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八字图片(鞭炮八字图片高清)
大吉、多禁忌的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禁忌
正月初八称做顺星节,也称“祭星节”、“接星节”,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
正月初八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汉族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欠。
祭拜“星神”后,由家庭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这时,在这神秘的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散灯花极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象,直至所有灯花燃尽,然后全家互道“星禧”后,灯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点响,院中的“钱粮盆”内松木杂枝点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联想翩翩。
古话常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兴旺。在初八这一天吃元宵,就是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对星神表示特别的感恩。此外,初八之后,从正月十三开始吃元宵,这元宵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七。
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所以正月初八又叫“谷日节”。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欠。"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谷日节在当今时代还有意义吗?我认为,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民俗也是可以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这个我们早已疏离了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了解、普及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着重推荐谷日节可以参考的活动:一、观谷。正月初八全家离开城市来到乡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绍基本农业知识,全家观看各种越冬作物的长势,让小孩和大人一起亲近农业,帮助孩子树立尊重农业、农民、爱惜粮食的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同时启发小孩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在大春节期间,来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远足活动。二、食谷。返家后,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让孩子亲手和面蒸馒头、亲手制作面条、亲手淘米蒸饭、亲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导,而不要代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粮食的珍贵,劳动的不易。三、养谷。城市生活节奏很快,人们难得亲近一次自然。建议正月初八,赴花卉市场选购一些观赏作物(市场有售,如“观赏谷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养护这种“作物”。
正月初八自古有“放生祈福”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鸟是吃谷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鸟和鱼),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选择放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初八是顺星之日,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八也称“八仙节”,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一些地方民间还有习俗,正月初八这一天出远门,俗称“游八仙”。
正月初八这一天既然是这么多节日,那么有哪些禁忌呢?
妇女不能用针线。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所以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
忌打碎器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碎碎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中默念“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财"。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
随科技大发展,很多习俗逐渐消失了,比如正月初八“祭星”、“游八仙”、“妇女不用针线”和米缸不能空,但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大吉、多禁忌的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禁忌
正月初八称做顺星节,也称“祭星节”、“接星节”,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
正月初八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汉族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欠。
祭拜“星神”后,由家庭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这时,在这神秘的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散灯花极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象,直至所有灯花燃尽,然后全家互道“星禧”后,灯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点响,院中的“钱粮盆”内松木杂枝点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联想翩翩。
古话常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兴旺。在初八这一天吃元宵,就是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对星神表示特别的感恩。此外,初八之后,从正月十三开始吃元宵,这元宵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七。
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所以正月初八又叫“谷日节”。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欠。"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谷日节在当今时代还有意义吗?我认为,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民俗也是可以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这个我们早已疏离了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了解、普及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着重推荐谷日节可以参考的活动:一、观谷。正月初八全家离开城市来到乡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绍基本农业知识,全家观看各种越冬作物的长势,让小孩和大人一起亲近农业,帮助孩子树立尊重农业、农民、爱惜粮食的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同时启发小孩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在大春节期间,来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远足活动。二、食谷。返家后,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让孩子亲手和面蒸馒头、亲手制作面条、亲手淘米蒸饭、亲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导,而不要代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粮食的珍贵,劳动的不易。三、养谷。城市生活节奏很快,人们难得亲近一次自然。建议正月初八,赴花卉市场选购一些观赏作物(市场有售,如“观赏谷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养护这种“作物”。
正月初八自古有“放生祈福”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鸟是吃谷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鸟和鱼),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选择放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初八是顺星之日,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八也称“八仙节”,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一些地方民间还有习俗,正月初八这一天出远门,俗称“游八仙”。
正月初八这一天既然是这么多节日,那么有哪些禁忌呢?
妇女不能用针线。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所以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
忌打碎器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碎碎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中默念“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财"。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
随科技大发展,很多习俗逐渐消失了,比如正月初八“祭星”、“游八仙”、“妇女不用针线”和米缸不能空,但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除夕夜的爆竹声
爆竹声声除旧岁,腊梅胜开迎新春。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各地疫情的重重压迫下,缓缓而来。辛苦一年的人们为挣脱这个束缚,打工回到乡里,陪着亲人采用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辞旧迎新,过新年。也寄托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想往。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年龄长点的亲友,聚在一起喝着茶,磕着瓜子,聊着天,互相询问并讲述着自己过去一年的一些往事,开心亦或不开心的都可以,都无所谓,互相关心着,互相开导着。往事过去了,只要述说出来,就是精神的一个释放,对来年生活的一个希望。电视里的春晚被人们的交谈声给淹没了,只看到荧屏上的画面一闪一闪的。
年轻人早就商量着找空旷开阔的地方去燃放爆竹了。虽然现在城市里到处禁放烟花爆竹,但是,在农村乡下,一到过年,人们还是忘记不了过春节的传统习惯,但是为了安全,会选择一些安静的空旷地带来放烟花爆竹,为春节增添些热闹氛围,带来些烟火气息。
晚上七、八点钟,有些人带着自己的的孩子,在自己院落的宽阔地方,说着话。孩子们兴奋地把鞭炮摆在地上,或平摆,或摆成8字状、或圆形、❤️形,随心所欲,愿意怎么摆就怎么摆,只要开心高兴就好。等到摆好要点燃时,有些孩子却有些怕,不敢去点火,这时男人会附下身,打开打火机,去引燃爆竹的线头,女人会快速的捂住小孩的耳朵,大家一起欢呼着,跳跃着。随着爆竹或者烟花释放出不同颜色和形态,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时,孩子眼里就会流露出惊异欢喜的眼神。
也有不怕的小孩,他蹲下去,迅速的打开打火机,但在点爆竹时,却半蹲着,转过头去,眼睛不看爆竹,看着其他地方,用拿着打火机的那只手对着爆竹去点火,那个样子看着好像随时准备逃脱。点不着,大人再喊,“往前点”,孩子快速转过头,对着爆竹再去点火,“噢,点着了”,孩子开心的叫着,家长急了,“快跑”,孩子这时马上双手捂着耳朵,撒着欢的扑到爸爸妈妈跟前去,这是他挑战自己,最得意最成功的时刻。
随着烟花爆竹的燃放,各种爆竹的声音就会源源不断的传来。特别是临近大年夜12点时候,各种爆竹声更是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尽显着自己独特的声音和魅力。有的“噼哩啪啦……”,有的像打机关枪的声音,“啪啪啪……”,有的“咚咚咚……”,像是高压锅里炖完汤排蒸汽的声音。有的像是发送信号弹,“吱……”一声,划破了夜空,“咚”一声爆响,夜空中留下五彩斑斓的世界,像是一个惊叹号,留给世人一些遐想。
这些声音绵绵不绝,听起来那么的熟悉,那么地热闹,那么地欢快,穿透乡里,传到了各家各户。这些声音不正是辞去了旧的一岁,迎来了新的一年的真实写照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