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1968年2月27日八字(1968年2月27日农历)

作茧自缚 2023-12-24 08:24:54 网友投稿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1968年4月:小儿麻痹症

1968年4月1日

有些比较急需的事情,应该亲自去做,但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其想依赖别人去做还要少一些。

※※※

一个人的主观为什么不符合客观,其根本原因和表现是:

1.不了解别人的思想和工作。

2.没有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

3.不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各种事物。

4.凭自己主观的分析,不分青红皂白的蛮干一气。

这样去做,做一百件事情就要失败一百次。

1968年4月2号

今天从宁远返回零陵,回忆这次下乡半月共收获可不小。

另外,我第一次修理了一架电光天平。因为原来没有学,只从书本上和看别的同志做过一次,这一次可算是一个大胆的实践尝试。

1968年4月4日

今天找到天平零件价格,原于1966年1月14日向上海:苍梧路10号,电报1074,上海天平仪器厂购买零件如下:

玛瑙刀口(电光)付 单价9.10元

(阻尼)付 单价5.20元

游标砂线 单价0.80元

电珠 单价0.15元

水泡 单价2.40元

变压器 单价10.71元

滚花三头螺钉 单价0.24元

圆螺钉 单价0.09元

方头圆螺钉4 单价0.18元

方头圆螺钉6 单价0.20元

方头圆螺钉8 单价0.30元

微分刻度 4.50元

1968年4月6日

说话要合乎逻辑才有说服力,今天在某单位的斗争会上我有这样一种体会。

要做到有说服力,必须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辩证的分析。

1968年4月7日

今天中午时分,小儿亚平突然发烧约39.5℃,给他吃了小儿退烧片后,立即作呕,把早上吃的饭全部都呕出来了。

下午又继续吃了退热片,出了一身冷汗,热全部都退了,可是,过不了多久约2小时左右,到晚要睡觉的时候又烧起来了,以后吃药(退热片和四黄素)一直没有退下去。

这一晚是跟我一起睡,烧的温度半夜是38.5℃,清晨是38.8℃。

1968年4月8日

清早饭后给亚平走看病,发现左脚上坡无力,因医院人多,中午还未看完病(加上化验等)下午打了一针安乃近,热全部退下去了,可是亚平的脚愈来愈有问题了,走起路来愈来愈吃力。

1968年4月9日

今天除继续到医院给亚平进行诊断外,还请来了吴医生,结果初步结论:①可能是风湿症。②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早期)。这时我们更感到此病的严重性了。

1968年4月10日

今天又到医院诊断,结果住院了,不管怎样,亚平的脚,总是一天天往坏的方面发展。虽然继续打了氯霉素,吃了药。

1968年4月11日

今天医生准备验血,主要进一步证实白血球的数量。

另外今天除继续打针外,还进行针灸治疗。

吴医师又到医院看了,并且说即或是小儿麻痹症,看来也是轻微的,是可以治好的,或五个月,或半年,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

晚上,抽空帮卫青记修好了一架收音机,因为可变电容器,可变电位器都坏了,还有两小电容器也坏了,修好后基本可用。

1968年4月12日

今天发现亚平的脚似乎有了一点好转,加之下午又开始用紫外线照射,估计能迅速好转的可能性是大的。

1968年4月13日

亚平的脚今天又有一点好转。氯霉素停止注射了,内服药增加了土霉素一种,针灸和电疗同时进行,看来这样作较好。

※※※

今天机关开会搞联合,学了一天文件。

1968年4月14日

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坚定和沉着。即:主观应努力,客观应掌握。

1968年4月15日

情况不断变化的,怎样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怎样去适应正在不断变化的情况呢?应不断加强主席著作的学习。

1968年4月16日

今天小亚平决定左脚照片子需付费5.5元,住了七天院,还未查出什么病因。

※※※

今天道县周文明同志又来处谈他的工作和工资问题,处理又写了一个证明信件给他。说明两个大问题:如

(一)关于委托站的情况:这里包括衡阳建站和零陵64.5月联系情况以及说明不知道周文明同志是怎样到商业局的过程等等,今后是否继续委托的问题。

(二)关于周文明同志的工作情况,以及工资编制的问题和情况。

1968年4月17日

今天亚平的脚于下午3时照了片,结论还有待明天。明天尤慧珍医生还建议往长沙去诊断呢?

1968年4月18日

今天小亚平出院了,原因是住院九天还未查出病因,照片的结果未发现骨质有病变,这问题就难了,医生建议到长沙去诊断:因此结账,开了证明,准备去长沙治疗。

晚上吴医生也来了,他又仔细检查了一下。

※※※

显微镜的构造并不算复化,它只不过是由物镜和目镜接连而构成。致于

①目镜问题:完全是两个凸透镜连接而成,用我的小双层放大镜(25X)代替完全适用,这一问题算是完全解决了。

②物镜问题:初步试验,80%的可能构造,同前,也是两个较小的凸透镜构成,如果真的这样,我将自己制造一架显微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1968年4月19日

做什么事情也好,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否则,一定要出乱子。

※※※

亚平的脚今天开始用湿热敷进行理疗,发现这种治疗法从一开始即认为有效。

※※※

今天把冷水滩米厂的九个压力表全部扫尾检修好了,准备明天给去冷水滩的同志带去。

1968年4月20日

看起来四氯化碳是不可能溶解橡胶的,同时四氯化碳不易燃烧。

另外,单纯的高锰酸钾也是不可能把墨水洗去的,最低限度不如漂好。不过再经过草酸的作用以后的效果如何?还有待下步试验解决。

出色洗图像纸是不成问题的,今天的经验是过去配药太洗,晒的时间不能正确掌握,现在结论是15分左右即可。

小亚平的骨节照片我已经把它晒成出像了,显影后更可进一步分析研究。

1968年4月21日

今天小亚平的脚看来比昨天有好转,因为走路的步伐比昨天稳重,能蹲下还能起立,当然做这动作时是很吃力的。下午他独自一人走到大门口去玩,这些进展,我理解为“热敷”的作用而起的疗效。

因此,决定暂时不去长沙,等待几天,继续作作热敷看看病情再说。

1968年4月22日

吃了晚饭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走访了汽车中心站的一位曹队长,因为他有一个女孩于去年的12月得了小孩麻痹症,并到长沙治疗40余天,据他们两口子说:“三岁的女孩住在传染科,大人不能见面(隔绝)以防病菌传播,在长沙治疗期内,主要注射加拉他敏内服维生素等……,加上长沙医院病房紧张,各方面都不方便。”

我们听了这些情况的介绍后,决定不去长沙治疗了,还是在本地区以照射红外线和自己每天进行两次热敷治疗,以及内服维生素,土毒素,鱼肝油丸为主。

1968年4月23日

今天亚平进行红外线物理治疗已满10天(一个疗程),现在看来红外线治疗还是有它的一定效果的。因此,还是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

查任何物体,当它的温度超过273℃时,均能放出红外线。温度愈高,放射出红外线的波长愈短。

1968年4月24日

不能说所有的橡胶都能溶解于苯,和溶于四氯化碳,还须选择一定的对象。

0968年4月25日

今天小燕子又病了,大的、老二一起病,真够呛,她的病是牙痛,发烧,口腮肿大,不吃饭,呕吐等现象,经医生诊断,除外敷药外,另处方开四环素每日四次,每次两粒(小孩用),索密痛每日三次,每次三分之一片

医生说:“消肿后,还须到医院把废牙齿拔掉,以根除因牙齿引起的疾病,根除牙痛,以便生长新牙。”

1968年4月27日

今天听了支左办召开的支援春耕生产的报告,下午本机关还讨论了如何抽人下去搞“思宣传队”,去多少人?那些人去等等。

1968年4月28日

经过对比试测,我制造的单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约150~250倍左右,这是毫无疑问的。

同时,单显微镜还可以进行第二次放大的装置。

1968年4月29日

今天计量处搞大联合,投票选举,选举结果冯四票,黄2票,胡2票,刘1票,周1票,最后决定冯、黄二人当选。

1968年4月30日

昨接家中来信,说母亲病愈来愈严重了,要我马上回家,因此,决定今天清早即买车票。

在冲锋枪面前卡宾枪就是烧火棍,1968年青瓦台袭击事件中的轻武器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2生机大会#

时至今日,韩国的军工业已经是世界军火市场上不容小觑的一个角色,韩国生产的坦克、自行火炮、飞机和舰艇等军火不但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采购,而且还成功地打入了欧美市场,就连号称头号霸主的美国都要从韩国采购军火去支援正在与俄罗斯激战的乌克兰。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韩事工业的开端要归因于1968年1月21日发生的青瓦台袭击事件。在袭击发生时,作为堂堂正正的东北亚大国总统府的警卫部队,竟几乎被6名手持二战苏制冲锋枪的朝鲜突击队员冲破防线突入总统府。

这极大地震撼了朴正熙军人,促使其强烈要求美国提供新式的M-16自动步枪等新式步兵武器并协助发展韩国的军事工业。美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满足了韩国的要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在“121”事件中大出风头的轻武器。

1968年1月21日正值周日,也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四战之地”的朝鲜半岛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从西伯利亚席卷而来的寒潮笼罩着三千里江山,平均温度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虽然朝韩美三方的百万大军正沿着军事分界线剑拔弩张,但在距离分界线仅四十多公里的韩国首都汉城却没有一丝紧张的气息。

由于承接了美日等国的产业转移,韩国开始进入了所谓“汉江奇迹”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的韩国经济开始腾飞。汉城已经逐渐摆脱了近20年前那场战火的影响,且再有10天就是农历春节,虽然汉城还远不是后世繁华的超级都市,但也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导演“汉江奇迹”的朴正熙

当晚21时30分许,尚未成为“不夜城”的汉城已经进入了夜深人静的模式。这时从九平洞(今平昌洞)到世检亭的大路上出现了一支6人的队伍,这支队伍穿着韩军的军大衣,队伍整齐步伐一致,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因为这里是通往青瓦台总统府的必经之路,所以汉城钟路警署在大路附近设了一个检查站,当晚值班的是警长郑钟洙和另一名年轻的警察。数小时前他们和汉城的其他韩警单位一样,接到了西大门警署署长李学贤发来的警告,声称一支朝军的小分队正企图渗透到汉城。

但他们并没有将这个警告当回事,要知道在六十年代冷战高峰期,此类警报不说天天有,起码也是隔三差五就来一次,他们都听麻了,颇有“狼来了”的既视感。这种“警告”在一番核实后的最后结果不是立功心切的人“指良为匪”,就是神经过敏的人“杯弓蛇影”,最后自然是将举报人一顿暴打后扔到街上了事。多少年下来,大家已经不太当回事了。再说这路是通往青瓦台的,“大统领”身边猛将环绕、精兵如云,“北方佬”敢太岁头上动土?

但这事毕竟事关重大,郑警长不敢完全不当一回事,于是他只能一面腹诽李署长连个太平年都不让弟兄们过好,一面哆哆嗦嗦地走出了检查站进行例行问话。

这队人马的回答很是傲慢硬气:“我们是陆军情报部的,现在特训归来,不要挡路,让开!”

郑钟洙只能一面赔笑一面解释因为事情特殊,请他们稍等一会,自己请示一下上级再放行。这时郑钟洙注意到这支小分队虽然全部穿着韩军制式大衣,但脚上的鞋子却全是黑胶鞋,而不是韩军通常穿的皮靴。

这个情况使得郑钟洙不由得想起了刚才的警告,他精神立即上来了,立即打电话给钟路警署,向署长崔圭植报告了情况,崔圭植告诉他装作没事,然后尾随跟踪这支可疑的小队,自己马上率领增援赶到!

在耽搁一会后,这支队伍大摇大摆地通过了这个检查站,消失在夜幕中。不过,队伍后跟上了2个尾巴,就是郑钟洙和那个菜鸟。

郑钟洙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支可疑的人马正是朝鲜人民军124特种部队的一支精锐小分队。

这支分队有31人,每人携带1支苏制PPS43冲锋枪、1支TT33手枪、320发子弹(冲锋枪和手枪都使用同一种子弹)、16枚手榴弹、1把匕首。他们1月17日从开城出发,傍晚时抵达军事分界线北方一侧的朝军哨所。在那里稍事休息后,于当晚19时趁着夜幕的掩护,穿过了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在晚上22时抵达了由美2师防守的南方一侧的铁丝网,他们就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剪断了铁丝网,进入到南方。

沿着军事分界线铁丝网巡逻的美军

由于这里是美军防区,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因此小分队的行动异常缓慢,直到18日凌晨才抵达临津江边。在黎明前他们隐藏在附近的树林里,直到夜幕再次降临,才身穿白色伪装服,在黑暗中涉渡已经结冰的临津江。

随后这支精悍的小分队以强行军速度迅速穿过坡州市的帕坪山,在19日拂晓前抵达法元里草里谷的三峰山。他们在这里隐蔽起来等待天黑,但当天下午他们的营地附近来了四个打柴的年轻人。他们本该按照规定果断处(杀)置(掉)途中意外遭遇的人员,但带队的指挥员心软,认为这些人都是穷苦的“工农阶级”,于是仅仅把他们教育了一番然后居然就放了。结果这些“觉悟低下”的“工农阶级”回去后立即报告了当地的韩国警察,于是韩警立即动员起来展开了搜捕。

讽刺的是,韩军最初只是认为他们要到南部的农村地区打游击,按照韩军的平常武装负重行军速度估计他们的行军速度约为每小时4公里。所以将主要的搜捕精力投放在军事分界线和农村地区。但是数次的拉网式搜捕均一无所获,这多少使得部分韩警产生了误判,莫不是这批朝军见势不妙退回北方了?

但是韩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朝鲜人能在个人负重20公斤的情况下以每小时12公里的行军速度直插汉城,更没想到他们要对“大统领”执行“斩首”。由于韩国人压根就没想到他们会进汉城,使得这支小分队几乎毫无阻碍地进入了汉城地界。

当晚22时,小分队中负责执行斩首任务的6人突击小队接近了青瓦台的樟宜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抢先抵达此处的钟路警察署署长崔奎植。崔圭植没太把这支朝军小分队放在眼里,在心里觉得这帮家伙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深入虎穴到总统府搞事。再者郑钟洙汇报说“好像”没见到对方带着“家伙”,崔圭植因此估计对方撑死就带了手枪,觉得有软柿子可捏的崔圭植兴冲冲地带了一票警察有意在“朴卡卡”大统领面前“露一手”。

青瓦台

这些韩国警察手里的“家伙事儿”五花八门,大部分拿着的是左轮手枪和警棍,另有少部分人携带了M-1型卡宾枪。这些人压根就没做好战斗准备,大家都觉得有总统卫队这种虎贲之师,哪轮得到咱们真动手呢?到时大家只要在大统领面前亮个相,然后卫队把这些朝军拿下,天大的“救驾”之功不就轻松到手了么?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崔圭植气势汹汹地挡住了朝军小分队,要他们拿出证件——没想到对方开口就是一顿臭骂,说自己是陆军情报部的特别小队,你们没有资格检查我们的证件,滚开!唾沫星子甚至都喷到了崔圭植脸上——

由于对方的强大的气场,陆军情报部的那帮浑蛋的做派就是这个样子,这一瞬间使得部分跟着崔圭植来的警察都真的觉得这支小分队就是陆军情报部的人。至于说他们没穿军靴,这太好解释了,如果他们是所谓的“假想敌”部队呢?

所以警察和总统府卫队都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崔圭植和这支小分队进行“口腔体操”,并没有进入戒备状态,一副“吃瓜看戏”的模样。

在崔圭植癞皮狗似的无休止地纠缠下,来人逐渐失去了耐心。恰巧这时远处突然亮起了车灯,朝军突击队以为是韩军援军到了,认为突袭就要失利,干脆拼死一搏。黑暗中突然有人迅速拔出TT33型手枪向崔圭植连连开枪,崔圭植身中数弹顷刻间丧命,战斗就此爆发!

托卡列夫TT33型手枪

朝军突击队员掀开大衣,从中抽出PPS43冲锋枪对着几乎没什么戒备的警察和总统府卫队猛烈射击并连连投掷出手榴弹。现场的韩警当场就死伤一片,残存的人员拼命四处寻找藏身之地,然后用掏出手枪或是用M-1卡宾枪盲目地还击。但是手枪和卡宾枪在朝军的PPS43冲锋枪面前就如同烧火棍,在近距离交战中,PPS43型冲锋枪以炽烈的火力很快就压倒了韩军警。

手枪的火力自然不能和冲锋枪相提并论,而M-1型卡宾枪的子弹威力和精度虽然都优于PPS43型冲锋枪,但由于只能扣一次扳机打一颗子弹的半自动射击,在火力密度上完全不是PPS43型冲锋枪的对手,其有效射程对比PPS43也完全没有优势,在突然遭遇战中根本就处于完全的下风。

M-1型卡宾枪

就这样,上百名警察和精锐的总统卫队竟被6个人打得节节后退,黑暗中枪声和爆炸声响成一片,中间还夹杂着垂死者咽气前的哀嚎和伤员的哭喊,青瓦台前顿时变成了修罗场和杀戮之地。

但这里毕竟是在韩国的总统府,虽然韩军警被压得步步后退,但也为总统府内的大部队集合和出动赢得了反应的时间。很快数百名韩军就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冲出总统府向朝军小分队发起了攻击!这里不得不称赞一下靠着上台的朴大统领的小心谨慎,总统府里居然部署着坦克和装甲车!

韩国陆军装备的M48A3K坦克

朝军显然没估计到会遇到装甲部队的攻击,6人面对着数百人的就已经无力招架,毕竟PPS43型冲锋枪火力再猛也抗不过皮糙肉厚的坦克。此时想突围已经来不及了,占优势的韩军很快对他们形成了包围并且展开围攻,双方的激烈对射甚至波及了路过总统府门口的一辆公交车,这辆载有60多人的可怜公共汽车陷入双方火力的密集弹雨中,飞来飞去的子弹使得车上的乘客死伤惨重,在这次事件中死伤的韩国平民里有一大半都在这辆公共汽车上的司乘人员。

当年的韩国公共汽车是这样的

这场激战结束时,朝军小分队5人战死,1人受重伤被尾随而来的郑钟洙堵在了绝路上。可是这名勇敢的朝鲜特战队员很快拉响了暗藏的“光荣弹”自爆身亡,宁可死也不愿被俘。倒霉的郑钟洙便宜没捡到,反而在黑暗和混乱中被杀红了眼的总统府卫队误认为是敌军,对着他的人影就是一顿火力胡乱输出,郑钟洙胸口当场中了数弹倒在地上生死不知。在发现闹了乌龙后,郑钟洙被紧急送医,但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这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倒霉鬼在1月30日大年初一那天死于医院。

朴正熙在震惊和惶恐之下立即调集了大批部队展开地毯式的搜捕并乞求美军出动协助。在美韩两军的围剿下,这支31人的小分队仅朴在京一人在腹部受重伤的情况下成功突出重围回到朝鲜(他后来官至朝军总政治局副总局长),金信祖被俘后叛变外(他供认了此次袭击的大部分情况,直截了当的说“我是来摘朴正熙的脑袋的”,他于1970年获得了“赦免”成了一名牧师),其余29人全部牺牲。还有一种说法是成功突围2人,但没有得到朝方的证实。

韩国《中央日报》关于青瓦台袭击的报导

被俘的朝鲜突击队员金信祖

针对朝军小分队的搜捕直到1968年2月3日才告一段落,韩方宣布共有27名朝鲜突击队员被打死和自杀,1人被俘,3人失踪。韩方共有22名军人,2名警察和88名平民死亡,伤者中韩军47人,警察5人,平民4人;协同搜捕的美军2死16伤。

韩军展示缴获的朝军突击队武器装备

袭击事件后韩警加强了汉城的安保

在1.21青瓦台事件发生后,朴正熙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烈要求美国提供更多的军火并协助韩国发展军事工业,美国出于考虑“奖励”韩国出兵越南和多方面因素,最终为答应了朴正熙的要求。

朴正熙

1968年12月13日,第一批M-16自动步枪运抵韩国,次年美国又为韩国新成立的国土后备军提供了70万支M-1半自动卡宾枪和M-2全自动卡宾枪等武器。同时美国开始将国内兵工厂已经闲置的二战轻武器生产线运到韩国,韩国由此踏上了自产军火之路。

1968年12月13日,美军顾问团象征性地向韩国高级军官赠送一支M-16自动步枪

直到今天韩国的军火工业已经颇具规模,甚至连其恩主都要从他这里采购军火,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枪械小知识:

此战中朝军124部队的小分队使用的主要武器PPS-43式冲锋枪又称“波波斯”冲锋枪,这是一款在二战期间由苏联枪械设计师亚历山大·苏达耶夫在列宁格勒的包围圈里设计出来的经典轻武器。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在作战中发现虽然PPSh-41式冲锋枪弹鼓容弹量大、坚固耐用、可靠和火力强,但是过于笨重不便携带,而且射速太快,长点射很难控制故。因此前线部队要求装备一款便于携带,紧凑轻巧的新式冲锋枪,大本营还加了个条件:新枪要便于生产制造,成本要更低。

亚历山大·苏达耶夫在1942年挑起了这副担子,摆在他的面前的是国家装备人民委员会交给他的一支原型枪,这支枪是贝兹鲁奇科·维索茨基中尉在1942年设计的。这支原型枪虽然在初评中就被淘汰,但仍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上级将他交给苏达耶夫进行改进。在仔细地研究了这支原型枪后,苏达耶夫把改进重点放在简化生产工艺及减少机加件。最终这支冲锋枪枪的主要零部件都是由钢板冲压而成,机加件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所需工时缩短了50%以上,仅需要2.7个工时,相比之下,生产一支PPSh-41所需7.3个工时。制造所需的钢材也由原来的13.9千克下降到6.2千克。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难度。

PPS是采用了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其枪机为圆柱体,里面有一个弹簧式退壳器,可将空弹壳推出并将其抛出枪外。枪的抛壳口位于复进簧导杆的前部,导杆穿过枪机上的开孔。该枪的拉机柄和枪栓是一体化的,位于机匣右侧,射击时与枪栓一同复进。该枪的枪管安装在用薄钢板冲压而成的孔式枪管隔热罩内,枪管有4条右旋膛线,枪口处的隔热罩安有一个简易的枪口制退器。枪口上方是该枪的前准星,被2块金属护板包围,可折叠的后瞄准具位于枪管上方,射击距离可调整为100米或200米。

PPS43型冲锋枪和附件

由于简化了设计,PPS只能全自动射击,保险位于扳机护环前方,推动即可锁死枪栓和扳机。该枪使用35发弧形弹匣供弹,只是弹匣是无法和PPSh-41的35发弹匣通用,子弹倒是通用的,也使用7.62×25毫米的M1930托卡列夫手枪弹。

PPS是首次使用折叠式金属枪托的苏联冲锋枪,枪托折叠后该枪仍可射击。该枪配有手枪式握把,但没有前护木或前握把,射手必须以弹匣座充当前握把持枪射击。PPS的配件里包括两个各可装3个弹匣的弹匣袋、一个油瓶、一个枪刷和一条背带。

PPS43型冲锋枪剖面图

PPS的原型枪在1942年4月26日至5月12日进行了实战化测试,无论是大本营代表还是射手对其的性能均相当满意。1942年7月28日,PPS冲锋枪正式被大本营批准采用,并被命名为PPS-42。1942年12月,列宁格勒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工厂开始小规模生产 PPS-42,该枪一下发部队立即受到了好评。一线指战员还提出了许多改进的要求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建议,苏达耶夫在1943年1至4月再次对该枪进行了改进和测试。1943年下半年开始,苏联开始大规模生产PPS-43型冲锋枪,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理论上最高月产量可达35万支。

因为苏联当时已经在大量生产PPSh-41型冲锋枪,突然全面转产PPS-43既不经济,也不实际。所以PPS-43冲锋枪的年产量只维持在10万支,到战争结束前,苏联一共生产了约20万支PPS-43,1946年该枪全面停产。

PPS-43冲锋枪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50年代中期才被AK-47取代,有不少PPS-43在朝鲜战争中被提供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中朝军人用这种武器在朝鲜战场狠狠教训了“联合”;越南战争中该枪被提供给越南人民军和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还有不少被援助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武装力量。许多国家还引进了生产技术自行生产PPS-43,中国仿制的型号称为54式冲锋枪。

在冲锋枪面前卡宾枪就是烧火棍,1968年青瓦台袭击事件中的轻武器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2生机大会#

时至今日,韩国的军工业已经是世界军火市场上不容小觑的一个角色,韩国生产的坦克、自行火炮、飞机和舰艇等军火不但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采购,而且还成功地打入了欧美市场,就连号称头号霸主的美国都要从韩国采购军火去支援正在与俄罗斯激战的乌克兰。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韩事工业的开端要归因于1968年1月21日发生的青瓦台袭击事件。在袭击发生时,作为堂堂正正的东北亚大国总统府的警卫部队,竟几乎被6名手持二战苏制冲锋枪的朝鲜突击队员冲破防线突入总统府。

这极大地震撼了朴正熙军人,促使其强烈要求美国提供新式的M-16自动步枪等新式步兵武器并协助发展韩国的军事工业。美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满足了韩国的要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在“121”事件中大出风头的轻武器。

1968年1月21日正值周日,也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四战之地”的朝鲜半岛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从西伯利亚席卷而来的寒潮笼罩着三千里江山,平均温度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虽然朝韩美三方的百万大军正沿着军事分界线剑拔弩张,但在距离分界线仅四十多公里的韩国首都汉城却没有一丝紧张的气息。

由于承接了美日等国的产业转移,韩国开始进入了所谓“汉江奇迹”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的韩国经济开始腾飞。汉城已经逐渐摆脱了近20年前那场战火的影响,且再有10天就是农历春节,虽然汉城还远不是后世繁华的超级都市,但也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导演“汉江奇迹”的朴正熙

当晚21时30分许,尚未成为“不夜城”的汉城已经进入了夜深人静的模式。这时从九平洞(今平昌洞)到世检亭的大路上出现了一支6人的队伍,这支队伍穿着韩军的军大衣,队伍整齐步伐一致,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因为这里是通往青瓦台总统府的必经之路,所以汉城钟路警署在大路附近设了一个检查站,当晚值班的是警长郑钟洙和另一名年轻的警察。数小时前他们和汉城的其他韩警单位一样,接到了西大门警署署长李学贤发来的警告,声称一支朝军的小分队正企图渗透到汉城。

但他们并没有将这个警告当回事,要知道在六十年代冷战高峰期,此类警报不说天天有,起码也是隔三差五就来一次,他们都听麻了,颇有“狼来了”的既视感。这种“警告”在一番核实后的最后结果不是立功心切的人“指良为匪”,就是神经过敏的人“杯弓蛇影”,最后自然是将举报人一顿暴打后扔到街上了事。多少年下来,大家已经不太当回事了。再说这路是通往青瓦台的,“大统领”身边猛将环绕、精兵如云,“北方佬”敢太岁头上动土?

但这事毕竟事关重大,郑警长不敢完全不当一回事,于是他只能一面腹诽李署长连个太平年都不让弟兄们过好,一面哆哆嗦嗦地走出了检查站进行例行问话。

这队人马的回答很是傲慢硬气:“我们是陆军情报部的,现在特训归来,不要挡路,让开!”

郑钟洙只能一面赔笑一面解释因为事情特殊,请他们稍等一会,自己请示一下上级再放行。这时郑钟洙注意到这支小分队虽然全部穿着韩军制式大衣,但脚上的鞋子却全是黑胶鞋,而不是韩军通常穿的皮靴。

这个情况使得郑钟洙不由得想起了刚才的警告,他精神立即上来了,立即打电话给钟路警署,向署长崔圭植报告了情况,崔圭植告诉他装作没事,然后尾随跟踪这支可疑的小队,自己马上率领增援赶到!

在耽搁一会后,这支队伍大摇大摆地通过了这个检查站,消失在夜幕中。不过,队伍后跟上了2个尾巴,就是郑钟洙和那个菜鸟。

郑钟洙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支可疑的人马正是朝鲜人民军124特种部队的一支精锐小分队。

这支分队有31人,每人携带1支苏制PPS43冲锋枪、1支TT33手枪、320发子弹(冲锋枪和手枪都使用同一种子弹)、16枚手榴弹、1把匕首。他们1月17日从开城出发,傍晚时抵达军事分界线北方一侧的朝军哨所。在那里稍事休息后,于当晚19时趁着夜幕的掩护,穿过了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在晚上22时抵达了由美2师防守的南方一侧的铁丝网,他们就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剪断了铁丝网,进入到南方。

沿着军事分界线铁丝网巡逻的美军

由于这里是美军防区,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因此小分队的行动异常缓慢,直到18日凌晨才抵达临津江边。在黎明前他们隐藏在附近的树林里,直到夜幕再次降临,才身穿白色伪装服,在黑暗中涉渡已经结冰的临津江。

随后这支精悍的小分队以强行军速度迅速穿过坡州市的帕坪山,在19日拂晓前抵达法元里草里谷的三峰山。他们在这里隐蔽起来等待天黑,但当天下午他们的营地附近来了四个打柴的年轻人。他们本该按照规定果断处(杀)置(掉)途中意外遭遇的人员,但带队的指挥员心软,认为这些人都是穷苦的“工农阶级”,于是仅仅把他们教育了一番然后居然就放了。结果这些“觉悟低下”的“工农阶级”回去后立即报告了当地的韩国警察,于是韩警立即动员起来展开了搜捕。

讽刺的是,韩军最初只是认为他们要到南部的农村地区打游击,按照韩军的平常武装负重行军速度估计他们的行军速度约为每小时4公里。所以将主要的搜捕精力投放在军事分界线和农村地区。但是数次的拉网式搜捕均一无所获,这多少使得部分韩警产生了误判,莫不是这批朝军见势不妙退回北方了?

但是韩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朝鲜人能在个人负重20公斤的情况下以每小时12公里的行军速度直插汉城,更没想到他们要对“大统领”执行“斩首”。由于韩国人压根就没想到他们会进汉城,使得这支小分队几乎毫无阻碍地进入了汉城地界。

当晚22时,小分队中负责执行斩首任务的6人突击小队接近了青瓦台的樟宜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抢先抵达此处的钟路警察署署长崔奎植。崔圭植没太把这支朝军小分队放在眼里,在心里觉得这帮家伙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深入虎穴到总统府搞事。再者郑钟洙汇报说“好像”没见到对方带着“家伙”,崔圭植因此估计对方撑死就带了手枪,觉得有软柿子可捏的崔圭植兴冲冲地带了一票警察有意在“朴卡卡”大统领面前“露一手”。

青瓦台

这些韩国警察手里的“家伙事儿”五花八门,大部分拿着的是左轮手枪和警棍,另有少部分人携带了M-1型卡宾枪。这些人压根就没做好战斗准备,大家都觉得有总统卫队这种虎贲之师,哪轮得到咱们真动手呢?到时大家只要在大统领面前亮个相,然后卫队把这些朝军拿下,天大的“救驾”之功不就轻松到手了么?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崔圭植气势汹汹地挡住了朝军小分队,要他们拿出证件——没想到对方开口就是一顿臭骂,说自己是陆军情报部的特别小队,你们没有资格检查我们的证件,滚开!唾沫星子甚至都喷到了崔圭植脸上——

由于对方的强大的气场,陆军情报部的那帮浑蛋的做派就是这个样子,这一瞬间使得部分跟着崔圭植来的警察都真的觉得这支小分队就是陆军情报部的人。至于说他们没穿军靴,这太好解释了,如果他们是所谓的“假想敌”部队呢?

所以警察和总统府卫队都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崔圭植和这支小分队进行“口腔体操”,并没有进入戒备状态,一副“吃瓜看戏”的模样。

在崔圭植癞皮狗似的无休止地纠缠下,来人逐渐失去了耐心。恰巧这时远处突然亮起了车灯,朝军突击队以为是韩军援军到了,认为突袭就要失利,干脆拼死一搏。黑暗中突然有人迅速拔出TT33型手枪向崔圭植连连开枪,崔圭植身中数弹顷刻间丧命,战斗就此爆发!

托卡列夫TT33型手枪

朝军突击队员掀开大衣,从中抽出PPS43冲锋枪对着几乎没什么戒备的警察和总统府卫队猛烈射击并连连投掷出手榴弹。现场的韩警当场就死伤一片,残存的人员拼命四处寻找藏身之地,然后用掏出手枪或是用M-1卡宾枪盲目地还击。但是手枪和卡宾枪在朝军的PPS43冲锋枪面前就如同烧火棍,在近距离交战中,PPS43型冲锋枪以炽烈的火力很快就压倒了韩军警。

手枪的火力自然不能和冲锋枪相提并论,而M-1型卡宾枪的子弹威力和精度虽然都优于PPS43型冲锋枪,但由于只能扣一次扳机打一颗子弹的半自动射击,在火力密度上完全不是PPS43型冲锋枪的对手,其有效射程对比PPS43也完全没有优势,在突然遭遇战中根本就处于完全的下风。

M-1型卡宾枪

就这样,上百名警察和精锐的总统卫队竟被6个人打得节节后退,黑暗中枪声和爆炸声响成一片,中间还夹杂着垂死者咽气前的哀嚎和伤员的哭喊,青瓦台前顿时变成了修罗场和杀戮之地。

但这里毕竟是在韩国的总统府,虽然韩军警被压得步步后退,但也为总统府内的大部队集合和出动赢得了反应的时间。很快数百名韩军就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冲出总统府向朝军小分队发起了攻击!这里不得不称赞一下靠着上台的朴大统领的小心谨慎,总统府里居然部署着坦克和装甲车!

韩国陆军装备的M48A3K坦克

朝军显然没估计到会遇到装甲部队的攻击,6人面对着数百人的就已经无力招架,毕竟PPS43型冲锋枪火力再猛也抗不过皮糙肉厚的坦克。此时想突围已经来不及了,占优势的韩军很快对他们形成了包围并且展开围攻,双方的激烈对射甚至波及了路过总统府门口的一辆公交车,这辆载有60多人的可怜公共汽车陷入双方火力的密集弹雨中,飞来飞去的子弹使得车上的乘客死伤惨重,在这次事件中死伤的韩国平民里有一大半都在这辆公共汽车上的司乘人员。

当年的韩国公共汽车是这样的

这场激战结束时,朝军小分队5人战死,1人受重伤被尾随而来的郑钟洙堵在了绝路上。可是这名勇敢的朝鲜特战队员很快拉响了暗藏的“光荣弹”自爆身亡,宁可死也不愿被俘。倒霉的郑钟洙便宜没捡到,反而在黑暗和混乱中被杀红了眼的总统府卫队误认为是敌军,对着他的人影就是一顿火力胡乱输出,郑钟洙胸口当场中了数弹倒在地上生死不知。在发现闹了乌龙后,郑钟洙被紧急送医,但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这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倒霉鬼在1月30日大年初一那天死于医院。

朴正熙在震惊和惶恐之下立即调集了大批部队展开地毯式的搜捕并乞求美军出动协助。在美韩两军的围剿下,这支31人的小分队仅朴在京一人在腹部受重伤的情况下成功突出重围回到朝鲜(他后来官至朝军总政治局副总局长),金信祖被俘后叛变外(他供认了此次袭击的大部分情况,直截了当的说“我是来摘朴正熙的脑袋的”,他于1970年获得了“赦免”成了一名牧师),其余29人全部牺牲。还有一种说法是成功突围2人,但没有得到朝方的证实。

韩国《中央日报》关于青瓦台袭击的报导

被俘的朝鲜突击队员金信祖

针对朝军小分队的搜捕直到1968年2月3日才告一段落,韩方宣布共有27名朝鲜突击队员被打死和自杀,1人被俘,3人失踪。韩方共有22名军人,2名警察和88名平民死亡,伤者中韩军47人,警察5人,平民4人;协同搜捕的美军2死16伤。

韩军展示缴获的朝军突击队武器装备

袭击事件后韩警加强了汉城的安保

在1.21青瓦台事件发生后,朴正熙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烈要求美国提供更多的军火并协助韩国发展军事工业,美国出于考虑“奖励”韩国出兵越南和多方面因素,最终为答应了朴正熙的要求。

朴正熙

1968年12月13日,第一批M-16自动步枪运抵韩国,次年美国又为韩国新成立的国土后备军提供了70万支M-1半自动卡宾枪和M-2全自动卡宾枪等武器。同时美国开始将国内兵工厂已经闲置的二战轻武器生产线运到韩国,韩国由此踏上了自产军火之路。

1968年12月13日,美军顾问团象征性地向韩国高级军官赠送一支M-16自动步枪

直到今天韩国的军火工业已经颇具规模,甚至连其恩主都要从他这里采购军火,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枪械小知识:

此战中朝军124部队的小分队使用的主要武器PPS-43式冲锋枪又称“波波斯”冲锋枪,这是一款在二战期间由苏联枪械设计师亚历山大·苏达耶夫在列宁格勒的包围圈里设计出来的经典轻武器。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在作战中发现虽然PPSh-41式冲锋枪弹鼓容弹量大、坚固耐用、可靠和火力强,但是过于笨重不便携带,而且射速太快,长点射很难控制故。因此前线部队要求装备一款便于携带,紧凑轻巧的新式冲锋枪,大本营还加了个条件:新枪要便于生产制造,成本要更低。

亚历山大·苏达耶夫在1942年挑起了这副担子,摆在他的面前的是国家装备人民委员会交给他的一支原型枪,这支枪是贝兹鲁奇科·维索茨基中尉在1942年设计的。这支原型枪虽然在初评中就被淘汰,但仍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上级将他交给苏达耶夫进行改进。在仔细地研究了这支原型枪后,苏达耶夫把改进重点放在简化生产工艺及减少机加件。最终这支冲锋枪枪的主要零部件都是由钢板冲压而成,机加件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所需工时缩短了50%以上,仅需要2.7个工时,相比之下,生产一支PPSh-41所需7.3个工时。制造所需的钢材也由原来的13.9千克下降到6.2千克。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难度。

PPS是采用了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其枪机为圆柱体,里面有一个弹簧式退壳器,可将空弹壳推出并将其抛出枪外。枪的抛壳口位于复进簧导杆的前部,导杆穿过枪机上的开孔。该枪的拉机柄和枪栓是一体化的,位于机匣右侧,射击时与枪栓一同复进。该枪的枪管安装在用薄钢板冲压而成的孔式枪管隔热罩内,枪管有4条右旋膛线,枪口处的隔热罩安有一个简易的枪口制退器。枪口上方是该枪的前准星,被2块金属护板包围,可折叠的后瞄准具位于枪管上方,射击距离可调整为100米或200米。

PPS43型冲锋枪和附件

由于简化了设计,PPS只能全自动射击,保险位于扳机护环前方,推动即可锁死枪栓和扳机。该枪使用35发弧形弹匣供弹,只是弹匣是无法和PPSh-41的35发弹匣通用,子弹倒是通用的,也使用7.62×25毫米的M1930托卡列夫手枪弹。

PPS是首次使用折叠式金属枪托的苏联冲锋枪,枪托折叠后该枪仍可射击。该枪配有手枪式握把,但没有前护木或前握把,射手必须以弹匣座充当前握把持枪射击。PPS的配件里包括两个各可装3个弹匣的弹匣袋、一个油瓶、一个枪刷和一条背带。

PPS43型冲锋枪剖面图

PPS的原型枪在1942年4月26日至5月12日进行了实战化测试,无论是大本营代表还是射手对其的性能均相当满意。1942年7月28日,PPS冲锋枪正式被大本营批准采用,并被命名为PPS-42。1942年12月,列宁格勒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工厂开始小规模生产 PPS-42,该枪一下发部队立即受到了好评。一线指战员还提出了许多改进的要求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建议,苏达耶夫在1943年1至4月再次对该枪进行了改进和测试。1943年下半年开始,苏联开始大规模生产PPS-43型冲锋枪,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理论上最高月产量可达35万支。

因为苏联当时已经在大量生产PPSh-41型冲锋枪,突然全面转产PPS-43既不经济,也不实际。所以PPS-43冲锋枪的年产量只维持在10万支,到战争结束前,苏联一共生产了约20万支PPS-43,1946年该枪全面停产。

PPS-43冲锋枪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50年代中期才被AK-47取代,有不少PPS-43在朝鲜战争中被提供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中朝军人用这种武器在朝鲜战场狠狠教训了“联合”;越南战争中该枪被提供给越南人民军和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还有不少被援助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武装力量。许多国家还引进了生产技术自行生产PPS-43,中国仿制的型号称为54式冲锋枪。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