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名(少年成名易翻船)

作茧自缚 2023-07-08 15:48:42 用户分享

“小婉君”今年43:年少成名红炸天,如今被父母催婚烦恼不堪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金铭近照)

1989年,9岁的金铭因主演18集爱情剧《婉君》,红遍海峡两岸。此后几年间,金铭又出演了《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梅花烙》等多部琼瑶剧,成为红极一时的童星。

童星似乎都打不破“童年爆红,长大沉寂”这个魔咒,金铭也不例外。成年后,金铭沉寂了。

金铭的个人问题一直深受网友关注,几年前网曝她结婚做妈妈了。其实今年43岁的金铭至今未婚单身,父母疯狂催婚让她难以招架,她甚至烦恼落泪……

01

(童年金铭)

金铭1980年11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父亲金一武在北京灯泡厂供销科上班,母亲王玲玲在北京绢花厂工作。金铭是家中独女。

金铭小时候与父母住在大杂院里,她在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上学时,每天不用父母接送,自己步行两站地。

王玲玲和丈夫是普通工人,一直想让女儿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金铭上幼儿园时,父母就给她报了音乐、美术、舞蹈、表演、乐器等特长班。

(金铭童年)

一到星期天,母亲就带着金铭到处上课,有时一天要赶往3个地方上课。母女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经常在追公共汽车的途中啃冷馒头。

小学一年级时,金铭就进了央视银河少年合唱团。爸爸经常出差,懂事的小金铭帮妈妈分担家务。

妈妈在厨房做菜时,她负责择豆角、剥蒜瓣、倒垃圾。饭后金铭还主动帮妈妈洗碗。

1989年,琼瑶剧《婉君》准备开拍,在内地海选“小婉君”的扮演者。琼瑶在北京面试了100多个小姑娘,都不满意。

(琼瑶)

银河少年合唱团的老师早就为金铭递交照片报名了,但剧组一直没有通知她面试。

琼瑶找不到合适的小演员,很是焦虑,便随手翻那一摞没有参加面试的小演员资料。

照片上的金铭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扎着两根小辫子,显得机灵可爱。

琼瑶眼睛顿时一亮,对工作人员说:赶紧通知金铭这个小演员。第二天上午,金铭正在学校上课,《婉君》剧组的工作人员赶来将她接走了。

(金铭《婉君》剧照)

(金铭、俞小凡《婉君》剧照)

试过镜后,琼瑶当场确定让金铭在《婉君》中饰演“小婉君”。

这时金铭才9岁,母亲王玲玲不放心女儿独自去剧组,便跟在剧组照顾女儿。

王玲玲还向剧组提出:女儿的文化课不能耽误。于是剧组又给金铭请了一名老师,给她补习文化。

1990年2月,18集爱情剧《婉君》在中国台湾和内地多家电视台热播,在海峡两岸引起轰动。

金铭饰演的“童年婉君”以天真可爱、温婉清纯的形象,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该剧的主题曲《婉君》经歌手李翊君演唱后,也广为流传。

金铭凭借《婉君》一炮打响后,片约纷至沓来。紧接着,她又在琼瑶剧《雪珂》中饰演“小雨点”,在《望夫崖》中扮演大小姐“康梦凡”。

1991年,金铭接拍42集琼瑶剧《青青河边草》,琼瑶根据金铭的年龄,重新为她写戏。

02

金铭在拍摄琼瑶剧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台湾红到炸。中国台湾知名的华星唱片公司,为金铭灌制了《小雨点》《下课后》《陪你唱歌聊天过新年》等10张个人专辑,每张发行量都突破20万张。

(金铭剧照)

1992年,金铭又在21集琼瑶聚《梅花烙》中扮演“小白吟霜”。

金铭成名后,每天要收到几十封观众来信,很多台胞到大陆来,都会收到大陆亲友的嘱托:让他们从台湾带几张金铭的海报过来。

一位台商在接受采访时说,他7岁的儿子每晚睡觉前,一定要看两眼“小婉君”才睡得着。

还有很多少男暗恋金铭,希望长大后找她做女朋友。当时还在武汉上高中的撒贝宁就是其中的一位。

撒贝宁成长为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后,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14岁就暗恋金铭,长大后想娶她做妻子。

金铭爆红后,找她拍戏的络绎不绝,王玲玲既是女儿的保姆、保镖,又是她的经纪人。她担心女儿耽误学业,将很多戏约都推了,金铭只有寒暑假才可以出去拍戏。

因此,金铭虽是红极一时的小演员,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学一二年级,金铭是优秀生;三四年级,她是三好学生;小学五年级时,金铭被学校评为6位小标兵之一。

1992年,金铭还当选为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由于母亲严格把关,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铭只接拍了《熊猫小太阳》《天涯歌女》《倚天屠龙记》《我爱美人鱼》等少量的影视剧。

因红得炸了天,金铭参演的每部戏都火,很多观众追剧追片就是为了看她。

荧屏上的金铭是著名童星,可生活中的她依然是个童心未泯的小姑娘。

她爱跳皮筋,喜欢长毛绒玩具,她爱吃妈妈给她煮的面条,经常嚷着让爸爸骑自行车载她去买冰糖葫芦。

金铭还在家里养了几只小鸽子,她在家时坚持给鸽子喂玉米喂水。她出去拍戏时,就托付父母帮她做这些事,别让鸽子渴着饿着。

金铭也追星,迷恋小虎队3个帅哥,她在台湾拍戏时,没有时间去找小虎队。小虎队来北京演出时,金铭高兴地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03

1993年,金铭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市五中,她在这里完成了初中、高中六年学业。

由于知名度太高,中学期间金铭演出不断,她参加过央视六·一晚会、3·15晚会等多档大型文艺演出,表演了《搬家之后》《我的双休日》等小品,深受观众喜爱。

(金铭)

1999年,金铭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可以保送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或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但金铭不想学表演,想当一名外交官,于是她打算报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父母不赞成金铭的选择,担心女儿考不上北大。

两代人经过多次沟通,父母也没能说服金铭。为此王玲玲特别纠结,背着女儿与丈夫商量:要是金铭考不上北大,我们就送她出国留学。

金铭小时候拍戏挣了些钱,父母舍不得花,全积攒下来了,够支撑女儿出国留学了。

(金铭剧照)

临近高考时,王玲玲参加一些聚会,得知别人的孩子报考北电或中戏表演系,她特别纠结。

那段时间,王玲玲的血压飙升到200mmHg,非常危险。有一次,她因为血压高昏倒在沙发上。妈妈醒来后,金铭焦急地问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告诉她:你妈担心你的未来,压力太大了,她一直在背着你吃降压药,但血压怎么也降不下去。

金铭的心被刺痛了,她流着泪告诉父母:你们不要为我担心,如果我今年考不上北大,我就听你们的,明年再考北电或中戏。王玲玲和丈夫的焦虑这才有所缓解。

尽管如此,王玲玲和丈夫身上的压力始终无法卸去。女儿放学后在家复习功课时,他们担心将压力传递给金铭,就去家附近的公园遛弯。

夫妻俩围着公园一圈圈走,眼神很是迷茫。直到夜深了,他们才蹑手蹑脚地回家,然后小心翼翼洗漱完上床睡觉,生怕弄出响声影响女儿学习。

幸运的是,金铭在1999年高考中发挥很出色,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通知寄到家里当天,金铭和父母都哭了。

其实金铭放弃保送考北大,也承受巨大压力,她是公众人物,认为没有考上大学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因此整个高三期间,金铭承受的压力并不比父母小。

但这个9岁就拍戏的小姑娘,内心足够强大,如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为了将来做一名外交官,金铭大学期间学习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多国语言,被同学们称为才女。

金铭社会活动也很多,还接拍了《我爱美人鱼》《无敌县令》等多部电视剧。

04

2003年金铭大学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她没能成为一名外交官,而是进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工作,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演艺圈。

(金铭《爱情悠悠药草香》剧照)

成年后的金铭,身高只有1.58米,在女演员中个头偏矮。她长了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像个没长开的小姑娘。

导演喜欢用锥子脸、亭亭玉立的那类女演员,因此金铭的戏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大学毕业后,金铭只接拍了《江山美人》《清明上河》《新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紫檀王》《爱情悠悠药草香》等少量的影视剧,而且她饰演的也不是绝对的主角。

金铭渐渐沉寂了,被观众淡忘了。从9岁开始拍戏,到如今43岁,金铭只接拍了29部影视剧,数量确实偏少。

2010年,金铭30岁了,父母开始担心她的个人问题。金铭曾是著名童星,又拥有北大的教育背景,对爱情有自己的要求。

很多人认为,只要一个男人长得帅,又有钱,就配得上金铭。殊不知金铭将性格、志趣、生活理念是否相融,看得比长相和经济条件更重要。当然外表和经济条件也是要考虑的,但不是排在第一位。

这些条件综合到一个男人身上,就不是那么容易寻找的,因此金铭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另一半。

金铭自从年满30岁后,她每年长一岁,父母的焦虑就增加一分,逮住机会他们就催婚。

金铭理解父母的心情,但父母催婚太频繁,带给她巨大的烦恼和压力。

茫茫人海,能遇到一个结婚对象不容易,你选择别人,同时别人也在选择你。

2019年,网上铺天盖地爆出消息,说金铭结婚做妈妈了,她的丈夫名叫安玉刚,是一位文化儒商,长相帅气,身家丰厚。有人还将金铭与安玉刚的合照发到了网上。

05

(金铭)

身边人都很惊讶:怎么没见金铭谈恋爱,就结婚做妈妈了?朋友们打电话责怪金铭:结婚做妈妈这么大的事,都不告诉我们,可见没将我们当朋友。

金铭哭笑不得:我哪里结婚做妈妈了?本姑娘现在依然单身一人。我是个演员,网友说我结婚做妈妈了,我有什么办法?

金铭还说:我与安玉刚是普通朋友,有过工作上的合作,别人将我们的工作照发到网上做证据。

金铭的父母也被人误解,他们在公园遛弯时,有人说:你们也不去替金铭带宝宝,还天天这么潇洒?

(金铭)

王玲玲叹了口气:我女儿现在还单身呢,网上是假消息,我们也希望她早日结婚做妈妈。

因为安玉刚已经有女朋友了,担心影响对方的恋情,2020年金铭在微博里发文辟谣:安先生不是我同学,更不是我先生。

安玉刚也在微博里表示:我和金铭只是好朋友。

然而两人的辟谣,依然没能阻止谣言继续传播。2021年,网上又出现很多文章,说金铭与安玉刚结婚做妈妈了。

金铭再次在个人社交平台辟谣:辟了这么多次谣,还写这么不靠谱的文章,就是你们不对了。

(安玉刚与妻子周宸佳在领证现场)

(金铭近照)

2022年11月,安玉刚的妻子、美女演员周宸佳怀孕了。安玉刚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两人的合照和结婚证,等于再次帮助金铭辟谣。直到这时,谣传才被澄清。

2023年4月,金铭已跨入43岁门槛,依然未婚单身。父母的压力越来越大,动不动就苦口婆心地催婚,这让金铭烦恼不堪。

她也想找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异性,风风光光将自己嫁出去,可这个男人至今还没有出现。

金铭渴望爱情,渴望早日拥有幸福稳定的小家庭。优秀的小伙子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大胆去追求金铭,别让这样的好姑娘继续单身下去!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解缙:年少成名并非好事,张狂不自知,最终被明成祖朱棣授意杀死

(紫禁城)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

正月十三。

北京城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喧哗声此起彼伏,人们仍然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

“靖难之役”已经过去整整十三年,此时中原平定,四海太平,八方拜服,万国来朝,俨然一副盛世光景。

而在紫禁城正阳门西北角的诏狱里,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景象。

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明史》

幽深阴暗的监牢里,关押着一众或有罪或无辜的犯人。

但无论是有罪或是无辜,这些人都曾在这所号称是中国古代最凶残无情的监狱里受到了近乎非人的对待。

断水断粮,严刑拷打,囚犯们鲜血淋漓,四肢瘫痪,毒疮满身,步立俱废已是寻常之事。

而在诏狱深处的一间牢房里,却有一名犯人,不戴脚镣,头上也并不戴枷,这人神态自若,端坐在牢房之内,气定神闲,似在闭目养神。

而牢房之内,更是打扫的干净异常,即不灰暗,也不潮湿,门口一支红烛垂泪,更是将半扇牢房照的异常明亮。

现在,牢房的门被推开,一个人走了进来。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纪纲。

(纪纲 形象)

诏狱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它同样是大明的法律部门,但却并不受刑部、大理寺抑或是都察院的领导,而是受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直接管理。

所以这地方儿,除了锦衣卫,很少有人能这么大摇大摆的走进来。

推门而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

御赐金衣,四兽飞鱼,绣春宝刀,莫说是寻常百姓,就算是朝廷官员们,见了这身衣服,心里也得掂量掂量,看看别有什么把柄,落在人家手里。

但此刻,这位都指挥使却端着一叠酒菜,毕恭毕敬,径直的坐到了牢房里的犯人面前,仿佛这位犯人此刻并非阶下之囚,而是自己极为净重的人。

纪纲坐了下来,一番寒暄客套。

大致是问一下在诏狱的生活还习不习惯,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今天这也过年了,我特地代表全体锦衣卫来看望一下你,怕你孤单,我还带了酒菜,咱们兄弟俩吃点喝点,就算是共贺新年了。

对面的犯人嘴角轻轻抽动,没有说话,拿起筷子,尝了几口菜,旋即举杯,一口一口的戳饮了起来。

但他似乎不胜酒力,只饮了几杯,就只觉得天旋地转,只好伏在桌上,稍事休息。

纪纲看眼前的犯人已然醉倒,却发出了一声冷笑,这冷笑十分渗人,宛如寒夜里的一柄钢刀,直击人心。

他一声招呼,在牢房门口,又进来两个锦衣卫的总旗,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架着酒醉的犯人缓缓踱步出去了。

(雪夜)

夜半时分,紫禁城突降大雪,整个北京城刹那间银装素裹,天地之间一派肃杀。

这名醉醺醺的犯人仅穿着一身单衣,在冰天雪地中昏睡不已,然而他的生命体征却已经逐渐流失。

大雪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他停止了呼吸。

此刻,遥望北京城内,烟花绚烂,灯火通明,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题记

时间回到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这一年,江西吉安府的一户普通人家里,诞下了一个十分不普通的男孩。

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做解缙。

之所以说解缙同志不普通,是因为他实在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五岁诗文倒背如流,七岁提笔能写文章,十岁口诵千字,一字不差,十二岁看遍四书五经,并且能开经释讲,融会贯通。

神童,不管是放在当时还是现在,这样的人,我们统称他为神童。

神童解缙少年聪慧,长大之后也立刻开启了自己的“开挂人生”。

而之所以说是开了挂的人生,是因为解缙的前半生,实在是太顺了。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解缙参加乡试,中解元,名列榜首。

次年,解缙又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授庶吉士,官拜翰林学士。

(解缙)

本朝太祖朱元璋曾亲自接见过解缙,对他十分器重,并且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明史》

你和我虽是君臣,但我非常赏识你,所以我认为,我们不仅仅是君臣,更情同父子,所以你更要对我知无不言。

皇帝都拿自己当亲儿子了,这位殊荣,放眼整个大明朝,很有可能是独一份了。

太顺了,实在是太顺了。

考试就中举,中举就当官,当官就被皇帝器重。

相比那些多年怀才不遇的同时期官员,例如黄淮、杨士奇、吴溥等人,解缙简直可以说是天选之子。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解缙在文化水平上的造诣,的确了得。

治国安邦,谈论国事,他不在话下。

吟诗作曲,操弄文学,他更加擅长。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臣子,很难不得到皇帝的器重。

但皇帝的话,是要细细琢磨的。

朱元璋曾经拍着胸脯告诉解缙,咱俩关系好,有话你就说。

这是啥意思呢?

要分两方面看。

一方面,皇帝的确是十分欣赏解缙的才学,认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堪国家大用。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的是,朱元璋同志的身边并不缺少说话的人。

或者说,并不缺少文臣。

刘基、李善长、周德兴、胡惟庸,这些同样富有才学,能说会道的文臣们皇帝尚且弃如敝履,杀掉的杀掉,辞退的辞退,皇帝何必如此中意一个小小的解缙呢?

所以我认为,皇帝表面上是让解缙多和自己沟通,多进言上疏,但实际上,是在告诫解缙要管好自己的嘴。

朱元璋不是唐太宗,他没有太宗皇帝那种从谏如流的气度,作为开国皇帝,日日操劳国事已经让皇帝十分疲惫,他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再去听一班文臣们整天在他耳边絮絮叨叨了。

朱元璋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唐太宗,但解缙却把自己当成魏征了。

(明太祖朱元璋)

皇帝找解缙谈完话的第二天,解缙就上表了一封长达数万字的奏折,痛陈利弊,直言不讳的指责皇帝的过失。

不久,解缙又上《太平十策》,针砭时弊,希望皇帝可以总结经验,修德政,搞改革,发展国力民生。

没两天,解缙又上了一封《论袁泰奸黠状》,指责当时的御史袁泰藐视朝纲,贪污。

可以这么说,如果朱元璋同志有手机的话,那自从他把手机号码告诉解缙之后,他每天收到解缙的短信数量都是99+。

朱元璋很愤怒,后果很严重。

给你手机号是为了方便咱们联系,而不是让你借机来骚扰我的。

于是朱元璋找来解缙的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话:

“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明史》

皇帝告诉解缙的父亲,你儿子吧,心浮气躁,实在是太烦人了,年轻人爱出风头我可以理解,但他现在这种情况,实在是很难在朝廷里混下去啊,所以你就先把儿子领回去,让他在家潜心沉淀十年,到时候再来朝廷,我一定委以重任。

结果就这样,解缙同志稀里糊涂地就下岗了。

解缙实在不明白,明明是皇帝让自己多多进言,多多表现,怎么现在反而变成了自己爱出风头了呢?

但皇帝让你下岗,你只能下岗。

解缙同志离开了京师,回到了江西老家。

君臣彼此都不知道,这次匆匆的告别,却是人生中的最后一面。

皇帝和解缙定下了十年之后再相会的约定,但老朱同志没等活到十年,就龙驭上宾,领了便当。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一代传奇帝王朱元璋驾崩,时年七十一岁。

老皇帝死了,新上台的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

虽然建文皇帝从小就受儒学文化熏陶,十分尊敬天下的文人士子,但当时的皇帝,身边并不缺少什么绝代才子,当世大儒。

齐泰、方孝孺、黄子澄这样的博学人士已经足够皇帝使用,所以解缙并不在皇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段时间,是解缙人生的低潮期。

他在偏远的甘肃做过看守城门的卫吏,在清冷的翰林院当过待诏,十年人生如意,十年困顿难当,解缙同志可以说是饱尝了世间变化。

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靖难之役,可能解缙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此消沉,成为史书上一个极为普通的名字。

但命运,似乎再一次地选中了他。

燕王朱棣从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一路高歌猛进,越平原,过长江,直打到南京城下。

大家心里都很有数,建文朝廷要凉了。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解缙和朝廷里的几位同僚们连夜举行了一场聚会。

参会的人员有,翰林陪读胡广,翰林待诏解缙,翰林编修吴溥,翰林学士王艮。

大家开会的主题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同朝为官,现在建文朝廷要完蛋了,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出路。

会议一开始,胡广、解缙、吴溥慷慨激昂,表示要誓死追随建文帝,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只有王艮同志一言不发,只是暗自流泪。

于是大家在嘲笑了一番王艮不太爱国,很没气节之后,各自散会,各谋生路。

事实证明,满口道义者,最不可信,一语不发,乃为忠良。

胡广、吴溥在南京城破时双双投降,归顺了永乐皇帝,而我们的主人公解缙更是没等破城,提前一天就收拾行李投奔了朱棣。

对于解缙的出逃,作者是十分理解的。

因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充满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他还想要去完成更为伟大的事业,所以他绝对不会和建文朝廷一起陪葬。

大家各奔东西,只有那个一言不语,默默无闻的翰林学士王艮,回家之后,净身沐浴,从容自杀。

虽然王艮同志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我在这里仍然要为他留下一句评语:

这是一位忠义的人,宁肯杀身成仁,也决意不负皇恩。

虽然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和事迹,但他同样应该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现在,把故事说回到我们的主角,解缙的身上。

对成祖朱棣来说,能收获解缙这样的人物是极为开心的。

(明成祖朱棣)

建文皇帝的近臣们大都忠贞死节,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儒士方孝孺更是跟自己唱反调,连篇登基诏书也不肯给自己写。

新皇帝是篡位登基,他急需得到天下文人士子们的舆论支持,而恰在此时,解缙来了。

永乐元年,解缙升翰林侍读,并进入内阁参预政事,正式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一代内阁成员之一。

不久,皇帝又升解缙为内阁大学士,并且交由其主编《永乐大典》。

是的,朱棣很信任解缙,并且给了解缙很大的展示平台。

你有能力,那我就使用你的能力,你有才华,那就请君发挥你的才华。

对皇帝来说,解缙曾经是自己父亲最为看重人才,而自己父亲的臣子为自己所用,无疑是前朝的臣子们对自己的一种承认。

作为一个篡权夺位的皇帝,朱棣需要这种承认。

而解缙主编的《永乐大典》,想必就不用我再多做介绍了。

全书22877卷,11095册,字数总计约3.7亿,收录经史子集百家之书,涵盖古今文化各行巨著。

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丰碑。

如果说永乐皇帝是这座丰碑的奠基者,那么解缙就是这座丰碑的缔造者。

(永乐大典 局部)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

全书落成,而解缙的名字,也将光耀史册,名垂青史。

作为一名文人,解缙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而作为一名文臣,他的地位也已经无可比拟。

公元1404年,即《永乐大典》落成的前四年,解缙升任右春坊大学士,位列内阁首辅。

天下文人,功为第一,朝廷之上,权为首冠。

说实话,解缙有点飘了。

他平日里在内阁对皇帝多有进言,直言不讳,这倒也罢了,因为首辅的工作就是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儿。

朱棣不是朱元璋,他比他老子的心胸要宽广不少,所以解缙事儿多,啰嗦,他还可以忍受,但解缙管的太宽,居然把手伸到了册立皇储的事情上,这皇帝可就忍不了了。

解缙和世子朱高炽交好,皇帝一问他应该立谁当太子,解缙张嘴闭嘴就是朱高炽。

皇帝给次子朱高煦整点赏赐,加封点爵位,解缙就大呼小叫,表示皇帝这么做实在不是很合适。

(朱高炽,即后来的明仁宗)

依我看,不合适的,其实是解缙。

区区臣子,就算有天大的功劳,难道还想左右帝王的言行不成?

而恰在此时,世子朱高煦因为得不到解缙支持,开始在朝堂之上对解缙多有打压。

解缙是臣子,而儿子是亲人,架不住朱高煦整天在皇帝耳边吹风,今天说解缙狂妄自大,明天说解缙目中无人,后天说解缙蔑视朝纲,一来二去,皇帝实在是忍不了了。

天下初定时,我需要你,因为你代表了前朝的文臣,你支持我,就代表了大臣们支持我。

永乐开元时,我需要你,因为我要缔造一部古今奇著,来为这盛世锦上添花。

而现在,我已经不再需要你了。

皇室是最为无情的封建产物,每个人都只能陪他走一段路。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先贬解缙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后又改贬交趾。

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

朱棣的意思很明显,眼不见心不烦,我把你弄得越远越好。

解缙在某种程度上又下岗了。

但这位仁兄实在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

他认为,你爹和你侄子的大风大浪我都挺过来了,你这一朝我还混不下去了?

于是,四年之后,即公元1410年,解缙再度返京,想要面见皇帝,再谋个一官半职做一做。

但很可惜,解缙同志风尘仆仆的赶回北京,但朱棣北征鞑靼未归,并不在京师之中。

没办法,解缙无处可去,只能找自己以前在朝廷里最要好的知交,已经成为太子的朱高炽聊聊天。

我想,可能也只是聊聊天了。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他是内阁首辅,是《永乐大典》的缔造者,是天下寒门士子们都知道的文人传奇。

而现在,他孑然一身,只剩下无尽的萧条和落寞。

解缙无意,其他人却是有心的。

这个有心的人,就是一度得不到解缙支持而屡屡加害解缙的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 形象)

皇帝北征归来,朱高煦立刻去打小报告:

“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明史》

朱高煦告诉皇帝,解缙这位老同志,办事可太不讲究了,千里迢迢来京城,不来拜见父皇,居然先跑去找太子,搞不好他和太子有什么密谋,又或者他又要搞些鸡鸣狗盗,欺瞒皇帝的事儿。

说实话,这个小报告,逻辑混乱,毫无实据,根本没有一点杀伤力和可信度。

但朱棣却十分愤怒。

对朱棣来说,解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存在。

一想到解缙,皇帝就能联想到那段靖难时的岁月。

而一看到解缙,又会让皇帝回忆起自己是靠着他来笼络天下士子,制造舆论的。

解缙帮助过他,但解缙也是他不堪回首的往事。

皇帝很生气,我酌情你的小命,把你赶的远远儿,你居然还敢回来?

好大的胆子!

朱棣终于不再留情,这位向来杀伐果断的君王在战场之上可以以一敌百,又怎么会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文臣呢?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皇帝将解缙抓捕,投入诏狱。

(诏狱)

在监狱里度过你的余生吧,你这个张狂不自知的解缙!

这一关禁闭,就是整整五年时间。

对解缙来说,这是一段极为难熬的岁月。

但他毕竟是内阁首辅,身在诏狱,锦衣卫们却不敢怠慢他。

咱们的这位永乐皇帝向来喜怒无常,今天把他关诏狱了,后天万一又调回内阁,官复原职该怎么办?

所以就算锦衣卫们心狠手辣,残酷无情,但也从来不敢把刑罚往解缙的身上招呼。

如果一切仅仅是这样,那么其实并无大罪,只是因为皇帝迁怒而被关进来的解缙很有可能会在某次大赦天下中被放出来,可能继续做官,可能就此成为普通老百姓。

不管怎么说,至少对解缙本人来讲,还算是一个比较欣慰的结局。

但历史却偏偏不要解缙如此结束自己的一生。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的一天,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按照惯例,向皇帝呈交了一份诏狱在押人员的名单,皇帝拿过来随手一翻,再一次看到了解缙的名字。

解缙,解缙。

皇帝喃喃自语。

老朋友,好久不见了。

皇帝轻描淡写,指着解缙的名字,说了这么一句话:

“缙犹在耶?”——《明史》

皇帝说:解缙还活着呢?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皇帝是在反问纪纲,解缙怎么还没死?

这回锦衣卫们明白了。

原来,皇帝在将解缙投入诏狱的那一刻开始,就从来没打算让他活着出来。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解缙的书法)

解缙死了,这位明朝最负盛名,被诸多后世文人推崇为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大明的第二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的缔造者,冻死在了一个四下无人的雪夜里。

多年以前的一个雪夜,江西吉安府里一个男婴的诞生,打开了这段大明才子传奇的序幕,而如今白雪皑皑,待到明日太阳升起,重新照耀在紫禁城的每个角落里时,没人会知道这具干枯瘦弱的尸体之下,藏着的是一段多么跌宕传奇的往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