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小组(八字小组豆瓣)
如何在小组评价中提升学生活动参与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一理论强调了知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建构。
素质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主体的明显标志。
这就要求教师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并给予即时性评价,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是一种持续的、综合的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良好的教学评价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能起到建构个体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促进个体最大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作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因此评价需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必须多元化。
兴趣是主动性的前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评价管理机制。
拟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人人参与、个个努力、兵教兵、互帮互助的目标,同时互相监督、人人竞争、组组竞争、班班竞争的力争上游的良好态势才有可能形成,使团队协作精神体现至极致。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立了一整套“班级小组评价管理机制”,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以下尝试基于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
1.课堂参与口号
上课之前师生共同呼出口号:“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目的有三:愉悦身心、调动、提醒自己以最佳的状态走进参与式课堂,应依照口号努力去做。
2.小组组建机制
(1)由于班额大,两班各63人,经历实验之后得出每组6人为宜。
(2)组内成员共同商讨为本组起名,如智慧小组、雄鹰小组……,且每组商议定制八字口号,以此达到增强本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3)小组分工:(以六人一组为例)全班有10个小组,按所处位置依次为1—10组,组内成员的职务依次为:1号是学习组长即正组长,2号是纪律组长即副组长,3号是操作员,4号是记录员,5号是材料管理员,6号是噪音控制员。编号所对应的组员并非一成不变,根据每周的量化评比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如第一周马瑞是3号,周评比结束后依据量化打分他的得分排名第四名,其到下一周就后退一个名号成为4号,同理进步的学生则前进名号成为第3名,相应的分工也有所改变。
如此操作的优点在于:
(1)号码操作,方便快捷,管理过程省事省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每组的同号组员回答同一难度的问题,体现组组竞争的公平性,同时便于容易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关键是了解学困生的情况以便做出课堂调控反应。
(2)编号不变,但对应人员依表现情况改变,无形中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每位组员都有机会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锻炼机会。
3.组内装备配备
每组一个公用学具箱,由5号材料管理员负责管理,将本组公共用具或学具放入其中。其中还包括一个记分牌和一张评价表(组内评比表格)。
记分牌的制作方法:利用旧台历将活页一分为二,制作数字卡片1~9贴在上面,组成两位数即可,首页粘贴组名及组内口号卡片。
4.评价方法
(1)班级评比、组组竞争量化统计表:(见附表1)
此表挂在班级显眼处,由学习委员负责量化打分。评比内容分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学习之友四项。课堂表现记本组上课时记分牌上记录的分值,课后由学习委员及时统计,其余各项视上交及时与否及质量高低的情况打分。
打分方法是有几个小组就从高到低排队给分,如10个小组,从好到差依次打分为10、9、8—1分。
若组内有抄袭作业现象或有意不做家庭作业的情况则一经发现扣去10分且视情节严重与否惩罚,必要时本小组一起受罚。(惩罚方法是扣星)。
评比结果以得分为凭,一周一汇总,加出总分、确定名次。依据名次奖罚。
(2)组内评比,人人竞争量化统计表(见附表2)
评价表由正组长负责组织打分,评价方法基本同上,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6—1分。外加组集体荣誉感一项,每周五组织组员共同商议打分,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组内课堂参与打分的方法
利用记分牌记录课堂参与得分,实现组组竞争,谁得分既由谁翻牌记分,扣分则由组长翻牌,同时材料管理员监督。这样能避免漏记或互相埋怨,且能更好地调动每一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计分方法是:组内组员1—3号回答问题正确加一分,4—6号加两分。另外在课堂上视问题难易程度可多加分,扣分视课堂表现都由教师灵活随机处理。
此法对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可激励学困生提高参与度,进而增强自信心。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尽量不重复请同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给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要求每位学生在一天之内至少回答1—2次问题,迫使学困生动起来。
为了培养学生课堂上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和质疑问难的精神,另设质疑分2分,只要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对他人的发言提出有价值的修正意见就可以加2分。
6.奖罚方法
(1)班级:在每天评比的基础上每周一汇总,评比结果以得分为凭,优胜组前三名,组员每人一颗星,正副组长加倍。第一名:红星,第二名:黄星,第三名:蓝星。
(2)组内:依得分高低奖励前三名,依次为红、黄、蓝。得分超过前面组员的则前进名号作为奖励,后退名号作为惩罚。
(3)无论班内、组内只要得分前进名次者则奖励一颗进步星(绿星),得分下降名次者则减去一颗星。
(4)中奖:得到的星由个人保管积攒下来,攒够相应数量则可兑换奖状或奖品(文具)。
20颗红星、30颗黄星、40颗蓝星均可换一张奖状或5颗红星、7颗黄星、9颗蓝星换一个文具。同时红、黄、蓝星可互相兑换,2颗红星=3颗黄星、1颗红星=2颗蓝星、2颗黄星=3颗蓝星。
总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立好了,想其有效,还需不断改进,不停完善,持之以恒,实现长效,实现小组评价管理机制大促学生参与度全面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此评价机制的建立还有一个隐性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学生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要想很好的发展,必须学会在合作中思考竞争,在竞争求合作,只有不断努力让自己逐渐强大,才能最终收获成功、终生受益!
此评价机制可灵活应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各个学科,尤其用于班级管理中可见奇效!
全国爆款姓名大赏,看看有没有你的名字
取名可以很严肃,结合生辰八字,寄托美好愿景;取名也可以很随意,请大师算一卦,自己网上生成。比起人生运势、性格取向,最新一批升级当父母的 95 后、00 后更在乎取的名字能否与众不同、出奇制胜。
正如每个叫“建国”的爷爷都有个叫“保国”的儿子,每对叫“子轩”和“梓萱”的父母都可能用食物给孩子当小名,再把“王者荣耀、王权富贵、顾得猫宁、孟想陈真、周游列国”印在户口本上。
这届父母取名,真的越来越有个性了吗?
取名就像写论文,追求低查重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不少人识字都是从自己的姓名开始的。
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正确读写名字就已经是识字路上一道不小的障碍:䶮(yǎn)、臸(zhī)、骉(biāo)、鬯(chàng)……笔画明明很常见,合在一起后就成了大众陌生的模样。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 6000 万人的姓名含有生僻字 [1]。
除了生僻字,一些字数多、有谐音的姓名也赚足了话题热度。曾经有媒体梳理发现,过去十几年,几乎每年开学季都有夺人眼球的奇葩姓名出现 [2]。
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社交帖子等资料,我们统计了流传度较广的特殊名字,总结出 8 大类命名规则:生僻难字、幽默搞笑、历史文化、狂拽酷炫、美好祝愿、知恩图报、热爱科学和见贤思齐。
有些名字自带王室贵族的 Buff。2012 年,一名叫“是朕”的江苏考生因为名字太过霸气,走红网络 [3]。这位考生最终考入了南京审计学院,同校还有一位名为“雍正”的同学 [3]。
听起来像在搞怪的“黄毛新生”、“王者荣耀”等有趣名字,好不好听尚且没有定论,但至少查重率是真的低。
我们对上述特殊名字进行查重,发现有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奇葩名字,还真不只存在于段子中。比如一听就喜气洋洋、仿佛身处春晚《难忘今宵》现场的“何佳欢乐”,全国范围内有 37 人都叫这个名。
看起来像偏旁部首的“冫冖”,不仅查重率低,还被判定不属于《通用规范汉字表》。早在 2013 年,国务院就规定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新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4]。
语言学家谭汝为曾在自己的著作提到,很多人取名采用生僻字和新颖的取名格式,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尴尬的重名现象 [5]。
曾经 80 后的名字集中度高达 43%,到了 2018 年,新生儿的名字集中度降幅已经达到 30% [6]。这届父母取名,重复率是真的越来越低了。
而有一些幸运儿,他们从姓氏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人数最多、断层领先的复姓欧阳,2021 年的人口数为 111.7 万,约为王、李两大姓的 1% [7]。而之后的上官、皇甫、令狐等复姓,人数不到 10 万,还没有 2020 年姓李的新生儿数量多 [8]。
欧阳、上官、皇甫……看见这些玛丽苏感满满的姓氏,仿佛魂穿《公主小妹》,高低是个家族继承人、集团 CEO 的身份了。
如果是稀有一些的复姓——比如“澹台”,更是少之又少。比如最近热播剧《长月烬明》中的魔神澹台烬,哪怕他用最普遍的“伟”字作名,也很难遇见撞名的情况。
甚至还出现了“新复姓”,也就是在姓名中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比如张杨浩然。1990 - 2018 年,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的人数增加了 98.2 万,增长率超过 830% [7]。
为了取好名,
大家用尽三十六计
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起名,向来是门大学问。重男轻女的父母会给女儿取名“招娣”,希望引来一个弟弟;事业低迷的娱乐圈艺人也会找大师算命,希望用改名转运;但更多的普通人,希望用寓意极佳的字眼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时至今日,如何取好一个名字依然让不少新手父母们感到“头秃”。毕竟,名字既不能太烂大街,又要有美好的含义,还要排除啼笑皆非的谐音情况。
取一个名字,现在的人都会考虑多少因素?
我们统计了豆瓣取名小组的 2351 条帖子及评论,发现现在的人在取名时,既要好听,还要好寓意,寄托着他们对子女的期望。
求赐名的帖子中,父母最关心的还是名字与孩子的贴合度,包括性别、出生时间。
这一点从名字的异性度中有迹可循。2019 年,一项姓名报告显示,10 后名字的“性别区分度”越来越泾渭分明,体现在“男起女名”的比例减少了一半,“女起男名”的比例也下跌了三分之一 [6]。
其次是名字的含义。取名界有“男楚辞,女诗经”的说法,比如屠呦呦和林徽因的名字就出自《诗经》,既有诗意,又有出处。
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二〇二一年全国姓名报告》,新生儿最常见的字中,泽、梓、子、宇、沐等好听、意义又美好的字眼依然榜上有名。
不得不说,这是“梓”掉的一代。从 2016 年第一份中国姓名大数据公布开始,“梓”字就备受欢迎 [9]。到了 2021 年,“梓”字依旧在榜单前列。
比如佛山市 2017 - 2022 年的热门名——梓睿、梓轩、梓豪和梓晴,连续 6 年销量领先,家长们对于“梓”字的热情始终如一 [10]。
新手父母们之所以会选择这些字,和大环境也离不开关系:叫梓的人越来越多,也就司空见惯了。
当然,字是美好的,但是用的人多了,就很容易出现撞名撞音的尴尬情况。很多父母千挑万选、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名字,结果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才发现,班里遍地都是。
事实上,由于人口众多,常用汉字为 3500 字,高重名率很普遍 [11][12]。
有些父母为了避免撞名,干脆摆烂,把名字越取越长。2018 年,四个字及以上的姓名占比分别为 1.7% 和 0.8%,到了 2020 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 1.6% 和 1.7% [7][8]。
最后,不难发现,千禧年之后的孩子们,名字都变得越来越言情、玛丽苏,妥妥的琼瑶剧走进现实——当年熬夜追更、追剧的那批孩子终于长大当父母了。
比如墨与华之所以大热,就是因为 2017 年大 IP 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火;诺伊、诺一等名字从爆款姓名排行千名之外一跃成 95 名,也少不了《爸爸去哪儿》的助力 [9]。
大胆预测下,再过几年,兰、盛等字会跻身新生儿爆款字排行榜单吗?毕竟,这几年的热门剧集,都少不了这些字的身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