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成熟的八字(善根深厚必出家的八字)

龙行天下 2023-12-01 02:57:12 网友上传

谨记这八字箴言,让你活出通透人生

钱钟书曾经说过:“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世界,那里或许不如人间热闹,又或者看起来沉静如水,毫无波澜,却是你心中的理想世界。

一个人,一辈子总会有能够感知到孤独的滋味。殊不知,体味“孤独”也是参悟人生的过程。

我们今天所要分享的《中国人的禅修》,他的作者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既是才华横溢的学者李叔同,又是令人尊敬的佛门宗师“弘一法师”。

本书汇集了作者对佛学和艺术的研究,以及他与友人的信件,是作者对人生修养与佛学真谛相结合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与体味,用一生去静静领悟”的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位“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满怀虔诚的心去感受他如何用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聆听文中的八字箴言,带你活出通透的人生。

清净,涵养心志

佛法有云:“常乐我净。”

世人都想着能够永久安乐,想要自由自在地生活,那便是要持有纯洁清净的心态。

三十九岁的李叔同结束他的教学生涯,开始作为一名僧人的生活。从那一刻起,他始终保持一颗佛家人的清净之心,做到自心清净,令他心清净。

他秉持着过午不食,清茶淡饭的僧人生活。在很多人看来这未免有些清苦,明明年轻时候的他也曾是留学海外的翩翩公子,归国后的他还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却为何成为远离喧嚣的佛家人?

然而,在大师的眼中,一粥一饭都是恩赐。幼年时母亲给予他的教导,让他懂得了珍惜福分,佛门的清净给了他心灵的抚慰,他并不觉得苦,反而从中领悟到平淡的日子最是弥足珍贵。

当一个人的内心不再纠结于令人痛苦的节点,也就会让心里变得舒坦,当心里保持平静的状态,所有的好事都会随之而来。

正如书中写到:“聚散随缘,何必一概。”

心里清净了,自然就看淡一切。人生只要不拧巴,就会变得顺遂许多。

弘一法师在漳州七宝寺讲录时谈道:“智者不执著我相,以无我的精神,做利益众生的事业。”

大师提示我们不要执着目之所及,更不要被它肤浅的表象所迷惑,而是要多考虑做些利己利人之事。

他在讲解《大般若经》时也进一步用“真空”和“妙有”解释不必执著,透过表象看本质。

时常保持清净的“空杯”之心,懂得假若人有十分福气,自享三分,与他人三分,余下四分留给日后。

厚德,承载重任

《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良好的德行,是让万物运作的关键。

弘一法师是一个做事极为认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为了把佛学研究做到最好,他选择了最苦的律学,把弘扬律学作为自己的追求,并且重振这一学派。

林子青在《李叔同(弘一大师)传》里写道:“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

因此,《华严经》就像是一面衡量大师自身言行的镜子,《四分律》就是他行动的准则,而最终的目标就是让世人都能被佛法所庇佑。

有一次,弘一法师生了一场大病,在草庵里静养一个多月,他发现那里的钟表比起外面的慢半点。

等到弘一法师的病好些了,他离开草庵来到南普陀寺,但是他依旧将钟表调慢两刻,别人不理解他的举动。

后来他在书中对此做了说明:原来他每次联想到生病的情形,就惭愧自己德薄业重。他要用这个“草庵钟”提醒自己德行尚缺,还要努力注重言行合一。

弘一法师在书中写道:“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够改过迁善,做一个好人,同时我也希望诸位都做好人!”

他一生以“厚德”为己任,言传身教,不断影响着他人。

书中曾有弘一法师写给友人的信,在书信中他问道:“质平是否仍在美专,或在他处?”信中的质平是他的学生。大师在出家前资助这位音乐奇才,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他推迟了成为僧人的时间。

不仅如此,弘一法师还在给学生的信件里,再三叮嘱他不要把资助的事情说与其他人听,为的就是不要给他的学生增添来自外界的压力。

弘一法师爱惜人才,懂得成才之路的不易,他更懂得保护他人的自尊心。

《大学》有云“明德”二字,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不仅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还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至善,善待人生

弘一法师说道:“美,好也,善也。”世间事物都以“善”为初心。

善良的人家会积聚善事,而很少从善的人家很可能累积祸端。

劝人从善,福有福报。

书中讲了一则关于丰子恺介绍老师李叔同的故事。

李叔同每次去丰子恺家,但凡要坐藤椅时总要摇晃几下才坐。

刚开始丰子恺不好问,但见多次如此,就开口问老师为何这样做?

李叔同的回答很有趣,却又透露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原来他先晃一下藤椅,是为了担心缝隙之间的小虫,他用自己的微小举动,提醒座位上的小生命快些躲开,就不致于伤及无辜。

可见,大师是一个慈悲之人,有着悲天悯人的心性。

徐悲鸿先生在看望弘一法师时遇到一件怪事,他看见一只猛兽在法师面前行走,却不伤人,就询问缘由,原来猛兽曾经被人擒获,而法师把它放生了。

大师还在给友人的信中写过“厚植善根”。

当善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底,你所散发出来的气场都充满了善的能量,也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它的力量。

弘一法师的善行引导很多人,他们都以遇到他而深感荣幸。

丰子恺把他“认真”的态度铭记于心。

刘质平承继了他所奉行的“为人师表,人格第一”的教学风格。

一个人怀着一颗至善至美之心,坦坦荡荡,无愧于心。

或许我们做不到如同弘一法师这般的常怀慈悲之心,悲天悯人,但是我们至少能够做到点亮心中的善意之灯,照亮自己,余光为他人。

有情,处世格局

《华严经》云:“非是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

它所说的意思就是不等他人请求,自己从心底里就情愿去帮助他人。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别人也是能够感受得到。

比如,弘一法师在出家前给学生们讲课,遇到学生不专心听讲,他并没有当面斥责,而是找个单独的机会与学生交谈,提醒他听课要认真。

每次这样的交谈过后他都会对着学生鞠躬,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后来他的课学生们都听得特别专心。

只有当你真正地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你才能融入到他们当中。

书中也常常提到一句话:“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

这世间的所有生命都尤其珍贵。在大师看来,他们都值得尊重和照拂。

弘一法师批阅《护生画集》时,提出画集要以柔和的画风,让欣赏作品的人内心生出悲悯之心。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以引导他人打开心门,正视内心的真实想法为初心,能够让人由心而发,去关心他人,关注身边的事物。

除此之外,弘一法师在给瑞今法师的书信里提倡办小学,不过他的目的并不是要从小培养僧者,而是让他们从小就可以被佛法的善行熏陶,懂得多做好事,做有情有义之人。

大师在送给友人的信中有一句偈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当你看到万紫千红的花朵缀满枝头闹春时,你就会发现天地之大自有你行走之地。

你所感受到的不再只是眼前的春意,哪怕现在的你还只是宇宙里渺小的一份子,但是你的心已经足够容纳百川。

当心底的万物生根发芽,你就会感受到生命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处处温暖,点滴有情,生活就会过得充实,而内心会变得更加豁达。

弘一法师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坚持振兴律学,潜心研修戒律,著书说法,他还擅长书法、诗词等艺术领域。

他所题诗的《护生画集》就是宣传仁爱,让人懂得有情,善待人生。

弘一法师前半生为师,后半生为僧,看似跳出红尘俗世之外,但是他始终胸怀坦荡,心中有善,心中有情,坚持做到言行合一。

诚如以下八字箴言,四字之心:

清净之心,使人心里敞亮。

厚德之心,使人敢于担当。

至善之心,使人爱己爱人。

有情之心,使人心系世人。

弘一法师用毕生研究人生的真理,引导世人去理解“出世”,不是让人不理世事,不关心他人,而是以一颗超脱俗世之心,去看待这世间的事物。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自然能够活出通透的人生。

学佛和修行能得到这7种财富,这是最真实的福报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每逢年底,都会总结这一年时间里,收获了多少知识和财富,有什么长进、进步。

有些人收获的可能是财富,又或者是知识,亦或是爱情。但“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总有一些人收获是不尽如人意的,那也是人之常情。

就好比之前我所结识的一些佛学爱好者中,就不乏有人给我反映,说自己学佛修行整整一年了,可在修学的这一年时间里,总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收获可言。

于是,对学佛修行产生了质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够在修学佛法一事上坚持下去。

听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学佛不等同于工作赚钱,它的“财富”并不像金钱物资那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自己已经在学佛修行中得到了难能可贵的财富,只不过是自己不自知罢了。

那么学佛修行可以得到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收获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学佛修行所能带来的利好不外乎这七种,被佛家统称为“七圣财”,每一种都是最真实的福报。

那些认为自己学佛没有收获的朋友不妨看一看,看看自己得到了几种,哪怕只有一种,那这一年努力修学,也绝对称得上物超所值,不枉此行了。

01信财

所谓“信财”,是每一位禅修者学佛修行后最先得到的一种财宝,意为信受正法,断绝颠倒梦想。

正如《楞严经》中有云:“信为功德源,滋长明慧善根。”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慰佛弟子,佛门佛法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教导众生明心见性,离苦得乐,了生脱死。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深信佛法教诲,皈依三宝,净心不疑。

若禅修者能够蒙佛护念,对佛门宗教有了正信正念,就能够善护自身,除灭所有的无明妄想,日后才能在修行过程中坚定不移,为佛缘圆满打下牢固厚实的基础。

因此,“信财”实乃学佛人的第一财富。  

02戒财

“戒财”是七圣财之二,其作用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心念,规避罪业的滋生。作为正信佛教的佛弟子,不论居家修行还是皈依佛门,都应该遵守佛门清规戒律。

因为唯心中铭记佛门戒律,才可以不妄动邪念,避免造作罪业,时时刻刻将佛陀的警告教诲铭记于心,使身心得到约束,获得正确的指引,日后少生是非祸端。

持戒也不单指不作恶,无淫欲,还有佛前供灯,口念佛号,都能积累功德,达到印证佛心的目的。

因此,“戒财”也是学佛修行后切实获得的财富,使人止恶,积福。

获得“戒财”的人,必能够诸恶莫作,心无执念,自净其意,是学佛人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非常珍贵的“财富”之一。

03惭财

“惭财”,即人的忏悔心。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有恶念、犯过错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犯错之后不知羞耻,不懂悔改。

现实中不乏这类人,他们缺乏悟性,鲜有自知之明,即便犯错也执迷不悟,将错就错。这样执拗,不得觉悟,只会让原本糟糕的事态越发不可收拾,无异于自掘坟墓,自讨苦吃。

学佛的人学到正点上后,其最先改变的地方,就是这个人的本性,因为受到了佛法的洗礼,在佛的教诲下,一切不好的习性得以改善、摒弃,不再变得盲目自大,也就会逐渐明白“常思己过”的重要性。

他们在修行中得到了“惭财”的馈恩,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深加反省,稍有不好的地方,就能立马生出羞耻心,并忏悔改过。

做到这种觉悟,日后才能避免事端,及时止损,收获宝贵的经验教训,所以这也称得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了,不是吗。

04愧财

不同于“惭财”,所谓“愧财”是指哪怕没犯错,也能时刻检省自己,自发的去审视自身,自己哪些事愧对了别人,从而真心忏悔。

修行过后,禅修者都会自发生有惭愧心。举手投足间都会开始在意他人的感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对无情众生,还是有情众生,都会怀有惭愧之心。

得到“愧财”后,人们犯错后能改,不犯错时也能够时常反省,预防犯错,这同样也是一种进步,也会是修心的境界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好处利益,,其收获真实价值,是金钱财物所不能比拟的。

05闻财

“闻财”就是听闻正法,从心悟法的财富。

佛家认为,不闻佛法,人们就难得解脱之法。不闻佛法,就难以了解如来真义,也就达不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所以说,学佛修行其实就是听善的知识,在教人们如何通过善理解佛经,因为佛经的知识往上可以证如来道理,往下可以给众生度劫难,苦痛。

当一个人面对佛法时能够多闻熏习,能够在听闻正法中契入佛道。做到听于耳,闻于心,那就能够真正领略佛法中蕴藏的真理,从而明心见性。

多闻,多听,能帮助修行者远离罪恶,找到属于自己的处世之道,远离不善的行为和情绪,“闻财”是学佛修行后可以切身得到的财富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06施财

“施财”意为有一颗布施的心。佛门六度中,布施法门位列其首,是最能够为人积攒福缘功德的行为之一,故此佛家时常提倡佛弟子要多行布施,乐善好施,对自身修行有莫大好处。

真正对佛道有追求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向佛陀靠拢,他们能够习染到佛菩萨的仁义博爱,对受苦受难的众生,都有怜悯慈悲心肠。

因为他们知道,一时的施舍,看似是施舍财物或利益,实际上是舍弃世俗的贪欲。

没了贪欲,人才不会衍生愁苦烦恼,才不会被世俗的繁琐困扰,要有“坐看云起时,坦然对得失”的淡定,万缘放下,得到的就是无比自在。

有了舍的境界,内心才会安宁祥和。对修行,对未来的人生而言,都有莫大的好处,因而,“施财”也是学佛最好的财富。

07慧财

“慧财”就是指通达人生哲理的智慧,拥有判断世事真伪、善恶的能力。

学佛修行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人在佛法中学到般若智慧,面对未来之路更加从容淡定,遇到艰难险阻游刃有余。

佛菩萨并非神祗,他也不过是一介肉体凡胎的凡人而已,只是和常人相比下,他更是一个觉悟的凡人。觉悟从何而来?

修学佛法中来,因为彻悟了佛法的要义,所以佛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入极乐净土。而佛弟子也当以此为学佛的最终目的,在学佛途中获得智慧,升华心灵。

慧中而有定,有了定慧才能离苦得乐,故此,“慧财”也是学佛修行能够带来的真实福报,这是不争的事实。

总而言之,世俗财物皆过眼烟云,总有消费殆尽的一天,而佛法本身也是财富,却可以生生世世,永存不灭。

它对人生的利好之处,也远非金钱俗物所能比拟。因此,身为佛弟子,当以求“七圣财”是为终身追求。在此也祝愿诸位佛学弟子都能吉祥如意,与圣财结缘,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