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中时辰影响(生辰八字出生时辰怎么看)

俗语: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孩子出生时的忌讳,有啥道理
众所周知,在古代,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发展至关重要。古代许多的神棍、半仙,在算命、算姻缘等等的情况下,都会要来某个人的生辰八字,并以此为根据来推算。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甚至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理与祸福。
就连中国存在历史悠久的道家都以此来推算人的命运。而中国又有一句俗语:"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那么这一句话究竟有什么样的含义呢?放在现如今的科学社会又是否适用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的存在,根本上还是因为封建迷信。中国本身就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也仅仅从清朝末期,中国才开始破除封面迷信,接触科技与科学。可以想见,封建迷信对于中国的影响之深。而"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这一句俗语的存在,也与封建迷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就有十天干十二地支,而午时在这种时间表中,如果转化为现在的时间,大概是中午十一点到下午的十二点五十九分,而子夜则是现在的晚上十一点到凌晨的零点五十九分。而这样一句俗语,翻译过来就是,女孩子忌讳在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五十九分出生,而男孩子则忌讳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零点五十九分出生。
但是这样的俗语,个人认为并不可信。因为孕妇生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可以人为决定的事,更何况孩子出生的时间也不是自身决定的,又怎么会与自己的未来发生很大的关系呢?况且封建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医疗水平也十分落后,孕妇稍有不慎就会"一尸两命"。古人没办法在医学上给予支持,也只有寄希望于一些神秘力量,例如封建迷信等。也因此出现了这样的俗语。
第二、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分析,有此俗语存在也不无道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所说,唯物主义在历史上共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而中国最先出现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简而言之,便是"阴阳五行学说"。这种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二气"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组成的。
而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阴阳对立的。而男女正是如此。男为阳,女为阴。而上文所说的天干地支也是如此,午时为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期,而子时则是一天之中阴气最郁的时期。而根据阴阳五行说,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这句俗语为何存在了。
女为阴,男为阳。午时最阳,子夜最阴。而"阴阳五行说"又最讲究"阴阳协调",如果真的出现俗语所说的现象,就相当于是阴阳相冲,在古代的观念中,是要有很大的麻烦的。轻则日后身体孱弱,多灾多难,重则当场一尸两命,大小共赴黄泉。而这句俗语,本意或许也是好的,只不过是怕子孙没有好的未来,但现在看来,未免有些过于夸张了。
第三、就现在来说,这样的说法可信度不高,也并不可取。上文所说的"阴阳五行说",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是无稽之谈。自然,"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的俗语也就没什么真实意义了。本身俗语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智慧,包含祖先对未来的期许与希冀,但这句俗语,既然本身就有封建迷信的含义,自然不必对其多加理会。
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孕妇生孩子也并不像以前那样危机四伏了。所谓的"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也早已经成为过去式。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现在的医疗水平十分发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婴儿的出生时间,但我们也不能过度的苛求"吉时",这不仅不利于孕妇的身体健康,更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
由此可见,俗语说的"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并没有什么事实依据,本身也只是封建迷信而已,并没有什么道理。对于孕妇来说,生孩子只有安全不安全一说,并没有什么出生时间上的忌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天干地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孩子的出生时辰有何不同?有道理吗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发源出了诸多文明,文学经典、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等等都不断传承,使后人能够受其恩泽。但说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还属于流传于民间的民风民俗,这些都是老祖宗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所总结出来的道理,时至今日仍然还有其用处,可见其中的智慧深远。
“家”是人们所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这家业若想要持久地延续下去,也需要“人丁兴旺”才可以。若是家中有着偌大的家产,但是却没有后代经营和打理,那最终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古人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后代的延续。
对于家中所出之子,自当是疼爱万分,但是民间却有这样一句俗语“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这孩子出身的时辰为何会有如此说法呢?其实这与古人的传统观念有关。
午时子夜,男女性格
老祖宗说“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简单来讲就是女子怕生在午时,也就是现在的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而男孩则害怕在子夜降临,即夜晚的十一至次日的一点。如果男孩和女孩诞生在这样的时间段,将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古人为何将时辰精确到如此田地呢?这与古人所推崇的生辰八字观念有关。
孩子出生时的日期,精确到几时几刻在古人眼中都是有讲究的。而“午时”和“子夜”这两个时间点则来源于自商朝时期在民间流传开来的阴阳学说。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依据万物的特性简单地将世界分为阴阳两类,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
“阳”代表着刚强之气,健硕体魄和外向的性格特征,而“阴”则意味着柔情似水,是安静与收敛的。这样“阴与阳”的区别,正好迎合了古人们在封建社会中对于男女的传统观念。在推崇“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男子要顶天立地,充满刚强硬朗之气,就如同武圣关羽一样要成为大丈夫。而女子则要像林妹妹一样,清丽柔弱。
而“午时”在阴阳学说之中是阳气最盛之时,若是女孩出身于这样的时辰,则会太过刚强,这在古人的眼中是不适合成为相夫教子的妇道人家。而“子时”则是一天之中阴气最重的时辰,男孩子在这时降临,也会生出阴柔的性格,甚至会体弱多病。所以在这样的阴阳观念影响下,百姓之间才会流传开这样的说法。
性格养成,刻板印象
但古人这样的讲究未免也太“安于天命”,过分地注重外界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这也正是人的魅力所在。若是世上之人全都千篇一律,那古往今来所流传下来的奇思妙想便也不复存在。
正是由于敢于不同,孔夫子才不顾世人的偏见,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儒家的学说启迪世人。那些站在时代风口的圣人,大多都是异于常人,用标新立异的想法开创了新的世界,历史的车轮才得以向前发展。
而对于普通的寻常百姓而言,这样的刻板的男女性格也是思想封建的体现。同样的生而为人,自有千万种可能,若是一味地对孩子设下条条框框,反而会抹杀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其成事。在古时候的社会中,各诸侯国混战,天下风起云涌,男子自当为兵保家卫国,但是女子也有花木兰英姿飒爽替父从军的事迹为人们所称赞。
男孩子虽然有泪不轻弹,但是也需要通过眼泪来释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幼小的孩童。其次女子的细心与善解人意的特点,男孩子学来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莫不要将性格做简单的区分,这样反而会毁了孩子的成长。
小结
老辈人常说的“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看似只是孩子诞生时的时辰,但背后却是关乎孩子的性格,这样的说法早已不再适用。
性格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决定的,即使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设想有出入,父母也要避免悲观和打压的心态,反而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家庭和谐的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