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八字(卫青生辰八字)
各省排得上号的名将,哪个省最多?含金量最高?
中国历代名将,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林林总总,不可胜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各省排得上号的名将,看一看哪个省最多?含金量最高?
陕西(21人)地处关中,兵家必争之地,名将辈出,论名将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哪个省份能与之相比。
1、白起:陕西眉县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长平之战坑杀赵卒40万,有“杀神”之称。
2、李靖:陕西三原
武庙十哲,战神。
3、王翦:陕西富平
扫平三晋,破燕灭楚,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一功臣。
4、马援:陕西兴平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革裹尸的主人公。
5、班超:陕西咸阳
以36人降伏西域50余国,人称“班定远”。
6、窦宪:陕西咸阳
燕然勒石,与封狼居胥并称武将的最高荣誉。
7、郭子仪:陕西渭南
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再造唐室,勋高一代”。
8、韩世忠:陕西绥德
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首。
9、韦孝宽:陕西西安
南北朝名将,勇谋兼备,善于以巧胜敌。宋武庙72将之一,《十七史百将传》之一。
10、郭昕:陕西华县
安史之乱后,坚守安西四镇42年,大唐“铁血郡王”。
11、史万岁:陕西西安
隋朝开国名将,以勇武闻名,曾在两军阵前单挑突厥勇士。唐宋武庙成员之一。
12、李嗣业:陕西咸阳
历史上有名的陌刀将,有“神通大将”之称。
13、侯君集:陕西旬邑
大唐开国名将,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率军灭高昌,因李承乾谋反案被处死。
14、刘弘基:陕西泾阳
大唐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凌烟功臣第11位。
15、王孝杰:陕西潼关
武周名将,武庙名将。
16、韦皋:陕西西安
中唐名将,在第二战场重创吐蕃,“有诸葛遗风”、“功烈为西南剧”。
17、韦睿:陕西西安
钟离之战大破北魏,史称"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 。
18、杨素:陕西华阴
隋朝军事才能最出色的名将。
19、杨业:陕西神木
正史中的“杨无敌”,演义小说中的“杨老令公”。
20、王忠嗣:陕西渭南
兴唐五虎之一,中唐第一名将,身兼四镇节度使,玉川一战以三百轻骑破吐蕃,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
21、李定国:陕西榆林
“两蹶名王”,明末最后的名将。
山东(16人)山东自古出名将,武庙十哲中有一半都是山东人,这绝对让其他地域汗颜。
1、孙武:山东广饶
一部《孙子兵法》足以吊打其他同时代名将。
2、吴起:山东定陶
文武全才,文有吴起变法,武有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3、诸葛亮:山东临沂
历史上唯二即入武庙又入文庙之人。
4、李勣:山东菏泽
灭厥,破高句丽,被唐高宗倚之为长城。
5、田穰苴:山东临淄
武庙十哲之一,其《司马兵法》被司马迁评价:“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6、蒙恬:山东临沂
灭齐,北击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7、秦琼:山东济南
凌烟阁24功臣之一,两门神之一。
8、孙膑:山东菏泽
围魏救赵,伟人说他是“千古高手”。
9、程咬金:山东东阿
正史中的凌烟阁24功臣之一,演义小说中的混世魔王,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民间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历史人物之一。
10、戚继光:山东蓬莱
抗倭名将,历史上唯二创立“家军”的历史人物。
11、左宝贵:山东临沂
民族英雄, 甲午战争"三英"之一。
12、田单:山东临淄
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挽狂澜于既倒的齐国名将。
13、陈汤:山东兖州
西汉名将,名言“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14、檀道济:山东济宁
刘宋开国元勋,南北朝名将。
15、王猛:山东昌乐
前秦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统一北方,史称“功盖诸葛第一人”,世人称其为“卿相将军”。
16、王镇恶:山东昌乐
王猛之孙,东晋名将,刘裕北伐战功第一。
山西(13人)古代有“山西出战将”的说法,唯一能与陕西、山东一较长短的省份。
1、霍去病:山西临汾
历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少年将军,无数热血青年心中的偶像。
2、卫青:山西临汾
收复河朔、河套,北击匈奴,武帝时期第一战将。
3、关羽:运城
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武圣”。
4、张辽:山西朔州
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威震江东,小儿不敢夜啼。
5、尉迟恭:山西朔城
两门神之一,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
6、薛仁贵:山西河津
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神勇收辽东,民间声望极高的武将之一,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
7、李存孝:山西灵丘
五代第一猛将。
8、狄青:山西文水
北宋第一名将,人称"面涅将军"。
9、孙传庭:山西代县
大明督师,《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10、张巡:山西永济
安史之乱转折点睢阳之战的最大功臣。
11、裴行俭:山西闻喜
唐初名将,隋唐第三猛将裴元庆的原型。
12、斛律光:山西朔县
北齐名将,人称"落雕都督"。
13、李光颜:山西河曲
元和中兴时期顶级名将,与李愬并称“元和双壁”.
河北(12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自古以来也是名将辈出。
1、李牧:河北邢台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2、廉颇:河北定州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负荆请罪、尚能饭否的主人公。
3、乐毅:河北石家庄
武庙名将。五国伐齐统帅,连下七十余城,差点灭亡齐国。
4、苏定方:河北武邑
唐高宗朝名将,征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5、曹彬:河北灵寿
灭南唐,伐北汉,北宋开国第一名将。
6、张弘范:河北保定
崖山之战大败宋军,元初汉人第一名将。
7、张飞:河北保定
蜀汉名将,正史中的万人敌。
8、程名振:河北曲周
武德名将,大唐东平郡公
9、祖逖:河北保定
东晋名将,民族英雄,“闻鸡起舞”的主人公。
10、高骈:河北景县
从南诏手中收复安南全境,被誉为“大唐最后的名将”。
11、高欢:河北景县
北齐实际的建立者。邺城之战三万破二十万大败尔朱兆;邙山之战先败后胜大破西魏;玉璧之战,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苦战不下。有人说他的一生最像曹操。
12、赵奢:河北邯郸
赵国名将。阏与之战指挥赵军将数十万秦军精锐打的全军覆没,“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出自此战。
河南(10人)俱往矣,数河南豪俊,灿若繁星
1、先轸:河南济源
春秋时期晋国名将,率军在城濮之战击败强楚,在崤之战中击败强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2、岳飞:河南安阳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武圣人。
3、邓禹:河南新野
刘秀“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4、司马懿:河南温县
魏国四代托孤辅政重臣,西晋奠基者。
5、邓艾:河南新野
偷渡阴平,灭蜀第一功臣。
6、谢玄:河南太康
淝水之战名垂千古。
7、韩擒虎:河南东垣
隋朝开国名将,南下灭陈第一个攻入建康,俘虏陈后主。
8、贺若弼:河南洛阳
隋朝著名的“大嘴巴”名将,骂高颎、杨素是吃白饭的,贬韩擒虎是斗将,史万岁是骑将,只有自己才是大将。
9、吴汉:河南南阳
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10、黄忠:河南南阳
蜀汉名将,定军山阵斩夏侯渊。
辽宁(9人)中国的北疆重镇,重兵把守之地,也是北方民族较量的主战场,自古以来名将辈出。
1、慕容恪:辽宁义县
前燕宗室名将,十六国十大名将之首,唐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慕容垂:辽宁义县
一生未尝一败,有十六国第一战神之称。
3、屈突通:辽宁锦州
大唐开国名将,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凌烟功臣第12位。
4、李光弼:辽宁柳城
与郭子仪并称“李郭”,唐宋武庙名将。
5、多尔衮:辽宁新宾
大清入关第一功臣,摄政王。
6、李成梁:辽宁铁岭
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
7、多铎:辽宁新宾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乾隆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8、吴三桂:辽宁绥中
明山海关总兵,清平西王。
9、李如松:辽宁铁岭
李成梁之子,曾率军跨过鸭绿江抗倭援朝,大破日军光复平壤,气死丰臣秀吉,间接促使日本进入幕府时代。“抗倭援朝”四个字足以名垂青史,千古难有人及。
江苏(8人)1、项羽:江苏宿迁
历史上武力值最强的武将,西楚霸王。
2、韩信:江苏淮阴
汉初三杰之一,“兵仙"、"战神”。
3、周亚夫:江苏徐州
平定七国之乱,严于治军的代表人物。
4、陈庆之:江苏宜兴
南朝梁名将,护送北海王元颢北还,“大小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所向无前。”
5、李文忠:江苏盱眙
明初一王六公之一,朱元璋外甥,明代功臣庙位次第三。
6、陆逊:江苏苏州
东吴四英将之一,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主帅。
7、陆抗:江苏苏州
东吴最后的名将,西陵一战智商碾压羊祜。
8、卢象升:江苏宜兴
创建“天雄军”,抗清名将,大明在职督师阵亡第一人。
安徽(8人)1、曹操:安徽亳州
乱世枭雄,治世能臣。
2、周瑜:安徽庐江
赤壁之战东吴统帅,三国名将。
3、桓温:安徽怀远
东晋权臣、名将,灭成汉,三次北伐,收复洛阳。
4、徐达:安徽凤阳
大明开国“六王”之首,第一功臣。
5、常遇春:安徽蚌埠
大名开国第一猛将,有“常十万”之称。
6、蓝玉:安徽定远
常遇春外甥,攻打云南时功劳最大,捕鱼儿海大捷,灭亡北元,朱元璋将其比作卫青、李靖。
7、傅友德:安徽淮北
徐寿辉四金刚之一,明朝开国名将。二次北伐时大放异彩,三路大军仅他一路获胜;徐达退隐后成为明军新的元帅,七征漠北,七战七捷。被朱元璋称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8、年羹尧:安徽怀远
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历史上降职最有意思的一位,连降十八级,降至看门人后还能身穿黄马褂鼻孔朝天看人。
甘肃(7人)1、李广:甘肃秦安
西汉“飞将军”。
2、赵充国:甘肃天水
西汉名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老当益壮的代表,年76还能平定羌乱,谥曰“壮”。
3、李晟:甘肃临潭
郭子仪、李光弼后大唐第一良将,正史中的“万人敌”。
4、姜维:甘肃甘谷
后诸葛亮时代蜀汉名将,十一次北伐。
5、李愬:甘肃临潭
元和中兴时期顶级名将,与李光颜并称“元和双壁”.
6、张义潮:甘肃敦煌
晚唐南阳郡公,克复瓜、沙十一州,民族英雄
7、刘锜:甘肃静宁
最被低估的南宋名将。南宋“中兴十三功”中的三战都是他打得:率八字军于顺昌大败金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大败金兀术十余万众于柘皋,金兵远望刘锜大旗便抱头鼠窜;皂角林之战,设伏诱击金军。
福建(5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窗口。
1、郑成功:福建泉州
收复台湾的名族英雄。
2、俞大猷:福建泉州
抗倭名将,与戚继光并俞龙戚虎。
3、洪承畴:福建泉州
蓟辽总督,明末清初名将,大明降清职位最高之人。
4、施琅:福建泉州
大清靖海将军,康熙朝统一台湾的最大功臣。
5、林仁肇:福建南平
五代时南唐第一名将,忠勇双全,人称林虎子。
广西(4人)1、冯子材:广西钦州
镇南关大捷的主帅,晚清抗法民族英雄。
2、刘永福:广西上思
黑旗军将领,抗法英雄,张之洞评:“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
3、石达开:广西贵县
绰号石敢当,天平天国最具军事才能的将领,五王中“翼王”。
4、萧朝贵:广西武宣
天平天国“西王”,五王中排名第二。
湖南(4人)湖南的近现代名将层出不穷,将星闪耀,不过古代名将就显得逊色多了。
1、左宗棠:湖南湘阴
民族英雄,抬棺出征新疆。
2、黄盖:湖南永州
三国东吴名将,赤壁之战火攻之计的执行人。
3、杨再兴:湖南邵阳
岳飞手下猛将之一,与岳云、牛皋齐名。在小商桥与金军大战牺牲,死后身上“得箭镞两升”,历史上死的最壮烈之人。
4、赵葵:湖南衡阳
南宋北伐名将,端平入洛时收复三京。
广东(3人)1、袁崇焕:广东东莞
明末抗清名将,历史上死的最惨,最冤枉的武将之一。
2、邓世昌:广东广府
北洋水师致远舰舰长,“甲午三杰”之一。
3、杨思勖:广东廉江
开元宦官名将,平定安南、五溪、邕州、泷州叛乱,地位和宠信超过了高力士。
湖北(3人)1、廖化:湖北襄阳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2、向宠:湖北襄阳
诸葛亮北伐时的中领军,诸葛亮称其:“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
3、孟珙:湖北枣阳
南宋最后的名将,江陵一战连破蒙古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大垭寨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蒙古军。孟珙在南宋中后期,以一己之力,统领南宋两大战场,抵抗蒙古入侵,使南宋挺过了宋蒙战争的前十年。
浙江(3人)1、孙策:浙江富阳
演义中的“小霸王”,正史中曹操评价孙策“狮儿难与争锋也!”
2、宗泽:浙江义乌
抗金名将,金人称之为"宗爷爷"。
3、于谦:浙江杭州
“西湖三杰”之一,北京保卫战的最大功臣。
四川(3人)1、司马错:四川川东
战国时平蜀秦将,曾劝秦惠王攻蜀。
2、虞允文:四川仁寿采石一战,以二万宋军大破金军十五万,名垂千古。
3、马忠:四川阆中
蜀汉后期名将,曾任庲降都督,官至镇南大将军。夷陵之战后最先带兵赶到白帝城的,一个是赵云,另外一位就是马忠。
吉林(3人)1、李怀光:吉林敦化
中唐名将,连城郡王。
2、瓜尔佳·鳌拜:吉林双阳
清初名将,三代元勋,康熙早年辅政大臣之一。
3、瓜尔佳·费英东:吉林双阳
清初开国名将,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鳌拜伯父,以勇猛善战著称。
内蒙(3人)1、宇文泰:内蒙古武川
西魏权臣,北周的奠基者。
3、阿史那社尔:内蒙古和林格尔
突厥王族,贞观名将。
3、吕布:内蒙古包头
人中吕布,古代十大勇将。
江西(3人)1、陶侃:江西都昌
平定苏峻之乱,唐宋武庙成员。
2、胡藩:江西南昌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开国功臣、名将,参与刘裕北伐南燕,南征卢循,征讨刘毅,征讨司马休之,北伐后秦等重大战役,被誉为“江右俊杰”。
3、周罗睺 :江西九江
南朝陈、隋朝名将,以勇猛著称。
宁夏(2人)1、浑瑊:宁夏吴忠
中唐名将,咸宁郡王。安史之乱中军功仅次于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的战将。
2、皇甫嵩:宁夏朝那
东汉末年名将,平定黄巾之乱。
黑龙江(2人)1、完颜阿骨打:黑龙江哈尔滨
建国、灭辽,金朝开国皇帝。
2、完颜宗弼:黑龙江哈尔滨
金国后期第一名将,宋人称其金兀术。
云南(1人)1、李恢:云南玉溪
蜀汉安汉将军,曾跟随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
贵州(1人)1、张之洞:贵州兴义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两广总督,时人称之为“张香帅”。
新疆(1人)1、哥舒翰:新疆库车
天宝名将,唐一代进攻吐蕃最辉煌者,大唐西平郡王。
西藏(1人)1、火拔归仁:内蒙古
安史之乱中的蕃将,大唐燕山郡王。
青海(1人)1、源贺:青海乐都
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
二十七、海南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活的通透的人呢?你看卫青是怎么做的就懂了!
活的通透的人是什么样子?是云淡风轻的日子,无欲无求的态度,心外无物的境界,还是退而不争的大度?这些都算不上是通透,在我看来,通透可以理解为“想得通,看得透”,想得通需要智慧,看得透需要格局!有人说东方朔算不算是个活得通透的人,显然不算,他总是置身事外而不深陷其中,这样的人充其量只能说是智者,却不能称之为活的通透的人。
有一个人从社会的底层出身,他只不过是个马奴,又是个私生子,因此饱受了世人的非议和白眼,但他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立足于当下,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让找他办事的人可以放心,领导安排给他的事可以安心。不争之人却无人能与之争,这个人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角卫青。卫青因为是私生子,所以没办法和其他人一样,他的兄弟也只把他当做奴仆看待,对他呼来唤去,从来没把他当做兄弟。后来他和姐姐卫子夫一起进入了平阳公主府,姐姐成了平阳公主的舞女,而卫青则成为了平阳公主府的一名马奴。
人最重要的能力并不是看清他人,因为大多人都戴着面具,刻意的伪装了自己,你看到的都是光鲜动人的一面,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分不清楚这件事,才是大多数人的误区。干一行爱一行的含义,最主要的就是告诉你,要看清自己,要务实而不是务虚。当一个算命的人对卫青说:“你可是个贵人,以后会贵不可及的,信我的没错的!”卫青嘴里说:“我信你个鬼,我可是个马奴,我的主子才是真贵人,我自己吃了这顿都要担心没下顿的人,可没钱给你!”
平阳公主是卫青、卫子夫姐弟的贵人,当然平阳公主豢养歌女,就是为了给汉武帝刘彻选美,这和长公主刘嫖为汉景帝刘启推荐美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罢了。汉武帝到姐姐平阳公主家里做客,在众多歌女中看中了卫子夫,这说明卫子夫确实有绝世的美貌和过人的舞技,当然和平阳公主的刻意安排也不无关系。汉武帝立刻临幸了卫子夫,并安排把卫子夫带入宫中,至于做马奴的卫青,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也跟着姐姐进了宫,在建章宫当差,最需要的工作内容还是养马,毕竟这件事他最熟悉也最擅长。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卫子夫再次被汉武帝临幸,并且有了身孕,这对于汉武帝和卫子夫都十分重要,因为皇后陈阿娇一直没有为汉武帝生下一儿半女,因此汉武帝对陈阿娇逐渐冷淡起来,当卫子夫怀了身孕的消息传来,汉武帝立刻命人把卫子夫保护起来,陈阿娇的脾气他是清楚的,还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陈阿娇本来想对卫子夫下手,但这件事被窦太后知道了,窦太后听说卫子夫有了身孕,立刻命人对卫子夫严加保护,这个孩子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大汉储君呀!“你们母女可别动什么心思,这个孩子一定要保住,这关系着大汉的国运,委屈你们阿娇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怨不得别人!”
长公主刘嫖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实在是忍不下这口气,“你有了龙种,我动不了你,但是你弟弟可没有,那就拿你弟弟出口恶气!”长公主刘嫖派出人手绑架了卫青,准备把卫青就地正法,如果卫子夫知道卫青死了,还可能动了胎气,如果孩子流产了,那就是一举两得了。可是长公主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卫青是被抓住了,但是卫青的大哥公孙敖看不下去,领着一帮羽林卫硬是把人给抢了回来,还顺便把长公主的这帮爪牙给收拾了。据称这些家伙临死前还把长公主给轰出来了,不过卫青是个明白人,直接把这些人灭了口,不然继续查下去,要怎么收场呢?这就是看得清楚,也想的明白,人家卫青有这个见识,不飞黄腾达都是很难的。
这下汉武帝震怒了,你们不敢动我的女人,就动她的弟弟,你们这就是向我在呀!你们看卫青不顺眼,我偏要重用他,于是乎卫青升职的速度,就和坐上了火箭一样,做到了太中大夫,可以陪在汉武帝身边,参与朝政大事的研讨。有时候我们会有个疑问,明明老同志很好用,也很能干,为什么领导还不启用年轻人,甚至在资源上也在向他们倾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同理,李广、韩安国这些人都很有能力,但汉武帝启用卫青、霍去病,并把他们打造成了“帝国双壁”。老同志再好,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且老同志的“毛病”太多,很多时候对于领导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屡有发生,不培养人只吃老本,注定了没办法变革。
汉武帝要向对匈奴开战,田蚡反对,韩安国也不赞同,认为对自己没有好处,不过是消耗国力罢了。你说韩安国说的对不对呢?很对,汉武帝之前采取的“和亲”政策,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或者局部战争,换来了大汉六十多年的稳步发展,但汉武帝不想继续忍下去了,他不是给匈奴人一点教训,而是要彻底把他们消灭,这就是要发动灭国大战,那意味着国家将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韩安国是经历过“七王之乱”的,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料性,因此他才坚决反对开战。如果只说韩安国是顺着田蚡说,就有点不太客观了,除了汉武帝这样,推崇“开边兴利”的大有为之君外,是没有几个人喜欢战争的。
卫青这个人很谦逊,因为他资历最浅,其他人都是他的前辈,因此他不说话,只是等待汉武帝最后的决策!汉武帝不想继续忍下去了,在韩安国说完后,汉武帝说了一番激动人心的话,“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现在已经不是过去了,匈奴人铁骑随意进入中原,任意掠夺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寇可往,我亦可往!如今攻守易形了!”这就是开战的声名,汉武帝要不惜一切代价,和匈奴人开展。王恢的“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帝放弃了可以“一劳永逸”的想法,对于匈奴人一定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汉军的背后是强大的大汉国力在做支撑,因此汉武帝有底气,进而才会有决心!
卫青也想为国举贤,因此他推荐了主父偃给汉武帝,但汉武帝没有接纳,反而是主父偃自己直谏,才获得了机会。因此当主父偃被问罪时,卫青选择了沉默,他说话不仅不会救了主父偃,还会加重汉武帝对自己的猜忌之心。“你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就够了,政治上的事情,你不懂,也不要参与其中!”卫青知道卫氏家族现在早就已经是家大业大,自己又在军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无法撼动的威信,这些常人眼里的无上荣耀,却是卫青做事要如履薄冰的原因,因为在汉武帝眼里,自己既是能臣勇将,却也是手握重兵的权臣,更是卫太子最大的依靠。
低调隐忍,并不是为难自己,而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当李广之子李敢的宝剑刺伤卫青时,他第一反应是大喊:“不要伤了他!”李敢是关内侯,也是霍去病的部下,但你说他刺伤卫青的行为,只是为替父亲李广出气?我是不太相信的,至于说他是受了霍去病的指使,更加是无稽之谈!在我看来,不过是有人在幕后操纵,通过李敢的宝剑,给了卫青乃至卫氏家族的一个警告罢了!卫青懂得李敢背后的人是谁,可霍去病不懂,他射杀了李敢,也给自己召开了杀身之祸。正如汉武帝对霍去病所说:“宝剑不能太锋利,否则会伤及自身!这个道理你懂不懂!”
霍去病死后,卫青更加低调。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以及卫太子刘据及姐姐卫子夫对自己的期许。可连年的征战,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平阳公主只能看着丈夫一天天的消瘦下去,自己却无可奈何。卫青嘱咐道:“公主不用难过,人生总有聚散,你我相遇、相知皆是缘分,如今我要撒手人寰,对我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我一个马奴出身的人,能成为公主的丈夫,已经是卫氏无上的荣耀!”“别说了,别说了,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干什么,你要好好养着身子,一切都会过去……”平阳公主边说边抹着眼泪,她自己说的话,自己也不相信!
汉武帝也来看望大将军卫青了,卫青挣扎着想站起来接驾,但他确实已经没有任何的力气,连说话来都很吃力。“没想到你都变成这个样子了,你不要动,好好静养吧!最近我发现太子和子夫有点六神无主,你跟他们说不用担心,刘据这个孩子敦厚仁爱,是守成之君的合适人选,也是我最理想的接班人。”汉武帝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不过是在抡起屠刀之前的一种安抚说辞,卫青尽管重病在床,但却手握兵权,一旦有所异动,后果不堪设想!刘据已经做了很多年太子,这应该是最后的机会,卫青也清楚,当下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时机,动手还是不动手呢?
卫青最后选择了相信,相信汉武帝所说的话,那是因为就算他反戈一击,恐怕只会灭亡的更快,对于这位皇帝他实在太了解,但又太陌生了,了解的是他的雄才大略、万丈雄心,不了解的是他翻脸无情转眼无恩的手段!人无法预测未来,但卫青却看得很通透,对于汉武帝而言,没有什么亲情,最重要的就是无上的权力,和开边兴利带来的荣誉!如果自己不是低调隐忍处处克制,恐怕会和霍去病一样,自己和姐姐出身寒微,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仰仗平阳公主提携和汉武帝的刻意培养罢了,生时之利,身后之名,又有什么重要呢?
“臣去了,陛下珍重!”这是卫青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汉武帝转过身,抹去眼角的泪痕,都说他是铁石心肠,但他毕竟也是一个凡人!但不久后,汉武帝还是对太子刘据下了手,就和当初父亲刘启对待临江王刘荣一样,为了刘弗陵上位,太子刘据必须做出牺牲!打败卫青的是时间,而不是任何人,就和当初的窦太后一样,如果卫青没有死,恐怕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胆大又任性:“飞将军”不得封侯的性格悲剧
李广以神射闻名天下,匈奴人害怕地称他为“飞将军”,唐人王昌龄诗中赞美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卢纶在《塞下曲》中惊叹他的神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而《水浒传》中箭不虚发的花荣,绰号就唤作“小李广”。
早年,目睹其神妙箭术的汉文帝曾拍着李广的肩膀,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了这身本事,现在天下承平无用武之地,要是你早生几年跟着高祖混,“万户侯岂足道哉!”
承平的日子并不靠谱,汉武帝一改“专守休息”的国策,主动找上门去痛扁匈奴。可是让人无语的是,历史虽然慷慨地给了李广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却吝啬地始终不肯赐他一个爵位。莫说“万户侯”,他连个荣誉性的“关内侯”也没捞到手。
李广几乎全程参与了对匈战争的几次最重要行动,作战也挺卖力,奇怪的是,他那资质平庸的堂弟李蔡,甚至部下数十名校尉都因军功取得了侯爵,而他这位令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却至死没得到尺寸封土。
汉军甲胄
这个不可思议的结局,让后人感喟不已。初唐大才子王勃在《滕王阁赋》中把李广的尴尬遭遇归结为点儿太背:“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有个当红作家的笔名,就取自此二字)是李广同时期人,道德模范,情商较低,官运坎坷,活到九十多岁也没受到重用。王勃把这俩倒霉蛋儿归置到一起,其实也是发泄一番自己的愤懑——他刚刚因一篇《斗鸡檄文》被逐出王府,一肚子才华,却无处施展。
李广自己更是相当怀疑人生,他请来当时最负盛名的算命先生王朔(有个过气作家与他同名,纯属巧合)进行心理咨询。王先生测完八字,觉得没什么硬伤,只好启发他:您好好回忆一下,曾经做过什么亏心事?
李广想了半天,说出一件事。他镇守陇西时羌人造反,他诱骗了800多羌人投降,然后违背承诺,将他们全部。
王朔一拍手:这就是了,祸莫大于杀已降。当年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万,落得横剑自杀;项羽坑杀章邯降兵二十万,最后分尸乌江。您封不了侯,就因为这事办得太缺德。
其实,李广封不了侯,跟他性格大胆任性有很大关系。从下面两件事中,就注定他在仕途上走不了多远。
第一件事:随心所欲,胜败相因。
李广与程不识都号称一时名将,程不识治军严整,行军宿营总会远远派出哨兵警戒;李广却很随性,觉得哪儿水草丰美就在哪安营,“人人自便”。士兵们觉得跟随程不识太辛苦,都乐于跟随李广。
但李广这种游击习气,易大胜,也易大败。雁门之战时,李广就因轻敌遇到重兵伏击,被生擒活捉。在押解途中李广夺马射杀追骑逃回,但部下损失殆尽,按军律当斩首,后来托人花钱赎罪,(汉武帝时期因打仗缺钱,法律上允许花钱赎罪)遭撤职成为庶人。
综观李广一生,基本上都在这样一种怪圈里循环:立功——提职——受挫——降职——立功……每次快熬到封侯时,就会被一棍子打回到解放前。
领导和同事虽然很喜欢他同情他,却无可奈何。朋友公孙昆邪担心他经常以身犯险,哭着对皇帝请求:“李广材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恐亡之”,好心把他调离前线,到上郡做太守。
而李广最后一次随卫青出塞,预感到机会无多,坚决请求做先锋,以期建立大功。卫青却得到汉武帝私下暗示:李广这家伙“数奇”(运气不好),不宜让他担任重要任务。卫青拒绝了李广的请求,让他领一军从侧翼包抄,结果还迷了路,等卫青打完仗,还没瞧见他身影。
因为不靠谱,导致领导不放心;因为领导不放心,导致只能干杂活。陷入恶性循环的李广即使这次不迷路,那点功劳也不致封侯。
汉军骑兵
第二件事:任性妄为,公报私仇。
李广一生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得到赏赐,全部分给部下,跟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家无余财,终不言生产事。”然而这样一位口碑极佳的名将,却办了件公报私仇的蠢事,暴露出他心胸狭窄的一面。
在第n次削职为民期间,李广出城打猎,并在田间夜饮。汉朝实行宵禁,他回城时遇到了同为醉鬼的霸陵校尉,被这个校尉骂了个狗血喷头。李广的随从解释说:这是原李将军。校尉更生气了:现职将军也不能夜行,何况是“原”将军!
李广无奈,只能忍气吞声在野外露宿一夜。不久前线吃紧,李广重新上岗任右北平太守。他特意征召霸陵校尉一同赴任,到了军中就将他斩首。
汉武帝听到这事,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正在用人之际,没有追究,还特意下书安抚李广:做将军的,是国家的爪牙,就得有点威严。我对你的期望是打胜仗,而不是跟凡夫俗子一样免冠请罪!
汉武帝没追究,并不代表内心对他没看法,只不过帝王心术向来权衡大小,取其大而舍其小。一旦边患解除,说不定哪天看你不爽,陈年旧账便会齐齐涌上心头。
李广虽为一代名将,深得战友甚至敌人的敬重,但在这件事上,他的行为更像个寻常匹夫。对比一下韩信发达后,擢升当年令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小混混,就能体会到帅才与将才在胸襟气度上的天壤之别。
李广是将门之后,天赋极好。他祖上是秦国将军李信,擒斩燕国太子丹(荆轲刺秦的主谋)的名将。史载李广“为人长,爰臂。”爰是猿的通假字,他的胳膊很长,天生适合射箭,他的子孙、部下天天跟着他学射箭,却没一个能超过他。也许正是这份极度的自信,让他不屑于循规蹈矩。射箭时,他往往要等到敌人靠近数十步内,有绝对把握时才发箭,“例不虚发”。这个习惯让他好几次陷于困境,几乎丧命,在打猎时曾数次被猛兽扑伤。
世人为李广抱不平,是因为相对于这些毛病,他的勇敢剽悍以及精湛技艺实在太让人热血沸腾。参加完人生最后一战,两手空空归来的李广终于认命了,也彻底绝望了。他懒得再去军法处解释迷路的原因,拔出腰刀自刭而亡。对这位六旬老兵来说,生而不能封侯,活着已无任何意义。
李广画像
然而,性格执拗、冲动的遗传性让这个英雄家族的悲剧并没因李广自杀而终结。李广幼子李敢追随霍去病作战,曾夺得匈奴左贤王旗鼓,赐爵关内侯。李敢把父亲自杀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卫青处事不公,竟动手打伤卫青。
以下犯上,大逆不道。这个罪名足以将李敢送上军事法庭。厚道的卫青从心里同情李广,便隐匿了这件事,没有声张。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十分愤怒,在一次打猎时从背后射杀了李敢。汉武帝当时正宠爱霍去病,不想追究这事,对外宣称李敢是打猎时被鹿角顶死了。
而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多年后因立功心切,自恃勇武,以五千步兵深入敌境数千里,遭到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多万骑兵围攻。在杀伤匈奴数万人,迟迟得不到增援后,他力竭投降。此举让李陵戴上了“汉奸”帽子,更给这个不幸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有个囚徒给卫青算命,说卫青定为贵人,官至封侯,结果真的应验了
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唱的一首歌那样:“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卫青戎马一生,化作阴山永伴汉武帝在另一个世界里长眠,他的一生就像阴山的铁青,冷冷的,写满荣光,但矗立在北方的大地上却从来没有骄傲过。阴山长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疆的冷月照着关塞的景色,冷月皓洁当空,关塞苍茫雄伟,可惜远征万里的士兵们大多回不来了,如果那些抗击匈奴的名将们还在,哪能让匈奴人度过阴山这道祖国北疆的天然防线呢?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这首《出塞》有着对敌人的蔑视,也有着对国家的忠诚,更有着一望绝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把宏大的时空感、历史的深重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写在了阴山上,注定会成为诗人写在山河之间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注定要和化作阴山的卫青一起成为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名片。
吞下刀子,走进史书,阴山的石头和风凝结着战斗的画卷,而英雄的成长史永远艰难。就像现在网络上说的,没有刘备,张飞就是个卖肉的,关羽就是个编筐的,而没有唐僧,孙悟空最多是只猴子;而当身价平凡的土豆,遇到传说中的番茄并得以搭配,价格就能番好几倍。当然,我们现在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汉武帝,卫青也就是个拉马的;而没有战争,就是再拉上八辈子马、再牵上八匹马,马夫卫青和平阳公主的爱情绝对不会完美。
卫青将军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有过这样一个镜头:晚年的卫青继续北伐匈奴,扫了汉武帝的兴,两人不欢而散。太子和小将们追问卫青原因,并说他人老怯阵,不复当年。当时,卫青跪在通往皇宫的高高的台阶之上,一脸茫然。但是,卫青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即会讲究、能将就,能承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那一个个的台阶,正如阴山把卫青将军推上了一个军事的高度,在那个高度上,他分明有些孤独。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 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 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而汉朝方面,自高祖刘邦平城被围事件发生后,由于实力不逮,加上有诸多内政事务亟待处理,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他凭藉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 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指挥骑兵作战的年轻将领,修筑军事要道。经过苦心经营,全面造就了 战略反击匈奴的军事、经济、政治条件。于是,汉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大规模战争的帷幕。他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匈奴
苦难的童年往往会给人的成长以精神的支撑,卫青亦是。
卫青的母亲在平阳公主的夫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按照颜师古在《汉书》的注解,“媪”者,是一个人去世之后才给的称呼,并非是活着的时候。“卫”者,当然是卫媪丈夫的姓氏。这和汉高祖刘邦的母被称为“刘媪”是一个道理,卫青卫子夫的生母“卫媪”是以夫姓尊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卫老夫人的意思。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说,卫媪的儿女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卫青和他的两个弟弟卫步、卫广三人就“冒姓” 为卫,这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私生子。另的一种说法,更为详细些,即是卫青的父亲叫郑季,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公务员”。
郑季去长安平阳侯(第一任平阳侯系汉初排名第二的功臣曹参)府办以事时,跟府上的女奴卫媪(卫青的母亲)成了相好,然后就有了卫青。而此时,卫青和母亲已经嫁给了卫青名义上的父亲多年,还生了一男三女,即: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
在汉代,女奴的儿子根本不招人待见,再加上卫青的母亲感觉供养卫青非常艰苦,就把他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父亲郑季的正室生的儿子们,根本不拿卫青当兄弟看待,而是把他当奴仆使唤(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后来,卫青就跟自己名义上的父亲姓了“卫”,而不愿意跟自己的生父姓“郑”。
汉开帝
卫青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尽了苦难,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的卫青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给平阳侯曹时的夫人、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做随从(骑奴)。平阳公主出行时,卫青就是她身边的骑兵卫士。
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你现在穷困,将来定为贵人,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被囚徒幸运言中,数年后,死了丈夫的平阳公主摇身一变成了卫青的老婆,并陪伴卫青走完了人生的路程,死后,俩人还合葬在了一起。
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平阳公主
卫子夫有了身孕,引起了陈皇后的嫉妒。陈皇后是汉武帝姑姑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与汉武帝成亲后,被立为皇后,但是无子,知道卫子夫怀孕后妒忌卫子夫。馆陶大长公主为了给女儿出气,意图谋害卫青。她抓到卫青,准备处死。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听到了消息,马上召集了几名壮士,赶往抢救,把卫青从死亡的边缘夺了回来。汉武帝得知后,大为愤怒,于是任命卫青为建章宫监、侍中、太中大夫,子夫为夫人,并召贵卫青的兄弟,数日间给卫青的赏赐便达到千金之多(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公孙敖也因此益加显贵。
英雄不问出处,这些并不影响卫青在今人眼里的完美军人形象,而这不仅是因为作为名将的他,让后人的敬仰。按《史记》记载,卫青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及三万户的不同记载),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卫青从不结党,且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这就像一位外国作家说的那样,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身投作工作的克己心在内。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人生如戏,需要的不是脑细胞的寡多。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死,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嘉其陪葬茂陵,“起冢像卢山(阴山)”。而卫青最初抗击匈奴是在今巴彦淖尔的杭锦后旗、磴口一带。(文/路生)
卫青墓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