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八字(李白八字命理)
宋朝爱国诗人,人称“小李白”,他和表妹的爱情成了传奇
作者:黛珂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曾在晚年感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时年八十有六,终于在历经官场奔波、人事消磨后,辞官归隐。不久,阖然而逝。
因为家在镜湖之畔,死后便长眠于此。此后的381年中,名流竞出,像罗隐、朱庆余都是颇有名气的诗人。
而我之所以用381作为时间段分割,是因为在宣和七年(1125),一位和老贺有着同样分量的诗人出生了。
说来也巧,这位老乡不仅和他一样都爱镜湖,而且同样活了八十六岁,都属于长寿学者。他不是别人,正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年代里少有的热血男儿——陆游。
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陆游晚年蜗居乡野,有学子慕名前来拜访,询问取得成就的方法。他随口说道:
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要说学习的方法,那真是如好朋友朱熹所提倡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其实,陆游从少年就喜欢读书。十二岁时文采斐然。根据制度,恩荫入试。因为诗写得好,有唐韵风味,人称“小李白”。
和大李白比起来,两人还真有相同之处。李白二十五岁出川游荡,陆游说:“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李白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陆游呢?学剑四十年,能杀虎,擒贼王。而两人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在科举中多次失败。李白是杀了人后留有案底,加上恃才傲物,户口原因,不愿再考。陆游却是屡屡遭到奸臣秦桧的阻挠。
秦桧这个人贪财贪权,贪生怕死,排斥异己,专横独断。皇帝都得时时在靴子里揣把匕首,以防遭到不测。这个人心狠手辣,求荣,为了保全自己谋害了抗金英雄岳飞,直到今天和他的老婆还跪在栖霞岭下岳王墓旁的铁栏栅内。
他不仅对主张抗战的将军极尽诬陷之能事,对那些稍有一点儿国仇家恨的书生也是毫不留情。陆游这个才华堪称“小李白”的青年,自然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陆游一连三次考试,都因为秦桧这个恶魔的笼罩而宣告终结。一介书生,因为在试卷中主张北伐、收复失地,就被取消考试资格。
这在任何时候看来,都显得何其荒唐。可是秦桧做到了。因此他也成了天人公愤的目标,惶惶不可终日,直到在惊恐中死去。
秦桧死后,陆游重新恢复了斗志。每日闻鸡起舞,读书破漏,练习飞白,游山赏水。几年后,被朝廷授予宁德县主簿的职务。
从这点看来,宋高宗这个人还是明点事理的,知道底下人的才华。陆游干了没多久,又到福州掌管刑狱。陆游的祖父曾经就是做这个的,维护正义、不厌其烦是这家人的秉性。
与孝宗的对话一一六二年,宋高宗骑虎难下,退位给太子赵昚。孝宗虽对长辈很孝顺,但该有的主见还是得有。他的心中所想和高宗不同,是坚定的主战派。只不过碍于高宗的面子,不好明说。
这天,他把陆游叫来问:“如今家国不稳,卿以为应如何?”
陆游直截了当地说:“大宋的首要任务是对金作战,收复失地。金人无信且奸诈,胜时急功冒进,想一口把我们吞掉。败了又打着和谈的名义,实则是想借机喘息。等到他们喘息好了,便又攻击我们。当下之计,须谋而后动。”
孝宗遂问如何谋,何时动?陆游说:“以大兵水师十之九据守江淮,控制要塞,养精蓄锐,剩下的打游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待时机成熟,便可直捣黄龙,收复北方。”
宋孝宗心想,你小子这军事理念不错。但是他不能明面表扬,而是转身思考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与那些主和派,说到底,就是与宋高宗分庭抗礼。
最终的结果是,孝宗没能压得过高宗,任用了秦桧的奸邪为相,接着把抗金名将张浚贬到福州。张浚走在路上,感叹生前不能收复中原,死后亦无颜葬于祖茔,失落沮丧,病情加重,享年六十八岁。
而另一方面,那些奸佞之臣对陆游也投来了箭头。陆游在多方势力的碾压中,于一一年被贬为镇江通判。
铁马秋风大散关一一七二年,陆游夔州任满,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给宰相虞允文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道:“我已经四十八岁了,但还穷得叮当响。出门在外只带几件行李。想要回家也不行,因为回去后无法生活。我要是一天没有俸禄,就实在想不出一点儿办法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我儿子已经三十岁,女儿也二十岁了,还未提婚嫁。请您可怜可怜我,给我弄一官职,哪怕是做粗活,只要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就行。”
陆游这信写得实在恳切,语气不比当年的韩愈差。但凡有一点儿热心肠的人都一定会帮助,何况还是这位文韬武略、忠烈义勇的宰相。虞宰相听了陆游的诉苦,当即联系四川宣抚使王炎,让他给陆游安排个差事。王炎早早听说陆游的才名,招他为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法官,协助军事政务。
陆游见了王炎后方觉:这个人真了不起!王炎坐着轿子经常在大街上被拦下。便问随从是怎么回事?下人据实回答:“是贫民叫冤,这种事见得多了,不必去理会。”王炎呵斥道:“怎么能不理会呢?多了才来诉讼,我来处理一下,日后喊冤之人必定会少。”于是该怎办还怎么办,公正廉明,政治豪强,一年之后大有改善。
在王炎的影响下,陆游东奔西走,开始体验军旅生活,出入于军营哨所,荒原绝壁,纵然辛苦,却意气风发。
一日,行至大散关,只见山路高险,巍峨耸天,宛若屏障,陆游心中感慨:有如此江山,男儿定当抛洒热血,收复中原。可是十二年后,却在《书愤》中留下了未曾预料的哀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哀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细雨骑驴入剑门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命为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在路过剑门关时适逢春雨。望着崎岖不平的前路和身后的羊肠小道,陆游吟出一首: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不甘心做诗人,那么这个男人想干什么呢?他渴望同越王勾践那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一雪前耻,而不愿做一位落寞惆怅的苦吟诗人。
陆游就任后,整天喊着:“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可惜却无人问津。此后三年,他又一连调往多地,怀着一腔愤慨,白白蹉跎了岁月。
在成都时,他和杜甫一样开荒种田,植卉养草。他常对儿子们说:“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难以读懂杜甫。而我们现在的处境,比杜甫还是要好的,所以要保持振作。”
他想在蜀地终老,读书练剑之余却心怀惆怅。因为这个热血男儿仍放不下国仇家恨。他心中所系,唯“抗金”二字而已。这与他的另一位好朋友辛弃疾是何其相似啊!
沈园非复旧池台说起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那绝对称得上传奇。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比他小两岁。她冰雪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两岁能诵词,三岁会作诗。虽然才华不及表哥,但用那个评价谢道韫与张彤云的济尼的话说,已经算是闺阁之秀了。
唐婉本来跟随父亲四处飘荡,后来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找寻到了姑姑一家。于是,小唐婉告别了那个大她四岁的赵士程,来到了陆游身边。
陆游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让这位表妹喜欢地不得了。日复一日,唐婉和陆游渐渐熟识,他们一起入私塾读书,一起背诵古诗词,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表妹唐婉的心里,陆家哥哥的地位已经超过了所有人。而陆哥哥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这个聪敏伶俐的妹妹。
看着兄妹俩这么好,也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于是,陆夫人以一朵家传凤钗作为信物,为儿子定下了这门亲事。绍兴十四年,在六十多岁的李清照对着落日梅花写下《声声慢》时,陆游和唐婉这对佳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陆母对这个不劝丈夫读书上进、而整天领着他醉倒在温柔乡中的儿媳非常不满。于是人们也就可以想象:如果当时黛玉嫁给宝玉,之后的结局该当如何了。
陆母对唐婉不满,开始只是表现在对她百般刁难,屡屡挑刺。后来便仗着姑姑和婆婆的双重身份对她公开斥责,毫不留情。
一次家族祭祀,所有人就位后,陆母叫来了跪在一旁的唐婉,责问她为什么不按时给自己行礼。唐婉向来不拘小节,不曾想为这样一件事引发大火。这时,陆母看见祠堂外面有两只公鸡在打架,便顺手把手中的茶杯扔出去,啐道:“你这个不下蛋的鸡,我养你也是白养!”唐婉立于一旁,顿成泪人。
几天后,陆母到无量庵为陆游和唐婉卜卦,僧尼一番胡掐乱弹后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得此言,对唐婉的之前的好感完全丧失,接着命儿子将其送走。
当灰色的马车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已经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们。陆游忽然心生一计,他打算在附近租个房子将唐婉安顿下来。等到母亲气消了,再把唐婉接回去。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陆母很快发现了,不仅大发雷霆,甚至还以死相逼。
陆游无可奈何,只能将心爱的女人送走。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他们的爱情彻底迎来了悲剧。
唐婉后来心灰意冷地嫁给了赵士程,而陆游也在母命之下另娶了王氏。十年后,在绍兴的沈园里,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赵士程携着妻子前来游玩。这时忽然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惊呆了!那人不是旁人,正是他一直想要忘记的陆游。
赵士程设宴,唐婉端了一杯黄酒送给故人,两人相对而立,却无一句言语。酒过三巡,唐婉含泪离去。陆游愁绪满怀,提笔在粉墙上写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随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第二年春天,唐婉再次游玩沈园,只是为了寻找当初陆游走下的足迹。却忽然看见了陆游题在墙上的诗句,顿时有感于心。她执笔续道: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回到家后,唐婉悲上心头,失声痛哭。不久便香消玉殒。
在唐婉死后,陆游悲不能已,写下了不少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这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深爱梅花,经常在寺庙中对着梅花坐到半夜。有时也对梅自酌。友人说他是“梅痴”,有点像“梅妻鹤子”的林逋。陆游说:“没错,我正是那个最痴情于梅花的人啊!”
他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高标卓然,远离俗世,这便是陆游一直追求的境界。对于梅花,他经常突发奇想,并写诗自问: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这是他的气节、操守、格调。而说到放翁二字,来自于嘉州任上。当时朝中佞臣弹劾他“不拘礼法,饮酒颓放”,陆游因此罢官。他愤懑之余呵呵一笑,干脆给自己取号“放翁”。这是对主和派多么强硬的回击啊!
后来他又受命编修国史,朱熹说:“有如此能力的,也就只有放翁了。”陆游不仅诗名满天下,更赢得了史学家的荣耀。这不是一般的文人担当得起的。
嘉泰三年,辛弃疾来访,两人再谈北伐之事,胸中热气未消。几年后,南宋在于金的战争中再次迎来屈辱。宰相韩侂胄的尸首被送往金营。陆游心腹甚痛,深感国家之软弱可欺。
嘉定二年冬天,八十六岁的陆游病重不起,临终前让儿子拿来纸笔,怅然写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一生写诗众多,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仅存于世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
这是一段时代的落寞,也是一位英雄的悲歌。梁启超说: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当真是发自肺腑、实至名归!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宋朝爱国诗人,人称“小李白”,他和表妹的爱情成了传奇
作者:黛珂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曾在晚年感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时年八十有六,终于在历经官场奔波、人事消磨后,辞官归隐。不久,阖然而逝。
因为家在镜湖之畔,死后便长眠于此。此后的381年中,名流竞出,像罗隐、朱庆余都是颇有名气的诗人。
而我之所以用381作为时间段分割,是因为在宣和七年(1125),一位和老贺有着同样分量的诗人出生了。
说来也巧,这位老乡不仅和他一样都爱镜湖,而且同样活了八十六岁,都属于长寿学者。他不是别人,正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年代里少有的热血男儿——陆游。
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陆游晚年蜗居乡野,有学子慕名前来拜访,询问取得成就的方法。他随口说道:
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要说学习的方法,那真是如好朋友朱熹所提倡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其实,陆游从少年就喜欢读书。十二岁时文采斐然。根据制度,恩荫入试。因为诗写得好,有唐韵风味,人称“小李白”。
和大李白比起来,两人还真有相同之处。李白二十五岁出川游荡,陆游说:“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李白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陆游呢?学剑四十年,能杀虎,擒贼王。而两人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在科举中多次失败。李白是杀了人后留有案底,加上恃才傲物,户口原因,不愿再考。陆游却是屡屡遭到奸臣秦桧的阻挠。
秦桧这个人贪财贪权,贪生怕死,排斥异己,专横独断。皇帝都得时时在靴子里揣把匕首,以防遭到不测。这个人心狠手辣,求荣,为了保全自己谋害了抗金英雄岳飞,直到今天和他的老婆还跪在栖霞岭下岳王墓旁的铁栏栅内。
他不仅对主张抗战的将军极尽诬陷之能事,对那些稍有一点儿国仇家恨的书生也是毫不留情。陆游这个才华堪称“小李白”的青年,自然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陆游一连三次考试,都因为秦桧这个恶魔的笼罩而宣告终结。一介书生,因为在试卷中主张北伐、收复失地,就被取消考试资格。
这在任何时候看来,都显得何其荒唐。可是秦桧做到了。因此他也成了天人公愤的目标,惶惶不可终日,直到在惊恐中死去。
秦桧死后,陆游重新恢复了斗志。每日闻鸡起舞,读书破漏,练习飞白,游山赏水。几年后,被朝廷授予宁德县主簿的职务。
从这点看来,宋高宗这个人还是明点事理的,知道底下人的才华。陆游干了没多久,又到福州掌管刑狱。陆游的祖父曾经就是做这个的,维护正义、不厌其烦是这家人的秉性。
与孝宗的对话一一六二年,宋高宗骑虎难下,退位给太子赵昚。孝宗虽对长辈很孝顺,但该有的主见还是得有。他的心中所想和高宗不同,是坚定的主战派。只不过碍于高宗的面子,不好明说。
这天,他把陆游叫来问:“如今家国不稳,卿以为应如何?”
陆游直截了当地说:“大宋的首要任务是对金作战,收复失地。金人无信且奸诈,胜时急功冒进,想一口把我们吞掉。败了又打着和谈的名义,实则是想借机喘息。等到他们喘息好了,便又攻击我们。当下之计,须谋而后动。”
孝宗遂问如何谋,何时动?陆游说:“以大兵水师十之九据守江淮,控制要塞,养精蓄锐,剩下的打游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待时机成熟,便可直捣黄龙,收复北方。”
宋孝宗心想,你小子这军事理念不错。但是他不能明面表扬,而是转身思考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与那些主和派,说到底,就是与宋高宗分庭抗礼。
最终的结果是,孝宗没能压得过高宗,任用了秦桧的奸邪为相,接着把抗金名将张浚贬到福州。张浚走在路上,感叹生前不能收复中原,死后亦无颜葬于祖茔,失落沮丧,病情加重,享年六十八岁。
而另一方面,那些奸佞之臣对陆游也投来了箭头。陆游在多方势力的碾压中,于一一年被贬为镇江通判。
铁马秋风大散关一一七二年,陆游夔州任满,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给宰相虞允文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道:“我已经四十八岁了,但还穷得叮当响。出门在外只带几件行李。想要回家也不行,因为回去后无法生活。我要是一天没有俸禄,就实在想不出一点儿办法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我儿子已经三十岁,女儿也二十岁了,还未提婚嫁。请您可怜可怜我,给我弄一官职,哪怕是做粗活,只要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就行。”
陆游这信写得实在恳切,语气不比当年的韩愈差。但凡有一点儿热心肠的人都一定会帮助,何况还是这位文韬武略、忠烈义勇的宰相。虞宰相听了陆游的诉苦,当即联系四川宣抚使王炎,让他给陆游安排个差事。王炎早早听说陆游的才名,招他为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法官,协助军事政务。
陆游见了王炎后方觉:这个人真了不起!王炎坐着轿子经常在大街上被拦下。便问随从是怎么回事?下人据实回答:“是贫民叫冤,这种事见得多了,不必去理会。”王炎呵斥道:“怎么能不理会呢?多了才来诉讼,我来处理一下,日后喊冤之人必定会少。”于是该怎办还怎么办,公正廉明,政治豪强,一年之后大有改善。
在王炎的影响下,陆游东奔西走,开始体验军旅生活,出入于军营哨所,荒原绝壁,纵然辛苦,却意气风发。
一日,行至大散关,只见山路高险,巍峨耸天,宛若屏障,陆游心中感慨:有如此江山,男儿定当抛洒热血,收复中原。可是十二年后,却在《书愤》中留下了未曾预料的哀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哀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细雨骑驴入剑门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命为成都安抚使参议官,在路过剑门关时适逢春雨。望着崎岖不平的前路和身后的羊肠小道,陆游吟出一首: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不甘心做诗人,那么这个男人想干什么呢?他渴望同越王勾践那般“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一雪前耻,而不愿做一位落寞惆怅的苦吟诗人。
陆游就任后,整天喊着:“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可惜却无人问津。此后三年,他又一连调往多地,怀着一腔愤慨,白白蹉跎了岁月。
在成都时,他和杜甫一样开荒种田,植卉养草。他常对儿子们说:“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难以读懂杜甫。而我们现在的处境,比杜甫还是要好的,所以要保持振作。”
他想在蜀地终老,读书练剑之余却心怀惆怅。因为这个热血男儿仍放不下国仇家恨。他心中所系,唯“抗金”二字而已。这与他的另一位好朋友辛弃疾是何其相似啊!
沈园非复旧池台说起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那绝对称得上传奇。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比他小两岁。她冰雪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两岁能诵词,三岁会作诗。虽然才华不及表哥,但用那个评价谢道韫与张彤云的济尼的话说,已经算是闺阁之秀了。
唐婉本来跟随父亲四处飘荡,后来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找寻到了姑姑一家。于是,小唐婉告别了那个大她四岁的赵士程,来到了陆游身边。
陆游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让这位表妹喜欢地不得了。日复一日,唐婉和陆游渐渐熟识,他们一起入私塾读书,一起背诵古诗词,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表妹唐婉的心里,陆家哥哥的地位已经超过了所有人。而陆哥哥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这个聪敏伶俐的妹妹。
看着兄妹俩这么好,也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于是,陆夫人以一朵家传凤钗作为信物,为儿子定下了这门亲事。绍兴十四年,在六十多岁的李清照对着落日梅花写下《声声慢》时,陆游和唐婉这对佳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陆母对这个不劝丈夫读书上进、而整天领着他醉倒在温柔乡中的儿媳非常不满。于是人们也就可以想象:如果当时黛玉嫁给宝玉,之后的结局该当如何了。
陆母对唐婉不满,开始只是表现在对她百般刁难,屡屡挑刺。后来便仗着姑姑和婆婆的双重身份对她公开斥责,毫不留情。
一次家族祭祀,所有人就位后,陆母叫来了跪在一旁的唐婉,责问她为什么不按时给自己行礼。唐婉向来不拘小节,不曾想为这样一件事引发大火。这时,陆母看见祠堂外面有两只公鸡在打架,便顺手把手中的茶杯扔出去,啐道:“你这个不下蛋的鸡,我养你也是白养!”唐婉立于一旁,顿成泪人。
几天后,陆母到无量庵为陆游和唐婉卜卦,僧尼一番胡掐乱弹后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得此言,对唐婉的之前的好感完全丧失,接着命儿子将其送走。
当灰色的马车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已经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们。陆游忽然心生一计,他打算在附近租个房子将唐婉安顿下来。等到母亲气消了,再把唐婉接回去。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陆母很快发现了,不仅大发雷霆,甚至还以死相逼。
陆游无可奈何,只能将心爱的女人送走。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他们的爱情彻底迎来了悲剧。
唐婉后来心灰意冷地嫁给了赵士程,而陆游也在母命之下另娶了王氏。十年后,在绍兴的沈园里,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赵士程携着妻子前来游玩。这时忽然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惊呆了!那人不是旁人,正是他一直想要忘记的陆游。
赵士程设宴,唐婉端了一杯黄酒送给故人,两人相对而立,却无一句言语。酒过三巡,唐婉含泪离去。陆游愁绪满怀,提笔在粉墙上写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随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第二年春天,唐婉再次游玩沈园,只是为了寻找当初陆游走下的足迹。却忽然看见了陆游题在墙上的诗句,顿时有感于心。她执笔续道: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回到家后,唐婉悲上心头,失声痛哭。不久便香消玉殒。
在唐婉死后,陆游悲不能已,写下了不少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这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深爱梅花,经常在寺庙中对着梅花坐到半夜。有时也对梅自酌。友人说他是“梅痴”,有点像“梅妻鹤子”的林逋。陆游说:“没错,我正是那个最痴情于梅花的人啊!”
他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高标卓然,远离俗世,这便是陆游一直追求的境界。对于梅花,他经常突发奇想,并写诗自问: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这是他的气节、操守、格调。而说到放翁二字,来自于嘉州任上。当时朝中佞臣弹劾他“不拘礼法,饮酒颓放”,陆游因此罢官。他愤懑之余呵呵一笑,干脆给自己取号“放翁”。这是对主和派多么强硬的回击啊!
后来他又受命编修国史,朱熹说:“有如此能力的,也就只有放翁了。”陆游不仅诗名满天下,更赢得了史学家的荣耀。这不是一般的文人担当得起的。
嘉泰三年,辛弃疾来访,两人再谈北伐之事,胸中热气未消。几年后,南宋在于金的战争中再次迎来屈辱。宰相韩侂胄的尸首被送往金营。陆游心腹甚痛,深感国家之软弱可欺。
嘉定二年冬天,八十六岁的陆游病重不起,临终前让儿子拿来纸笔,怅然写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一生写诗众多,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仅存于世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
这是一段时代的落寞,也是一位英雄的悲歌。梁启超说: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当真是发自肺腑、实至名归!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李白的这7首诗代表人生转折,暗藏3个人的命运,影响国运!荐读
“你值得了解与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看看过去一朝一代的风云人物,古诗词书画人文等,让我们和萍颖琉璃一起在这接力,走入中国历史。”如果,我的努力写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分享哦!
荐读:李白(701年-762年)文章天下第一,被世人称作“谪仙人”。他的文章有着独步天下的气节与文采,无人能及,也源自于他一生综各家之所长,有他人难得之经历与悟证,又能令人悉领神会。读史以明智,从李白近千首诗中,推荐这7首诗予大家,是综合了李白一生命运,并贯穿我所学所悟与融会。希望后世也能从中悟得些许人生智慧,借以修行,广传于世。李白画像
1.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背景点评:开元十八年(730年),28岁的李白和玉真公主在楼观见面,希望得到举荐。因玉真公主一心向道修道。号称“谪仙”的李白,对其称为仙人,有似曾相熟之感。或许,隐隐也觉得一生际遇改变将来。玉真公主见词,心有赞叹。
李白一生因为玉真公主而被后世认识,公推为“诗仙”,这也是二者的机缘所系。千年以后,观人生命运来去变化。大家都愿相信,二位亦如诗中所言,完成人间历劫,都已飞升成“仙人”。
玉真公主塑像
2.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一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其二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背景点评:这首诗是李白在玉真公主的别馆中所写,表达了他在穷困中,苦闷的心情,和后来在事业上日渐腾达的豪放诗风有些不同,风格沉郁。
3.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背景与点评: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和贺知章相识相交。贺知章非常欣赏李白的诗《乌栖曲》和《蜀道难》,并称赞他是太白精星,谪仙人。
(735年)34岁的李白仍然穷困不得志,想寻找各种机会奉献一生所学。在玄宗狩猎中,他也曾向其献诗《大猎赋》,希望能被赏识,因诗中多夸耀,虽文辞美,但玄宗并未以为意。
《乌栖曲》这首诗虽然看似是写景,但却是以古喻今,借吴王宫廷的生活,暗示了乐极生悲的下场。也是李白向赵蕤所学纵横术帝王术,通晓命理后,不愿明说的对唐玄宗的暗讽与规劝。可惜唐玄宗只觉诗词美,但并不以为意,以此对镜正衣冠。
4.《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点评:《蜀道难》这首诗沿用了李白以往的浪漫主义,想象力丰富,借上蜀道理想之路之难,借物暗寓了个人的理想,也借此规劝唐玄宗要实现理想强国,注意狼狼豺盗国者的野心。其中有一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也暗示了李白通天之本领,以暗藏不愿透露的与李隆基的亲戚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他怕人说他有窃国之心,只能暗藏身份,像一个洞悉人生命运,武功高强的世外高人目睹了唐玄宗的一切。
5.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点评: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于是把李白唤来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一首一首推进暗示了一个人生的禅理玄机:由繁华至落空,骄奢淫侈必招恨致死。
其一看似是赞美杨妃,第一句借云也想衣裳等暗示了人的妄想痴念,第二句虽外表似赞其如仙般美貌,如以写作者的视觉,也暗示了李白寓意如太白金星般仙人般点化的身份,若非有命在身,就不会有今之相逢。
这首诗是杨妃一生命运玄机的写照。可惜当时的皇帝妃子二人正在云雨巫山的喜乐与赞扬之中,不会悟到飞燕的命运,并予以自省。李白写完这首诗后,也被一些好事者指明事中语意,渐被唐玄宗冷落。
6.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点评: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首诗,有着一目极远的仙人之境,意境开阔。本诗虽似在写景,却有着李白从出世到入世之间的双重悟得,有着放浪形骸之仙人之美,以及因为流放到遇赦时,顿悟的人生开阔,壮志可图之心迹。
7.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点评: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如大鹏之志与太白金星再世,却无力回天将死之感。他希望他写的诗能够激励万世,可惜当时的他身有挂碍,被扶桑挂住了左袖。李白以仲尼之心和死亡,悲叹会不会有后世懂他心与才华者,诠释他心之人。
提问:
1.从这七首诗中,你有什么人生的悟得?
2.李白一生暗藏有三绝技,故他有诗中所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有着不愿向李隆基公开的身世秘密,通晓命数的他,一心想辅佐李隆基,救国于危难,却仰郁不得志,不得施展。他有什么隐藏的身世秘密与绝技,请关注下一篇文章。或在线交流。
作者:萍颖琉璃,字珍一,号老颖子,又号萍颖侠踪等,原名刘颖萍。琉璃鸟文化传媒创始人。
古往今来,努力搜罗通透空灵智慧者的人物,梦境与作品都在这努力呈现。您看到的文章作品,都是作者用生命在熬的心血与体悟。请支持一个刚入平台新手坚持多年的原创作者。您可以转载分享点赞留言,但不能侵版权。《琉璃梦录》梦幻小说连载中,欢迎关注本头条号。
李白的这首词,“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李白有一首词,《忆秦娥·箫声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首词和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被后人评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点评李白时,特地提到了这首《忆秦娥》,他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yè),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本是写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但诗中描写了长安具有深厚沉淀的历史遗迹,使得此词的气象变得博大雄浑,意境变得壮阔悲凉。
词以一曲幽咽的箫声开场,箫声的悲凉引起了秦娥对往事的追忆。在她的回忆中,特别重复了“秦楼月”三个字,表达出秦娥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昔日美好的时光不再,而今只有㶚桥边,柳树年年变青,昭示着曾经爱人的离别。
往事不堪回首,爱人不见归来。于是,清秋之节,秦娥登上乐游原,在原上,她望曾经爱人离去的咸阳古道,曾经爱人的声音就是从那里消失的,曾经爱人离去时扬起的尘土就是在那里消散的。
而今,音尘已绝,一切都消散在这苍茫的时空里,再也找不到对爱人的一点依凭。
站在这乐游原上,只有西风吹拂,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汉时留下的坟墓与宫阙。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结尾的这八个字,升华了秦娥的情感。她感受到的已不止是一时一人之感,而是蕴含了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因为,秦汉留下的这些历史遗迹,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承载了千年历史的积淀。“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也是登临怀古的经典画面,登临幽思,无出其右。
所以王国维说,此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王国维为何盛赞李白《忆秦娥》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唐朝大诗人李白不仅仅作诗,还有词传世,最有名的就是《菩萨蛮》和《忆秦娥》。其实诗也好词也好,一开始都是可以入乐演唱的,所以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也可以说是词。不过李白的最有名的长短句《菩萨蛮》和《忆秦娥》有些争议,不能完全确定是李白的作品。
一、《忆秦娥》与王国维评价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词一般都是言情的,现在说起词的分类,大多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两种。特别是早期的词多以婉约言情为主流,而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和一般的婉约词有些不同,王国维就有这样的评价: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二、气象与意象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数次提到过“气象”,例如他在诗评中评价唐人与宋朝人的诗作: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在其中的诗辩中提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后人把雄壮、浑厚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称之为盛唐气象。盛唐诗人的诗里洋溢着那个时代的所具有的豪情壮志,笔下描写的是壮丽的山河,雄伟的风光,一扫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塑所谓的“汉、魏风骨”。
李白的词里有这些意象:箫声、秦娥、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音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其中秦娥、月、柳色是闺怨主题用的意象,这些并看不出什么“盛唐气象”。但是后面的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音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景物逐渐阔大起来,一般的闺怨词很少用这些壮丽雄伟的形象,王国维就特别推崇这首词中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的这首词可以与柳永的一首《八声甘州》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柳永的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情景交融,虽然写的是羁旅情怀,但是意象悲壮阔大,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三、同是登高各有不同
王国维单独拈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并且解释到“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古读书人人最爱登高望远,目睹山河关阙而生沧海桑田之感,不是吟诗就是作赋,留下的千古名篇数不胜数。
无论是柳永的《八声甘州》还是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夏英公《喜迁莺》,其共同特点都是描写登高所见之景物。前半阕都是描写物象,后半阕抒发感情。但是表达的感情有些不同。
《忆秦娥》更像柳永的《八声甘州》,气象宏大却抒发的相思之情,《忆秦娥》胜在有今古沧桑之感。相对来说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的感情和景物更契合一些。《喜迁莺》更像改良后的宫体诗和花间词,晚清王闿运评价《春江花月夜》的一句话可以用到此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四、附范仲淹与夏英公词: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半阙景物是描写, 塞北的风光异于家乡。北雁南飞更无留恋,黄昏号角之中,远处层峦叠嶂,眼前只留下孤城落日。下半阙抒发了一种战士的孤独之感,秋霜满地羌管横吹,浊酒一杯故乡万里,因燕然未勒所以白发将军依然远守边关,夜里忽有所感洒下一滴思乡之泪 。
喜迁莺 夏竦 (宋)
霞散绮,月沈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在流。宫阙锁清秋。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夏竦的这首词不知道为什么王国维会把它与李白的《忆秦娥》放在一起对比,上半阙也是写景,也有河汉、清秋、宫阙、月、楼等意象,但是“差足继武”似乎配不上,“气象已不逮”确实如此。与王闿运说的“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也差得远。
结语
无论诗词,选取的物象与情怀如何相结合,最反映作者的风格和水平,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柳永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思,范仲淹是有英雄报国的豪放之气,夏竦是宰相的富贵气象。
诗词中的气象有时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的气度与胸怀的体现,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诗词闲话100-《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是曲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