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向女方讨八字(男方向女方讨八字合适吗)

饕餮少女 2024-02-12 02:29:49 网络

贵州天柱侗族婚恋习俗

文 / 吴世滔

侗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3省区相毗邻的广大地区,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侗族民歌也由此形成两种不同风格,风俗习惯、婚礼习俗亦各有特点。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与湖南省怀化市相邻,属于侗族北部方言区。都岭、石洞位于天柱县西部,离县城30公里,属于离县城最边远、海拔最高、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各个村寨的侗族婚恋习俗具有浓郁地域特色,自明清时期发展盛行并传承至今,属于保护最为完好的侗族风俗。通常是先从玩山自由恋爱,再到举办婚礼,整个过程以歌为媒,以歌传情,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打破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陋习。

举办婚宴通常选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唱歌庆祝,热闹非凡,由于节庆非常隆重盛大热闹,如今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这浓浓的民俗风情,陶醉在这民歌的世界,美酒的海洋!

约会玩山 自由恋爱

玩山侗语称“外妍”,是天柱县都岭、石洞各村寨男女青年在山坡上对歌和谈情说爱的一种称谓,玩山也是他们走向婚姻殿堂的第一步。玩山时唱的歌叫玩山歌,简称山歌,侗语称“阿高京”或者“阿勒”,意为高坡歌,是北侗歌曲的主要歌种,常在山坡上谈恋爱时或者节庆活动时唱;玩山歌的歌词,有用侗语、汉语或掺侗掺汉演唱的三种形式,讲究押韵和押调(押韵的必须押调,押调的并非要押韵);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三种;玩山歌曲调高亢嘹亮、起伏婉转、优美抒情、音域宽广,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颤音,使歌曲独具风韵。

都岭、石洞当地习惯,青年男女十六七岁便开始进入玩山恋爱阶段。赶集或节日活动,他们总是三四成群,五六一伙地结伴同行,若男青年在赶集集市上看到心仪的女青年,可以自由的以歌相邀,不需要认识,完全以陌生人的形式唱歌打招呼,只要对方唱歌作答,便是有意接触,于是男伴和女伴们结队而行,通常选择在小山坡上,小河边,或在参天大树下等,那里环境好,空气新鲜,景色宜人,适合聚会玩山恋爱。玩山对歌有一定的程序,开始对歌时,男女双方都以一位最善于唱歌者开唱,一般总是男方先唱,对唱完第一阶段的山歌唱后,互相让坐,四五个男青年摘来一把把树叶递给对应的四五个姑娘们,女方拿到树叶后并没有急着坐下,于是男方开始又说白话(白话是指唱玩山歌中插入的一段朗诵性诗词),又唱山歌,互相谦让一番之后,女方终于坐下,男女双方相隔十米左右的距离对唱山歌,山歌内容主要是互相赞美对方的人才、歌才、村寨的美丽等。

约会玩山一般都经过初会、请坐、约日子、赠定情信物(如鞋垫、绣花鞋、绣球、连心带等)、再会、盟誓、成双等过程,不同的阶段要唱与之适应的玩山歌,随着感情由浅入深,玩山歌的内容也相应的变换,按玩山的程序和场合,有邀伴歌、约日子歌、初会歌、请坐歌、难得歌、赞美歌、自谦歌、盘答歌、结伴歌、试探歌、借物作凭歌、相思歌、约逃歌等样式。

侗歌倾心 抱得美人归

在天柱县都岭、石洞的侗族村寨帅哥不一定娶到漂亮、贤惠、聪颖的老婆,都是山歌唱得好、白话讲得好的男生娶到漂亮、贤惠、聪颖的老婆。因为唱山歌不仅要歌声优美嘹亮,还要具有编歌的才华,好多山歌都是即兴编唱出口成歌,而且要求编唱的玩山歌要押韵、押调。这一系列就考验人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了,这种男生属于“情歌王子”,所以山歌唱得好自然深受美女的钟爱。村村寨寨凡是山歌唱得好的男生都很容易娶到漂亮聪慧的老婆,因为情歌王子是十里八乡年轻姑娘的偶像。不会编唱山歌、不会讲白话、性格内向、胆小的男生自由恋爱成功率很小,需靠父母亲戚朋友帮忙介绍对象。

玩山经过两三次或者四五次的这种集体约会玩山对歌交往后,从多个回合对歌中了解对方,彼此留意适合自己可作进一步交往的对象,成双成对的恋人便渐渐明朗起来,于是各自进入到私人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定下单独约会的时间地点,进一步谈心唱歌,互赠定情信物(如鞋垫、绣花鞋、绣球、连心带等),表达自己的爱恋,感情成熟时男生便可以带女生到男方家,第三天后男方安排村寨里心地善良、家庭兴旺、能说会道的妇女带着肉和糖去女方家报喜,如果女方父母默认同意的话就收下礼物,如果女方父母坚决反对的话就退回礼物。通常情况女方父母都会同意,因为女生看上的情郎父母基本认可,除非男生有某些事情让女方家人不能接受的。

送篮子 选日子

女方家同意后,男方组织十个人左右的队伍即给女方家送“篮子”,就是用篮子、箩筐装上鸡、鸭、鱼、肉、糯米粑、烟酒、糖果、礼金、银饰品等礼物到女方家进行礼聘,亲事就算定下来了,于是双方的关系就可以向外公开。

选日子即择日婚嫁。婚嫁的时间,一般选在春节期间或农闲的日子。在举办婚嫁仪式之前,要通过“讨八字”、“修母舅”两个程序。“讨八字”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讨取女方生辰八字,会同男方的生辰八字,排凶就吉,选择好日子作为举办婚嫁时间。“修母舅”就是男方到女方的母舅家赔礼致谢,因女子出嫁,惊动母舅,请母舅谅解。

隆重婚嫁 侗歌盛宴

婚嫁庆祝通常举行三天。

第一天叫接亲。男方组织五六十个青壮年男人去女方家抬嫁妆、迎新娘。去接亲的人数取决于女方送的嫁妆数量多少,队伍人数要为双数,每一大件嫁妆由两位男青年用两根木杆捆绑抬着,小件嫁妆用箩筐挑着。大部分青壮年男人每人拿一根3米长、手腕粗的木杆,剩下四五个青年挑箩筐。去娘家时箩筐里装着肉、烟酒、糖、鞭炮等婚庆礼物,回男方时箩筐装着女方送的小件嫁妆。

第一天晚上迎新娘。如果男女双方村寨相隔在十里地以内的,新郎会和接亲队伍一起去新娘家迎新娘;如果男女双方村寨相隔在十里地以外的,新娘会在第二天和接亲队伍一起来到新郎家。村寨相隔较近的,当晚吉时,新郎领着新娘,还有新娘兄弟(当地称“皇客”)、伴娘、男方派过去迎亲的一个12岁左右的一个小女孩拎着马灯一起回新郎家。新娘出门时,右手要带上一把新伞,左手要带上一张新毛巾,表示风雨无阻,行歇自如。回到新郎家后,新郎和新娘不住在一起,而是新娘只和伴娘住在婚房里,这也是侗族婚嫁的一大特点。

第一天男方组织去娘家的接亲队伍通常傍晚时分到达新娘家,到达新娘家门口时新娘的伴娘们不让接亲队伍进门,而是把大门关闭,目的是要接亲队伍男青年们唱歌,唱与接亲、迎亲相关的侗歌。男的在门口唱,伴娘们在屋里答歌,反复多个回合,如果接亲男生的唱得非常好,伴娘答不上来了,伴娘才会把大门打开让接亲队伍进屋吃饭;如果接亲男生唱不过伴娘的,就在门口呆着,实在没招了,只能求助于女方家的老人们说情,谅解一下男生的笨拙,这样才能打开大门进屋吃饭。吃饭时,伴娘们趁男生不注意会用抹布沾上锅底黑灰或者红粉抹在男生的脸上,抹得接亲男人个个大花脸,满堂大笑,热闹欢腾,这是一种喜庆欢乐的嬉戏。

接亲队伍吃完晚饭后,就轮到新娘家摆夜席唱歌(哭嫁歌)。虽然嫁娶是个大喜事,但是,第一天晚上在新娘家还是有点伤感,因为养育多年的女儿就要离开父母去新郎家了。当天晚上所有亲戚房族姐妹都来陪伴新娘,唱哭嫁歌。哭嫁歌的内容主要是唱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即将离别的依依愁绪,唱到离别伤心处,整屋的人都流泪,感情越深,哭得越伤心,这就是北部侗族婚嫁独特的“哭嫁歌”。

第二天叫迎亲。迎亲队伍的男青年们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各自用木杆将嫁妆捆绑好,之后就吃早饭,吃完早饭就抬着嫁妆启程回新郎家。按习俗要求早上10点前必须出发,伴随迎亲队伍一起出发的还有一二十个年轻貌美的伴娘。迎亲队伍启程离开新娘家时两位唢呐手吹着唢呐,鞭炮齐鸣。迎亲队伍抬着嫁妆,领着一二十个伴娘离开新娘家后,新娘家显得冷清了许多。

迎亲队伍抬着嫁妆经过任何一个村寨时两位唢呐手都会吹着唢呐,表示报喜,村寨的男女老幼闻听唢呐声音就会出门到路边观看,并数数有多少件嫁妆,有多少漂亮的伴娘,同时大声祝贺他们的喜事。

迎亲队伍和伴娘们到达新郎家,这就是整个婚礼活动的最高潮阶段了。因为这天也是正席之日,很多亲戚朋友多在这天前来恭贺送礼喝酒庆祝。吹着唢呐,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天喜地的景象,非常喜庆热闹。

婚宴正席要从中午一直吃饭喝酒到晚上,亲戚朋友们不停的喝酒、唱歌恭贺新郎,唱祝酒歌祝贺新郎新娘幸福美满、早生贵子、同甘共苦、白头偕老。

傍晚时分,迎亲队伍的男人们开始闹洞房。闹洞房的形式主要是拉着新娘和伴娘们去新郎家的附近水井挑水回新郎家煮油茶吃,这是个很折磨新娘和伴娘的喜庆游戏。男人们拿着两只木水桶放在新娘肩上让她挑着去水井,然后还要拿个稻草小人给她背着。可是新娘和伴娘不愿挑水桶和背稻草娃娃,男人们不停的想尽办法让她们挑着、背着,就这样新娘和伴娘不停的反抗,男人们不停的让她们挑着、背着,一路施压,一路反抗的挑逗、嬉戏、折腾的过程。新娘和伴娘象征性的从水井里挑了一点泉水回到新郎家后,男人们折腾新娘和伴娘把泉水拿来煮油茶吃。本来是烧柴煮油茶,男人们偏偏拿着芭蕉茎当柴火,故意逗着新娘和伴娘,闹一会后,才正式烧柴火煮油茶。煮好油茶后,新娘端着油茶送给新郎家的长辈、亲戚、朋友、迎亲男士。等他们都吃好后,新娘去收拾碗筷,长辈、亲戚、朋友、迎亲男士都会在碗里放有二十元、五十元、一两百元不等的红包,表示感谢新娘的辛勤劳动,新娘则根据红包的多少回赠工艺质量不等的毛巾或者布鞋等手工艺品礼物,以示感谢。

第二天新郎和新娘仍然不住在一起,新娘依然只和伴娘住在婚房里。

晚上吃过新娘煮的油茶后,主人摆上长桌连席。年长的宾主联欢,亲戚朋友多而且个个都是很能唱歌的,唱侗歌庆祝天赐良缘、永结同心、早生贵子、幸福美满、白头偕老,边敬酒边唱歌,庆祝活动往往通霄达旦。另一边则是年轻人唱花歌,迎亲男青年和年轻的伴娘们组成二三十人左右的队伍对唱花歌,其观众更多,场面更大,气氛更加热烈。花歌一般包括互相赞赏、相思相恋、期盼团圆等歌,词句音韵和谐,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场面喜庆热闹。

第三天叫回娘家(送亲)。早上吃过早饭,选迎亲队伍里最能唱歌喝酒的十多个男人,带上一些回赠礼物送新娘和伴娘们一起回娘家。回到娘家后,在娘家的招待宴席上又得唱歌喝酒(当地叫“酿海”),唱歌主要是答谢歌,喝酒不仅仅是喝酒,因为都是用大碗盛酒,喝完就可以把大碗带回新郎家,所以特意选能喝酒的男士送亲,每人喝三大碗的话,十多个男士就可以给新郎家带回来三十多个大碗,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喜庆婚俗特点之一。

婚后新娘不落夫家

婚后新娘不落夫家,是天柱县都岭、石洞等北部侗族方言区婚俗的又一大特色。举行婚礼期间,新郎和新娘不入洞房,而是新娘和伴娘住在婚房里。婚礼举办结束的三五天之后,新郎家才会安排两个12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去接新娘来新郎家,新郎和新娘这才开始过新婚生活。同房数夜之后新娘便返回娘家,新郎陪同新娘一起返回。再过五六天,新郎就亲自去接新娘来住几天,然后新郎再送新娘回娘家。每至农忙季节新郎需去新娘家帮忙干农活,新娘也会到新郎家干农活。如此来来往往,直到新娘身怀六甲,才落夫家。不落夫家的期限没有规定,短的半年1年,长则2年3年不等。

贵州天柱县都岭、石洞侗族婚恋习俗先从玩山自由恋爱,再到举办婚礼。整个过程以歌为媒,以歌传情,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打破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陋习。这种独具特色的婚恋习俗不仅是侗族喜庆文化生活的体现,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相处、热情好客、欢乐交流的一种方式,值得好好保护和传承。

编辑:沅 安

婚嫁民俗杂谈——名目繁多的婚期选择禁忌

结婚,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

对于嫁娶而言,自古就有整个过程与礼仪,尤其是对婚姻过程中的择吉非常重视。

古人认为:嫁娶吉日的选择,会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和谐与家族昌盛及兴旺发达。于是,嫁娶吉日的选择就成了一种社会的时尚与习俗。

在古代的礼仪中,有一个仪式叫“纳彩问名”。这是订亲的前奏,议婚中必不可少的礼俗,也叫“订盟”(即一种订婚仪式)。

据《礼记》记载:“六礼”,指的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六礼基本上概括了从议婚到结婚的全过程。

在传统的婚俗中,必须要有“月老”或“大冰”(即媒人)。如果没有媒妁之言,婚姻是不被社会承认的。这就给“月老”、“大冰”(媒人)赋予了一种使命,好似只有通过他们介绍的男女结合,才是合法的、吉祥的。

古代“六礼”的婚嫁程序,给江湖术士故弄玄虚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即便是今日,仍然有不少人以此为赚钱的工具,这与现代合法的婚姻登记是格格不入的。

问名,是指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姓名。

过去男女双方在订婚前,男方的家长一般都会向女方家长讨要女孩的生辰八字,有些地方叫“讨年命”。然后,找算命先生看两个人的八字合不合,名字是不是相生相克,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婚配规则。

这种靠“八字合婚”的迷信做法,不知道拆散了多少有情男女。现在,这样的习俗虽然已经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也有人乐此不疲,我们应当自觉地加以抵制。

即然结婚是人生之大事,古往今来都有看日子的习俗(也叫日课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请期”和“亲迎”这两个环节呢?

所谓“请期”,其实就是确定结婚的具体日期。

一般来说,选择结婚(即嫁娶)日期,因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同,所参考的书目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依据《黄历》、有的依据《婚元通书》、有的依据《御定星原考历》(即建除十二直星)、有的依据《历学会通》、有的依据《日家奇门》,但不管是依据那个书目,都离不开选年、选月、选日、选时这四个环节。

嫁娶日课的选择,古今不同,但却有同工异曲之妙。

古时候,选择嫁娶吉日吉时,一般要找那些擅长于易经八卦、懂得五行生克的术士,推算出黄道吉日吉时来议定婚期。在这个环节上,民间有一套有关吉凶的见解和禁忌。即:忌年、忌月、忌日、忌时,通常称之为“四选择”。

一是选择年。选年有两层含义:1、忌无春之年。

何为无春之年呢?其实就是指在农历正月初一至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这段时间内,没有“立春”这个节气。假如这个农历年份内没有立春这一天,就被称之为“寡妇年”或“无春年”。

古人认为,在“无春年”结婚会“绝后”或将来会成为“寡妇”。

但在农历年份中,一年内没有立春节气,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假如遇到“无春年”都不结婚,都视为禁忌,必然会造成来年结婚扎堆的情况,大多人是不能接受的。

那怎么办?于是,便想到了变通的方法。如果说想结婚的男女要在“无春年”结婚,待嫁的新人只要在“立春”这天去婆家住一晚上,来年即便是“无春年”,嫁娶也就不受禁忌的限制了。

由此看来,我们的先人早就懂得“遇见红灯绕着行”的规则啦!

2、忌禁婚之年。

以《婚元通书》为例:如属相为鼠,男忌巳年,女忌卯年;属相为牛,男忌申年,女忌寅年……还有本命年、月、日和年、月、日干支相冲,都不宜合婚等许多禁忌。

二是选择月

避开“禁婚年”之后,再择定月份。一般来说,择月的原则是以女命的“生辰八字”为准,并参考男方及他人的出生日期。

女行嫁大利月或小利月,一年中有两个大利月、两个小利月(小利月也叫媒人月);次外还有翁姑月(翁为公公、姑为婆婆),父母月(即女孩的父母),夫主月(即待娶的新郎),女身月(即待嫁的新娘)。

月份的选择,可以按照属相和当事人双方的实际情况,择取大利月、小利月、翁姑月、父母月结婚,但一般夫主月和女身月是不宜结婚的。

女命行嫁大利月的口诀是: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合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合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见下列嫁娶利月、妨月表:

注:此表以女方出生年的地支为主,日期为农历。“妨”是克的意思,没有就谈不上克。比如:自由恋爱,没有媒人,就无需考虑媒人的避讳;公公婆婆和父母一样,假如已无公婆或父母,也就不存在对他们“克制”的问题啦!

三是选择日以《婚元通书》为例,结婚吉日的选择须择定“不将”日,取干支比和为不将。什么是“干支比和”呢?

干支比和是指天干与地支藏干五行属性相同。例如正月,月厌在戌,厌对在辰,逆行十二辰,自辛至巽为前为阳,自乾至乙为后为阴。查阅《婚元通书》就会发现,正月适合嫁娶的“阴阳不将日”就有丙子、己卯、辛卯、庚子、丙寅等十二天。当然,虽都是不将日,但要不和男女命“刑冲克害”才能用。例如女命属猴,就不能选择寅日行嫁,因为“寅申相冲”;如鼠年出生,就不能用午日和未日,因为“子午相冲,子未相害”;还有“亥日不嫁娶”,不犯“当梁、勾绞星”等名目繁多的禁忌。

这些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东西,即是算命先生看日子的所谓依据,也是故弄玄虚,忽悠他人的赚钱工具。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有何依据和科学道理,大多数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四是选择时结婚日子确定之后,就是选择过门的时辰。关于吉时吉方的查询比较简单。

参见诸日吉时表

古人认为:黄道吉日吉时迎娶过门,宜选择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黄道吉时。如果无表可查,其口诀是:子午青龙临申地,丑未青龙戌上寻,寅申青龙子位居,卯酉青龙定在寅,辰戌青龙辰为上,巳亥青龙午上存。青龙,即人们所说的“喜神”。

假如寅申日结婚,子时是青龙,丑时是明堂,寅时是天刑,卯时是朱雀,辰时是天匮,巳时是天德,午时是白虎,未时是玉堂,申时是玄武,戌时是司命,亥时是勾陈。命主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选择黄道吉时过门即可。

从以上选择的要求不难看出,嫁娶吉日的选择离不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而八字中的五行生克和变化,蕴育了天地之间的变化;八字五行的相冲相害相刑,对结婚而言是不吉利的;而相生相合,人们认为则是和谐、吉祥、吉利的。

这样的选择,对婚嫁大事有趋利避害的意向,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无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远源流长。婚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地去认识和评价婚嫁文化的历史地位,而不是一味地去否定和人为地割裂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根据“四选择”的原则去择定婚期,可能有很多人在若干年内都没有一天可以谈论嫁娶。除了所谓的“黄道吉日”之外,还有诸如“黑道日、伏断日、阴阳差错日、重丧日、十恶大败日”等等的凶年凶月凶日凶时不适合嫁娶。

这种荒堂的、自己欺人的腐朽文化必须摒弃。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一个婚期的选择上;也不能把它归结于冥冥之中的所谓天意和命运。而应该以追求婚姻幸福和自由的进取精神,取坦然面对世俗的偏见,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