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相八字时上一位贵(丞相八字特点)
洪武功臣中,风光无两的李丞相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和后来也做过丞相的胡惟庸是小同乡,和朱元璋是大同乡。
《明史》记载:
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此处的用词有些意思,“少读书”,是说他受过一些基础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肯定是儒家的。又说他“习法家言”,也就是表明李善长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儒生。那种儒生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受命于天的使命感,常常认为天地间有他这一号人物,就是来“上致君于尧舜,下救民出水火”的,而爱“习法家言”的人则往往世俗得多了,他们热衷于仕途和富贵,并且为达目的常常不择手段。
从史实看,李善长的确就是乱世中一个很世俗的人物,他有计谋,有手腕,希望以此换得功名利禄,并荫及子孙,而儒生常有的导君于正、匡扶社稷的理想,在其头脑中,是相当稀薄的。
在李善长最初投奔朱元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口袋里装着“锦囊”的策士面目。朱元璋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平定天下,他回答说:
“应该向秦末大乱中起家的汉高祖刘邦学习,刘邦同样是一介草民,但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仅仅五年,便成就了帝业。您是濠(现在的安徽凤阳)人,距汉高祖的老家沛县不远。山川王气,就应在您身上,只要您效仿刘邦,天下一定是您的。”
李善长是不是真的特别关心乱世中的人命,是值得质疑的,在我看来,他口袋里装着的肯定不止一个锦囊,他之所以打开“不嗜杀人”这个锦囊,多半原因是,他摸准了这个锦囊很对面前这位雄心勃勃,一心要夺取天下的主子的脾气。
朱元璋果然大喜,让李善长在军中“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为参谋、预机画”是做智囊,“主馈饷”是负责后勤补给。
汉代萧何就是靠为刘邦转运粮饷而摘得第一功,荣升丞相的,显见李善长对朱元璋夺天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李善长的这种重要作用,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的。
洪武三年(1370)大封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在战场上的军功,但“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除了这些,朱元璋更赐给李善长铁券:
“免二死,子免一死”。
也就是李善长本人凭此铁券,可以赦免两次死罪,其子可以赦免一次。
当时封公的六个人中,李善长名列第一,在朱元璋颁发的“嘉奖令”上,李善长被比作汉代的萧何,其风光在洪武功臣中一时无两。
这样一个曾经位极人臣,而且算是皇亲国戚的大人物,怎么会落到身死族灭的地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