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生辰八字(2013年1月14日生辰八字)
靠“发功治病”、兜售“法器”敛财,12天狂赚2000万!有人因他自杀……起底害人“”!
今天,无邪君要讲一些并不遥远的故事。要说起这些故事,自然要提到一个人;要提起这个人,就无论如何也躲不开他的卑鄙、他的贪婪以及他的野心。
自称“金菩提宗师”的狄玉明
这个人叫狄玉明,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肉胎凡体。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肉胎凡体,却创立了一个名为“”的组织,让众多家庭备受其害。至于他本人,则自我包装成了“金菩提宗师”。
其实,“金菩提宗师”的过往毫无“异象”可言。
时间回到1965年2月5日,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西王孝村,农民狄景浮家生下一名男婴。因为贫穷总是期冀家业兴旺的缘故,狄景浮给这个孩子取名狄玉旺。可是,这个名字并没能使狄家的日子兴旺起来,相反,先是狄景浮犯罪入狱,后来狄玉旺又得了“大肚子”病。于是,狄玉旺这个名字叫了13年后,1978年改成了狄玉明。
狄玉明户口簿信息
1971年,狄景浮刑满出狱,在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家援藏建筑公司当了工人。当时,六岁的狄玉明也随父亲去了西宁,此后,又几次在河北武邑老家和青海西宁之间往返居住。
小学和初中阶段,狄玉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糟糕。初中毕业后,他没能升入高中,而是进了一所体育学校学武。可是,不爱学习和怕吃苦的天性使他在体校也没能待住,没过几天,便从体校退出。文不成武不就,只能在社会上瞎混。此后,他干过多种营生,开过饭馆,也干过理发,但因为好高骛远,习惯于游手好闲,哪个行当都没能长久。到了1984年,19岁的狄玉明只好跟随父亲回到了河北省武邑县老家。
提起狄玉明,旧时邻居称他“好高骛远,游手好闲”
这一回家,让擅长忽悠人的狄玉明邪路逢生,从此发迹。
当时,全国正流行气功热,狄玉明瞅准时机,摇身一变成为在青海得道的“气功大师”,开始在武邑县魏薛庄办班“传功”。短暂的体校学武经历还真帮了他的大忙,他把不多的知识稍加变换,便壮着胆子给人“发功治病”。
同时,他还把自己包装一番,直至成“神”。这时,自童年开始的求医问药经历,竟给他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成为用来骗人的法宝。当初随父亲到了西宁之后,由于水土不服,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狄玉明三天两头闹毛病,1972年秋天,曾病倒多日。迷信心很重的母亲王秀珍四处求神拜佛,而这样的努力自然是徒劳无功。后来,经过一位老中医用药调理,狄玉明的身体才慢慢好转起来。之后,母亲便常常带狄玉明去附近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求佛保佑,他也在一些寺庙拜佛坐禅。就是这段经历,竟被狄玉明演绎成这般“神迹”:昏睡多日,得一长者相助,奇迹般苏醒;在黄州得到神秘预言,坐禅中见到四面金佛,20岁时在禅境中得到菩萨洗礼加持。
伪装成“气功大师”的狄玉明
狄玉明编造“”丑态
狄玉明打着“发功治病”的幌子,狠狠捞了一把。同时,随着受骗者日渐增多,他这个“气功大师”的名号也越来越响。生性的贪婪使他的野心一天天膨胀起来,1990年左右,他去了北京。狄玉明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拜原“”组织头目为师,学习“”。
为了学习“”,狄玉明于1990年5月11日自拟了一份个人简历。“”某陈姓核心骨干后来在上面批注:“创始人原是弟子,并且在一楼做过服务员。这是他自拟的简历,与他自称青海修炼十多年相比,正是不打自招。”
是黑龙江省鸡西市人,1987年在北京创立“”,曾因涉嫌多项刑事犯罪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2000年偷渡到美国;2006年在美国遭遇车祸死亡。
“”组织头目
1991年,狄玉明在北京创立“”;同年8月带弟子南下广州,与原广东省气功协会取得联系,建立了所谓“研究会”,宣告“”正式出炉。
狄玉明自称“”出自坐落在青海的藏传佛教著名寺院塔尔寺
狄玉明自称“”出自藏传佛教著名寺院塔尔寺,是他经过18年修行创立出来的佛家上乘功法,能够给信众强大的“加持力”。他还自称是唐朝名臣狄仁杰的后代,说什么“佛就是狄,狄就是佛”,自己前世是佛,今世还是佛,走到哪里都有四大金刚抬轿、八大护法跟随。他还自称得到佛的真谛,只要挥一挥手就能给人消灾解难。
狄玉明肆意盗用佛教用语,却连其基本含义都没弄懂。说到“加持”的本意,青海塔尔寺十三世宗康活佛说:“我们加持的都是物品,给人加持的就没有,都是骗人的!”
青海塔尔寺十三世宗康活佛表示,“给人加持”的说法“都是骗人的!”
自我神化的同时,狄玉明对信众妄语许愿,宣称只要看“”的书籍、录像,听“”的录音,就可以祛病健身、调理身体、激发大脑潜能、开发特异功能,就能遥控诊断、遥诊治疗。
狄玉明将总部从北京迁至大连,再到广州,并在26个省区市设立办事处,办学校、搞培训基地,常年招收学员,收取学费,光靠售卖“”录音带、录像带、书籍就获利2000多万元。
狄玉明在“带功报告会”上
“带功报告会”则是狄玉明的又一进财门路。他说自己的声音里带有吉祥讯息,那些所谓的“带功茶叶”“信息水”“法器”等等,总能被他巧妙地抛售给信众。“发功治病”现场,他制造了不少能让瘫子走路、哑巴说话、癌症痊愈的“神迹”。
而狄玉明老家的一位邻居却讲过这么一个笑话:有一次,狄玉明说要“发功”给他治腰疼,用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劲,他一点感觉都没有。狄玉明急得满头大汗,竟然说什么:“你完了你完了……你不接功……”
旧时邻居讲述狄玉明给他“发功”治腰疼的可笑经历
“金菩提宗师”的“杂货店”
蛊惑人心、大肆捞金等种种恶行让狄玉明自感罪责难逃,为逃避法律制裁,他于1999年仓皇出逃加拿大并取得该国国籍。
出国后,狄玉明脱去在国内时的西装革履,换上一副袈裟,声称自己是“药师佛转世”,进而自号“金菩提宗师”。同时,他动用在国内聚敛的巨额钱财,先后在加拿大、美国、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修建所谓“禅堂”,编制出一个严密的“”传播网络。2002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建立“菩提法门协会”,成为境外“”总部。2009年,他又入籍中国台湾,“”总部功能逐渐转往台湾。近年来,又将总部向马来西亚转移。
狄玉明身披袈裟蛊惑他人
狄玉明通过网络对国内“”信众进行遥控指挥,又在网络上打着免费参加培训的幌子,引诱信众赴境外参加所谓的“”和“禅修班”。信众怀着祛病健身的愿望虔诚前往,回来时却总被骗得钱袋空空,尝尽了“金菩提宗师”所“加持”给他们的“法力”苦果。
走进“”所谓的“”,信众就像走进千奇百怪的杂货店,“”的开场节目是引诱信众“点灯”。狄玉明说点“光明灯”能“祈福”,这种灯自然也就价格不菲,每盏最低150元,最贵竟至5000元。
接下来的节目便是物品和“法器”拍卖。而在拍卖的物品中,不光有狄玉明“加持了法力”的佛珠、佛像,居然还有他和老婆穿过的衣服,这种“佛衣”总是会以天价卖出。
以20万元卖给信徒的普通T恤衫
一个狄玉明用过的大海碗以30万元的天价卖给了信众,“”组织狂喜中称该受骗者为“大菩萨”;一尊经狄玉明所谓加持过的观音像喊到了40万;一件普通的T恤衫,因为被狄玉明称施了“法力”,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信众。
狄玉明写的“佛”字叫卖到5万元
狄玉明书写的一个“佛”字,在“”上叫卖到5万元。他还拼制出自己打坐莲花的“佛像”,让信众花高价请回家顶礼膜拜。
狄玉明还经常搞什么给信众“灌顶”。所谓的“灌顶”,只不过是用树枝在信众头上轻轻扫一下,可就这一下,就被掏走3万元。
狄玉明用树枝给信徒进行所谓“灌顶”
拜师要先递上拜师红包,红包少则1000元,多则5000元。拜师后就要给“宗师”交“供养金”,有个弟子一次被骗“供养金”竟达10万元。另外,给“宗师”“塑金身”也要求信众掏钱。
2013年,河北唐山一女子因参加“”被骗近300万元,其中包括花费80万元拍下红珊石项链一条、80万元拍下“师母”项链一条、98万元买下观音像一尊……
信众花80万元拍下的“师母”项链
2014年,“”组织500多名信众在马来西亚举办“禅修班”,12天时间里设立7个收费项目和专场,敛财多达2000万元。
“”害人夺命
狄玉明及其“”的罪恶不仅在于骗钱敛财,更在于蛊惑人心、夺人性命。
老黄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住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大埚村。提起被“”害死的妻子,他常常慨叹不已、潸然泪下。
老黄的妻子叫吴月梅(化名),出生于1954年。当初,他种着几亩水田和几丘山地,妻子在家开着小卖部,经营副食和生活日用品,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1999年1月,患有妇科病和胃病的吴月梅听信了“练功能出特异功能,不用打针吃药就能长寿”的谎言,加入修炼“”的行列之中。接下来的日子,吴月梅通过看“”书籍和听录音、看录像,逐渐达到痴迷程度。
是年6月,吴月梅参加了“”组织的“诊治班”,接受“”骨干的“发功治疗”。说是“治疗”,其实就是更进一步。“诊治班”结束之后,吴月梅说通过“师父”的“加持”,身体和灵魂都得到了净化,感觉轻松多了,从此,便关了小卖部,也不干任何农活。
到了9月,吴月梅开始在家“辟谷”修炼,不再吃饭,每天只是吃点水果。三个月后,吴月梅瘦得皮包骨头。
2000年2月,吴月梅开始精神失常,经常自言自语,叨叨什么“师父”要来接她。往后,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同年6月22日,吴月梅在家喝农药自杀,临死还把早已准备好的狄玉明画像抱在怀里。
“”害人之心不死
早在1999年8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健身气功活动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气功组织。2000年3月,原广东省气功协会批准解散“研究会”。
中国政府网登载《关于加强健身气功活动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
但是,逃到境外的狄玉明却贪心不减、贼心不死,继续通过互联网遥控操纵国内“”信众。他们妖言惑众,扰乱社会,以隐秘方式从事非法活动。
警方查获“”非法活动现场
2005年,在河北沧州蛊惑100多名信众掏尽生活积蓄,凑齐60万元供狄玉明在加拿大建立“道场”。
2015年3月,狄玉明在国内的“大弟子”乔建忠以健康讲座为名,召集来自黑龙江、辽宁等8个省市的“”人员,在河北省宁晋县非法聚会。警方及时出动,一举抓获“”人员120余人,收缴大量“”非法资料及物品。在活动现场,还发现一个用于捐款的“功德箱”,活动刚开始,就骗取信众近万元。
用于捐款的“功德箱”
更为可恨的是,“”竟把罪恶的黑手伸向青少年,以举办“青年领袖班”的形式毒害下一代。
2014年7月28日至8月3日,黑龙江省双鸭山、佳木斯、鹤岗的“”信众在双鸭山水泥厂附近一家个体煤场非法聚会,被双鸭山警方查获。经查,活动组织者为双鸭山“”骨干孟某。2014年7月3日至15日,她曾鼓动儿子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举办的“青年领袖班”。此次聚会,孟某特别要求参加人员把孩子都带来学习“青年领袖班”的课程。在参加活动的45人中,竟有11名少年儿童。
狄玉明及其“”组织卑鄙至极,他们只顾在罪恶的邪路上一路狂奔,却全然不觉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末日。每一寸被毒菌污染过的土地,都将在阳光的照耀下获得新生,最终堆起一座埋葬邪恶的坟冢。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原创,作者:无邪君,转载请注明出处
● 往期精选
来源: 中国反邪教
新华全媒+丨11年过去了,那些爬悬崖天梯上学的孩子们长大了
视频加载中...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5月20日,蒙俐谷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教室里学习(新华社记者胡星宇摄);下图为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7岁的蒙俐谷(右一)爬悬崖去学校读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一年后将参加高考的蒙俐谷,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8岁的蒙丽丹(右一)爬悬崖去学校读书;右图为2023年5月20日,蒙丽丹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成人礼上(新华社记者胡星宇摄)。即将参加高考的蒙丽丹,希望以后能回到大山里当老师。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月2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学生蒙文超站在家里,身后的墙上贴满奖状;下图为2012年9月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7岁的蒙文超(左一)放学后爬悬崖回家。今年18岁的蒙文超最大的梦想是一年后考上理想的大学。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5月27日,22岁的蒙秋艳站在她就读的广西医科大学校门口(新华社发);下图为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哈保屯,11岁的蒙秋艳(右一)在悬崖边护着低年级的小伙伴回家(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2021年,蒙秋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5月24日,村医蒙富松站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卫生所前(新华社记者胡星宇摄);下图为2012年9月5日,10岁的蒙富松(右一)爬悬崖去学校读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2021年,蒙富松从卫校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医。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7岁的蓝天德(右一)攀爬“天梯”去学校;右图为2023年1月2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即将从技校毕业的蓝天德回家过年。18岁的蓝天德计划技校毕业后继续读大专。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月21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22岁的蒙宣朝站在自己刚刚购买的汽车前;下图为2012年7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11岁的蒙宣朝(前)利用暑假帮家里放牧。技校毕业后,蒙宣朝到广东工作。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2年3月27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小学,6岁的韦康涛在教室里上课(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右图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读高二的韦康涛(新华社记者胡星宇 2023年5月21日摄)。韦康涛的梦想是考上理想的大学。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正在读初中的蓝秀雪在家门口学习;下图为2013年7月14日,5岁的蓝秀雪在放羊。16岁的蓝秀雪即将参加中考,希望能考上一所好高中。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即将从技校毕业的蒙科佑站在家门口;下图为2012年9月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10岁的蒙科佑在上学途中,坐在悬崖边上休息。21岁的蒙科佑,希望能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2年7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10岁的蒙柔玉背着弟弟蒙宣朋去玩耍;右图为2023年1月20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21岁的蒙柔玉(左)和12岁的弟弟蒙宣朋在一起。已经从幼师毕业的蒙柔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舞蹈,为自己儿时的歌舞梦继续努力。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月20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22岁的蒙宣任(左)和弟弟蒙宣汰站在通往弄勇小学的隧道旁合影,隧道上方是他们儿时上学需要攀爬的“天梯”;下图为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蒙宣汰(左一)、蒙宣任(左二)爬山路去学校。蒙宣任目前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读书,弟弟蒙宣汰从技校毕业后在广东一家汽修厂上班。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月21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大专毕业后在广州工作的蓝秋艳回家过年时在家门口留影;下图为2012年7月4日,学校放假后,11岁的蓝秋艳(着黄衣者)背着生活用具,走在回家的山路上。22岁的蓝秋艳正在努力考取教师资格证。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2年7月4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7岁的蒙锦晨在课堂上;右图为2023年1月2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正在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的蒙锦晨寒假回家时在村中留影。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2年7月4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7岁的蒙旺兵(左二)在校园里玩风车;右图为2023年1月2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正在桂林理工大学读大一的蒙旺兵寒假回家时在村中留影。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1月2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在广东工作、返乡过年的蒙宣海在路边休息;下图为2012年12月27日,在弄勇村弄顶教学点,7岁的蒙宣海(右一)在打乒乓球。2022年,蒙宣海技校毕业后,选择去广东工作。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12年7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4岁的蒙宣宏(左)穿着姐姐的旧衣服和同为4岁的蓝小帅在一起玩耍;右图为2023年1月21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蒙宣宏(左)和蓝小帅合影。蒙宣宏和蓝小帅目前分别在板升乡和大化县城读初二。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环境恶劣。
2012年,记者第一次来到大化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采访时,这里交通不便,校舍简陋。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爬“天梯”,过悬崖,翻越大山抵达学校,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路路网工程”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营养改善工程”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攻坚大通铺工程”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当年翻山越岭上学的稚嫩孩童,逐渐成长。他们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读中学,有的即将参加高考,有的外出闯荡,还有的已经返回家乡服务社会。
11年间,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铭刻于心的记忆。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总书记这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的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近年来,各地领导班子陆续进行了换届,不少党员、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勇毅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历史,立下又一座丰碑——
2021年7月1日,中国百年华诞,广场见证历史性盛典。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长期以来,一代代中国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党的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神州大地全面打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总书记强调:“中国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庄严宣示。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再次宣示。
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人民立场坚定不移。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一次次重大会议、一次次重要讲话,总书记始终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外出考察专门到社区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走村入户询问“看病有没有保障”,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专门嘱咐“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无论到哪里考察调研,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事情总是看得真切、问得仔细。
2021年4月25日,总书记来到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考察,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从客厅到卫生间,从厨房到熏腊肉的柴房,总书记仔仔细细看了个遍,详细询问有没有热水洗澡、电价贵不贵、自来水从哪来。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由衷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总书记微笑着回答。
朴素的话语,揭示出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新时代十年,我们取得的一切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无不闪耀着一个光辉的起点——为了人民。
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新冠疫情,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碳排放强度下降34.4%,雾霾少了、山变绿了、江河清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开展史无前例的反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反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清洁取暖,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
奋斗为民,一诺千金。桩桩件件,映照着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一笔一画,描绘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2021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冯南垣村是农房受损较为严重的村落之一。2022年农历春节前夕,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实地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走进村民师红兵家,看到一家人正在做年馍,总书记洗洗手也加入进来。一小块白面搓成长条,两端向内一卷,仿佛如意形状,再点缀两颗红枣……总书记三两下就做出一个枣花年馍。
“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
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时至今日,那段2013年11月3日发生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对话,依然经常被提起,给人启迪——
“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党为人民谋福利,人民永远跟党走。
群众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积水为海、积土成山,党的执政之基就会坚如磐石,就能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总书记开门见山,“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0个字,振聋发聩。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就在会议召开时,沿岸一些地方正快马加鞭上项目。那时的长江已是处处千疮百孔,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水质持续恶化……
是“竭泽而渔”还是“泽被后人”?如何看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一个考验。
为子孙谋、为长远计,是时候改变了!此后,总书记多次深入阐释这一决断背后的深思熟虑,称之为“立规矩”“下禁令”。总书记指出,我们块头这么大,不能再走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老路。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
减污、扩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沿江各省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
实践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绩观。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这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这是一次政绩观的校正和升华。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也曾面临许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经济增速放缓,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怎么办?能不能用老办法,再来一轮强刺激拉动经济增长?
2012年12月,党的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书记审时度势、一锤定音:“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党的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老路不可行,新路在哪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发展规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2015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理念一变天地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转变,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抓新时代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用这样的理念来看待政绩,用这样的标尺来衡量政绩。
一段时间里,有的地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导致违建别墅“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群众反映强烈;有的地方为追求“绿色政绩”,强推“一大四小”工程,不切实际、劳民伤财,严重歪曲了绿色发展理念;有的地方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有的地方盲目融资举债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建设,导致新开工项目数量迅速扩张,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风险突出,有的工程成为烂尾工程……政绩观严重偏差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巨大损失,教训深刻。
“江苏的发展,有一段时间,苏南、苏北不对称,苏北在发展冲动下,一度引进一些低端产业。响水,一声暴雷,就是当时埋下的恶果。当时GDP上去了,但为若干年以后的灾害性事件埋下了根。”
今年3月5日,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有代表发言时谈到了2019年的响水事故。
总书记叮嘱:“我当时说给你们‘吃小灶’查安全生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把这根“指挥棒”高高举起来,让这盏“红绿灯”真正亮起来,自觉对标对表,多做实事好事,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实干担当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首都北京向北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
这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中国沙化荒漠化分布图上,地处风沙前缘的这一弯绿色,显得弥足珍贵。
总书记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
一片林、三代人、数十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林场建设者们住窝棚、喝雪水、啃干馍,迎风斗霜,挖坑栽树,硬是在遮天盖地的荒沙地上营造出一块令世人瞩目的绿洲。
这是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是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守,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党的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做到‘两个维护’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
“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
总书记指出:“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得过且过;有的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光说不练,表态快、调门高,行动慢、落实差;有的德不配位、能力平庸,挑不起重担,打不开工作局面;有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底气不足、惊慌失措,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要做到“实”,就要避免“虚”。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讲大话、空话,调研摆架子、装样子,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让基层不堪重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其目的就是纠“四风”树新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2022年10月26日,总书记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
总书记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从当年的收成到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再到村民收入以及如何发展苹果种植和其他产业等,总书记问得细,老乡们答得实。
以身教者从。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雪域高原到草原林区,党的以来,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百余次。每次考察调研,总书记都对安排方案亲自把关,不搞刻意设计,尽量安排紧凑,确保调研深入群众、务实高效。
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既需要世界观,也需要方。党的以来,围绕一个“实”字,总书记谆谆教诲,为干部干在实处、干出实绩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路标——
“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要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抓住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加强政策配套,加强协同攻坚,加强督察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
“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5月10日,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确保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而导致发展观陷入盲区、政绩观出现偏差,进而出现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既要有全局眼光,也要有历史眼光,领导干部必须彰显历史担当、增强历史主动、强化历史自觉。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十年攻坚,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大步向前,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存和发展资源。
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追求利在长远,就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棒接一棒,跑好历史的接力赛。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强化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2021年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颁授仪式。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人,致敬他们的杰出贡献——
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
“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总书记的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主义的信念,是人的政治灵魂,是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发人深省。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错位的政绩观,说到底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抛弃了信念。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紧紧抓住“强党性”这个根本。党的以来,总书记反复告诫、语重心长——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
“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
…………
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
每一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都是一次思想的淬炼、精神的洗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
树牢正确政绩观,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必须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以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书记指出:“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人的政治本色。”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到主题教育各项举措中——
理论学习上,把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深学细照笃行;
调查研究上,深度调研大肆举债、大干快上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典型事例,解剖麻雀,查找问题,立行立改;
推动发展上,把树立正确政绩观、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等作为重要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
检视整改上,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性分析和专题生活会查摆问题、推进整改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并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堵塞漏洞、筑牢堤坝。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新的伟大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记者 张 毅 刘维涛 张 洋)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