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正月27生辰八字(1970年正月27阳历多少)

听梦的风尘女 2024-02-04 17:38:11 网友分享

【致敬了不起的她】江西宜春:坚守28年 情暖高墙励新生

“寒冬过后,必是暖春”,这是父亲给她取名时赋予她的“信念”。正是这份信念,让她坚守公安监所事业,一干便是28个年头……

她叫晏寒春,现任宜春市看守所所长。上世纪90年代,她是宜春市公安系统第一个参加监管工作的女民警。28年来,她坚守在监所管理第一线,挥洒汗水默默奉献。她先后教育改造挽救上千名在押人员,在高墙内书写着“忠诚、平安、法治、文明、智慧、有为”的答卷。2020年,在她的带领下,宜春市看守所再度获得“全国标兵看守所”荣誉称号。今年1月,她入选“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候选人。

晏寒春(左一)帮在押人员晒被子

人物资料

晏寒春,女,党员,1970年4月28出生,现任宜春市看守所所长。2010年被宜春市公安局评为“宜春市公安机关巾帼建功标兵”;201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两防一退”先进个人;2012年被宜春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2014年被公安部监所管理局评为“全国看守所管理机制创新先进个人”;2015年12月被江西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21年1月,入选“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候选人。

风格“麻辣” 监室秩序井然

  上世纪90年代,宜春公安系统的女民警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女民警愿意到看守所工作。晏寒春服从安排,选择了与“高墙铁窗”打交道,成为当时宜春市公安局第一名参加监管工作的女民警。

  “寒春同志,快来快来,盼星星盼盼月亮可算把你盼来了……”所里老同志急切的呼唤声音刚刚落下,才到监所报到的晏寒春,便被委以重任,兼任管教和内勤。

  她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便是整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所有在押人员案卷材料。档案工作就是与材料打交道,十分繁琐,晏寒春边摸索边学习,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是“一头埋在了档案里”。

  晏寒春从整理在押人员基本信息、值班记录、法律文书到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归纳案卷等,3年时间,她终于将20余年的案卷资料整理完好。

  就这样,快事快办、果断利索的办事风格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而她的“麻辣”风格也体现在其他方面。

  “晏管教来了,大家赶紧站好”,监室里的在押人员每每听见晏寒春的脚步声,便立即列队准备报数。那时候,她管理的监室都秩序井然。

  在当时,晚上是在押人员自认为可以放松要求也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刻,但晏寒春偏偏出其不意,常常在晚上独自骑自行车来到巡视道,悄悄观察在押人员的举动。

  久而久之,晏寒春就像比别人多了“一双无形的眼睛”,能看透在押人员的内心。在押人员见识了这位管教的“厉害”后,再也不敢心存侥幸,都遵守监规,服从管理。

  晏寒春从管教、内勤做起,先后担任过副教导员、教导员、副所长、政委等职务,2020年12月,晏寒春被任命为所长。执着坚守,让她一步步成长为监管战线上的“忠诚卫士”。

10年之约 用爱关怀重刑犯家人

  坚守的路上,不是只有单调和枯燥,更有柔情和温暖。“十年之约”的故事,是晏寒春与重刑犯殷某的儿子小殷之间的约定。

  2012年3月的一天晚上,晏寒春接到小殷的电话,有人以“认识检察院的领导,可以帮忙疏通关系改判刑罚为由”,找到小殷爷爷,骗走了他家的全部积蓄2000元。小殷是在爷爷的抚养下长大的孩子,看着焦急的爷爷,还是在校学生的他也很着急,突然想起了曾多次到家中走访的晏寒春。

  了解这一情况后,晏寒春立即与民警一同来到小殷家中,给其送去了大米、油等生活用品,仔细询问了情况并陪同老人报案。临走时,特地为他们送去了1000元钱,还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称是刑警队帮助追回的“部分赃款”。

  后来,上大学的小殷,把在学校组织的“五四青年节”活动中取得的奖品——一个精致的钢笔套盒送给晏寒春。晏寒春想着钢笔对小殷的重要意义,坚决不肯收下,无奈拗不过他,只得答应暂时替他保管,十年之后再予归还。

  在晏寒春眼中,从事监管工作就像是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园丁”,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她把自己的工作比喻为“三像”:一像医生,为在押人员治病疗伤;二像老师,为在押人员指明人生的方向;三像亲人,给在押人员关怀、温暖和重生的力量。

  2018年的冬季,晏寒春发现监区内有几名在押人员的脚莫名水肿,这一情况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晏寒春主动联系监所门诊部的医生。后来,发现这些人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他们曾参与过传销,长期营养不良;二是他们大多数都是来自云、贵、黔等贫困地区,从小体质偏弱。医生通过检查找到根源后,向这部分人分发叶酸及维生素以加强体质,并且给他们加强营养,改善膳食结构。此外,还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

  28年来,晏寒春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监管岗位上。

全天候驻所 将疫情挡在高墙外

  2020年春节,面对疫情,晏寒春带领全员积极响应,作出“召必回、战必胜”的承诺。

  在所里过了除夕后,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中午,晏寒春到家拿了点换洗物品,又回到所里,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月。

  2020年1月27日,该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封闭勤务管理模式。肩负着高墙内在押人员的安全,肩负着监区内日常工作的有效运转,晏寒春丝毫不敢懈怠,想尽一切办法将疫情阻挡在高墙之外。

  为此,她全天候驻所,全程督导指挥,凡事都做到亲力亲为。在押人员健康、思想状况、战时数据和信息的汇总上报、消毒工作、民警防护、后勤保障……她都详细掌握、逐一把关。

  编印防疫资料、呼吸道疾病预防、高血压预防等资料,教育引导在押人员端正态度、正确面对,不恐慌、不传谣,搞好监室和个人卫生,与民警共同防疫,共渡难关。

  “晏所心思敏锐,去年1月18日就早早地屯了40天的大米,20天的口罩、消毒液、酒精等物资,所以疫情暴发后,在物资方面所里才能显得很从容。”宜春市看守所管教民警黄凌介绍,严防输入、细化管理、保障物资、强化防护,所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晏寒春在监所整整封闭了两个月,丈夫孩子再见到她时,她已瘦了一大圈,还冒出不少白发。

  2020年5月3日,涉一起非法拘禁案的70多名人员刑满释放,他们来自7个省份,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有的甚至几年都没有与家人联系过。晏寒春带着队伍,逐一联系他们所在地派出所,找到他们的家人。家人来不了的,就帮助他们购票,准备食物,让他们回家团聚。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晏寒春最心疼的就是奋战在一线的战友。女民警付双珍怀有身孕,从大年三十开始值班,连续奋战2个月没有休息;50多岁的老民警刘复萌,腰痛得厉害,仍坚守岗位;女管教民警黄娜,4岁的孩子很长时间未见到她,丈夫带孩子到看守所的办事大厅,孩子隔着玻璃看望妈妈。

  战友们的付出,晏寒春都看在眼里,她深知为了打赢这场战“疫”,同事们都付出很多,她一有时间就找民警谈心谈话、加油鼓劲。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看守所实施系列暖警举措,利用传统节日组织民警包艾叶果、扎粽子,值勤休息间隙,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活动,为在疫情防控期间过生日的民警送去祝福,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有效巩固。

来源:宜春公安

东方红一号还在唱歌吗?5个问题让你更懂它

半个世纪前,1970年4月24号,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拉开了中国探索太空的帷幕。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2016年3月8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今天,熟悉的《东方红》又在耳边响起,让我们再次重温这段旋律……

本视频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审核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的纪念日,对于第一颗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我们有太多好奇和怀念。

经过前期的征集,我们选取了中国科普博览前一阵在各平台征集的网友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问题一

“东方红一号”是怎么

在太空中播放《东方红》的?

答:虽然宇宙是真空,声音因为没有介质而无法传播,但电磁波可以传播。《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并不是说在太空中响彻着我们能听到的音乐声音,而是卫星一直在发射电磁波。

要想让地面上的人们听到乐声,主要有以下步骤:卫星在太空中用短波发射器发送《东方红》乐曲的电磁波波段的信号,信号通过发射机下行,由大型地面站接收,再通过广播电台转播。

因此,全国人民听到的铝板琴音色的《东方红》乐曲,都是经广播电台对卫星信号转播后呈现的。

为什么会想到让卫星播放《东方红》呢?

1965年9月,中科院卫星设计院提出,中国要超过苏联的卫星发射的电报码,就必须发射一个连续的信号。这个信号要有中国特色,而且要得到全球公认,所以提出了卫星播送《东方红》乐曲,并将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的建议,后来获得国家认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让《东方红》乐曲响彻世界,也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科研人员在装配“东方红一号”卫星音乐设备

除了播放音乐,东方红一号卫星最重要的任务是技术验证,验证中国的火箭发射和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卫星原设计时,有效载荷包括东方红乐音装置、太阳软X射线探测仪、粒子辐射计、磁强计和舱内气压计等科学探测仪器。其任务是探测太阳辐射、空间磁场、空间电离层环境和地球大气密度,然后通过遥测系统把相关数据发送回地面。

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问题二

“东方红一号”现在还在运行吗?

他还在太空中唱歌吗?

答:“东方红一号”采用银锌电池为电源,设计的工作寿命为20天,但它实际工作了28天,在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虽然实际发出的歌声已经在那一刻停止,但《东方红》的音乐早已写入了我们的记忆。

那为什么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还没有坠入大气层呢?

卫星能飞行至今是因为它所处的轨道较高,大气阻力很小,轨道衰减很慢。

早期的卫星设计的轨道高度都很高,“东方红一号”如果不发生撞击,再飞几百年也没问题,但它也不会飞离地球,因为没有动力,它的轨道只会在大气微小的阻力下慢慢下降。因此,所有在天上的航天器需要互相避让。

现在大部分已知卫星都在地面的监控之内。

问题三

“东方红一号”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球”上面的那些杆子不会断掉吗?

答: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东方红一号”是一个发黄的球体,发黄是因为外表涂层的颜色,“东方红一号”表面是铝阳极氧化高反射热控涂层,就是照片中这种发黄的颜色。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看似是球形,其实是一个近似球形的72面体。采用这种设计外形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内部有较大空间;

(2)在这72个面上可以粘贴太阳电池片,可以为卫星供能;

(3)卫星采用自旋稳定,在72面球体上粘贴太阳电池片可便于均匀布设,使任何时刻太阳电池的总输出变化很小,这对整星能源系统的设计很有利;但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太阳能帆板这样的技术,最终没有粘贴,而是采用银锌电池作为它的电源。

(4)采用球形设计,可使卫星飞行时的弹道截面基本不变,所以不用在星上安装探测仪器,就能用卫星的测轨跟踪数据反演推算卫星飞经高度的大气密度值及其变化,从而多获得一些科学数据。

至于那些细细的“杆子”,其实是天线,每根长度有3米,有4根天线是用来发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数据信号的。

这么长、这么细的杆子之所以在发射的时候没断,是因为就像伞的开合一样,卫星发射的时候已经把它收起来了,到天上才再把它打开。

问题四

“我爸说他亲眼看见过东方红卫星!

他是不是在吹牛?”

答:“东方红一号”的直径只有1米,本体亮度比六等星还要暗,肉眼非常难以辨别。但当时采用了“借箭显星”的办法,长征一号第三级火箭跟卫星一起入轨,如果能找到火箭,就能找到东方红一号。

为了让大家能看到卫星,专家们当时还做了一条聚酰亚胺绸“围裙”,把第三级火箭包起来,表面镀上铝。火箭随卫星入轨后,“围裙”撑开直径达4米,阳光照射下,亮度接近可观察的二等星,它与卫星前后相距不远,仔细寻找也许能看到卫星。

因此,卫星发射当天,地面上的人们是可以亲眼看到火箭、聚酰亚胺绸“围裙”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

其实,当时专家将“东方红一号”设计成近球形的72面体,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近似球形的72面体旋转时会闪闪发光,他们希望,从地面上能用肉眼直接看到东方红一号,当然,这个后来也被证明并不可行。但是基于其他的优势,还是选择将它设计成了这样的形状。

“东方红一号”卫星轨道倾角为68.5度,也就是说它会飞越地球上南北纬68.5度的范围,几乎可以遍历全球,中国当时还对它经过其他国家首都的时间进行播报,便于人们观测。

但是,因为距离太遥远,现在想要肉眼找到“东方红一号”几乎是不可能了。

问题五

现在已经到了东方红几号,

东方红系列取得了哪些进展呢?

答: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用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

1997年5月12日,“东方红三号卫星”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第一代采用三轴稳定技术的地球同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主要用于电视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和数据传输等业务。

之后,“东方红”系列逐渐发展成了大型卫星平台。

“鑫诺二号”(SINOSAT-2)卫星是“东方红四号”大平台的首发星;2019年12月27日发射成功的“实践二十号卫星”则是基于“东方红五号”公用平台研制的实验卫星,2020年1月5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05.5度,这也是中国目前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轨卫星。

结语

“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期总体组成员

“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科学院与全国各相关单位部门大力协同的成果。

当时,中科院70多个所、厂,全院三分之二的科技力量都参与到了“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和组织工作中,从元件、材料、工艺到星体的设计研制、装配;从测轨、定轨的原理、方法到地面站系统的布局、轨道倾角的选择,从发射卫星的各种条件保障工作到卫星系列规划的制定和返回式卫星的预研,包括回收方案、姿控方案、照像机、胶片等的研制……到处都是他们忙碌攻关的身影,他们为中国卫星事业的开创、及航天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精神,仍然照耀着中国今天的卫星事业、航天事业,历久弥新,更加闪亮!

资料整理:王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博士、助理研究员)

审核:孙辉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特别顾问:潘厚任(原“东方红一号”总体设计组副组长)

资料来源:《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所史》、互联网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