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夭的八字(孩子早夭的八字成语)
三国成语故事:偃旗息鼓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发生在诸葛亮“三出祁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王平、廖化、姜维等人。原文如下:
(诸葛亮)言未毕,一将出曰:“某愿往!”孔明视之,乃张翼也。孔明曰:“张郃乃魏之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汝非敌手。”翼曰:“若有失事,愿献首于帐下。”孔明曰:“汝既敢去,可与王平各引一万精兵伏于山谷中;只待魏兵赶上,任他过尽,汝等却引伏兵从后掩杀。若司马懿随后赶来,却分兵两头:张翼引一军当住后队,王平引一军截其前队。两军须要死战。吾自有别计相助。”二人受计引兵而去。
孔明又唤姜维、廖化分付曰:“与汝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偃旗息鼓,伏于前山之上。如见魏兵围住王平、张翼,十分危急,不必去救,只开锦囊看视,自有解危之策。”二人受计引兵而去。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附耳分付曰:“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只看关兴引兵来掠阵之时,汝等便回军赶杀,吾自有兵接应。”四将受计引兵而去。又唤关兴分付曰:“汝引五千精兵,伏于山谷;只看山上红旗飐动,却引兵杀出。”兴受计引兵而去。
按照销售的情节发展,司马懿欲夺回由诸葛亮占领的阴平、武都两郡,派张郃与戴陵率部出击。诸葛亮故意下令全军撤退,引诱曹军追击。唉张郃的坚持下,司马懿只好张郃率领三万大军仅仅追赶。最终,诸葛亮巧妙部署,击败张郃,再一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不过,等诸葛亮获得这场大胜不久,却得到手下猛将张苞在成都身亡的消息,当场昏厥于地。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在战前部署时提出的一个计策,叫做“偃旗息鼓”, 意为放倒战旗,停止擂鼓,比喻军队隐藏行踪,不暴露目标。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的“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场在小说中精彩异常的战斗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按照小说的情节设计,这场战斗发生在诸葛亮“三出祁山”期间,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次战斗的过程非常简单。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派陈式进攻武都,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出兵增援。诸葛亮随即以主力进攻建威,企图切断郭淮大军的退路。无奈之下,郭淮只得立即后撤,武都和阴平两郡从此落入诸葛亮之手。在这场战斗中并无司马懿、张郃等人的身影。此外据《三国志•张飞传》载:“长子苞,早夭。”这也就意味着张苞早年夭折,从未参与过诸葛亮的北伐之战。
既然历史上并未有过诸葛亮大败张郃之事,作者虚构这些情节目的何在呢?理由其实很简单,为了烘托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仅取得一些小胜,从未改变过西北战场的战略态势。如果真的按照历史的原貌来描述,诸葛亮无疑是个失败者。这一点显然不符合作者对于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因此,作者不惜虚构出若干情节来抬高诸葛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但曹真、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一筹莫展,就连张郃这位在历史上令诸葛亮最为忌惮的对手也成了败军之将。至于作者为何设计张苞在此战中意外身亡,这个目的也很明显,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小说中的诸葛亮为了北伐大业成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上天偏偏不眷顾,像张苞这样的猛将却偏偏意外身亡,这无疑是天意,预示着诸葛亮的北伐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寓言故事:本是早夭之命,没想一玉一符竟能逆天改命踏上人生巅峰
相传晚唐时期京城有个张家,世代为读书人,家里虽然没有出过三品以上的高官,但也一直有人在朝中为官,也算富贵平安。但是到了张若尘祖父这一代,出现了变故,他的祖父因仗义执言,得罪了朝中的权贵,之后被人排挤构陷,赶出了京师。到了张若尘这一代,家境相当落魄,尤其是在父母接连去世后,连吃喝都成了问题。好在家族传统还在,张若尘的父母让他自幼习书,练得一手好字,实在过不下去还能去街头摆个摊子,靠代写书信勉强维持生活。
一次,张若尘一上午都没有开张,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心情也开始烦躁起来,他就索性收了摊子信步游街去了。张若尘恍恍惚惚地不知走了多久,无意间走到了城隍庙,他看见一个算命摊周围围满了人,心想:“没想到大中午的竟有如此多的人。也罢,现如今这般落魄,也不知何时是个头,不如也凑个热闹看看吧。”
张若尘凑到了算命摊前,只见那算师四五十岁的模样,身着皂色道袍,老神在在的坐在摊前给人算命。从周围人口中得知,算师名叫张铁口,一个月前开始来城隍庙摆摊,由于算事奇准,每天前来找他算命的人络绎不绝。据说这位大师可以根据人的五官、气色、骨骼、指纹等推断其寿夭、荣枯、吉凶、祸福,非常神奇。张若尘听后来了兴致,也想等着算上一算,只是碍于读书人的脸面,不好硬往里面挤,一直等了两个时辰,人群逐渐散去,这才排上号。
哪知这张铁口一见到张若尘,竟然直接收摊,嘴中还念念有词:“真晦气,你这面相一看就是大灾星,将来必定会因为饥饿而死,我救不了你,你也别来烦我,把晦气传给我。”张若尘一听就急了,赶紧拦住张铁口:“先生,你既然能看出我的命数,就说明你一定有救人之法,我家几代单传,不能到我这断了香火啊,最起码让我留个后呀。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恳请先生救命!”张铁口看了看张若尘,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叹气道:“上天注定的运数,岂能轻易改动,如果说随便花点钱就可以逆天改命,那人人不都成了神仙?”
张若尘听出话外之音,连忙说:“先生说不能轻易更改,那就是说还有改的可能,请先生教我,大恩大德,必将铭记心中。”张铁口又看了看张若尘,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这个一就是生机,只是你不要再问我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靠你自己,我也帮不了你,这算命钱我也不收了。”张铁口说完,无论张若尘说什么也不肯停留,收摊走人。张若尘心中五味杂陈,想着自己一直苦读圣贤书,正是要施展才华的年龄,结果就要落个饿死街头的下场,这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就这样,张若尘一直在摊位前发呆到天黑,直到一天没吃饭的肚子又开始抗议,后知后觉的才往家走。
这件事之后,张若尘心情苦闷,连着几天睡不能眠,书也看不进去,为了调整心情,他决定去灵山寺烧香求个平安符。几天后,张若尘到灵山寺如愿求得平安符,然后他散步到后院,忽然间发现一个亮闪闪的东西,他赶紧走过去看看,好家伙,竟是一块上好的玉石!
这张若尘虽然穷困,但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他人的财物,即便是再贵重,也不能据为己有。他拿起玉器喃喃自语:“这么好的玉石,卖了它肯定能换好多吃的吧,已经很久没有吃顿好的了。唉,也只能想一想解解馋了,想我自幼年饱读圣贤书,岂能做出霸占他人财物这种败坏德行的事情,事到如今只能守株待兔,坐在这里等待失主吧!”念罢他就坐进了亭子,把玉石小心收好。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一女子湿着眼睛走了过来,左顾右盼,似乎是在找东西。张若尘心中一喜,猜测这就是丢了玉石的人,不过谨慎起见,他还开口问道:“这位姑娘,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哭,是发生了什么难过的事儿吗?”那女子哽咽着说:“让公子笑话了。我父亲遭人陷害,此刻正在狱中受苦。我打听到主审官喜爱玉器,就特意找人打造了一款通灵宝玉,打算明日送他,求他帮帮我父亲。没想到今天刚拿到手就让我给弄丢了,要是因为这没有救下我的父亲,我们一家人都要遭殃!”女子说完越哭越凶,张若尘连忙问她;“姑娘能否说一下你这个通灵宝玉是什么样子的,我也好帮你一起找找。”那女子答道;“那玉是白色的,柱子形状,周围有一些纹理,柱子中心还有个深槽。”
张若尘听女子的描述与刚才捡到的玉石基本一致,就笑着说:“姑娘不必难过,你看这个可是你丢的那个通灵宝玉?”说着就把玉石拿给女子看。那女子见到玉石,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恩公在上,请受小女子一拜,您救了小女子一家的性命,大恩大德,小女子衔草结环也难以报答。”张若尘赶忙出手止住女子,打趣道:“快别这么说,赶紧去救你父亲去吧,这次可别再丢了!对了,这是我刚求的平安符,一同送给你吧,希望你全家平安。”张若尘将平安符塞入宝玉的深槽中,然后将宝玉交给了女子。女子感激涕零,对着张若尘又拜了几拜,然后转身跑了回去。
这之后,张若尘心态又恢复了,很快回到了之前的生活节奏。又过了一段时间,张若尘在大街上走着,突然听见有人叫他,扭头一看,竟是张铁口。张铁口神色严肃地来到张若尘身前,仔细观察他,然后震惊地说道:“真奇怪了,你的骨法面相全都变了,之前的饿死之相全部消失。你肯定是碰到了什么事情,积了大德!”张若尘想了想,就把宝玉的事情告诉了张铁口,张铁口感叹不已:“那玉石应该不是凡物,再有高僧开光的平安符,定能化险为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救了一家老小,这便是有了这天大的功德,他日富贵两全不在话下!”
后来,张若尘考得功名,张家重新进入官场,他还一直做到了宰相,享年八十岁,无疾而终。被张若尘救助的那个女子,后来多次登门道谢,据她说,当年主审官虽然很喜欢那个通灵宝玉,起初并不打算收下,为他父亲冒这个险,但是看到宝玉里面的平安符,觉得很有意思,就改变注意收下了它。正是张若尘的无心之举,让事情变得顺利,帮助女子的同时也为自身积了大德,改变了早夭的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