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潦倒的八字(穷困潦倒的八字命理)

横行天下 2023-08-19 20:15:43 网友分享

被袁珙看相好命的人却穷困潦倒,为何靠八字霉运的人做了兵部尚书

一、

在元朝末年,有个相术奇人叫袁珙,他一家十七口都死于战乱,只有他一人活下来流落到普陀山东南的洛迦山上。

洛迦山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地方,袁珙在这里遇到一个奇异的和尚,这和尚看袁珙与众不同,就把秘籍相人术传授给了他。

袁珙回到家后,自称为“柳庄居士”,就在鄞县城里开了个相馆,给人预言生死福祸,没有不灵验的。

很快,袁珙就积攒下万贯家财。他就把这些钱财拿来放贷,只收很少的利息,为的是扶弱济贫帮助别人。

袁珙的借钱放贷,不是谁想借就借的,而是要看人相面借钱。面相好的他就多借一些,并且给其评点,面相不好的就少借一些或者不借。

当时,在鄞县城里有个平民百姓,叫程徐,这个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少年苦读诗书,本来想考取个功名,可是时局动荡,战乱不停。

程徐只好废了学业,就开了个很小的杂货铺子,卖些草纸灯心之类的货物。

可是这小本生意常常入不敷出,程徐就想找袁珙借一些本钱,但又害怕他的一双眼睛,万一给自己相面说得不好,心里犯嘀咕不说,还有被外人讥笑。

程徐左思右想,没有办法,只好就写个五两的借条。次日一早,程徐拿着借条来到柳庄,远远地看到排着几百人的长队,他也加入到队伍中来。

等到了放贷的时间,柳庄的管家从头到尾把借条收上来,然后叫号。

这时,程徐看到袁珙坐在大堂当中,两边站着十几个家丁,气派非凡。

只见袁珙按名号逐个把借钱的人喊上去,然后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后,给出评语,再看票放贷。在这些借贷的人中有想多借钱的,但被袁珙减半,有借钱少的反被袁珙改为多的。

借贷的人兑完银子走下来时,评语好的,个个脸上都透出喜悦,高兴地走了;而评语差,借钱被减半的,下来时,一个个都垂头丧气,都低着头掩面而去。

程徐看到这个情景,就有些懊悔,心想:“这银子也不是白借的,终究要还,何苦让袁珙给讥讽一番,他想要不借,可是借条已经被收上去了。”

就在这时,他看到前排到号的一个借债人,长相身材都跟自己差不多。心想:“我细听袁珙是怎么评价他的。”

于是,程徐睁大眼睛观看,就见袁珙将此人上下打量后,问了他的生辰八字,再看借条上的钱数,却是五百两。

袁珙一笑说:“你借不起五百两银子?”

这人说:“我虽然家穷,但也有一千亩田产,这银子是有抵押的,怎么说我还不起?”

袁珙说:“老弟不要怪我说,就你这副长相,别说有千金田产,就是百金你也是存不下的,无论你干啥都是赔钱,做生意跟不做生意都是一样,将来这些田产都是别人的。劝你啥也别干了,不如请回去安逸几年算了!”

这人勃然大怒说:“你不借就是了,何必说这些损人的话,”说完骂骂咧咧地走了。

程徐一惊,这人的八字跟自己一模一样,命运是这等惨,顿时心里凉了半截。他左思右想,要不说自己干啥啥不行,原来是个穷鬼命。他呆愣了半个时辰,就想去管袁珙要回借条回家。

可这时,就听袁珙喊他的名字,程徐低着头上前就说:“袁先生,别说了,把借条还给我吧!”

没想到袁珙看到他的相貌后眉开眼笑,又把他的手掌一捏站起身来说:“为什么五两银子还不借了?”

程徐说:“袁先生又来取笑了,晚生家里一贫如洗,朝不谋夕,只怕这五两银子还不起。”袁珙大笑起来说:“老弟这副尊相,将来位极人臣,不费一点力气,家资就在我之上,别说什么五两,我借你五百两就是了。”

说完把五百两银子兑齐,叫家人护送他回家。

程徐心里疑惑:“我不信世上竟有这样奇事,两个人八字一样,他有千金产业,袁珙一分钱也不肯借他;而我一个穷鬼,他却肯把五百两银子放在我身上,难道我真会做个财主不成?”程徐胡思乱想回到家后,望着这五百两银子决定出海去淘金。

二、

元末时,浙江一带沿海的商人都往南海去易货,很多人发了大财。

于是,程徐就找来一个熟识的客商跟他商议,说自己要跟他去南海做点买卖。客商知道程徐是读过书的人,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就欣然同意带他同行,还不要他出路费。

程徐非常高兴,就把这五百两银子全都买来绸缎,随客商一起上了商船。程徐是个书生,平时就喜欢写字读书,所以这次出远门也带着文房四宝,没事的时候就在船舱里写上几笔。

这天,商船停泊在一个小岛上补充淡水,程徐在船中闲坐无事,就把自己的绸缎解开,逐一在每匹捆扎的包装写上”南海游记”然后按上印章。

三个时辰后,就在商船正准备要启航时,忽然一伙强盗,手持利斧,跳上船来,大喝道:“快拿出银子来买命!”

商人们一见不好,一齐跪下说:“我们的银子都买了货物,腰里只有一点银子好汉拿走就是了。”

就见一个宽脸大汉的头目对众人说:“我只要货物,不要银子,银子赏你们做路费回家去吧。"说完,就令强盗们把船上的货物全搬下来。强盗们就一齐动手,很快就将货物搬到岸上,只剩一条空船。

满船的商人个个都号啕痛哭,商客埋怨程徐:“都是带了你这个没时运的人,大家跟着倒霉。”程徐哀叹自家命穷,低着头听众人数落。

商船又返回到家后,程徐愁容满面,没有办法只得又来到柳庄。

袁珙一见程徐吃一惊问:“你做什么生意,这么快就还本钱来了?”

程徐说:“晚生命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承蒙袁先生看得起我,我今生做牛做马也要偿还您的债务。”

谁知袁珙一笑毫不在意地说:“胜败兵家常事,我如今再借给你五百两银子,你再拿去做买卖怎么样?。”

程徐苦笑着说:“您不怕本钱再丢第二次吗?”

袁珙说:“我若不把你扶持起来做个财主,我就不叫柳庄居士,你放心大胆地用就是了。

于是,袁珙让管家再取来五百两银子当众交给程徐说:“这银子你拿去,我还有一句先凶后吉的话告诉你。万一这些银子又出差错,你再来管我借。我的眼睛是不会看错的!”

程徐拜谢了袁珙回来,心里核计:“袁先生的意思是激励我,他教我大胆些,上次就是因为把钱全投资买了绸缎坏了事,如今必须得谨慎了。飘洋过海的冒险事是断然不可能再尝试了,如今只能做别的生意,留个退步。”

于是,程徐把二百两封好,藏在地窖中,只拿出三百两银子去做生意。有了上次的教训,程徐就带着三百银子到湖广贩米。

这天,程徐在客店里偶然遇到一个同乡的老汉,年纪有六十多岁。两人都是乡音,越聊越投机,这老汉就买来酒菜,二人就边吃边聊,一直到了半夜才分头睡去。

一觉醒来,程徐再一模身边的银袋不见了。他大惊,急忙去找掌柜的说店中有贼。掌柜的一查点客人,单单不见了那个同乡的老汉。程徐知道银子被他偷去,捶胸顿足大哭了一场,只好依旧回家。

回家后,程徐叹息:“多亏我留下退步,要按袁先生的话,一分也没了。”于是,程徐又把地窖中的银子拿出来,依旧去湖广贩米。

这天,程徐到了湖广,因为贩米的客人多,米少,就得排号等货。忽然他看见有个客人,面貌身材与自己相似,听他讲话,也是鄞县口音。

程徐忽然想起这人来就问:“兄长在几个月之前,是不是到柳庄借过银子?”这人愤愤地说:“是去过一次,但他不借给我。”

程徐说:“那日小弟也在排队借钱,听见兄长和袁先生的对话,小弟也替兄长鸣不平。”这人说:“袁先生虽然嘴黑,但看相确实不差。他给我看相之后,就弄出来一场人命官司,我那一千亩地只得变卖打官司。最后只剩下这二百两银子金,拿出来贩米。万一再赔本的话,就应他说的话了。”

程徐劝道:“他的话断凶有准,断吉不一定灵验。”于是就将袁珙预测他是个大财主,而自己却屡遭倒霉的事说了一遍。

这人一听就说:“你的大名在乡里都传开了,说袁珙相中一个人,将来位极人臣,不想就是老弟了。”

于是,两人互通姓名,这人叫程芳,生辰八字和程徐一模一样。二人都很惊异。于是兄弟俩就拜了把子,搬到一个房间里居住,可巧的是两人的行李袋子也一样,于是就放在了一起。程芳就把自己的银子取出来看了看,然后又放回包裹中。

这一天,商家派人来通知:“米到了,请各位取银子去买货。”

程徐就让程芳先买。程芳进去取银子时,忽然大叫起来:“不好了,银子被人偷去了!”急忙找店家说:“我房里并没有外人来,只有你家的伙计送茶送饭,一定是趁我们兄弟俩不在屋里时,开锁偷去了。我这二百两银子是一家人的性命。你若不替我查出来,我就死在你家!”

店家说:“这伙计是我的侄子,决不是做贼的,你应该问你同房这位客人去查,我们是不会包赔的。”

程芳说:“同房的只有我这个弟弟,他是不会做贼的。店家说:“说别的也没有用,现在就把你兄弟的行李搜一搜自然就会真相大白了!”

程徐一听,怒气冲冲走进房间把行李搬了出来,叫程芳搜查,程芳不肯搜。

程徐就自己打开了银袋说:“这是我自己的二百两。”

店家说:“怎么他是二百两,你丢的也是二百两,难道一点零头也没有吗?”然后就问程芳:“你的银子是多少一封,每封是多少件数,可还记得吗?”

程芳说:“我的银子是用田产变卖来的,记得太清楚了。”说完就把银子的封数详细说了一遍。

店家又问程徐:“你把封数件数也说一下,看对不对。”

程徐的银子是借来的,藏在地下已经两个多月,取出来时也原封不动,那还记得。于是就回答说:“我的银子封数记得,件数却记不清了。”

于是,店家就把银子拆开一看,和程芳说的封数件数一丝不差。店家冷笑着对程芳说:“如今银子给查出来了,你不要再胡赖我家伙计了。”说完,推门就走了。

程徐气得说不出话来。程芳就说:“贤弟,这件事兄也难办,不认吧,我的银子找不到,一家人的性命难活,认了吧,又怕冤枉了贤弟,要不这么办,这二百两银子各分一半去做本钱算了。”

程徐说:“岂有此理,老兄如果认为这银子是您的,我也无话可说!”说完,背了包袱就走。程芳苦留不住,就取了一百两银子赶到路上去送他,程徐坚决不要。程徐心里刀割一般回到鄞县,依旧去见袁珙,哭诉自己命穷,二次失去了一千两银子。

袁珙好言安慰他后,还要把银子借给他,程徐哪里再敢借,就坚决推辞,含泪回到家。从此以后,就靠坐馆教学生度日。

柳庄相士袁珙看走眼,借给穷书生一千两银子的消息很快传开,而袁珙坦然自若,也不辩解。

三、

程芳自从程徐走后,就去买米,可不曾想因为银子丢失的事耽误了一天,米早被别人买走了,只剩下几千斤还没有碾的稻子。

商家说:“你若不买,还要再等几天才能到货,不如买下来后,自己去碾米,省得耽误功夫。”

程芳一想也是,于是就用二百两银子买下稻子后搬运上船。程芳把稻子运到苏州,再去脱皮,转眼就过去了而个多月,这一年当地饥荒,颗粒无收,稻子竟卖到五两一担。

程芳货到,成千上万人抢购,不到半个月,一本万利,二百两银子的本钱收获五千两。接着程芳又在苏州买了一船茶,运到河南去卖。

没想到,茶运到河南时,出现疫情,人们口干发热都买茶止渴,程芳就把茶叶当药卖。数月之后,净赚二万两银子。

程芳没想到一步登天,仿佛就像梦中一般。他思量袁珙给自己的评语,恨不得飞到家中,抽他一个嘴巴。

而后,程芳又在郑州置办一些土货,带到杨州发卖,然后又把一些绸缎,带到广东。这样,一年后,程芳回到家时,已有五六万银子,还有一批货物都放在船上。他自己先回到家来。

推开门一看,妻子灰头土脸地见他回来,很吃惊地问:“你这一年去哪了?”程芳说:“我出门去做生意,你是知道的?”

妻子一脸茫然说:“你哪来的钱做生意?”

程芳大笑说:“一本万利,如今我是个大财主了。”妻子越发吃惊地问:“你连本钱都没有,怎么做得生意?”

程芳说:“你怎么这样糊涂,我不是摊上官司把田地变卖最后剩了二百两银子,带去做生意了,怎么说没本钱呢?”

妻子说:“你那二百两银子现在在家中,什么时候带去的?程芳顿时呆住了。

妻子说:“一年前,你出门之后,我在衣柜里摸着一封二百两银子,以为你走的匆忙,会回来取,谁知你一去不返。

程芳叹一口气说:“我冤枉兄弟了,这银子真是他的。”于是就把丢失银子的事跟妻子讲述了一遍。

妻子说:“这银子虽是他的,但时运却是你自己的,如今你把这二百两银子还给他就是了。”程芳说:“岂有此理,我若没有兄弟这本钱,别说做生意,就是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仔细想来,我只有将本利一齐送给他,才是个男人。”

于是,当晚把货物留在船上,派人看守,次日一早就和妻子去寻访程徐的家。半天的功夫找到他家,只见一间破旧的茅屋,两扇柴门,推开门进来,只见有许多孩子坐在桌上写字。

程徐衣衫褴褛,见到程芳夫妇吓了一跳。连忙走过来施礼。没想到程芳竟跪下来说:“兄长该死,冤枉兄弟了!”

程徐不知道为什么,也跪下来对拜。二人拜完了,分宾主坐下。

程芳说:“兄长今天来是负荆请罪的!”于是,程芳将自己的银子分文未动,遗留在家的事说了一遍。”

程徐大惊说:“老兄尽可以隐瞒真相,为什么要说出来,足见兄长是一位仁爱的大人,小弟命薄,不敢再收本钱,只要能洗去我的贼名,也就心领了。”

程芳说:“那里的话,这都是贤弟的福份,用您的本钱兄长才发了大财!”于是两个人争论不休。程芳的妻子一看,急忙说:“你们兄弟俩不要争了,应该找袁先生给评评理!”

程芳一听一拍大腿,不由分说拉着程徐三个人来到了柳庄。

四、

袁珙的府上依然是人来人往,三个人等了一个时辰,快到响午时,人少了。兄弟俩才走到袁珙近前。

袁珙看了程芳的脸有些吃惊说:“你的相貌,是个彻底的穷人,但如今脸上居然气色改变,不但晦气没有了,还生出许多阴骘纹来,你一定是做了天大的一件好事,才有这种气色。

程芳被袁珙一语道破。急忙倒身下拜说:“先生真是位神人!”于是就把去年看相回去后怎么摊上人命官司,卖了田产,本钱忘了带,错把程徐的银子认做本钱,后来做生意发财的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程徐这时也走过去说:“这位仁兄说得没错,但如今他要连本带利送还我钱财,我决不能接受。”

袁珙听了,仰天大笑对众人说:“怎么样,我袁某人的眼睛是不会看错人的。”然后指着程徐说:“我去年借你一千两银子你都赔了,我说过你位及人臣,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个大财主。怎么样?你折了二百银子却变成万贯,这不就是个财主吗!”

堂下站着很多看相的人齐声喝采:“袁先生好相法,真是神仙!”

袁珙笑了一顿就对程徐说:“这钱财,是天意!你不要也得要,我如今替你兄弟俩说句公道话。你们一个出了本钱,一个费了心力,这些钱财对半均分怎么样?”

程芳说:“袁先生分付,不敢不听,但是说来这些本钱,都是从您手中借来的,理应加倍奉还!”

袁珙说:“我只收一千三百两的本息!”于是就派人把程芳船上的钱和货物对半分开。晚上,袁珙大摆筵席,招待程芳夫妇和程徐。

次日,程芳辞别了袁珙和程徐,将一半的钱物装载回家。

到家后,程徐夫妇大惊失色,只见两扇大门粉碎,屋里被抢劫一空。程芳知道这是家中被强盗洗劫,禁不住叹口气对妻子说:“袁珙真的是个活神仙!我若贪财住在家里,咱们夫妻都得被绑票,这万贯家财都得被强盗劫去。”

妻子说:“如今你发了大财名声在外,这乡间是不能住了。”

“袁先生说我发财是靠了兄弟的时运。如今看来千真万确,不如咱们搬到兄弟家中,一块居住生活怎么样?”程芳说。程妻欣然同意。

于是,夫妻俩雇了车把所有的财物搬到了程徐的家中。程徐非常高兴,两人就在城中购买了一所大房子。两家同居在一起,如同胞手足。程徐依旧在家开办学馆。

这天,程芳与程徐商议说:“家已经安顿完了,兄长想出外做生意,家里的事交给兄弟你了。程徐同意了。

五、

程芳走后不久,这一天,程徐正在学馆教书,忽然外面人喊马撕来了一队骑兵。他们在学馆门前停下,只见一个宽脸、身材魁梧的大汉来到门前,喊一声:“程先生,您出来一下!”

程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门出来。大汉急忙施礼说:“我叫俞廷玉,您还记得二年前,你去南海的一个小岛货物被强盗抢劫的事吧!”

程徐忽然想起这个人就是那个强盗头目,不禁大惊失色。

俞廷玉说:“先生不要害怕,我是受吴王朱元璋的委托来请你出山的。二年前,我跟随韩林儿造反,后来率水军投奔了朱元璋。当时军兵缺衣少粮,所以我只好假扮强盗抢劫了你们的商船,原本不知道您的名字。后来发现一些绸缎中,有程徐的印章和字体,所以就留心访问,可是战事频繁,如今才打听到先生在城里开学馆,所以吴王爱惜人才,特邀请您出山。”

程徐是个有理想的人,他早已看到元朝的气数已尽,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而朱元璋在几个起义军首领中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此时真是发挥自己才能的绝佳机会。

于是,程徐欣然应允,把家里和学馆的事处理完后,就跟着俞廷玉投奔了朱元璋。

半年后,程芳做生意得利回来,不胜之喜,只晓得这次飘洋得利,还不晓得讨了陈帐回来。这才知道兄弟已经被朱元璋请去。于是,他就居家做生意,照顾两家的老小。

一晃几年过去了,此时,朱元璋已经打败张士诚,一统了江南。

这时,程徐才有机会回到家中,看到程芳,兄弟俩百感交集。

等明朝成立后,程徐官拜兵部尚书,洪武二年又改任刑部尚书,正和袁珙相面预测的一样位极人臣,而程芳也靠仁义厚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被袁珙看相好命的人却穷困潦倒,为何靠八字霉运的人做了兵部尚书

一、

在元朝末年,有个相术奇人叫袁珙,他一家十七口都死于战乱,只有他一人活下来流落到普陀山东南的洛迦山上。

洛迦山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地方,袁珙在这里遇到一个奇异的和尚,这和尚看袁珙与众不同,就把秘籍相人术传授给了他。

袁珙回到家后,自称为“柳庄居士”,就在鄞县城里开了个相馆,给人预言生死福祸,没有不灵验的。

很快,袁珙就积攒下万贯家财。他就把这些钱财拿来放贷,只收很少的利息,为的是扶弱济贫帮助别人。

袁珙的借钱放贷,不是谁想借就借的,而是要看人相面借钱。面相好的他就多借一些,并且给其评点,面相不好的就少借一些或者不借。

当时,在鄞县城里有个平民百姓,叫程徐,这个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少年苦读诗书,本来想考取个功名,可是时局动荡,战乱不停。

程徐只好废了学业,就开了个很小的杂货铺子,卖些草纸灯心之类的货物。

可是这小本生意常常入不敷出,程徐就想找袁珙借一些本钱,但又害怕他的一双眼睛,万一给自己相面说得不好,心里犯嘀咕不说,还有被外人讥笑。

程徐左思右想,没有办法,只好就写个五两的借条。次日一早,程徐拿着借条来到柳庄,远远地看到排着几百人的长队,他也加入到队伍中来。

等到了放贷的时间,柳庄的管家从头到尾把借条收上来,然后叫号。

这时,程徐看到袁珙坐在大堂当中,两边站着十几个家丁,气派非凡。

只见袁珙按名号逐个把借钱的人喊上去,然后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后,给出评语,再看票放贷。在这些借贷的人中有想多借钱的,但被袁珙减半,有借钱少的反被袁珙改为多的。

借贷的人兑完银子走下来时,评语好的,个个脸上都透出喜悦,高兴地走了;而评语差,借钱被减半的,下来时,一个个都垂头丧气,都低着头掩面而去。

程徐看到这个情景,就有些懊悔,心想:“这银子也不是白借的,终究要还,何苦让袁珙给讥讽一番,他想要不借,可是借条已经被收上去了。”

就在这时,他看到前排到号的一个借债人,长相身材都跟自己差不多。心想:“我细听袁珙是怎么评价他的。”

于是,程徐睁大眼睛观看,就见袁珙将此人上下打量后,问了他的生辰八字,再看借条上的钱数,却是五百两。

袁珙一笑说:“你借不起五百两银子?”

这人说:“我虽然家穷,但也有一千亩田产,这银子是有抵押的,怎么说我还不起?”

袁珙说:“老弟不要怪我说,就你这副长相,别说有千金田产,就是百金你也是存不下的,无论你干啥都是赔钱,做生意跟不做生意都是一样,将来这些田产都是别人的。劝你啥也别干了,不如请回去安逸几年算了!”

这人勃然大怒说:“你不借就是了,何必说这些损人的话,”说完骂骂咧咧地走了。

程徐一惊,这人的八字跟自己一模一样,命运是这等惨,顿时心里凉了半截。他左思右想,要不说自己干啥啥不行,原来是个穷鬼命。他呆愣了半个时辰,就想去管袁珙要回借条回家。

可这时,就听袁珙喊他的名字,程徐低着头上前就说:“袁先生,别说了,把借条还给我吧!”

没想到袁珙看到他的相貌后眉开眼笑,又把他的手掌一捏站起身来说:“为什么五两银子还不借了?”

程徐说:“袁先生又来取笑了,晚生家里一贫如洗,朝不谋夕,只怕这五两银子还不起。”袁珙大笑起来说:“老弟这副尊相,将来位极人臣,不费一点力气,家资就在我之上,别说什么五两,我借你五百两就是了。”

说完把五百两银子兑齐,叫家人护送他回家。

程徐心里疑惑:“我不信世上竟有这样奇事,两个人八字一样,他有千金产业,袁珙一分钱也不肯借他;而我一个穷鬼,他却肯把五百两银子放在我身上,难道我真会做个财主不成?”程徐胡思乱想回到家后,望着这五百两银子决定出海去淘金。

二、

元末时,浙江一带沿海的商人都往南海去易货,很多人发了大财。

于是,程徐就找来一个熟识的客商跟他商议,说自己要跟他去南海做点买卖。客商知道程徐是读过书的人,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就欣然同意带他同行,还不要他出路费。

程徐非常高兴,就把这五百两银子全都买来绸缎,随客商一起上了商船。程徐是个书生,平时就喜欢写字读书,所以这次出远门也带着文房四宝,没事的时候就在船舱里写上几笔。

这天,商船停泊在一个小岛上补充淡水,程徐在船中闲坐无事,就把自己的绸缎解开,逐一在每匹捆扎的包装写上”南海游记”然后按上印章。

三个时辰后,就在商船正准备要启航时,忽然一伙强盗,手持利斧,跳上船来,大喝道:“快拿出银子来买命!”

商人们一见不好,一齐跪下说:“我们的银子都买了货物,腰里只有一点银子好汉拿走就是了。”

就见一个宽脸大汉的头目对众人说:“我只要货物,不要银子,银子赏你们做路费回家去吧。"说完,就令强盗们把船上的货物全搬下来。强盗们就一齐动手,很快就将货物搬到岸上,只剩一条空船。

满船的商人个个都号啕痛哭,商客埋怨程徐:“都是带了你这个没时运的人,大家跟着倒霉。”程徐哀叹自家命穷,低着头听众人数落。

商船又返回到家后,程徐愁容满面,没有办法只得又来到柳庄。

袁珙一见程徐吃一惊问:“你做什么生意,这么快就还本钱来了?”

程徐说:“晚生命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承蒙袁先生看得起我,我今生做牛做马也要偿还您的债务。”

谁知袁珙一笑毫不在意地说:“胜败兵家常事,我如今再借给你五百两银子,你再拿去做买卖怎么样?。”

程徐苦笑着说:“您不怕本钱再丢第二次吗?”

袁珙说:“我若不把你扶持起来做个财主,我就不叫柳庄居士,你放心大胆地用就是了。

于是,袁珙让管家再取来五百两银子当众交给程徐说:“这银子你拿去,我还有一句先凶后吉的话告诉你。万一这些银子又出差错,你再来管我借。我的眼睛是不会看错的!”

程徐拜谢了袁珙回来,心里核计:“袁先生的意思是激励我,他教我大胆些,上次就是因为把钱全投资买了绸缎坏了事,如今必须得谨慎了。飘洋过海的冒险事是断然不可能再尝试了,如今只能做别的生意,留个退步。”

于是,程徐把二百两封好,藏在地窖中,只拿出三百两银子去做生意。有了上次的教训,程徐就带着三百银子到湖广贩米。

这天,程徐在客店里偶然遇到一个同乡的老汉,年纪有六十多岁。两人都是乡音,越聊越投机,这老汉就买来酒菜,二人就边吃边聊,一直到了半夜才分头睡去。

一觉醒来,程徐再一模身边的银袋不见了。他大惊,急忙去找掌柜的说店中有贼。掌柜的一查点客人,单单不见了那个同乡的老汉。程徐知道银子被他偷去,捶胸顿足大哭了一场,只好依旧回家。

回家后,程徐叹息:“多亏我留下退步,要按袁先生的话,一分也没了。”于是,程徐又把地窖中的银子拿出来,依旧去湖广贩米。

这天,程徐到了湖广,因为贩米的客人多,米少,就得排号等货。忽然他看见有个客人,面貌身材与自己相似,听他讲话,也是鄞县口音。

程徐忽然想起这人来就问:“兄长在几个月之前,是不是到柳庄借过银子?”这人愤愤地说:“是去过一次,但他不借给我。”

程徐说:“那日小弟也在排队借钱,听见兄长和袁先生的对话,小弟也替兄长鸣不平。”这人说:“袁先生虽然嘴黑,但看相确实不差。他给我看相之后,就弄出来一场人命官司,我那一千亩地只得变卖打官司。最后只剩下这二百两银子金,拿出来贩米。万一再赔本的话,就应他说的话了。”

程徐劝道:“他的话断凶有准,断吉不一定灵验。”于是就将袁珙预测他是个大财主,而自己却屡遭倒霉的事说了一遍。

这人一听就说:“你的大名在乡里都传开了,说袁珙相中一个人,将来位极人臣,不想就是老弟了。”

于是,两人互通姓名,这人叫程芳,生辰八字和程徐一模一样。二人都很惊异。于是兄弟俩就拜了把子,搬到一个房间里居住,可巧的是两人的行李袋子也一样,于是就放在了一起。程芳就把自己的银子取出来看了看,然后又放回包裹中。

这一天,商家派人来通知:“米到了,请各位取银子去买货。”

程徐就让程芳先买。程芳进去取银子时,忽然大叫起来:“不好了,银子被人偷去了!”急忙找店家说:“我房里并没有外人来,只有你家的伙计送茶送饭,一定是趁我们兄弟俩不在屋里时,开锁偷去了。我这二百两银子是一家人的性命。你若不替我查出来,我就死在你家!”

店家说:“这伙计是我的侄子,决不是做贼的,你应该问你同房这位客人去查,我们是不会包赔的。”

程芳说:“同房的只有我这个弟弟,他是不会做贼的。店家说:“说别的也没有用,现在就把你兄弟的行李搜一搜自然就会真相大白了!”

程徐一听,怒气冲冲走进房间把行李搬了出来,叫程芳搜查,程芳不肯搜。

程徐就自己打开了银袋说:“这是我自己的二百两。”

店家说:“怎么他是二百两,你丢的也是二百两,难道一点零头也没有吗?”然后就问程芳:“你的银子是多少一封,每封是多少件数,可还记得吗?”

程芳说:“我的银子是用田产变卖来的,记得太清楚了。”说完就把银子的封数详细说了一遍。

店家又问程徐:“你把封数件数也说一下,看对不对。”

程徐的银子是借来的,藏在地下已经两个多月,取出来时也原封不动,那还记得。于是就回答说:“我的银子封数记得,件数却记不清了。”

于是,店家就把银子拆开一看,和程芳说的封数件数一丝不差。店家冷笑着对程芳说:“如今银子给查出来了,你不要再胡赖我家伙计了。”说完,推门就走了。

程徐气得说不出话来。程芳就说:“贤弟,这件事兄也难办,不认吧,我的银子找不到,一家人的性命难活,认了吧,又怕冤枉了贤弟,要不这么办,这二百两银子各分一半去做本钱算了。”

程徐说:“岂有此理,老兄如果认为这银子是您的,我也无话可说!”说完,背了包袱就走。程芳苦留不住,就取了一百两银子赶到路上去送他,程徐坚决不要。程徐心里刀割一般回到鄞县,依旧去见袁珙,哭诉自己命穷,二次失去了一千两银子。

袁珙好言安慰他后,还要把银子借给他,程徐哪里再敢借,就坚决推辞,含泪回到家。从此以后,就靠坐馆教学生度日。

柳庄相士袁珙看走眼,借给穷书生一千两银子的消息很快传开,而袁珙坦然自若,也不辩解。

三、

程芳自从程徐走后,就去买米,可不曾想因为银子丢失的事耽误了一天,米早被别人买走了,只剩下几千斤还没有碾的稻子。

商家说:“你若不买,还要再等几天才能到货,不如买下来后,自己去碾米,省得耽误功夫。”

程芳一想也是,于是就用二百两银子买下稻子后搬运上船。程芳把稻子运到苏州,再去脱皮,转眼就过去了而个多月,这一年当地饥荒,颗粒无收,稻子竟卖到五两一担。

程芳货到,成千上万人抢购,不到半个月,一本万利,二百两银子的本钱收获五千两。接着程芳又在苏州买了一船茶,运到河南去卖。

没想到,茶运到河南时,出现疫情,人们口干发热都买茶止渴,程芳就把茶叶当药卖。数月之后,净赚二万两银子。

程芳没想到一步登天,仿佛就像梦中一般。他思量袁珙给自己的评语,恨不得飞到家中,抽他一个嘴巴。

而后,程芳又在郑州置办一些土货,带到杨州发卖,然后又把一些绸缎,带到广东。这样,一年后,程芳回到家时,已有五六万银子,还有一批货物都放在船上。他自己先回到家来。

推开门一看,妻子灰头土脸地见他回来,很吃惊地问:“你这一年去哪了?”程芳说:“我出门去做生意,你是知道的?”

妻子一脸茫然说:“你哪来的钱做生意?”

程芳大笑说:“一本万利,如今我是个大财主了。”妻子越发吃惊地问:“你连本钱都没有,怎么做得生意?”

程芳说:“你怎么这样糊涂,我不是摊上官司把田地变卖最后剩了二百两银子,带去做生意了,怎么说没本钱呢?”

妻子说:“你那二百两银子现在在家中,什么时候带去的?程芳顿时呆住了。

妻子说:“一年前,你出门之后,我在衣柜里摸着一封二百两银子,以为你走的匆忙,会回来取,谁知你一去不返。

程芳叹一口气说:“我冤枉兄弟了,这银子真是他的。”于是就把丢失银子的事跟妻子讲述了一遍。

妻子说:“这银子虽是他的,但时运却是你自己的,如今你把这二百两银子还给他就是了。”程芳说:“岂有此理,我若没有兄弟这本钱,别说做生意,就是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仔细想来,我只有将本利一齐送给他,才是个男人。”

于是,当晚把货物留在船上,派人看守,次日一早就和妻子去寻访程徐的家。半天的功夫找到他家,只见一间破旧的茅屋,两扇柴门,推开门进来,只见有许多孩子坐在桌上写字。

程徐衣衫褴褛,见到程芳夫妇吓了一跳。连忙走过来施礼。没想到程芳竟跪下来说:“兄长该死,冤枉兄弟了!”

程徐不知道为什么,也跪下来对拜。二人拜完了,分宾主坐下。

程芳说:“兄长今天来是负荆请罪的!”于是,程芳将自己的银子分文未动,遗留在家的事说了一遍。”

程徐大惊说:“老兄尽可以隐瞒真相,为什么要说出来,足见兄长是一位仁爱的大人,小弟命薄,不敢再收本钱,只要能洗去我的贼名,也就心领了。”

程芳说:“那里的话,这都是贤弟的福份,用您的本钱兄长才发了大财!”于是两个人争论不休。程芳的妻子一看,急忙说:“你们兄弟俩不要争了,应该找袁先生给评评理!”

程芳一听一拍大腿,不由分说拉着程徐三个人来到了柳庄。

四、

袁珙的府上依然是人来人往,三个人等了一个时辰,快到响午时,人少了。兄弟俩才走到袁珙近前。

袁珙看了程芳的脸有些吃惊说:“你的相貌,是个彻底的穷人,但如今脸上居然气色改变,不但晦气没有了,还生出许多阴骘纹来,你一定是做了天大的一件好事,才有这种气色。

程芳被袁珙一语道破。急忙倒身下拜说:“先生真是位神人!”于是就把去年看相回去后怎么摊上人命官司,卖了田产,本钱忘了带,错把程徐的银子认做本钱,后来做生意发财的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程徐这时也走过去说:“这位仁兄说得没错,但如今他要连本带利送还我钱财,我决不能接受。”

袁珙听了,仰天大笑对众人说:“怎么样,我袁某人的眼睛是不会看错人的。”然后指着程徐说:“我去年借你一千两银子你都赔了,我说过你位及人臣,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个大财主。怎么样?你折了二百银子却变成万贯,这不就是个财主吗!”

堂下站着很多看相的人齐声喝采:“袁先生好相法,真是神仙!”

袁珙笑了一顿就对程徐说:“这钱财,是天意!你不要也得要,我如今替你兄弟俩说句公道话。你们一个出了本钱,一个费了心力,这些钱财对半均分怎么样?”

程芳说:“袁先生分付,不敢不听,但是说来这些本钱,都是从您手中借来的,理应加倍奉还!”

袁珙说:“我只收一千三百两的本息!”于是就派人把程芳船上的钱和货物对半分开。晚上,袁珙大摆筵席,招待程芳夫妇和程徐。

次日,程芳辞别了袁珙和程徐,将一半的钱物装载回家。

到家后,程徐夫妇大惊失色,只见两扇大门粉碎,屋里被抢劫一空。程芳知道这是家中被强盗洗劫,禁不住叹口气对妻子说:“袁珙真的是个活神仙!我若贪财住在家里,咱们夫妻都得被绑票,这万贯家财都得被强盗劫去。”

妻子说:“如今你发了大财名声在外,这乡间是不能住了。”

“袁先生说我发财是靠了兄弟的时运。如今看来千真万确,不如咱们搬到兄弟家中,一块居住生活怎么样?”程芳说。程妻欣然同意。

于是,夫妻俩雇了车把所有的财物搬到了程徐的家中。程徐非常高兴,两人就在城中购买了一所大房子。两家同居在一起,如同胞手足。程徐依旧在家开办学馆。

这天,程芳与程徐商议说:“家已经安顿完了,兄长想出外做生意,家里的事交给兄弟你了。程徐同意了。

五、

程芳走后不久,这一天,程徐正在学馆教书,忽然外面人喊马撕来了一队骑兵。他们在学馆门前停下,只见一个宽脸、身材魁梧的大汉来到门前,喊一声:“程先生,您出来一下!”

程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门出来。大汉急忙施礼说:“我叫俞廷玉,您还记得二年前,你去南海的一个小岛货物被强盗抢劫的事吧!”

程徐忽然想起这个人就是那个强盗头目,不禁大惊失色。

俞廷玉说:“先生不要害怕,我是受吴王朱元璋的委托来请你出山的。二年前,我跟随韩林儿造反,后来率水军投奔了朱元璋。当时军兵缺衣少粮,所以我只好假扮强盗抢劫了你们的商船,原本不知道您的名字。后来发现一些绸缎中,有程徐的印章和字体,所以就留心访问,可是战事频繁,如今才打听到先生在城里开学馆,所以吴王爱惜人才,特邀请您出山。”

程徐是个有理想的人,他早已看到元朝的气数已尽,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而朱元璋在几个起义军首领中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此时真是发挥自己才能的绝佳机会。

于是,程徐欣然应允,把家里和学馆的事处理完后,就跟着俞廷玉投奔了朱元璋。

半年后,程芳做生意得利回来,不胜之喜,只晓得这次飘洋得利,还不晓得讨了陈帐回来。这才知道兄弟已经被朱元璋请去。于是,他就居家做生意,照顾两家的老小。

一晃几年过去了,此时,朱元璋已经打败张士诚,一统了江南。

这时,程徐才有机会回到家中,看到程芳,兄弟俩百感交集。

等明朝成立后,程徐官拜兵部尚书,洪武二年又改任刑部尚书,正和袁珙相面预测的一样位极人臣,而程芳也靠仁义厚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拥有亿万身家,躺平人生行不行?第一败家子盛恩颐表示:不行

我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但事实证明,有时候富连两代也维持不了。别看如今王公子因为老父亲的风光不可一世,可能富贵转眼即逝。

因为财富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斗、累积的结果。如果你仰仗着亿万身家就想躺平人生,恐怕结局很悲催。今天我们就举个现实版的例子,看看首富盛恩颐的人生经历。

盛恩颐是谁?那是堪称投胎小能手的人物,出生于1892年,父亲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富豪盛宣怀,人称中国实业之父,一辈子获得过11个“中国第一”。

盛恩颐出生的时候,盛家已经成为国内最富,银行、教育、轮船、铁路、电报,各行各业都有他家的身影,可以说是商圈风向标。

盛家风光到什么程度呢?李鸿章都要看盛宣怀的脸色,盛恩颐的名字是慈禧老佛爷给取的,大名在外的宋家三姐妹也要为盛家打工。

最重要的是,盛宣怀虽然生有四子,可老二、老三都幼年早夭,老大又没长成人就去世了。也就是说,盛恩颐成了盛老头的独养儿子!

果然应了那句话:投胎是门技术活!盛家偌大的家产,竟然都倚靠着盛恩颐这一个孩子来擎掌,是不是出生即巅峰了?

可这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盛老头太过于宠溺儿子,虽然拥有良好的师资教育资本,却没办法保证独养儿子的上进与勤奋。

盛恩颐从小就好玩乐,图新鲜,各种新出现的玩乐项目中都有他的身影,与今天圈内知名的王公子非常相似,但似乎又少了一点人家“一个亿小目标”的督促。

可能为了改善儿子不好学的现实,盛老头没少费心思,及至儿子一长大成人,便送他出国留学,什么英国、美国、日本,那都留下了盛恩颐的脚步。

有钱任性这种说法早过时了,在盛恩颐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任性,完全是开挂:各大学的毕业证都拿在手里,可实际上英语都不会讲几句。也不知道他在国外留学是怎么过日子的,难不成身边天天跟着翻译?

国外归来,盛恩颐除了拿到一大摞的证书之外,还结交了不少的纨绔子弟。虽然学习不好,但吃喝玩乐起来,那是圈内的第一把手。

这样说吧,盛恩颐接手家里的产业之后,其实是非常忙的,可他却别有新法: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嗨。工作呢?留到下午4点起床处理一点,再处理不了的,就直接扔给助理来做。

总之,玩是第一,吃是第二,工作才是最后。谁若白天因为工作找盛恩颐,打扰了他睡觉,那后果可不太好,直接给你脸色看。

原本,盛老头以为儿子年轻气盛,结婚成家就好了。于是,千挑万选,为他娶了一门亲事。女方是谁?当然是政治圈达人的后代:孙用慧。

孙用慧的父亲是孙宝琦,为时期的总理,与盛家算是门当户对。而孙用慧本人也非常优秀,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什么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都出口流畅,还曾经给老佛爷做过翻译呢。

这样的婚姻,对于盛恩颐来说应该是非常理想的,有一个能干的老婆帮着打理家业,还愁自己不好过吗?

可人家偏不,盛恩颐对与谁结婚都无所谓,因为他外面的女人有的是。所以,结婚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可能改变任何现实。

盛恩颐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养情人,购豪车,买房子……从资料中来看,盛恩颐是当是国内第一个开上奔驰汽车的人,而且人家排行老四,就特意先了个“4444”的车牌号。

盛恩颐爱玩也就算了,还是个喜欢豪赌的主儿。每每上了牌桌,不赌个天昏地间就不肯收手。当然,他也是圈内知名的“冤大头”,总是输。

后来,一个叫卢小嘉的人出现了。他是谁?当时浙江总督卢永祥的儿子,也同样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不过,人家有一个好处:懂得赚取财富,而不是去牌桌上扔钱。

卢小嘉看到盛恩颐如此豪横又无章法,便生出发意外之财的想法。于是,他弄了桌赌局,与盛恩颐牌桌上分高低。

盛恩颐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叫怕,输钱对他来说那不过是找乐子。所以一点都不在意,没想到,豪赌一夜,卢小嘉竟然赢光了盛恩颐所有的本钱。

因为正值深夜,盛家的账房也不在,他只好让人从家里拿了房产契来抵债。这一晚上,不多不少,刚好输完了盛家上海北京路、黄河路的一条街,这些房产总计超过了一百套房产!

这可倒好,要说发财也是够快的,卢小嘉从一块烂泥,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青年才俊。盛恩颐呢?虽然不至于变穷,可也伤了不少元气。

可这并没让盛恩颐接受教训,还是该玩玩,该赌赌。这样时间久了,人们就知道了,赚盛恩颐的钱最容易。

这样一来二去,盛家的资产就开始进入一个只出不进的状态。这当然也盛宣怀去世,时局变化有关。毕竟,家里掌事的不在了,盛家就成了盛恩颐的天下。

盛老头除了给其他孩子的家资之外,家里大部分的财富都留给了这个独养儿子,今天的苏州留园一带,当年都是盛恩颐的地盘。另外,除了家中主要的产业,光是白银他就继承了116万两。

可这么多钱,也不够盛恩颐造的,只是十几年的工夫,竟然被他挥霍的差不多了。没钱怎么办?他开始找儿子盛毓邮要钱了。

盛毓邮哪里来的钱?当年三哥早夭,家里不能没有后代,所以盛恩颐的长子盛毓邮出生后就过继给了三哥。自然,盛老头在分家财的时候,便将三儿子的一份家产留给了孙子盛毓邮。

可盛毓邮到底是盛恩颐的儿子,父亲要钱,他能不给吗?他后来就这样回忆:“小时候最怕父亲来找我吃饭,因为一吃饭就是来要钱的。”

在这种各方榨取的情况下,盛恩颐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出于对自己立场的证明,他将留园一带的房子都上交了国家。那是文物,是国家要保护的。

据说,盛恩颐老年与李鸿章的孙子经过留园,想要进去看一眼,但因为没有门票钱,只好站在外面张望。

可见,这落魄真的应了那句“落地凤凰不如鸡”的话了。盛恩颐那时口袋里已经连一块钱都没有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吃块肉,可惜买不起。

盛恩颐的小儿子曾回忆:“短短十年时间,家里的房子越来越少,最后只能七口人住一间房”。而事实上,这间房还是盛家的祖祠。若不是祠堂不能卖,估计也被盛恩颐给卖光了。

1958年,盛恩颐走完了自己极端起伏的一生,66岁冻、饿至死于祠堂的门口。这份凄凉想必是盛家人无法想到的,昔日的豪门阔少,竟然是这样一个下场。

可再回过头来看,所谓“富不过三代”又是何等现实?盛恩颐这样的人,连一代人的财富都掌握不了,何来第三代之说?

但这又能怨谁呢?素来惯子如杀子,盛老头一生视教育为重的发展理念,竟然在自己孩子身上失败了,如何来评价他呢?

事实上,再多的财富也不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想要以财富多,不愁吃喝为名而躺平人生,那显然是很危险的。

至少,没有一技之长的人生,必须要学会节俭度日。哪怕是盛恩颐这样的家庭,若不注意打理家产,最终还是落个穷困潦倒。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