们,时间长了,可能都不记得了,现在重复一遍。

明子的家紧挨着县城,没有兄弟,只有两个姐姐,家境不是很好,近郊的人家一打听,自然就凉凉了,何况那时候城乡差别大,城乡之间联姻就是农村姑娘进城的跳板,近郊与县城比邻,是近水楼台,自然近郊姑娘先得月。明子的家境和实力,近郊姑娘们不屑拿眼角乜斜一下,只能娶远乡的姑娘,初中毕业的艾子就是这么嫁给明子,从此双脚踏在城门下。

婚后明子和艾子在城里卖苦力,很能挣钱,有时比城里人的工资只多不少,生了两个儿子后,小家庭其乐融融。可是大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场病让原本已经一嘴话的他成了哑巴。隔年三岁的小儿子也上赶着生了一场病。鉴于大儿子的悲哀,艾子两口子赶紧到县医院给小儿子治病,还好治疗得及时,医生轻松舒出一口气,不用担心前鸡胸后搭背的后遗症了。

两孩子生命无大碍之后,明子自己在三十岁的时候却得了肾病。两口子拼力气挣来的钱全部花光不说,还欠下不少的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艾子家那几年的暗黑光景。

几年间接二连三的遭遇,谁都替他们家咂嘴巴,后来艾子娘家妈请当地一算命先生给他们两口子算了一次,算命先生左右手轮流掐指,一张嘴念叨着子丑寅卯。等双手安静下来搭在膝盖上,他又连着把嘴嗒。娘家妈安慰算命先生:“先生,有什么就说什么吧,没事,别光把嘴嗒。”算命先生说:“那我就照命上说。”

根据时辰八字,明子是铁嘴鼠,狠鼠。铁嘴鼠比一般的鼠破坏力强,就凭一张铁嘴,很容易伤害家人,好在他的两个姐姐在头上,要是在他脚下,是两个妹妹的话,可能不死也要脱层皮。他在家里只能当老小,不能当老大。但在妻子儿女面前,他这老大无法改变,自然会伤妻子儿女。但艾子是狠虎,伤不到她,于是转而伤害两个儿子,但两个儿子有艾子的猛虎之威庇护着,没能伤到根,结果反噬害到了自己。

这就是他们一家人的相生相克。

其实,明子的为人和他的八字根本不能对号入座。他平时为人是老少无欺人畜无害,生病后不能干事,下午就在门口陪老人打打小牌,一下午说不了几句话,说出来的都是慢声慢气,毫无波澜,但老人们喜欢,都说明子这伢是个乖伢子。可他的八字狠,不伤人就要伤自己。

艾子家的根捋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回来看那本书是怎么说明子的。

艾子拿着扫帚和铲簸萁在楼层两头跑,给我望风,其实想叫我给她家明子查一下,书上说的八字跟算命先生算的到底是大同小异还是大相径庭。

我按字索鼠,将明子这只鼠在另一页黄巴巴的纸上拎出来,放在算盘下压着,是什么样的鼠,等艾子过来看。

一看到艾子,我就叫她过来。柜组的同事给我们俩放哨,我们俩把这货拎出来,头挤着头,看这货是怎么钻山打洞的。

只看几句话,就被下一句话叫停,艾子立马露出一嘴大白牙,噗嗤一笑:“哎呀,不灵不灵,瞎扯淡瞎扯淡。”艾子连一个逗号都不多给,飞出几点吐沫星子溅落在书上。艾子随手一抹,又露出一嘴大白牙,边笑边说:“‘三十六岁有牢狱之灾’,这不是瞎扯淡嘛,明子今年就三十六岁,他跟任何人不说一句高声话,三岁小孩都不得罪,就在门口打个小牌,没一个人讨厌他,能有什么牢狱之灾?”

我也跟着说,那就不准不准了。两个人的兴趣突然来了个急刹车,不再看下文。

隔壁柜台的阿月赶紧跑出来,也不问我们还看不看,趁机拿走了那本书。

后来有一个月,好像比赛似的,我们柜组三人轮流做了人流。连领导都开玩笑,你们这柜组三个人真是眼馋嘴馋,想吃老母鸡也不能这么干吧。

我在家坐小月子的第五天,我在床上躺着,门是开着的,突然艾子就站在我家房门口。我一惊:“咦,艾子,你怎么找到我家门的?”

“汇子,我是一路问来的!”她语气急促。

我以为她听说了我坐小月子,是来给我意思意思的。我还在想着怎么拒收。

她没容我多想,开门见山:“汇子,给那本书说中了,明子真被逮牢里去了,我来是找你救急。”

我着实一惊:“怎么回事啊?”

她给我说了原委。

她家欠门口一个老头子八百块钱,老头子不晓得哪根筋搭错了,踩着脚底板要,三天之内必须还,不还他就告到法院去。

我们那时候的工资也就二百八十块,她一个保洁可能一百五左右吧。补习学校离她家近,每年有许多补习生在附近人家租房,艾子家也住着补习生。她家就这两笔收入,一家四口,明子还要吃药,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人家既然上门讨债来了,就不能依着自家日子紧拒绝还钱。

艾子答应老头某月一定还他钱,但不是三天之内。她以为老头子就那么一说,哪知道第四天这老头子真的告到法院。艾子一家人蒙在鼓里。

一天下午,有两个穿制服的人来到艾子家,艾子没下班,明子和老太们打小牌,哑巴儿子玩去了,小儿子上学了。两个穿制服的人吃了闭门羹,就把一张纸塞在门扣上走人了。

明子最先到家,开门的时候发现了那张纸,可是相逢对面不相识,没进过校门的明子,一进门顺手把那张纸放到墙上的相框背面。一张纸而已,也没放心上,等艾子到家的时候,此事已随风飘到爪哇国。

唉,艾子倒是上到初中,可惜迟了一步。

一个礼拜后的一天,到晚上人聚拢时,一家人少了一个明子。艾子找到明子常玩的牌场,有老太太说,明子给穿制服的人叫回去了,后来一个邻居说他在对面看到明子被穿制服的人带走了。

东打听西打听,才知道是法院的人。后来法院的人说,给你们家传票,限一个礼拜还人家钱,你们家就是没动静,只能执法了。

唉,牢狱之灾如期而至。

我当时只有六百块钱,留了一张,给了艾子五百。她又到别的人家借齐了,还给那老头。

明子到底在牢里待到规定的时间才回到家。

书的后面是怎么说的明子,已经不重要了,明子在四十几岁走完了一生。明子走后,艾子和她娘家妈倒是明白了算命先生巴嗒着嘴是啥道道。

后来县城扩建,艾子家拆迁,她家成了中心地带。小儿子读到军校,毕业后在省城上班,在省城成家,在省城养孩子。大儿子娶了个山里的憨闺女,现在应该有两个孩子了。

艾子后来“娶”了个乡下农民工,四五十岁的老光棍,孤身一人就直接带着自己“嫁”过来了。平时还是像以前一样在外打工,只不过嫁给艾子后,逢时过节有家回,老光棍的生活有了颜色,有了奔头。艾子也不问他有多少积蓄,但他为艾子的小儿子拿出了不少积蓄。节日相聚,小儿子围着老光棍左一个“老头子”,右一个“老头子”,叫得可欢了,情同亲父子。

“老头子”是我们这边对父亲的亲切称呼。这份融融如画的光景对于艾子一家来说,真的是久违了。

下面说说阿月和另一个同事。

阿月从我这儿把书拿去后,不仅看了前半本的算命,还研究了后面的看相。可能有人想知道阿月的命理,书上说她是聪颖明慧之命,正财颇丰,偏财亦足。好命!这么多年也确实如此。买下了一个大楼的整四层,隔了几个教室,率先从事教育培训机构。好命亦简单,就不多着墨了。

下面说的是阿月根据书上的看相理论和图示,给我们的另一个同事芳子看得相。她偷偷跟我一个人说芳子的面相根据书上说的不是很好,而且芳子和她老公有浓厚的夫妻相。

当时听这么一耳朵,就跟当时看了书上说的明子“三十六岁有牢狱之灾”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假的。

因为当时芳子家哪哪都好。

她婆婆家是城边蔬菜队的,婆婆是个勤快的人,每天起早贪黑的种菜浇菜卖菜,后来建了一栋楼开旅社,为家里打下了半壁江山。再后来他们家是城边第一批拆迁户,又是一次财富积累。

芳子的老公是部门二把手,两人感情笃深,恩爱不外秀,性格皆敦厚温良,在整个商场口碑一直上佳。

在婆婆打下的前半壁江山的基础上,芳子和老公通过十几年的财富积累,又打下了后半壁江山,实现了财富自由,车子,门面,别墅,就是没配小三小四。

两个女儿乖巧懂事,聪明伶俐,妥妥的贴心小棉袄。

婆媳关系一直和谐,媳敬婆爱,情同母女。

他们家是相亲相爱,和和气气,相处融洽的五好家庭。

这样的家这样的人哪有不好呢?

但就在前几年,他们公司资金链突然断裂,连同几个分公司一下子陷入瘫痪,最终破产,随之而来的如同十八级的龙卷风,席卷了好多个集资家庭。公司大中小各级领导层手里都攥着好多亲友团的担保,很多人家是多年积攒的老本,突然就像是一场,输得一丝不挂。真的是一夜之间从将军到乞丐,由黑发到华发。

芳子的老公在公司这场风暴中非常不幸,所有财产被席卷没收拍卖,唯有多票担保在持有人手里没有被席卷,完好无损。可在手里握到猴年马月,又能挽回多少呢?这场风暴真的打懵了太多人家。

我跟芳子关系很好,那些天我坐在家里,一直为芳子担忧,她手机关机,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怎样,也不知他们一家搬到何处。后来我又想,这时候的任何安慰和陪伴都是苍白无力,唯有自渡。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阿月按照那本书给芳子看的相,然后想到有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可芳子一家两代人的打拼却败给了注定,还有那些集资者们。

问因果,问业力,其中奥妙谁能解得透?

事发两个多月后,我特意找到了芳子,一直像一朵东方不败的莲花一样的她,被一场职业龙卷风卷成“枯荷瘦不胜”。她说她离死就差那么一点,大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刚上初中的小女儿蹲在她的脚边,两手搭在膝盖上,仰着头看着她满面泪花的脸,不停地给她擦着,然后对她说:“妈妈,不怕,还有我们。”真的让人好心疼。

好在一家人的好口碑垫了底,亲友们没有难为他们一家,经济能力尚可的姑姑伸出援手供完她大女儿上大学。总公司也给予运筹帷幄,稳住了局面。

他们夫妇俩打起精神,身肩包袱,开始了负重前行。

也许他们家两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也冲平了后代们此后人生路上的暗礁,为后代疏通了人生道路,后人们会顺风顺水,一路开挂。

人这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光时刻,也有至暗时刻,不管是天注定,还是后失意,借网络流行的“锅底法则”一用,最坏的局面在锅底,但只要抖起精神,抬腿迈步,余下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

共勉!

南怀瑾:两类人可钻研《易经》,一流智慧之人、没读过书的白纸人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余年,所沉淀的智慧结晶不计其数,《易经》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名中带“易”字,《易经》却并非寻常人所能轻易探索的。

天地造化,世间万物,《易经》当中所包含的自然法则和辩证哲学,实在不是常人所能领悟的。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若是从其享誉盛名这点来说,《易经》本该是被大力推广,人手一本才对。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此高深之书,并不适合做普及教育,而在这一点上,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在南怀瑾的口中,只有一流智慧之人,和从未读过书的人,才适合钻研《易经》。

南怀瑾

那么,令南怀瑾做出此等论断的原因,又是为何呢?南怀瑾的话,又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关于《易经》

“易”者,一为“变易”、二为“简易”、三为“不易”。其中“变易”为变化之道,讲的是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理。

有刚柔相推而变化,又由变化而生吉凶悔吝,在刚柔二爻交错推荡之中,自有无穷变化。

“简易”则讲阴阳,一阴一阳之中囊括了万事万物之理,天对地,上对下,前对后,有阴便有阳,阴阳之间既相反又相成,因此,阴阳之道便为天下之理。

“不易”讲的却是规律,总是寒来暑往,四季交替,纵使月缺月圆,日升日落,纵使千变万化,也都有着其既定规律。

因此,有“变数”便有“定数”,有变化便有规律。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天地大道。

无论是否涉猎过《易经》的人,想必都听过那句经典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这句后面的,大家可能就有些陌生了,那便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以上这段话,便是对“易”的总结。很遗憾的是,尽管《易经》传于世,却并不完整。原本的《易经》应当由《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组合而成。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连山》与《归藏》都已经失传于世。仅从《周易》一部,便可窥见古人的大智慧,若是三部皆全,想必可以令更多有缘之人感悟到更多“大道”。

许多人将《易经》归类于玄学,事实上,《易经》既非完全的玄学也非完全的科学,而是哲学。

尽管人们时常将《易经》应用于卜筮,却逃不开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的左右。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将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汇总在了《易经》当中。于是,许多人靠着《易经》当中的规律理论,来辨吉凶,求祸福。

因为《易经》当中涵盖内容之广,便有人将其奉为圭臬。

然而,以《易经》当中有变化便有规律的思想,人们在钻研《易经》的时候,时常忽略掉了《易经》实际上是一本涵盖了政治、哲学、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等诸多门类的经典之书。

很难想象,在我国古代,信息交流尚不便利的前提下,古人是如何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道理和现象,汇总在其中的。

早在天皇氏时代,“三易”中的《连山》和《归藏》便已经编纂而成了。

可以说,正是有了如此多的记载,才可以令我们能确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古人定天象、地法仪,观象授时,因此才创制了历法和易书等等文明。只能说,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深远。

在那个尚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我们的祖先便已经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将自然与人文相关联的做法,可以说十分具有前瞻性。

而正是因为如此,《易经》并不是一部可以人人传阅、钻研的书籍。

毕竟,这部囊括了古人智慧结晶的旷世之作,不可不信亦不可迷信,。若是自身能力不足,便是看了部“天书”,徒增烦恼罢了。

关于南怀瑾

南怀瑾出生1918年3月18日的浙江温州乐清市,彼时的我国还处在时期。而这,并没有影响南怀瑾之后成为一位文学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

南怀瑾的家世不错,父亲是当地乡绅南仰周,南仰周的原配妻子赵氏早亡,而南怀瑾的母亲,则是南仰周续娶的赵氏妹妹小赵氏。

二人婚后也可称得上一句琴瑟和鸣,怎奈何小赵氏婚后多年不孕。在那个年代,女子若是无法传宗接代是大忌。

在科学无法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寄情于玄学,小赵氏亦是如此。

为了求子,小赵氏每日都会前去当地城隍庙烧香拜佛,或是感动了上天,又或是机缘巧合,小赵氏终于怀孕生子,这个孩子便是南怀瑾。

那时候,人们都称南怀瑾是“佛送的儿子”。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南怀瑾才会对国学方面情有独钟。

南怀瑾开蒙便是在传统蒙馆,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南怀瑾通读四书五经,并在17岁时,就涉猎了诸子百家。

于旁人而言,整日勤学苦读的日子是十分枯燥的,南怀瑾却不这样认为。

南怀瑾并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在吸取知识的同时,南怀瑾还同时学习了拳术和剑道等,保证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中对于南怀瑾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或许是因为家世殷实,家中长辈们只希望他能快乐地生活。

甚至,南怀瑾的祖母还曾特别嘱咐他:“读书可以,但不要做官。”祖母会有如此嘱咐,想必是怕名利场种种污浊之气,侵蚀了她这勤学好读的孙子吧!

南怀瑾也并没有入仕之志,他喜欢钻研,却不喜欢以此当做炫耀的资本。即便年岁尚轻,南怀瑾却一头扎进了文学历史、医药史、天文历法等诸多晦涩难懂的学问当中。

令人费解的是,如此聪慧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却是得了个倒数第一,只能肄业的结果。

幸而南怀瑾并未因此灰心,仍然对学问兴趣颇深。那个年代人们普遍成家较早,1935年,17岁的南怀瑾便与姨家表姐王翠凤成婚,并且有了长子南舜铨。

成家后,南怀瑾走出了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而后又前往之江大学和杭州学习了英语。

对于南怀瑾而言,学无止境才是常态。求学期间,南怀瑾在暑假回家探亲,并有了次子南小舜。

时间来到1937年,顺利毕业的南怀瑾却没有继续求学。原因很心酸,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怀瑾并未犹豫,直接弃笔投戎,开始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此去经年,南怀瑾为国出过力,也创办过公司,结果都不是十分尽如人意。

时间转至1943年,南怀瑾拜入虚云老和尚座下,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此后三年,南怀瑾潜心研读佛家经典《大藏经》,在佛学上也有了颇深的造诣。

因为在1945年秋收到了有人想要加害于他的消息,南怀瑾不得不下山避难,并于1949年春前往台湾,暂时定居于基隆。

在台湾生活的岁月并不顺利,而他的妻子也从王翠凤变成了杨向薇。

生意不顺又多了二子二女,南怀瑾的生活变得无比艰难。

1955年,南怀瑾著书《禅海蠡测》出版,却奈何并没有人买单,直到1956年,杜月笙干将之一杨管北的出现,南怀瑾的生活才出现了转机。

有了杨管北的资助,南怀瑾终于能够安心做他的学问研究。1960年,南怀瑾的第二个贵人——胡适出现。

在阅读了南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后,胡适大加赞赏,也令南怀瑾有了知名度。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学识和名气的结合,才能保障前路的顺畅。不缺学识又有了名气,南怀瑾先是在1963年当上了教授,又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了《易经》课程。

自此,南怀瑾声名鹊起,而他,也终于有了主导“中华文化复兴”的机遇。

此后,南怀瑾彻底坐稳了教育家和国学大师的名声,期间几经辗转,最终于2012年9月29日,于江苏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为何不读《易经》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易经》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而南怀瑾也曾致力于《易经》的讲授。

但是这位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的国学大师,又为何不鼓励大家一起钻研《易经》呢?

“我常常告诉人,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第一种是佛学,第二种是易经,中国文化的根。易经,阴阳八卦,这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终生投入到了国学和佛学研究的南怀瑾,竟然劝诫众人不要研究佛学和《易经》,这听起来十分违和。

然而,若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或许就能理解南怀瑾为何会说出这句话了。或许,正是因为南怀瑾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佛学和《易经》,才会发出此等感叹。

正是亲身体会过其中的博大精深,才会愈发觉得此间学问非常人所能及。

毕竟,在南怀瑾的口中,只有怀着一流智慧的人,和从来没有读过书,一张白纸的人,才适合去钻研这两种学问。

“万一要研究这两门学问,最好学一半,永远钻不到底。如果这两门学问任何一门学问钻到底了,你就变一个废人了,我呢还是半个废人。”尽管南怀瑾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平和,却不由得令人听得心惊。

钻到底便成了废人,难道,这《易经》竟是如此毁人的糟粕吗?实在非也。

正是因为《易经》当中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包罗万象的人文智慧,才更不适合普通人去研读。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这是南怀瑾在读《易经》时所发出的感慨。

《易经》当中有太多耐人寻味之处了,南怀瑾曾亲身体会过那种翻开《易经》,便忍不住一个一个钻研破解,在不知不觉间便从夜晚到了天明的感觉。

自幼通读四书五经,对诸子百家见地极深的南怀瑾尚且如此,普通人又如何能保证自己会比南怀瑾做得更好呢?

若是有南怀瑾口中具有一流智慧的人去研读,或许对于《易经》当中玄妙晦涩之处,不会如同常人一般百思不得其解。

而若是从未读过书,脑中空白一片的人,在读《易经》的时候,即便遇到了玄妙晦涩之处,也不会费劲心力钻研其中,反倒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不经意间领悟其中奥妙。

最怕的便是有学识但不深的普通人,若是读起了《易经》来,便很可能因为不甘心于一知半解,非要难为自己,钻研出一二来。如此一来,便很有可能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

许多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往往就是陷入了某一个情绪或者事件的怪圈当中,最终在大脑和身体无法承受的情况下,导致自身精神崩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见过无数残忍实例后所得来的经验之谈。

若是一味沉溺于《易经》的阴阳五行、命理风水当中,便很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在思想上的“走火入魔”。

而若是到了这种程度,便成为了南怀瑾所说的“废人”。

因为《易经》当中的诸多玄妙之处而沉溺其中,便会走向信奉玄学而不信科学的境地。

而如《易经》这般含了天地大道,形而上学的大智慧之书,普通人读不懂或是读差了意境,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若是年轻人都一心钻研《易经》,便会被困在其中。一个人的思想被困住了,便不再有精气神,而没有了精气神的人,便很难妥善的料理自己的人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南怀瑾才会发出这样的言论。这并不是对于国学的轻视,而是对于年轻人的珍而重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