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的繁体说说(八字的繁体说说句子)
中华历史汉字的演变每日一字,第八字说“象”
象”是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篆书的“象”字就是一头用线条简单勾勒的长着长鼻子的“大象”(如下)。《说文·象部》中说:“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可见,“象”的本义是大象。
然而,奇怪的是,在现代汉语中,“象”除了表示“大象”这种庞大的动物外,这个字还有“想象”、“形象”、“模仿”等意思,“象”的这些意思从哪儿来的呢?
韩非在他所著的《解老》中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韩非这段话的意思是:大象在中原绝迹后,人们很少见到活着的大象见到死象残留下来的骨架,就据此想象活象的样子,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揣测这样的思维活动称之为“想象”。并由此引申出“象”的其他一系列意思,如“形象”、“气象”以及“像不像”等。
由“象”构成的字我们先说一下“豫”字。“豫”字由一个“予”字和一个“象”字组成(如下)
在“豫”字中,“予”表音,“象”表意。《说文·象部》中说:“豫象之大者。”所以,“豫”的本义是大象。
说“豫”的本义是大象,我们可以在一个常用的词——“犹豫”或“犹犹豫豫”中找到根据。“犹豫”的意思是迟疑不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犹豫”这个词中“犹”和“豫”分别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一点多数人或许没想过。但是,当我们在《老子》中见到下面这句话时,就不得不想一想“犹”和“豫”分别是什么意思了。《老子·十五章》中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卡……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在这里,老子并没将“犹”与“豫”合在一起说,而是分开来说的那么,这里的“犹”与“豫”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犹是犹猢,一种猴子。《说文)中说:“犹,兽名,多疑。”这种猴子生性多疑,所以,老子说“犹兮,若畏四邻”,是以“犹”的多疑比喻“善为士者”的警惕戒备之心。而“豫”则是指大象。大象本来动作缓慢,冬天行走在结冰的河上就更显得小心翼翼,所以,“豫兮,若冬涉川”,是以大象行走在冰面上的样子形容“善为士者”的小心谨慎。
由于大象走起来摇鼻晃脑,行动迟缓,所以,从本义为大象的“豫”字还引申出了“安适”、“安乐”、“快乐”等意思,这里就不多说了。
此外,值得提上一句的是,河南省简称为“豫”。从河南简称为“豫”来看,我们可以揣测河南在古时候应有许多大象,否则这个地方为什么称为“豫”呢?!
第二个由“象”组成的字我们说一个“为”字。不过,这个“为”字无论从其繁体形式上看,还是从简体形式上看,现在都很难找出“大象”的影子,但“为”确是以“大象”为基础造的字。我们在甲骨文、金文的为”字中不难看出“为”是“一只手牵着大象”的样子(如下)。
用“一只手牵着大象”表示“为”的概念说明在古时候的某段时间内人们比较普遍地使用大象作为劳动的帮手。
由“为”组成的汉字中有一个比较偏僻的“妫”(音gui)字,这个字比较少见。
北京有个延庆县,延庆县古称“妫川”。之所以称作“妫川”,是因为延庆县内有一条大河—妫水河贯穿全境。简体的“妫”字由“女”字和“为”字组成;而在金文中,这个“妫”字则由一个“女”字,一个表示手的“爪”字,另加“一头象”三部分组成,其字形所表示的内容为“女子手牵象”(如下)。
“妫”字为什么这样写?据史书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想把王位传给舜。为了考察舜的品德和才能,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史记》中说:“舜居妫汭”,并说,“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妫汭就是“妫水河”。也就是说:当时舜的老家住在妫河边,舜为了让娥皇和女英尽妇道,也把尧的这两个女儿带到了妫水河边,并没有因为她们是尧的女儿就特别地优待她们。传说,那时的妫川时有野象出没,毁坏农田,伤及山民。后来山民们在娥皇与女英的率领下驯服了野象,这样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娥皇、女英驯服野象的功绩,人们便以“女子手牵象”,即“妫”来命名了这个地方。这就是“妫”字的含义和来历。
舜继承了王位之后,为了治理好国家四处奔波,最后死在了湘水边上的苍梧山。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手抹泪水,失声痛哭。据说,泪水挥到了竹子上,把竹子染得斑斑点点,后来人们就称这种竹子为“湘妃竹”。
最后,娥皇、女英双双投湘水自尽,为舜殉情而死。二女死后楚人为她们立祠,当作湘水的女神来祭祀。屈原《九歌》中分别有《湘君》《湘夫人》两首辞。学者们认为,“湘君”指的是舜,为湘水之男神;“湘夫人”指的是娥皇、女英,为湘水之女神。
到“湘妃”,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另一位“潇湘妃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红学”上对于林黛玉的死一直有激烈的争论。其中一种看法认为:林黛玉是投水或沉湖而死。在我们所见到的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死时的场景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国成大礼”,即在宝钗与宝玉成婚时黛玉忧愤而死。
《红楼梦》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这不是曹雪芹的原意。为什么?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没有后四十回,但许多人物的命运,包括黛玉的命运以及可能的死法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是交代了的。
“潇湘馆”原名为“有凤来仪”,“元妃省亲”走后更名为“潇湘馆为黛玉的居处。因为黛玉住在“潇湘馆”,所以她的绰号又名“潇湘妃子”。这绝不是曹雪芹的闲来之笔,而是大有寓意在里面的。“潇湘妃子”是谁?“潇湘妃子”乃殉情投水而死的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这无疑是在暗示黛玉的命运。
类似的暗示我们在《红楼梦》中还可发现许多,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林黛玉的“题帕诗”。宝玉挨打仍不忘黛玉,派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条手帕,黛玉深为感动,即刻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其中第三首是这样的:
这分明就是黛玉在告诉宝玉,如果我们的爱情没有结果,我林黛玉会效仿娥皇、女英投水而死。
“彩线难收面上珠”一彩线固然可以串起珍珠,但我整日以泪洗面的泪珠却是串不起来的。
湘江旧迹已模糊”一湘水边上娥皇、女英投水自尽的旧迹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然分辨不清了。
“窗前亦有千竿竹”—我的窗前也有一片娥皇、女英挥泪成斑的湘妃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不知这竹上是否要染上我的泪水香痕?
类似或明或暗的提示、描写、隐喻还有很多,恐怕没人会认为曹雪芹做了这么多的铺垫会是无意的。如果有意,那“意”又是什么呢?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高鸭把宝钗成婚与黛玉命绝这两个大喜大悲的情节放在一起无疑营造了戏剧效果,但却使人们无法品味宝玉婚后黛玉所经历的寂寞与凄凉,他把需要在时间中经历的心灵折磨压缩成了霎时的肉体毁灭,其实是弱化而不是强化了黛玉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所以,这样的安排尽管有戏剧性,却不能说是成功的,当然更不是曹雪芹的原意。
今天这期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今后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一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日一字一图(成)字 字源及五体书法
一日一字一图主要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既方便又实用且较准确的信息,主要分下面这些小版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康熙字典、汉字释义、字源解说、字形演变、字源字形、字形对比、词性引申线索、词汇分类、书法欣赏等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收获!
一日一字一图【成】字的正确五体字形:
一日一字一图【成】字的正确五体字形
成字起源说:
成 chéng,汉语常用字。
成,会意字。
一种解释为:古文字从戊(大斧),从丨(杵)。表示斧、杵具备,就可以完成事情。本义是完成。
另一种解释为:甲骨文左下角似一块木状物,右边是一把长柄板斧,用以斧劈物会斩物为誓以定盟之义,金文大体相同。小篆讹变成从戊、丁声。隶变后楷书写成成。
还有一种解释为:甲骨文得1成字,右边的一物为(戌,斧或大刀,战具),在左下边加上○形状物,(○,城邑),戌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有的甲骨文在战具左下方将城邑“○”,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再有一种解释为:甲骨文、鼎中多作戊下多加一斜划,高鸿缙以为指事字,表示休兵和好之义。
这几种解释孰对孰错不能下直接定论,大家自己去理解会意吧。
会意成字字形
小篆米字格字形
小篆米字格字形
隶书米字格字形:
隶书米字格字形
成字两个异体字米字格字形:
(注:异体字共两个,头条显示不出,只能图片显示。)
成字异体字米字格1
成字异体字米字格2
楷书四大家米字格字形:
欧阳询米字格字形
颜真卿米字格字形
柳公权米字格字形
赵孟頫米字格字形
成字动态笔顺演示:
成字动态笔顺演示
成字静态笔顺演示:
成字静态笔顺演示1
成字静态笔顺演示2
成字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成
繁体:无
异体:共两个,头条显示不出,只能图片显示。
异体成字1
异体成字2
拼音:chéng
吉凶寓意:吉
五行:金。(以孩子的八字和五行的喜忌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每个汉字都是和五行相对应的,因而五行缺什么就会在名字中找到该属性的字来补足)
部首:戈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2
总笔画:6
康熙字典笔画( 成:7 )
说文解字笔画( 成:7 )
笔顺:一ノフフノ丶 (笔顺说明:提为横,点为捺,竖勾为竖,横折或竖提都为折。)
笔顺读写:横撇折折撇捺
笔顺编码: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
笔顺编号:135534
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会意
汉字部件构造 :成
五笔:DNNT
仓颉:IHS
注音:ㄔㄥˊ
郑码:HMY
四角号码:53200
统一汉字:0401
注:成字其它音韵参考:
[ 国 语 ]:chéng
[ 上古音 ]:耕部禅三母,zjieng
[ 广 韵 ]:是征切,下平14清,chéng,梗開三平清常
[ 平水韵 ]:下平八庚
[ 唐 音 ]:*zhiɛng
[ 粤 语 ]:cing4seng4sing4
[ 闽南语 ]:chiaN5,chhiaN5,seng5,siaN5
注:成字异体字有两个:
请看下边两个成字图片字形。
成字异体字
说文解字:
成,chéng,就也,从戊,丁聲。(徐鍇曰:“戊中宫成於中也。”) (氏征切)
【译】:成谓完成,实现。形声字,戊为形符,戊有茂义,引申有成就义;丁为声符。(徐锴说:“戊为中宫,万物皆成於中。”)
古文成,从戊,从午。
【释】:午属南方,南方为夏,亦有物成之义。
【按】:甲骨文、鼎中多作戊下多加一斜划,高鸿缙以为指事字,表示休兵和好之义。
(成,原本会意字,甲骨文左下角似一块木状物,右边是一把长柄板斧,用以斧劈物会斩物为誓以定盟之义,金文大体相同。小篆讹变成从戊、丁声。隶变后楷书写成成。)
【又】:会意字。古文字从戊(大斧),从丨(杵)。表示斧、杵具备,就可以完成事情。本义是完成。
说文解字注:
清 说文解字注,(成) 就也。从戊。丁聲。氏征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
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详情请看图片。
康熙字典411页
字源解说:
1、甲骨文如下甲骨文文字图1、2、3:
甲骨文文字图1
甲骨文文字图2
(戌,斧或大刀,战具),在左下边加上○形状物,
战具下边的○形状物
(○,城邑),戌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有的甲骨文在战具左下方将城邑“○”,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甲骨文文字图3
一点指事符号
2、而金文成字,它继承延续了甲骨文的字形。
金文成字
3、小篆呢,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戌”形的,已变为:从戊,丁聲。
小篆成字
4、经过隶化后的楷书形成现在的成字。
楷书成字
成字字形演变:
成字字形演变图
成字字形比对:
成字字形对比
词性引申:
请看下边图片。
引申线索
词解分类:
成的原意是成盟、和解。“成”还有延伸成成全、促成。例如“成人之美”。也引申为成果、成就。例如“一事无成”。 “成”还引申为旧有的、已定的、现成的。例如“城规”、“成见”、“成药”。 “成”还可以指达到一个完整的数量单位。例如“成天”、“成年累月”。人们也十分之一叫作“成”。例如“一成”、“三成”。
类例一:1、实现,成功,完成。 2、引申为养育。 3、成就,成绩,成果。 4、变成,成为。 5、成熟,收获。 6、齐备。 7、大,肥壮,茂盛。 8、表示数量达到一个完整的单位。如“成夜”、“成日”、“成數”。 9、成年。 10、成全。 11、旧有的,既定的,现成的。如“成式”、“成命”、“成法”。 12、和解,媾和。 13、平定,估定。 14、确定。 15、并列。 16、重,层。 17、奏完一曲,一首乐曲。 18、计要,统计的文簿。 19、十分之一。 20、行,可以。 21、能干。 22、似,像。 23、通“誠”。 24、古代井田区划名,指方圆十里之地。 25、古国名。 26、古邑名。 27、姓。
类例二:
①动:本义。武力征服,称霸一方。(该项只在古文出现)。例如:会于稷,以成宋乱,《左传 • 成公十一年》。
②动:媾和,停战和解。(该项只在古文出现)。例如: 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左传 • 隐公六年》
③动:调解,调和。(该项只在古文出现)。例如: 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周礼 • 秋官 • 讶士》。
④动:实现,达到,结束 。(成就、成名、成全、成仁、成形、成人之美、造成、达成、成败、成本、成功、成效、成活、成眠、成婚、成家、成交、成行、成立、大功告成、功败垂成、一事无成)。
⑤形容:已实现的,现行的。 (成见、成语、成品、成法、成药、成衣、现成、成方、成规)
⑥形容:百分百的,整个的 。 ( 成天、成夜、 成年、成日、成年累月)。
⑦量:十分之一。 (七成新、 一成米)。
⑧动:变为,组合。 (速成、 成员、成亲、成文、成为、成性、成长、成熟、成才、 成虫、成器、成人、成分、成因、成千成万)
⑨名:结果,后果。 (成果、坐享其成、成绩) 。
⑩形容:可实现的,可行的。 (成不成、 成吗、不成、赞成、成吧)
成字书法欣赏:
成字书法欣赏1
成字书法欣赏2
成字书法欣赏3
成字书法欣赏4
启功生前为校训写下8字,值得回味
早年
北京师范大学选取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八字为校训
邀请启功书写了
繁体和简体的校训数条
供制作校训牌使用
启功听到有人说:
“启功先生为我们学校题写了校训”时
立刻更正道:“不能这么说,
校训是学校做出的决定,
我只是提供参考和书写,
应当是认真实践校训的一员”
所以每次书写时
他都在落款处书写“启功敬书”
这八个字
是启功一生从教的
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他一生为人师表的写照
师者,贵乎所传
启功先生虽已去世
但其行、其德、其字画
仍流传至今
指引和影响着许多人
启功写字
启功书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