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如何算八字(闰月如何算八字命运)

倚势凌人 2023-09-02 09:00:50 用户分享

小白一看就会排八字

排八字万年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市面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万年历,我们购买时应该挑选那种有精确交接时间 ( 精确到分 ) 的那种,尽量减少八字排错的可能性。

一、排年柱

排年柱时需要注意:不管你是生在阴历十二月还是正月,年柱干支都是根

据‘立春’来定的,如果你是生在十二月的立春节之后,那年柱就是下一年的

干支,就拿 76 年来说,阴历十二月十七交立春节,如果你生在十二月十八,

表面看是属龙,实际应该是属蛇,年柱为丁巳而不是丙辰。如果是生在正月立

春前,表面看是本年的属相,但因为还没交节,所以还是上一年的属相(干支),

如生在 76 年正月初四,因是在立春节前所生,所以应该是属兔而不是属龙,

年柱干支为乙卯而不是丙辰。下面举例说明:

例:2006年正月初七生人,2006年立春是正月初七7:25分,命主如果是7:

25 分以后出生,则属于本年立春后生人,年柱为本年的丙戌;如果是 7:25 分

以前所生,则属于立春前生人,其年柱为上一年的干支乙酉。

例:2004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人,2004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l:34 分是立春

的交界点,如果在二十六日 1:34 分以前出生的人则年柱为当年的干支甲申,

在 1:34 分以后 ( 剩余的几天廿七、廿八、廿九三十 ) 出生的人则都属于下一

年的干支乙酉。

二、排月柱

不管是哪一年,每个月的月支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习惯把月支叫做月建。

排月柱必须注意的是:命理学上月的交接点是以“节”为准,而不是以每月的

初一为起始点,例如正月建寅,是从立春时起,至晾蛰节前为止,二月建卯,

是从惊蛰起至清明节前为止……故首先须知十二月建的节气是什么。为了便于

记忆二十四节气,特列歌诀如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满芒夏两暑连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处露秋寒霜降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十二月建:

正月建寅——由立春经雨水至惊蛰节前

二月建卯——由惊蛰经春分至清明节前

三月建辰——由清明经谷雨至立夏节前

四月建巳——由立夏经小满至芒种节前

五月建午——由芒种经夏至至小暑节前

六月建未——由小暑经大暑至立秋节前

七月建申——由立秋经处暑至白露节前

八月建酉——由白露经秋分至寒露节前

九月建戌——由寒露经霜降至立冬节前

十月建亥——由立冬经小雪至大雪节前

十一月建子——由大雪经冬至至小寒节前

十二月建丑——由小寒经大寒至立春节前

排月柱不管有没有闰月,只论节不论气,都是从立春至惊蛰为正月,从惊

蛰至清明为二月,余类推。

月柱的天干是根据年柱的天干来推的,其歌诀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 甲寅之上好追求

歌诀的意思是:凡逢甲或己之年,正月起丙寅、二月丁卯、三月戊辰……

顺排,乙或庚之年,正月起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起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壬

寅;戊或癸之年正月起甲寅、二月乙卯、三月丙辰……依此顺推。现在的万年

历都标有月柱的干支,在查的时候别把“节”弄错就行了。为了方便大家查询,

特列表如下: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上表查法: 凡甲年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 正月为丙寅, 二月为丁卯,

余类推。如1998年为戊寅年, 三月是丙辰月。 2000年为庚辰年, 八月为丁酉月。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 也称为 \" 五虎遁 \":

甲己之年丙作首 ,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 ,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 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用法 :

凡甲年己年 , 一月天干为丙 , 二月天干为丁 , 压余类推。

三、排日柱

排日柱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查万年历。你是哪天出生对照万年历查出来就行

了,例如 2006 年正月初一,查万年历对应初一的干支是戊午,那么日柱就是

戊午,余类推。

四、排时柱: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共计

二十四个小时,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子时 : 23 点 -- 凌晨 1 点前;丑时 : 1 点 -- 凌晨 3 点前;

寅时 : 3 点 -- 凌晨 5 点前;卯时 : 5 点 -- 凌晨 7 点前;

辰时 : 7 点 -- 上午 9 点前;巳时 : 9 点 -- 上午 11 点前;

午时 : 11 点 -- 上午 13 点前;未时 : 13 点 -- 上午 15 点前;

申时 : 15 点 -- 上午 17 点前;酉时 : 17 点 -- 上午 19 点前;

戌时 : 19 点 -- 晚上 21 点前;亥时 : 21 点 -- 晚上 23 点前;

古人将一日等分为十二时辰, 即: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 黄昏者戌也 , 人定者亥也。

时柱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 , 而天干却不同 , 可查下面日上起时表 :

时 / 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 也称 \" 五鼠遁 \":

甲己还加甲 ,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 壬子是真途。

上表和口诀的用法与年上起月法类似。 如丙申日卯时的天干是辛, 即辛卯时。

排八字时应该考虑到地域时差的问题,以地方时为准,而不是以北京时为

准,因为古人在创立这门学问时根本就没有北京时间。

“黑兔遇双春,财喜进家门”,2023兔年双春闰二月,有何讲究?

2023年是双春年,因为“闰二月”导致农历全年时间拉长为384天,导致年头、年尾会遇上两个“立春”。2023年还有水兔年、黑兔年、金兔年等说法,一堂国学前几日已为大家解读了,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两头春”和“闰二月”的民俗讲究。

一、癸卯两头春

2023年癸卯农历年为何会出现两个立春呢?

这其实是我国传统阴阳历法“阴差阳错”造成的结果。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使用“阴阳干支三合历”的农历纪年,以指导农时,纪年体系主要有阳历、阴历、干支纪年多种,比如2023年立春的时间为:阳历2023年2月4日,阴历2023年正月十四日,干支纪年为癸卯年甲寅月癸巳日。

阳历很容易理解,就是太阳历,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来计算,一年约为365.2422天。而阴历就是太阴历,太阴即月亮,是以月亮的12个圆缺周期为一年。

我国古人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发明了农历,是阴阳干支三合历,因为阳历和阴历都不是整日年数,为了协调二者关系,古人在农历年采用“置闰法”,即增加一个闰月的方法来解决阴阳合历。而干支纪年传说源自黄帝,所以又称“黄历”,以“六十甲子”流年纪年法,主要用于医学、堪舆、命理等“山医命相卜”体系。

2023农历年有一个闰二月,导致全年13个月,共计为384天,而农历24节气又主要参考太阳历设定,因此在年尾又出现了一个立春,阳历时间为2024年2月4日,农历时间为2023年腊月廿五日,但干支纪年为甲辰年丙寅月戊戌日。

因此,立春日之后出生的孩子,虽然还在农历2023年腊月,但按黄历的干支纪年来算,已经“属辰龙”了,同样道理,农历2023年正月十四(2月4日10点42分21秒)立春节气前出生的宝宝还是属老虎而非属兔子,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二、癸卯闰二月

农历年“置闰法”为“19年7闰”,即19年中有七个闰年。至于在哪个月增加闰月,是根据农历24节气的划分而定。

二十四节气中,单数为“节”,双数为“气”,又称“中气”,所以24节气有“12个节”,“12个气”。

比如“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为单数,即“春节”,而“雨水”为双数,所以“雨水”不是节,而是气。同理,惊蛰是节,春分是气,清明是节,谷雨是气,以此类推。

在农历月中,一般每月都会包含一个节和一个气,如果,在某个月份中,只包含了节,而不包含气,就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这就是闰几月的确定方法。

比如2023癸卯年农历一月份包含了立春“节”和雨水“气”,二月份包含了惊蛰“节”和春分“气”,但三月份只包含了清明“节”,而没有谷雨“气”,因此,就把这个没有中气的三月份作为上个月的闰月(即闰二月)。因此,2023年是闰二月,而上一次出现闰二月是在2004年,下一次要到2042年了。

三、双春闰二月的民谚

关于闰二月、双春年,民俗文化中流传着很多谚语,又称“民谚”,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比如:

“十年难逢闰二月” ,“百年难遇双春水兔”。

“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

“双春黑兔年,春秋难见天”

“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以上听起来似乎让人挺担忧,但还有下面这类吉祥的民谚:

“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

“一年两头春,豆子贵如金”。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

“黑兔遇双春,财喜进家门”等等说法。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民谚是古代农业社会,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按照24节气指导农时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有其一定道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历史局限性,辩证的看待,更要相信科学的力量,过好当下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聊这些,欢迎各位老铁们评论区留言。

2023元旦,兔个吉利,祝大家兔然暴富,大展宏兔,前兔无量。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