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六行古诗(八字六行古诗有哪些)
我临方圆庵记
《董其晶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二十五开,每开六行,行五或六、七、八字。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首题“方圆庵记”四大字,末署四十一小字。
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卒年八十二。少早学李邕,又学米芾,二家盘旋最深,得李十之二三,米之五六。生平无所不临。七十岁时初师颜真卿,又学虞永兴。进而晋唐诸家,继往开来。行楷之妙,跨绝一代。自云:“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当吾作意,赵书迹输一筹。”但对米芾,则云:“米元章书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社。”又云:“米老行草书传于世间,与晋人几争道驰矣”!屡云“学书运笔得米元章髓”。
从帖子中看出,米味十足。在我看来,此绢本写的比较随意,用笔应为软长毫笔。每一笔中粗细盒体态都有变化。
下面是我第一次试写,感觉没有掌握其特点
分析其临摹样本,主要是自己以前从来没有临写过米字,不知其特点所致。所以在后续的临写中一定要多读读米芾的法帖。
请大家多提提宝贵意见。
董其昌“四书”,从未让人失望....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明 曾鲸、项圣谟 《董其昌小像》图页(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
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格,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
今天,
书画君为大家推荐的以下这些
董其昌书法经典之作,
从未让人失望过....
01/
临米芾《方圆庵记》
· 局部
董其晶《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
二十五开,每开六行,行五或六、七、八字。
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
以上为部分内容。
董其昌临本米芾《方圆庵记》,
堪称书法神品。
为董其昌浓墨少见之作。
着录于《石渠宝笈》卷二十八。
此件作品四百年来埋于深宫,蛰藏于民间,
历经劫难,现为海外华裔私人藏品。
02/
《自诰身帖》
· 局部
董其昌《自诰身帖》,
纸本,28X423cm,辽宁省博物馆藏。
所谓诰命,就是帝王对臣属的封赠命令。
由于是皇帝的封赠,对大臣来说,是无上的荣耀,
因此,对这一内容,董其昌曾经书写多次。
他的后代也曾将诰命刻石,冀传久远。
此本通篇下笔恭谨,一丝不苟,中规入矩,
结体端庄,章法严整,
充分体现了董其昌书写时的心境。
全书自首迄末,无一破体,神完气足,
既存颜之形貌,又具颜之神韵。
行笔运腕,点划之间,又孕含董氏自家书法风范。
然而,
在这样严谨的抄录文本上,
每一个字都被限制在界格之内的场合,
董其昌还是会在某些地方留下“生”的痕迹——
这是董其昌非常重要的书法理念——
他会以不经意地、不易察觉的枯笔和破笔,
出其不意的体现“生”与“奇”,
令人意想不到而又浑然天成。
03/
《酒德颂》
· 局部
《酒德颂》,绢本,
纵24.5厘米,横245.7厘米,
书法用笔遒劲,布白疏朗。
一如董氏清秀平和的书风,
前半部分行中带草,结体森然,
运笔精到,不争不躁,布局闲适,自然天成。
与《菩萨藏经后序》相较,
折笔较多,显得更挺拔硬朗。
后半部分草书,运笔飞动流畅,
挥洒自如,如龙蛇云物。
然而,
又不颠不狂,始终保持正锋,不失圆劲之妙。
04/
《白羽扇赋》
· 局部
董其昌《白羽扇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代名诗人及宰相张九龄,
受朝中权臣排挤,因玄宗赐白羽扇,
作赋以明志,含有明哲保身的涵义。
董其昌这件作品写于七十八岁(一六三二)高龄,
仍然不失一贯的秀逸畅快的节奏,
令人觉得余韵无穷。
◆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他对书法的用笔以及用墨都有自己家独到的见地,
把丰采姿神,
飘飘欲仙的书卷气上升到最高境界。
的几个书法艺术题词题字欣赏
毛主席书法别具一格,自有一股雄放之气, 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作为一个伟人,他题字颇多, 且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1949年致国立美术学院徐悲鸿院长的信,首行“悲鸿先生”,“悲鸿”二字特大。第二行“来示敬悉”,写得“来”长,“示”小,“敬悉”突出。第三行:“一张,未知可用否。”作让势。第四行:“顺颂教祺!”又大又草,与“悲鸿”相呼应,落款“”,三个大字下署年月日。这个矩阵型,非常得体,字势承接,性情摇荡,一片生机,美感顿生。
为庆贺武汉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题词
1954年为武汉人民战胜洪水的题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分作六行,每行六至八字不等,在写到第三行“洪水”后,留下一个字的空白,接着书写完毕。这个方矩阵型的笔法劲健而流畅,字体瘦长而上下连带,如行云流水一样。而中间的空白,给整个矩阵带来了活力,如白日,如和风,也如旋涡的中心,是那样的自然而生动。
1949年4月29日,手书《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一幅横式的矩阵形。“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写到了这里,矩阵已算布置就绪。但他并未满足这常规的写法。所以接着写下去:“奉和柳先生三月廿八日之作”,然后放纵用笔,写了“敬祈教正”的谦词,大笔署下“”三字,为了更加完整,落款时间,顶行而书“一九四九年四月廿九日”,至此,矩阵完成。在矩阵中,首字“饮”,二行的“年”、“国”,四行的“肠断风物”,五行的“浅”等字突出,而落款时的风趣灵动,正与之相对应,使整个篇章熠熠生辉。
和柳亚子先生
1955年6月9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分为二行,每行四字。但八个字所占的空间位置是很不相同的,这不但是因为每字的笔画有繁简,而主要在作者心中的概念,以及由此概念流动出来的神韵,变为一种具体的构图(或结构),一种排列组合,一种黑白空间。此幅字首行,加长“英雄”二字所占地步。第二行加长“永垂”二字的长度,并加大重量。就形成了在一个矩阵中“短长”和“长短”的避就照应,象两种并立的参天大树,虽然枝叶的参差长短、厚薄深浅是不同的,但从整体上看,两树都是高伟雄壮的。
1958年9月,为视察安徽时写的一封信“校名遵嘱写了请选用。旅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写完了以后,大概觉得未尽人意,所以就在首行末尾,圈去“请”字,旁添“四张”,在第二行首字“选”上加“请”字。将“旅”,用浓墨加粗,写成了“沿”字,又将“有希望的。”句号改为逗号,接添半行小字:“有大大希望的。”似又觉“大”字连用不妥,又圈一个“大”字,至此,一幅短矩阵型,在无意中构成了。“沿”字居中,浓墨粗笔,显得格外醒目。第一行末尾被圈去的“请”字,也形成了墨团,与中心对应压稳阵脚。而第三行“气蓬勃”三字,流动飞扬,虽在空间上未显太大,但在气韵上,却是饱满之笔。第四行有意避让,神态自若。
1964年为遵义会议会址的题字:“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分为三行,每行两字,但章法不俗。1964年,已在草书的殿堂里几进几出了。而且,他的岁数已逾古稀之年,正是“从心所欲”的时候,因此,用笔不讲法而有法,不遵章法而自成章法精到。这六个大字,两个“会”字,一大一小,中小外大;两个“义”字,一行一草,中大外小。不意呼应,自然关照,大气凛然,令人动容。的书法,随意由之,看不到专事安排的意象。
董其昌“四书”,从未让人失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号:sfzn8888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明 曾鲸、项圣谟 《董其昌小像》图页(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
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格,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
今天,
书画君为大家推荐的以下这些
董其昌书法经典之作,
从未让人失望过....
01/
临米芾《方圆庵记》
· 局部
董其晶《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
二十五开,每开六行,行五或六、七、八字。
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
以上为部分内容。
董其昌临本米芾《方圆庵记》,
堪称书法神品。
为董其昌浓墨少见之作。
着录于《石渠宝笈》卷二十八。
此件作品四百年来埋于深宫,蛰藏于民间,
历经劫难,现为海外华裔私人藏品。
02/
《自诰身帖》
· 局部
董其昌《自诰身帖》,
纸本,28X423cm,辽宁省博物馆藏。
所谓诰命,就是帝王对臣属的封赠命令。
由于是皇帝的封赠,对大臣来说,是无上的荣耀,
因此,对这一内容,董其昌曾经书写多次。
他的后代也曾将诰命刻石,冀传久远。
此本通篇下笔恭谨,一丝不苟,中规入矩,
结体端庄,章法严整,
充分体现了董其昌书写时的心境。
全书自首迄末,无一破体,神完气足,
既存颜之形貌,又具颜之神韵。
行笔运腕,点划之间,又孕含董氏自家书法风范。
然而,
在这样严谨的抄录文本上,
每一个字都被限制在界格之内的场合,
董其昌还是会在某些地方留下“生”的痕迹——
这是董其昌非常重要的书法理念——
他会以不经意地、不易察觉的枯笔和破笔,
出其不意的体现“生”与“奇”,
令人意想不到而又浑然天成。
03/
《酒德颂》
· 局部
《酒德颂》,绢本,
纵24.5厘米,横245.7厘米,
书法用笔遒劲,布白疏朗。
一如董氏清秀平和的书风,
前半部分行中带草,结体森然,
运笔精到,不争不躁,布局闲适,自然天成。
与《菩萨藏经后序》相较,
折笔较多,显得更挺拔硬朗。
后半部分草书,运笔飞动流畅,
挥洒自如,如龙蛇云物。
然而,
又不颠不狂,始终保持正锋,不失圆劲之妙。
04/
《白羽扇赋》
· 局部
董其昌《白羽扇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代名诗人及宰相张九龄,
受朝中权臣排挤,因玄宗赐白羽扇,
作赋以明志,含有明哲保身的涵义。
董其昌这件作品写于七十八岁(一六三二)高龄,
仍然不失一贯的秀逸畅快的节奏,
令人觉得余韵无穷。
◆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他对书法的用笔以及用墨都有自己家独到的见地,
把丰采姿神,
飘飘欲仙的书卷气上升到最高境界。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