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提纲丑纲(八字提纲丑纲是什么)
四柱八字必备基础知识
1.阴阳总论:
阳:《说文解字》:“阳,高明也。”,代表太阳、高、大、明亮、男人、动、突出的、快速的、猛烈的、天、君、男性、奇数、开口、生;
阴:《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代表月亮、矮、小、阴暗、女人、静、凹陷的、慢速的、地、臣、女性、偶数、闭合、死;
2. 五行基础知识:名称、含义、作用关系
1) 五行名称:
金 木水火 土
2)五行方位:
金:西方
木:东方
水:北方
火:南方
土:中央
3)五行取数:
金:四、九
木:三、八
水:一、六
火:二、七
土:五、十
4) 五行对五脏:
金:肺
木:肝
水:肾
火:心
土:脾
5)五行对六腑:
金:大肠
木:胆
水:膀胱
火:小肠
土:胃
6)五行对应五常:
金:义
木:仁
水:智
火:礼
土:信
7)五行对应颜色:
金:白
木:青
水:黑
火:红
土:黄
8)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9)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3.干支基础知识:干支名称、阴阳属性、相互关系、刑冲合害
1)天干
天干:
甲 乙丙丁 戊己庚 辛壬癸
阴阳属性:
阳干:甲 丙 戊 庚 壬
阴干:乙 丁 己 辛 癸
阳干:雄壮、刚健、强大、进取、动态之象。
阴干:柔软、有弹性、卑弱、软和、静态之象。
十干取象:
甲木,在天为雷为龙,在地为梁为栋,谓之阳木。
乙木,在天为风,在地为树,谓之阴木。
丙火,在天为日为电,在地为炉为冶,谓之阳火。
丁火,在天为列星,在地为灯火,谓之阴火。
戊土,在天为雾,在地为山,谓之阳土。
己土,清气上升,冲和天地,浊气下降,聚生万物,谓之阴土。
庚金,在天为风霜,在地则为金铁,谓之阳金。
辛金,在天为月,乃太阴之精。在地为金,金乃山石之矿,谓之阴金。
壬水,在天为云,在地为泽,谓之阳水。
癸水,在天为雨露,在地为泉脉,谓之。
天干五行归纳:
甲乙为木
丙丁为火
戊己为土
庚辛为金
壬癸为水
2)地支:
地支(有十二位):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阴阳:
地支阴阳区分有两种:
第一种: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地支五行与方位:
寅卯东方木,
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
亥子北方水,
辰戌丑未中央四季土。
地支与时辰:
23-01点为子时,01-03点为丑时,
03-05点为寅时,05-07点为卯时,
07-09点为辰时,09-11点为巳时,
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
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
19-21点为戌时,21-23点为亥时。
地支与月令:
正月建寅
二月建卯
三月建辰
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
六月建未
七月建申
八月建酉
九月建戌
十月建亥
十一月建子
十二月建丑
地支与属相: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十二地支分配地理:
子为墨池。子在正北方,属水。色象墨,故有墨池之象。
午为烽堠。午正位于南,属火土。其色赤黄,名其曰烽堠者此也。又午为马,烽堠乃戎马兵火之处所也。
卯为琼林。卯系乙木,居位正东,于时为仲春,万物生焉。色若琅环之青,故曰琼林。
酉为寺锺。酉属金,位近戌亥。戌亥者,天门也。锺,金属也。寺锺敲则响彻天门;又酉居正西,寺则西方佛界也。
寅为广谷。寅乃艮方,艮为山。戊土长生于是,而广谷之义著矣。
申为名都。坤为地,其体无疆,非名都不足以喻之。申,坤也,都者,帝王所居;申宫壬水生,又与艮山对,是水绕山环也。
巳为大驿。大驿者,人烟凑集,道路通达之地。巳中有丙火,戊土是其象也。又巳前有午马,故曰大驿。
亥为悬河。天河之水,奔流不回,故曰悬河。
辰为草泽。《左传》曰“深山大泽,龙蛇生焉”。夫泽,水所锺也。辰在东方之次,为水库,故为草、为泽;
戌为烧原。戌月在九秋,草木尽萎,田家焚烧而耕。又戌属土,是以称名烧原,故戌与辰地皆贵人所不临也。。
丑为柳岸。丑中有水、有土、有金。岸者,土也,所以止水也,故谓柳岸。诗曰:“柳色黄金嫩”是也。
未为花园。花园属之未,不属之卯,何也?卯乃木旺,自成林麓。未乃木库,如人筑墙垣以护百花也。
3)十干合:
甲己合土,中正之合
乙庚合金,仁义之合
丙辛合水,威制之合
丁壬合水,淫慝之合
戊癸合火,无情之合
4)地支六冲:
寅申冲
卯酉冲
辰戌冲
巳亥冲
子午冲
丑未冲
5)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
寅亥合木
卯戌合火
辰酉合金
巳申合水
午未合火
6)地支三合:
寅午戌三合火局
巳酉丑三合金局
申子辰三合水局
亥卯未三合木局
7)地支六害(穿):
子未害
丑午害
寅巳害
卯辰害
申亥害
酉戌害
8)地支相刑:
子卯无礼刑
丑戌未恃势刑
寅巳申为无恩刑
辰午酉亥自刑
9)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水
寅卯辰会木
巳午未会火
申酉戌会金
10) 干支对应的身体部位: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
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
包络同归入癸乡。
子属膀胱水道耳,
丑为胞肚及脾乡;
寅胆发脉并两手,
卯木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皮肩胸类,
巳面咽齿下尻肛;
午火精神司眼目,
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
酉中精血小肠藏;
戌土命门腿踝足,
亥水为头及肾囊;
若依此法推人病,
歧伯雷公也播扬。
乾首坤腹坎耳寿,
震足巽股艮手留;
兑口离目分八卦,
凡看疾病此推求。
4.纳音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井泉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砂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拓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5.八字排盘技法:节气歌、五虎遁、五鼠遁等
1)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2)五虎遁:年上起月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从庚起,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
甲寅之上好追求。
解释:
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丙上起。
乙庚之岁戊为头: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戊上起。
丙辛必定从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庚上起。
丁壬壬寅顺水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壬上起。
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甲上起。
即:
甲己年起丙寅月,
乙庚年起戊寅月,
丙辛年起庚寅月,
丁壬年起壬寅月,
戊癸年起甲寅月。
3)五鼠遁:日上起时法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解释:
甲己还加甲:逢日干是甲或己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甲上起。
乙庚丙作初:逢日干是乙或庚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丙上起。
丙辛从戊起:逢日干是丙或辛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戊上起。
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壬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庚上起。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逢日干是戊或癸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壬上起。
即:
甲己日起甲子时,
乙庚日起丙子时,
丙辛日起戊子时,
丁壬日起庚子时,
戊癸日起壬子时。
6.年月日时概念及关系
年如衡钩,绾起其物;
月如纲纽,提起其物;
日如衡身,星两不差;
锤分轻重,分毫加减。
7.长生诀
长生:出生、生长。
沐浴:洗澡、入水。
冠带:穿衣、整装。
临官:公家、官府。
帝旺:荣发、发达。
衰:无力、软弱。
病:疾病、病灶。
死:死亡、滞留。
墓:包容、收藏。
绝:危险、绝地、。
胎:怀胎、酝酿。
养:出生、生长。
8.十神
五行有五种,所以八字中与日干的关系有五种,细分阴阳为十,所以有十神。同性为偏,异性为正。
生我者为枭为印。
同性为偏印,也叫枭神,简称枭;
异性为正印。
比如日干为甲木,壬、亥水为偏印,癸子则为正印。
同我者为比劫。
同性为比肩,简称比;
异性为劫财,简称劫。
比如日干为甲,甲、寅为比肩,乙卯为劫财。
我生者为食伤。
同性为食神,简称食;
异性为伤官,简称伤。
比如日干为甲,丙巳为食神,丁午为伤官。
我克者为财。
同性为偏财;
异性为正财。
比如日干为甲,戊就是偏财,己就是正财。
克我者为杀官。
同性为偏官,或者七杀\七煞,简称杀\煞;
异性为正官,简称官。
比如日干为甲木,庚申为七杀,辛酉为正官。
9.三元
分天元、地元和人元,分别指八字中的天干、地支和藏干。
10.地支藏干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
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
午宫丁火兼己土;未宫乙己丁同宗;
申中庚金壬水戊,酉宫辛金独丰隆;
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郑卢医学之《伤寒论》的六经医学理论,如何从六经去学习理解伤寒
《伤寒论》的六经医学理论
1. 概述
(1)什么是六经 学习《内经》时讲的经络是十二经络,在按摩、针灸中也用得最多,那么《伤寒论》里讲的六经或说十二经络都源于《内经》,这就是它们共同的来源。《内经》的《灵枢经络篇》讲十二经络,还讲了冲、任、督、带,加起来就是十六经,这是以前讲过的。 今天所讲的《伤寒论》的六经传变,就是张仲景根据《内经》的学说,以及经络的思想,用在对病的辨证、与病的演变过程的辨证、立法、出方、用药的理论思想,也就是说,将六经用在对病的辨证和演变过程中间。
那么《伤寒论》所讲的六经的次序,首先是太阳,而后是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次序不要弄乱。太阳经就是指足太阳膀胱经,阳明指足阳明胃经,少阳指足少阳胆经,太阴指足太阴脾经,少阴指足少阴肾经,厥阴指足厥阴肝经。十二经络有足经、手经,张仲景讲的六经辨证完全是足经,这就是六经。
(2)六经的真义 六经有为病和不为病。所谓不为病,就是指正常的时候,人身的气就按照六经循环。所谓正常,是指六经的正常的气化。正常的六经气化,是讲正常人自然生命的运动规律、气化的规律。《内经》从少阳讲起,接下来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这样的次序。我们把顺序颠倒过来,按照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次序讲的,如下: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这就是人正常的六经气化的规律在《医理真传》里面,每讲一气,都讲了这样一句话的意思,只是用了另一种说法。
把“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表述为“太阳一经,以寒为本,少阴为中气,太阳为标”。
也是本、中、标三气。治之,就是主治,即主气、本气。太阳是寒为主气,寒为本气。
这几句话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在人体科学中的运用。
《内经》上还讲:“五体以为本,六气以为用。”所谓五体,即内脏心肝脾肺肾。卢铸之的“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说”,讲的五体为本,讲的五脏相生相克的道理,这个是本;所以五脏、五体为人的根本。
天、自然界的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热,人体秉承这六气而成人体的六经六气。六经六气出入于脏腑,在其间不断流动循环,升降布化。在讲脏腑学说的时候曾经讲过升降布化的含义,这里不多做解释。流动循行,升降布化,这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规律。
我们养生、治病、辨证都应当知道六经六气这个正常运行规律。这就是六经六气的真正含义。
(3)六经六气运行的推动力
首先要懂得六经六气只接受先天真气,某脏属寒也好,属燥也好,比如太阳是寒气为主,阳明是燥气为主,少阳是火气为主,太阴是湿气为主,少阴是热气为主,厥阴是风气为主,这都是经的本气,它接受的只是先天的真气。寒、燥、火气这些都只是六经的本气,也即正气。
六经接收真气,藏于肾。
真气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父母先天所给的元阴元阳,
二是出生以后,接收了天地之真气。
所谓天地之真气,是空气、食物、药物中的真气,人体接收了食物后,经过五脏的运行,传输到肾,就成为人体的真气。
适合人体的就叫真气,不适合的就是不能补充的,比如乱吃食物,就不能补充人的真气。所以,六经六气的变化只受先天真气的补充和推动,也就是说,靠的坎中一阳推动。这坎中一阳是什么?是乾卦中间的一阳。
乾卦是什么?乾卦是天,是自然界。自然界所有的空气、所有物质的真气,就是乾卦中这一阳;还有父母所给你的坎卦中,也包括了真气。男女都有坎卦,不单纯是男的才有,不要误解了。这就是真气,亦即正气。
真气正常,人就没有病,真气旺盛,太阳的寒气,阳明的燥气,少阳的火气,太阴的湿气,少阴的火气,厥阴的风气,这些本气、主气都正常,这个就是六经六气正常运转的推动力是正常的。这个本气,只接收人的正气,亦即太和之气。太和之气充满全身,人就无病,太和之气盛,这些本气就盛,就正常。这些本气受不得外来的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热这六淫之气,受了六淫之气,就生病了,所以,我们把这六淫之气叫邪气。 这个要弄清楚,正常的六气靠真气去推动,只接收真气,不能够受外来的六淫之气。六淫之气侵犯,即生病。
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说要弄清楚,这里说的五行生克制化实际上就跟我们说的六淫之气有联系。“欲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须知相生相养之道,相刑相克相冲之义,然后始可以却病,兼可以延年长生也。”“五行运化,四方宁谧,疾病自然无从而生,天人亦自然得以安和。”后面这句话跟我们讲的真气(正气)、六气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五行为本体、六气为用的道理。
(4)进一步理解正气(六经的正气)
太阳:初生之阳,从子时开始发动。我们经常讲晚上十点半要睡觉守子时,就是守这个太阳。太阳以寒为本,就是它的主气是寒气。为什么主寒?寒主水,坎卦就是水,膀胱太阳和肾都是水,是寒水,所以主寒。
阳明:胃只能靠燥气才能腐熟五谷。胃在五行中属土,艮卦和坤卦。阳明的土没有燥气,就不能够腐熟五谷。
少阳:胆经以火为本气。这个火是相火。相火能够帮助胆汁的分泌,帮助消化。胆的相火属火,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有燥火的火,这个火是一种推动力量,推动肝气的顺畅,推动胆汁的恰当分泌。如果此火过盛,胆汁分泌就会过剩,口就要苦,那就是病了。我们所谓的火,是正气,是主气,适当的火必须有,才能推动肝胆的运动,胆本身的分泌,胆还要帮助胃的消化,没有这个火,就不可能帮助胃的消化。
太阴:太阴为湿。为什么它主湿?太阴脾即坤土,或艮土,脾主运化。因为土只有湿才能生长万物,脾只有湿才能运化食物,才能把精华的物质与肺气结合变成宗气,然后输送到全身。这在五脏理论里讲过的,没有这个湿,万物就不能生长,人身的脾就不能运化,我们人的生生化化靠宗气就是要靠脾的湿。
少阴:以热为本。热就是一种动力,少阴主君火,君火本身就是热。我们切脉,右手命门主火,即指此少阴热。若无此热,身上就没有真火的能量。真火就是靠热才有能量,没有真火的能量,肾的气化就不开,就不能把真气、正气运送到全身。我们所谓的真气、太和之气布满全身,就是靠这个热,这个君火的热的动力。我们在切脉时,如果肾脉紧了,有寒,就是有病了,肾脉只能缓而有力有神,不能紧,也就是这个热要恰到好处。
厥阴:主风。厥阴为肝,肝属木,木主风,所以肝主风。这个风能使肝气条达,没有风气的能力、动力,肝就不舒畅。我们经常说到肝气不畅时,是肝脉滞了,风是流动的,肝脉不流通,就是滞了,还有逆了,像水一样逆跑了,就是风气不正常了,肝的本气不正常。
上面所讲的,寒燥火湿热风之气,都要有个度,过了不行,又缺不得。比如湿气,太阴主湿,没有湿,就运化不了物质,但是湿气过重就要生痰,就要得痹病;肾主火,过了就是阳浮于上,就叫虚火,若没有这个火,肾气推动不了。这几个字,寒燥火湿热风,每个都有个度,都少不了,在这个度的范围内,就叫正气,即本气,超过了就不是本气、正气。 那为什么会超过?是受外界六淫的影响。
超过了这部分的变化,就是《伤寒论》所讨论的,也就是说《伤寒论》就是讨论过度之气,人如何病的,不是讨论的这个正气。只有懂得了正气,才能懂《伤寒论》。
正气(五脏之主气)是生命的活动之气,主气正常,生命正常,主气不正常,生命就不正常。所以,六经六气是人和自然界紧密结合的整体,脏腑受了自然界的六气,才变成人体脏腑的六气,六气正常与否,也跟自然界有关。
从天人合一的思想来看,一年四季中,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冬、立夏六个节气,每个节气属于六经中的一气。也叫六气,书上所谓的一日太阳,二日阳明……就把这六气概括为六天了,用六天来表示六气的运动变化。也可以概括在一天内,一天十二时辰,两个时辰为一气,我们强调半夜子时,即十一点到一点,这个子时就是太阳开始的时候,所以要守子时,守这个一阳初生,不要损阳。把天人结合的理论和六气、五脏结合起来,就很具体很现实了。
总之,年月日时都是三阴三阳不断地变化、循环、运行,这种人体的生生化化的循环规律不停息,这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医学的具体体现。这种变化叫做生而又化,化而又生,阴生阳少,阳生阴少,阳化为阴,阴化为阳,这就是人生命的六经六气生化的规律,所以,六经六气是人的生机,永远在不断地循环、运行,这个运行是人本来的正常状态,是人生命运动的正常状态。
这一段一定要认真理解,否则易把《伤寒论》的论病和人身正常的生理混淆了。
(5)正确理解六经的传变
传变,指六经非正常时,即生病时,病一步步地传和变化。不要认为一提太阳,就认为是太阳病,一说阳明就是阳明病,太阳还有正常的,前面讲的,还有不正常的,接下来就要讲的。《伤寒论》六经六气这种的传变,不是讲六经正常的生化关系,这点一定要注意的,张仲景也不是把外邪六淫之气一把抓来讲。他是讲外邪首先必入太阳,太阳寒气治之,太阳的主气是寒,当其寒气入太阳后,就变成寒,客气(六淫之气)入太阳后,就变成了寒。因为任何邪气首先必入太阳,所以把这本书称为《伤寒论》。
也就是说,有条规律,不管邪气怎么传,首先入太阳,然后邪气随寒化寒,随燥化燥。前面的寒是主气,邪气遇到这个寒就变成寒气,所变的寒气是寒邪。同样,邪气入到阳明,就是燥邪。是外邪随本气变成的相应本气的过余之邪。《伤寒论》治病,邪入太阳就解决寒邪,入了阳明,就解决燥邪,解决了这些邪气,病就好了。一定要弄明白这一点,不然读《伤寒论》就会越读越糊涂。
这个具体怎么学呢?就是郑太老师在《医理真传》中写的“六经提纲病情”:
一日太阳,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八字为提纲,“恶寒”二字为病情。(邪进入寒水区,邪为寒邪)
二日阳明,以“胃家实”三字为提纲,“恶热”二字为病情。(阳明为燥,所以邪入阳明就恶热。这里胃家实的实,具体有很多症状,以后详细讲)
三日少阳,以“口苦、咽干、目眩”六字为提纲,“喜呕”二字为病情。(少阳火气治之,而邪气进入的火不是胆本身的火,已经离开了正常的度)
四日太阴,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二十三字为提纲,“食不下”三字为病情。
五日少阴,以“脉微细,但欲寐”六字为提纲,“但欲寐”三字为病情。
六日厥阴,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二十四字为提纲,“不欲食”三字为病情。
这六经辨证提纲,表明六淫进入体内后对正气造成损害的情况,同时表明邪气走在何处、在何脏腑。
有了这个表现,就可以随踪辨证,随踪知病,随踪立法用药。我们学习的时候,深入领会提纲,然后有条有理地、提纲挈领地学习《伤寒论》
(6)《伤寒论》的学习要点
我们学习《伤寒论》的目的,是为了承继郑钦安、卢铸之太老师的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经验。这是传承之学,所以,我们通过郑钦安的三本书,以及卢铸之太老师传给卢永定老师的辨证、立法、用药实践,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了《伤寒论》。《伤寒论》中最珍贵、最核心、最本质的医学思想和用理、用法、立方、用药,都包含在这些书和卢铸之卢永定老师传下的临床实践之中。这就是我们医学的正道。
学习《伤寒论》的重点,就是郑太老师的六经定法贯解,以及卢铸之太老师、卢永定老师传的在实践中对《伤寒论》发展了的用法。这只能跟师学,这是学医的正确方法。
为了便于学习,为了能够以纲带目、纲举目张,我们要学习下面六点:
(1)六经六气的真义。
(2)六经传变的规律。即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阴,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
(3)《医理真传》的六经定法贯解。
(4)卢铸之医学的诸法解。
(5)诊断切诊辨证立法与六经传变理论的实践运用。这个也只有跟师学。
(6)读《伤寒恒论》,读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实践,要与运用结合。注重书中每一条后面的“郑论”。
本文摘自《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版权所有归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请联系小编删除。
推算人的命运吉凶以及其他人生信息都离不开对命局干支强弱的衡量
干支旺衰的主宰
根据命局推算人的命运吉凶以及其他各种人生信息都离不开对命局中各个干支强弱的衡量。精确衡量命局中每一个干支的强弱程度是准确预测的关键之一。
衡量原命局中每一个干支强弱的依据是什么呢?一是那个干支的旺衰,二是那个干支的同类数量,三是相关干支之间的组合结构。其中,干支旺衰是第一要素。那么,干支旺衰又由什么决定呢?答案就是:由“月令”决定。月令是五行旺衰的主宰。说得更细一点,月令就是干支旺衰的主宰。
月令,顾名思义,就是主宰各月五行旺衰的司令官。一年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月令。既然月令是五行旺衰的司令官,因而就以月令来给各月命名。按照阴历划分,每年以立春为开始,每月以节令为界限,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
立春至惊垫为寅月(正月),寅木司令;
惊垫至清明为卵月(二月),卵木司令;
清明至立夏为辰月(三月),辰土司令;
立夏至芒种为已月(四月),已火司令;
芒种至小暑为午月(五月),午火司令;
小暑至立秋为未月(六月),未土司令;
立秋至白露为申月(七月),申金司令;
白露至寒露为酉月(八月),酉金司令;
寒露至立冬为戌月(九月),戌土司令;
立冬至大雪为亥月(十月),亥水司令;
大雪至小寒为子月(十一月),子水司令;
小寒至下年立春为丑月(十二月),丑土司令。
古人称月令为五行之“提纲”,其重要作用与强大功能由此可见。五行旺衰与月令的关系是:
旺五衰行木火土金水月令
寅卯旺相死闪休已午
休旺相死闪申酉
死亥子
相死闪休旺辰戌丑未
相死
对于五行的旺度来说,五行的“旺、相、休、四、死”五种旺衰状态就好像是五步台阶。从“旺”到“死”是向下的台阶,从“死”到“旺”是向上的台阶。它们之间的力量差别大家不难想象。
在五行的“旺、相、休、四、死”这五种状态中,“休”介于旺衰之间,可视为旺衰的分水岭,处于既不算旺也不算衰的中间状态。
假设“旺”为10分力量为最大值,那么“死”并不等于零,因为“死”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被月令所克的状态,被月令所克并不等于就完全失去了生存力,它只是被月令克制住了而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已。
在未行大运之前,原命局的月支就是月令,掌管命局干支的旺衰;行上大运以后,就由大运来掌管命局干支的旺衰。大运的作用就相当于月令的作用。在命局中,如果某一干支被月令(或大运、流年)和其他与月令五行相同的干支同时重克又无生助,那么,此时的力量则接近于零而处于从的状态。
单从“旺衰”的角度来讲,一员精兵能战胜几个弱兵,一个当令的干支其力量不亚于两个“休”或三个“因”的干支。处于死地的干支,则三四个也不如一个当旺的干支。这就好像一群卧床濒死的人无法对付一个壮汉一样。总之,一旺可抵几衰。由此可见,月令(或大运)的力量之大是不可小看的,它在命局中起着主宰干支旺衰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月令之支如果被冲、克、合,只是月支力量上发生了变化而改变不了月令当值的事实。如丙子月见丑,子丑相合,无论化不化土、都改变不了子月水当令的事实,不能将月支直接等同于月令来看。
在衡量命局干支力量的强弱时,干支的旺衰是第一要素,干支数量以及干支组合都是在其次的,但也不容忽视。只有结合旺衰、干支数量、及干支组合三个方面,才能真正得出干支力量大小的最终结果。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关注、转发、点赞,大家一起弘扬周易研究预测。大家如果有八字命理知识的疑惑、姻缘合婚,起名改名,婚姻情感不顺,事业财运阻塞,健康状态等诸多问题,欢迎留言、转发、关注。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白师周易研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下期再见~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