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八字(范增80斤)
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为何一生却不得志,因为犯下这3个错误
此人年近70才出山求取功名,大器晚成颇有太公之风。而他虽被项羽尊为亚父,却徒有虚名,一生未能施展其才志,屡屡遭到不公对待,谋略虽精却难为君主所用。其际遇又与明初大将徐达何其相似,都是遭到君主猜忌后,背后发疽疮而亡。出山志存高远,归去满肚子委屈。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范增的失败?主要归结于他犯的这3个错误:
一、军事上,项羽、范增战法迥异却总是捆在一起,属于资源严重冗余
《史记》记载:居剿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
纵观范增一生,最擅长的当属用兵,也就是军事方面。我们看到,他辅佐项羽过程中,提出的建议也大多是军事方面的。而且,可以确定,他的军事指挥风格与项羽大为迥异。
项羽属于战斗力超强,善于闪电突袭,战法神出鬼没,靠骑兵的速度与杀伤力,支撑其战术的顺利实施。
范增却是以奇谋诡计擅长(注意,是客观描述,而非贬意)。他的军事指挥风格应该与韩信相近,都讲究军队配置,奇兵与计谋辅助。
大多时候,项羽都是按照自己的那套打法,且常战常胜。因此,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军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而对于整个楚军,并不是不缺杰出的军事统帅。像龙且、钟离昧、虞子期之流,充其量只能算良将,却非统帅。如果范增能够主动请求,自带一部分军队,北上抗击韩信,来一场针锋相对的好戏,即使不能取胜韩信,也不至于让他如此顺利拿下魏、代、赵、燕、齐五国之地。这样,才是真正的王对王,帅对帅。韩信打龙且,就像砍瓜切菜一样轻松,因为龙且的级别根本不够。换作范增,韩信要头大了。二人都懂战法与计谋,孰轻孰重,都擒得清楚,即使一方略胜一筹,分胜负却难上加难。
二、对于所占土地人口,竟守旧选择分封制,结果六国贵族无一买账,得不偿失
正如上文所述,范增所擅长的应该主要是军事方面,对于钱粮赋税,国家治理,或许并不熟悉。因此,分封六国后人为王,寄希望做他们的霸主。这样做有3大危害:
1、拱手相送土地、人口等国家命脉,是将刀把递到别人手中。
先不说土地送出去,赋税钱粮能不能收回来,即使能收回来,要不要低首相求?关键时刻,刘邦与韩信之间,还会尔虞我诈,封了齐王,韩信才出兵,更何况与项羽毫无关系的六国后裔?
俗话说,把钱借出去容易,想再要回来就难了。借钱耍赖的尚且这么多,对于一国之君,真金白银,谁不动心思?
2、人心不古,想要靠盟约兑现真金白银,无异于痴人说梦
六国后裔,早已经从春秋的尊礼守制,进化到战国的狼子野心,六国早已丧失所谓的礼仪,情义。只剩一个原则:弱肉强食,利益至上。
笃信分封制,就像是准备说服狼不吃肉,狗不吃屎,谈何容易。再说,项羽、范增也没有这等精神的实力,如何开展后续说服工作?
3、军事威胁是个伪命题
或许在项羽看来,这些六国后裔都像蝼蚁一样,不堪一击。但仔细想想,即使他们是蝼蚁,你也没有精力干预他们:
①当你有足够实力时,六国后裔都很听话,无需动武
楚军实力强大,没有人会想着造反。反而,会来送上鲜花祝贺。
②当你危亡时,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人,反而可能引来落井下石
当你危难之际,这些人想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如何摆脱你的限制,然后看看,有没有对你落井下石的机会。
试想,在战场上刘、项本就胶着难解,哪有精力分心他顾?
只能任由这些附庸势力独立出去,然而,被韩信一勺烩。间接为刘邦做了嫁衣。
如果将六国土地占为己有(即使一时做不到,只要有这个意识,凭项羽的实力,打败几个魏豹这样的草包,也不在话下,五国能占一半也行),建立自己的大后方,兵员,钱粮供给都得到保障,在荥阳打再长的时间,也不怕。关中、巴蜀两地,岂能与东方六国故地的资源相提并论?耗下去,刘邦哪有胜算?
担心自己才能不够,完全可以推荐贤才。只要知道做目标,永远不会缺少人才。
再者,到了楚汉相争的中后期,项羽也完全没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懂得亡羊补牢,就应该大胆采取跟随策略,刘邦做什么,自己努力效仿,第一名效仿第二名,对第二名讲,是一种窒息式的压制。
三、最重要一点:范增不请自来,难获取主公信任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姜太公如何做:
据传,姜太公慕周文王贤名,从朝歌来到周势力内的渭水河边,整日钓鱼为生。然而,却是用直钩垂钓。旁人都不解,问其缘故,太公曰:宁可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后来,周文王夜梦飞熊,受到启发,遂访贤于渭水河畔,请出姜子牙出山辅佐,成就周朝八百年基业。
那么,姜太公的直钩的究竟是什么?名还利?都不是。
他钓到了功臣良将梦寐以求的两样东西:信任与授权。而范增恰恰最缺这个。
先说信任:
人对容易得到的东西,大多都不懂得珍惜。不知道各位记不记得,老版《水浒传》中,河北玉麒麟卢俊义与仆人燕青。论武功,燕青的拳脚在梁山也算是前几名的好手,论忠心,几次被卢夫人与管家李固谗言陷害,也不离不弃,从牢里救出卢俊义,燕青也功不可没。
然而,一个事实是什么?前前后后,燕青就没有受到卢俊义的重视,直到自己被梁山好汉解救出来。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得来全不费不功夫,你再优秀,我也看不到,而且,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这种窘境的还有一种常见关系:夫妻、父母儿女之间。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为伴,本来是三生有幸的美好,天下有几个男人懂得珍惜。受苦受累,不但很难得到褒奖,甚至还横遭打骂。古人为什么故意将结婚这件大事,搞得特别复杂,从看八字开始,到娶回家,三番两次折腾,最终才能才成婚,这就是他们懂得,只有折腾你了,你才懂得珍惜。这是人性,极难改变的现实。
因此,作为一国之主,你想让他对你尊重,对你的良策言听计从,能够委以重任,没有信任,行吗?
再说授权:
其他,有了信任,特别是像周文王与刘备这样,一个亲自到渭水边求贤,另一位刘、关、张三兄弟多次到草庐访贤。接下来,进行重大授权,反而变得顺理成章。
一方面,自己劳心劳心得来的宝贝,自然觉得值钱;另一方面,君主主动访贤,也会通过周围的民情、风俗,还综合判断目标贤才的真实水平。大家都不是外行,有没有才学,主动访贤,更容易看清楚。就像现在,我们去面试,甚至刷抖音,起码要化化妆,底子是啥就看不清了。
说起授权,在范增眼前就有一位:大将军韩信。对于韩信,范增应该是羡慕的。因为,即使刘邦,也要尊令而行,下面部属谁敢不听?这份威严与权力,随着主公的低姿态,与生俱来。
这才是智者为主公效力的典范。
相反,我们看范增,其才个人觉得不亚于姜太公。他出的谋略大多是短、平、快,且高效,比如劝立楚怀王,成为反秦的大旗;又如,鸿门宴上,假如真的杀掉刘邦,可能真就没有对手了;包括荥阳会战,到了关键时刻,他劝本已有胜机的楚军加紧攻城。计是好计,但却是对牛弹琴。
在项羽这里的逻辑却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最后一计,项羽也没听他,反而中了陈平离间计,对范增产生猜忌,逼迫一代奇士回归故里,背上发疽疮死在归乡途中。
总结:这里当然有项羽的刚愎自用,但最重要的还是君臣二人之间,缺了一道重要手续:聘请出山!结果注定是一场悲剧!
大容量茅台升值更快?听听行家怎么说
茅台产品上百种,不仅酒质有高低之分,容量上从50ml迷你瓶,到90斤巨坛(点击可看图鉴),规格也是千变万化。
大坛和小瓶,哪个更值得收藏,升值更快?
酒 质
酒质的提升是茅台酒收藏的重要因素。
酱香酒越陈越香,主要是酯化效应在起作用。容量越大酯化效应越好,所以大坛茅台酒主打收藏。
如果注重酒质提升,准备长期收藏,大坛茅台是不错的选择。许多大容量茅台限量发行,非常稀缺,升值空间也更大。
百年金奖黑坛60斤
价 格
大容量茅台的缺点也很明显——价格高、便携性差、占用空间大。
茅台范增80寿辰纪念酒 80斤
大坛茅台不仅贵,摆放和破损风险也是问题,送人的话更是诸多不便。像双龙汇、范曾80斤这样的庞然大物,多放在门店展示,做镇店之宝用。个人收藏来说,10斤茅台已经不小。
10斤装茅台酒
从实际角度出发,收藏不一定越大越好,要考虑方便和流通。
而小容量茅台,就没有这样的烦恼。陈列、送人都合适。虽然酒质提升不明显,但价格相对亲民、美观、便携性强,用来丰富酒柜效果非常不错。
猪年生肖酒 375ml礼盒装
流 通 性
决定价格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市场流通性。
和房子越大越难卖一样,越大容量的酒也越难出手。500ml规格在价格、容量、酯化效应上相对最中肯,收藏的人最多,变现容易,是流通性最强的产品。
“80年”年份茅台酒
有着“国酒之尊”称号的“80年”年份茅台酒,售价高达20万。如果做成80斤,价格恐怕是天文数字,流通起来太难了。
茅台的酒质有普茅、微调、小批量勾兑、珍品、陈酿、特制、年份等,全都有500ml装。这一规格相当于价格标杆,既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体积,也是茅台酒厂最延用最久的容量标准。
收藏500ml茅台酒优势在其流通性、变现快、门槛低,比较稳妥。
选择大容量茅台,则更注重酒质提升,以及稀缺性附加的升值空间。需要对茅台酒有深刻的了解,往往是老收藏家青睐的对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