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民八字(林长民死亡)
一切都是注定的!预测高人摩登和尚洞察天机,自己却难逃厄运
“摩登和尚”精准预言袁世凯83天倒台、章士钊入阁、林白水横死、孙传芳入浙、廖仲恺死于非命,汪精卫难活过60岁等,时人评曰“皆言之确凿如响斯应”。这位“摩登和尚”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可以洞察天机!原来啊,他就是时期诗人、政治人物,才子林庚白,自号摩登和尚!林庚白幼孤,由其姐抚养长成,7岁入私塾便能读书断句,8岁在北京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林庚白13岁,即在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学府京师大学堂肄业,参加京津同盟会。后来,15岁的林庚白参加辛亥革命,一直追随在先生身边,六年,林庚白被推为众议院议员和非常国会秘书!1927年“四·一二”后,林庚白失去了心中信念,从而一度消极,闭门读书,开始研究命理之学!
林庚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子平命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子平命学俗称八字算命术,始於唐朝时期,至五代徐子平发扬光大,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又称『子平八字学』。林庚白研究子平命学后颇有建树,他曾预言过许多名人的结局,最后都一一应验了!
这些预言案例都被他写在了《人鉴·命理存验》的书中,其中包括:1915年,林庚白把袁世凯的死期写在了南社(诗社)的墙上,众人看后皆一笑了之,但他当时言之凿凿地说:“项城(指袁世凯)则丑字旬空,故仅得八十三日称制,卯酉枯破巳酉会避之势,则全盘牵动,宜其亡!”果然,袁世凯最后的结局正如他所言,仅仅当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并在他下台后没多久,就因身患尿毒症去世!从此,林庚白名声大噪,许多权贵名人慕名纷纷登门求测!把当时年仅22岁的林庚白奉为了当世活神仙,所以,林庚白算命收费也不便宜!一次收费500大洋,按照当时的物价,30块大洋就可以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还能娶个媳妇!
林庚白风流倜傥,曾赋诗自许:中年不用美丰仪,却喜心情似小儿。18岁时在姐姐的安排下成婚,1931年离婚后追求的多是名媛,如张荔英、陆小曼、唐瑛等,追求过电影明星王莹,还与政府铁道部女职员张璧恋爱,以诗寄情,风流韵事轰动一时。据说还追求过同乡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前辈柳亚子的女儿柳无垢。直到1937年40岁时,他才正式娶了林徽因的堂妹、年仅20的才女、诗人林北丽为妻。
婚后不久,林北丽的女伴登门拜访,闲谈间拿出一张写着生辰八字的纸,请林庚白给测一下八字,林庚白看着生辰八字沉思一阵后道:“此八字并非你本人的,而是另外一位女士的,并且这位女士应是文艺类职业,目前已有声名,绝非常人!不过她食伤过旺,情路坎坷,三十岁前恐数易其夫,但从人生大格局看,此女将贵不可言,未来或有四十年大运,可惜大运之后,在丙辰,丁已(1976,1977)年,将有一次极大的冲克!”女伴听后频频点头并露出吃惊的神情!原来啊,这八字的主人便是近来大红的影星蓝萍,此时她已经有过两次婚姻,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影星蓝萍就是后来政坛上的!她1976年10月被审查。1977年7月被永远开除出党!正应了林庚白的预言!
林庚白不仅给别人算命,也多次推演自己的八字,他曾测出他自己45岁将有一大劫,对此他深信不疑。1941年,林庚白在重庆当立法委员,此时他正值45岁,于是,林庚白多次寻求高人指导避劫之法,有一次,林庚白遇到了看相名家陶半梅先生,陶先生当时劝他:“林先生应到没有战争的地方去住一年!”于是,林庚白1941年12月1日,携妻女从重庆乘飞机赴香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开始侵占香港,12月19日下午,林庚白从暂居的朋友寓所独自出门,被附近的日本兵发现,喝令他停住接受检查,林庚白心慌反身便往居所方向跑走,日本兵随即开枪,子弹从林庚白身后穿入,击中心脏,林庚白当场殒命!
一切仿佛是注定的,任你道行再高,机关算尽,该来的躲也躲不掉!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们只是遵循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规律和痕迹前进而已!包括你现在能刷到我的这篇文章,以及明天你会遇到的人,都早已注定!您是否认同呢?欢迎留言讨论......
(资料未经证实,仅供大家讨论)
#历史##预言##风月##传奇##算命#
林长民:五四运动的幕后推手,因参与郭松龄兵变,被当日本人烧死
在中国近代史上,福建闽县的林家和其他大家族相比,算不上特别有名的家族,却也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
前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后有烈士林觉民血洒黄花岗,随后才女林徽因又在文坛绽放异彩,这些,都是属于林家的光辉与荣耀。
然而,在这个家族,还有一个不太起眼却又让人觉得十分熟悉的名字,叫“林长民”。
之所以觉得眼熟,是因为在林觉民的简介中,写着“堂哥林长民”,在林徽因的简介中,写着“父亲林长民”。
林觉民
的的确确,林长民和林觉民是同族的兄弟,然而林觉民一封《与妻书》千古传颂,死也死得轰轰烈烈,林长民却悲惨得多,死得不明不白。
甚至有女儿林徽因这样的才女,作为父亲,他的光环也黯淡了许多,他自己也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
所以世人总觉得,像林长民这样的一类人,“不足为道”,可事实未必不值一提,听完林长民的整个故事再下结论也不迟。
有弟如觉民,有女如徽因,是林长民的骄傲,可林长民的一生,本不应该作为他人的陪衬而存在。
林徽因
在晚清时期,和林长民的亲家梁家相比,林家这个大家族其实要逊色许多。
可说到底,也是个有着家学渊源的大家族,子女们虽不至于带着家族的光环扬名于世,倒也还值得说一说。
时期的大家族有一个共性,就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林家自然也不例外,看看他们后辈便一目了然。
林长民的父亲叫林孝恂,是清朝的进士,可谓虎父无犬子,21岁的林长民也考中过秀才,可惜晚清的书生心不在此。
林长民读书不仅为往圣继绝学,还要为生民立命,总之,他志不在做一个平凡的书生,而林父的支持与教育亦让人不得不赞叹!
林长民
之所以培养出来这么多优秀的儿女,是因为林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丝毫不含糊,听听他为孩子请的老师,就知道林父的苦心了。
林家这样的封建家族,国学依然是他们的家底,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必不可少,不过林父为自家孩子请的国学老师不一般。
因为,林家的国学老师不是古板的老学究,而是翻译过《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文学家林纾。
林纾在古典文学上的造诣世人有目共睹,但林纾同时也是一个具有西学思想的“近代文学家”,所以林家的孩子耳濡目染,早已心领神会。
林纾
其实从林纾身上学到西学并非一个意外,因为林父这个封建王朝的进士是个开明的家长,他特意请了新学老师林白水来教孩子。
更难能可贵的是,林父还重金聘请了加拿大和日本籍的教师教孩子们英文和日文,早在19世纪就教儿女外语,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
如此开明的家庭教育,注定了林家的孩子必将拥有先于他人的思想和不平凡的一生。
封建家族的开明家长着实少见,他们大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林父却希望女子也能读书、开明。
有父如林孝恂,是林家子女之大幸,实在难得。
多年之后林长民培养女儿林徽因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分子,多多少少受到了林父教育观念的影响。
林长民与林徽因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林长民自然就拥有了比他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是令人艳羡的一笔财富。
可接受了新思想的他,却和时期的很多人一样,都做了抛妻再娶的事情,这间接造成了他人的悲剧。
他一生娶妻三次,发妻早逝,二妻何雪媛因是旧式女子而被迫与他离婚,三婚取得女学生终得所愿。
49岁那年他撒手人寰,将大小姐脾气的何雪媛抛给了女儿和女婿,折磨林徽因半世。
世人皆以为林徽因“才女”之名是父亲林长民一手培养的,母亲何雪媛带给她的是痛苦,殊不知,母亲的痛苦也是父亲带来的。
可知这世上并无完美之人,更无完美的父亲。
何雪媛与林徽因、梁思成
可是林长民在自己父亲的心中,也许是个完美的儿子。
21岁那年他虽考中了秀才,却选择赴日留学,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林父培养孩子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书呆子,所以林父也大力支持。
许多年后林长民以女儿徽因为自己的骄傲,可知此时他也是林父的骄傲,林父的支持便是他一往无前的坚强后盾。
21岁赴日留学是林长民人生的转折点,他虽早已在自家私塾了解到了西学,可当自己真正开眼看世界时,又是不一样的了。
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和不凡的谈吐,所以长相清秀的林长民是赴日留学生中的风云人物。
四岁的林徽因
从前的见识虽已先于别人,可到底是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观天,如今林长民是自由翱翔的鹰,一腔热血势与天下搏击。
此时国内的形势又正好给了他大展宏图的机会,林长民颇有生逢其时的感触,一心投入政治运动。
1909年,林长民学成回国,碰上国内在大搞“君主立宪”运动,这正好给了林长民“学以致用”的机会。
彼时他在福建省咨议局任职,各省人士纷纷要求搞“君主立宪”,他便也参加了清末立宪运动。
林长民不是等闲之辈,既然要搞,就要搞大一点,抓住了“君主立宪”的火苗,就不能让它轻易灭掉。
“立宪派”三巨头之一——汤化龙
于是他成了这次政治活动中的活跃人物,他虽身在福建,但活动足迹已不仅仅局限在福建本地了,他还到北京参与组织“宪友会”。
第一次的参与便注定了一生的奔波,此后数年,他都在为政治劳碌。
和谭延闿等人组织“宪友会”是在1911年,后来他和谭延闿,以及梁启超,还成为了进步党乃至研究系的“三巨头”。
可是有的人生来就是个政客,是为生民立命的,可有的人宦海沉浮,也不一定能落得个什么好处,林长民大概就是属于第二种人。
因为就在不久之后,福建省因为地方新旧势力之间产生了纠纷,作为新派势力代表的林长民深受排挤,被迫赴上海申报馆。
梁启超
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林长民是这些大事件的亲历者,却并未在这些大事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反倒是屡次成为政治事件的牺牲品。
林长民真正的壮举是在五四运动时,时至今日,人们都以为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是北大的学生匡互生,其实执行者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林长民,43岁的他在五四运动这一重大爱国事件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世人皆知,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了一篇震惊全国的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民》。
那篇文章只有短短300字,却慷慨激昂,振奋民心,文末表示:“国无亡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青年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场面
但人们是如何知道巴黎外交这件事情的呢?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而这篇文章,就是林长民写的。
若要细究起来,林长民竟是这次政治事件爆发的幕后推手。
因为早在4月24日,在巴黎的梁启超就亲自将巴黎和会上的消息发给了林长民。
梁启超与林长民是同僚,两人政见相同,是志同道合之人,而且多年之后又因儿女婚事成了亲家,亲上加亲。
此时就是因为梁启超与林长民的里应外合,将巴黎和会上的消息传到了国内,发表在晨报上,引发了“五四”这一重大政治事件。
所以后来曹汝霖痛骂林长民别有用心,煽动学生起来运动,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这篇文章是他发的,文章的力量不容小觑。
其实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北京十二所学校的学生岂是无知者?说煽动就能煽动?无非是时局已到,民心所向罢了。
那时北京青年学生起来游行,痛打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带头火烧曹宅“赵家楼”。
但事实上,“火烧赵家楼”的执行者是林长民,当时有32位学生代表被逮捕,所以世人都以为这是学生做的。
其实,之后林长民受到了大总统徐世昌的严厉训斥,不仅仅是因为曹汝霖等人的不满,还因为他的的确确火烧了赵家楼。
不过林长民是愈挫愈勇的那类人,至少在1925年以前,他依然不想做一个独善其身的文人,而是叱咤风云的政客。
这次五四青年运动也是林长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俨然从一个“派”成为了“抗日派”,且始终如一。
梁思成与林徽因
可随着国内局势的转变,他对政治的热情只维持到1925年,就几乎被现实消磨殆尽了。
国内政局动荡,林长民深感自身性命危在旦夕,他不过是一介书生,只有心中的政治理想,除此之外,别无所有。
在军阀的权变兵变下,自己心中的政治理想非但不能“拨乱反正”,甚至于连自身也难以保全。
1925年,他对徐志摩说,政治生活已经尝够而且厌倦,这五十年算是一个结束,明年起就打算谢绝俗缘,亲自课教膝前的子女。
万事皆不遂人愿,林长民并未等到“明年”,也未能如愿享受晚年儿孙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
林长民与林徽因
因为就在这一年,他用自己的笔杆子再次引发了大事件,不过这次不再是青春热血,而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之举。
1925年11月,当时的东北军阀郭松龄向全国发出了讨伐张作霖的《反奉通电》,言辞十分激烈。
张作霖看到这封电报后自然非常恼怒,但他又断定郭松龄没这样的写作水平,军中定有高人。
他问部下:“这绝不是郭鬼子写的,是谁这么阴损,挑拨离间?”部下袁金铠答道:“是林长民写的。”
张作霖说:“这姓林的小子真损,抓住他叫他碎尸万段。”
主谋是郭松龄,林长民不过是个代笔人,可已然和郭松龄成为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
右二为林长民
这一年,林长民跟随郭松龄离京去往辽宁之时,曾托人传口信给梁启超,说此行是以进为退,请梁启超放心。
此话一出,梁启超便知林长民此行是万般无奈之举,其中必有隐情。
的确如此,当时49岁的林长民被原大总统黎元洪推荐给郭松龄,被聘为郭松龄的秘书长,郭松龄需要林长民,林长民自然无法推辞。
他虽早已有归隐之心,可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此时行事但愿能够全身而退,却不想连全尸都未能保全。
郭松龄
可若将一切都归为“无奈”一词,倒有为林长民开脱之嫌。
因为林长民虽已有了退隐之心,可心中的政治理想并未完全熄灭,他对郭松龄还抱有政治幻想。
郭松龄曾许诺,一旦反张作霖成功,就请林长民担任东三省总理兼任奉天省省长,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林长民渴求自己能成为治世之能臣,可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便是对政局抱有幻想,可知这世事瞬息万变,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林长民行书
此次错误的行为竟也来不及后悔,来不及反思,因为随后发生的事情是他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当郭松龄联合西北军阀冯玉祥对抗张作霖,可冯玉祥临阵叛变,直接宣告了这一计划的失败。
一朝做臣子不成,竟做了败军之将,可怜林长民竟有如此落魄之时。
1925年的11月24日,郭松龄兵败,携妻儿逃亡,带上了不会骑马的林长民。
不幸的是,他们在辽宁遭遇了奉军王永清的骑兵袭击,林长民被流弹击中身亡,年仅49岁。
蓄胡子的林长民
若此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倒还有些悲壮的意味,可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林长民在日本生活多年,容貌瘦削,并且还喜欢蓄胡子,乍一看竟有几分神似日本人,正是这样的一个的形象,导致了他的死无全尸。
因为这次事件中亦有日本人参与,和林长民一样惨死街头的难免有日本人。
所以当奉军王永清带部队发现林长民时,看到这样一个形象,以为是个日本人,竟拿玉米杆一盖,洒上汽油,直接就焚死灭迹了。
这样的情景,竟如同玩笑一般,此生草草结束,连痕迹都不曾留在人世,空留下许多不甘与遗憾。
梁思成、林徽因与林徽因生母何雪媛
听闻林长民之死,时人既叹惋,又恨其不知洁身自好。
曾经在林家做教师,与林长民亦师亦友的林白水不满郭松龄所为,更痛惜林长民的贸然而往,导致自己的悲惨结局。
他在自已主持的《社会日报》上撰文评论,痛惋林长民“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但世间就是有这么多的无可奈何,只是这次错误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了些。
林长民与林徽因
林长民的生命结束在49岁,因为不光彩的死,身后名未曾留下,却将身后事却留给了女儿林徽因。
用胡适的话说,他那富于浪漫意味的一生就成了一部人间永不能读的逸书了。
林长民娶了三位妻子,独独不喜欢林徽因生母,反让林徽因受尽折磨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身上众多的光环成就,奠定了她光鲜亮丽的一生。她也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透过林徽因光彩照人的形象,却鲜少有人能看到她内心的创伤。母亲何雪媛,便是林徽因生命里的伤口之一。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出生于书香世家,本人也受新式思想的影响,思维比较先进,然而,和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他有着新式的思想,却娶了一个旧式的老婆。这样的家庭生活,注定不会太幸福。
在娶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之前,林长民已经结过婚,但是他第一任妻子病逝,又没有留下子嗣。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林家急切的需要子嗣。所以何雪媛嫁入林家,关键任务就是生下儿子。
可是,何雪媛虽然生下一男两女,却只有女儿林徽因活了下来,没有完成子嗣重任的她,自然得不到婆婆的喜爱。而在丈夫林长民心里,和她亦是没有共同语言。林长民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有才情且闷骚,可是何雪媛,识字不多,一个普通的旧式女子,注定她和林长民思想上达不到共鸣。
林长民需要精神上能够和他契合的妻子,于是,他娶了第三个妻子程桂林。程桂林虽然也文化不高,但是她在上海呆过,经过上海风物的熏陶,见了世面,也能和林长民有一些精神共通。最关键的,她完成了林家的历史重任,生下了几个儿子。程桂林后来居上,和林徽因和何雪媛被撵到了后院,住小房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何雪媛也没法开心起来,她的见识深度也没法让她自我排解,整日活在愁苦忧闷中,而她这样的状况,也给年幼的林徽因留下了阴影。甚至她去找父亲林长民,都会被何雪媛批评数落,不是哭诉就是抱怨。
与之相对应的,是林徽因在父亲那边感受到的,先进和光明的思想,一边是落后腐朽的愁怨,一边是积极光明的先进思想,林徽因的成长过程中,就被这两种思想包围着,这也造就了她既积极进取又带些忧郁的性格。
直到后来,林长民死于战乱,林徽因作为长女,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她嫁给了梁思成,母亲何雪媛也一直跟在她身边,由她赡养。正如当年林长民和何雪媛没有共同话题一样,林徽因和何雪媛,也是没有精神层面上的交流,她们是不同时代的女子,虽有母女之亲,却没有母女间温馨的交流,生活里反倒是充满了争吵。
尤其是后来,程桂林的儿子林恒来投奔姐姐林徽因,林徽因真诚率性,接纳了弟弟,并且尽力照顾他。可是何雪媛却不这么想,她没有那么大的心胸,总觉得就是因为程桂林,自己半生受气,现在还要自己的女儿去照顾她的儿子,真是怎么想怎么不平衡。便时常和林恒争吵,吵来吵去,夹在中间最受累的还是林徽因。她在给给费慰梅的信中说: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妈妈把我赶进了人间地狱。
然而,再难受,出于孝道,林徽因还是一直把母亲何雪媛带在身边,想要好好照顾她,哪怕周围也曾经有朋友劝她和母亲分开住,林徽因却一直没有这样做。或许对林徽因来说,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直很复杂的情感吧,母亲让她觉得疲惫,然而出于母女的天性,她也很爱母亲,只是,她们没有办法,和普通的母女一样温馨相处。
直到后来,林徽因因病去世,仅仅51岁。作为女婿的梁思成,承担起了照顾岳母娘的责任。后来,也是考虑到自己和岳母娘的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加上也确实有感情,梁思成和林洙再婚,两人一起照顾何雪媛。甚至后来,梁思成也去世了,何雪媛还健在,林洙接过了照顾她的担子。因为林徽因对中国建筑贡献很大,所以当周总理听说,林徽因的母亲还健在的时候,还安排每月补贴何老太太生活费五十元。直到1972年何雪媛去世时,已经是90岁高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