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胎息代表什么(八字胎息代表什么生肖)
生辰八字算合婚的方法分享
在我们的古代社会中,男女选择伴侣的方法一般来说都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都是一见面成了就结婚的那种。那么现代社会八字合婚的方法有哪些呢?
八字合婚常见的方法
1.神煞法
即根据八字命局中存有的神煞进行合婚。如果男命八字中有某个神煞是克妻的命,那女的就不要轻易嫁他;如果女命的八字中有某个神煞体现克夫的信息,男的则要慎重决定是否要娶她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确具有很高的前瞻效果。
2.属相法
一般来讲由男女双方八字中年支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论定。如果遇到年支相害、相冲或相刑的情况,都会被认定为不是太合适的婚配。
3.年柱法
用男女双方八字中年柱两个字的关系来断定两人的婚姻是否相适度高。如果年柱天合地合则婚姻吉,若是相生也为吉;相反来奖。天克地冲则为凶。
4.用神法
若男女双方八字命局中的用神互相帮助,则婚姻为吉;若相克则为凶。
5.年柱纳音法
如果二人的年柱纳音相生或相合则为吉;相克则凶。
6.四柱合婚法
把男女双方的八字排列在一起,年柱对年柱,月柱对月柱,日柱对日柱,时柱对时柱。若是相合相生的情况多,则为婚姻吉利;但若相冲相刑相克的多则大凶。
最准八字合婚的方法
首先是“生辰八字”,它是依据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以成天地之数,求出地支遁藏的人元以立“三才”,观其五行盛衰余缺,结合胎元和胎息的推断,可知“本命”大概;然后,“推排大运”,依据男女阴阳生年决定月令干支顺逆,再依据季节变换算出运程岁月;
其次,结合“流年神煞”,以求祸福得失,人生轨迹的变易;
另外,“六亲旺衰”、“喜神类聚”、“恶煞辩证”、“性命格局”、“命理诗赋”等基本的原理和定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而又依据具体情况变化着的方法系统。把天、地、人划分为宇观、宏观和微观三观系统,通过阴阳五行和春、夏、秋、冬季节变换,以及东、西、南、北、中等方位空间和旺、相、休、囚、死等自然的生长规律,构成“天人合一”的动态立体系统的世界观,也为中国预测学提供了方。
如若把四柱八字预测作为命运的宏观预测研究系统的话,那么,中国预测学便是它的宇观预测研究系统,而“八字合婚”便是它的微观预测研究系统。
命运的把握自古以来主要探讨的主题除探讨自身状况之外,主要是研究“财”、“官”、“学”、“印”和“比”五个层面,它们是生命之源,立身之本。“财”也同时被称为“妻财”,这在私有制社会里,妻子和财产均属于私有之物;在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下,妻子和财产仍然不能归为公有。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嫁一而终”的时代,积极寻求和美婚姻的方法促进了“八字合婚”研究的发达。
“八字合婚”也就是主要研究“妻财”的问题。民间“换贴子”的习俗,就是未婚男女家庭之间互换“生成八字”的活动。双方根据四柱八字预测男女命运和性情,合则订婚以至嫁娶。”
命理学中的八字合婚原则和方法
一、男命八字比劫太旺,而伤财神妻星时,可配伤官多之女命。相反若女命八字中比劫太多时,则应配合男命食神、伤官多之人,如此才能互相调和,化凶为吉。其他各神可类推得知。
二、无论男女的八字,互相配合,能够五行中和,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不偏枯者,是为好的合婚。如金太旺的八字,就配合以金为喜用神的八字,就能成为良缘。
三、以日干的配法,如果双方八字中和,无严重克害且双方日干和为一体而为喜用神时,那就更好了,往往这对夫妻,同心一体,令人羡慕。例如:甲日出生的人与己日出生的人,或乙日出生的人与庚日出生的人等,此为阴阳结合一气,而成为幸福伴侣。
四、生日地支看法,男命日支为妻宫,女命日支为夫宫,能互相配合,不发生互相刑冲克害,或合化为用神,那就是好婚姻。如果日支互冲,但有另一合神解除此冲象者,即能逢凶化吉。
五、双方八字命宫最好不要六冲,冲则不稳,在性格上往往不能调和。例如:一方命宫为子,对方为午;或一方为寅另一方为申。余类推而知。
总之,命理八字合婚,要用男女双方的八字来看,一定要使其强弱均等,忌刑冲克害。当然,也要采用太过或不及,抑制生化,喜忌原则,不要互相损害用神,才是最理想的配合。
晚婚的八字:
男女命,伤官显明者,选择配偶的条件最高,现在的大男剩女们大多如此,易晚婚。女命枭神显明者,易婚变。枭劫重重,晚婚。男命,财官不显晚婚者多。女命伤、劫、枭显明者,婚晚,容易失婚姻的机会。
生肖配婚
卦命配婚两种,各有利弊,非最佳之合婚法。
今介绍另一种甚少流传的上乘婚配法,以防克夫克妻为重点。在婚配年表里,女命从女命栏找出自己出生年,对照其左的男命栏,便是适配之男命。男命从男命栏找出自己的出生年,其右之女命栏,即是可配之女命。
此婚配法可保白首偕老,富贵圆满。
生辰八字合婚查询表
男命--女命(出生年)
甲子--壬申、癸酉、丁丑。
庚午--戊寅、己卯。
丙子--甲申、乙酉。
乙丑--壬申、癸酉、丙子。
辛未--壬申、癸酉、壬午。
丁丑--甲申、乙酉。
丙寅--己巳、乙亥。
壬申--甲戌、丁丑。
戊寅--丁亥。
丁卯--甲戌、乙亥。
癸酉--乙亥、庚辰、辛巳。
己卯--辛已、丙戌、丁亥。
戊辰--庚午、癸酉。
甲戌--己卯、壬午。
庚辰--己酉、壬午。
己巳--辛未、甲戌。
乙亥--戊寅、庚寅。
辛巳--癸未、丙戌。
壬午--庚寅、辛卯。
丙申--辛丑、甲辰。
庚戌--乙卯、戊午。
癸未--甲申、乙酉、甲午。
丁酉--甲辰、乙巳 。
辛亥--丙寅。
甲申--丙戌、己丑。
戊戌--癸卯、丙午。
壬子--甲寅、庚申、辛酉。
乙酉--壬辰、癸巳。
己亥--甲寅。
癸丑--庚申、辛酉、甲子。
丙戌--辛卯、甲午。
庚子--壬寅、戊申、己酉。
甲寅--癸亥。
乙卯--丁巳、壬戌、癸亥。
丙辰--戊午、辛酉。
丁亥--戊子。
辛丑--戊申、己酉。
戊子--庚寅、丙申、丁酉。
壬寅--辛亥。
己丑--丙申、丁酉。
癸卯--庚戌、辛亥。
丁巳--己未、乙丑、戊辰。
庚寅--戊戌、己亥。
甲辰--丙午、己酉。
戊午--丙寅、丁卯、辛未。
辛卯--戊戌、己亥、丙午。
乙巳--丁未、庚戌、癸丑。
己未--庚申、辛酉、庚午。
壬辰--丁酉、乙巳。
丙午--甲寅、乙卯、己未。
庚申--壬戌、乙丑、戊辰。
癸巳--戊戌、辛丑、甲辰。
丁未--戊申、己酉、戊午。
辛酉--戊辰、己巳。
甲午--壬寅、癸卯。
戊申--庚戌、癸丑、丙辰。
壬戌--丁卯、庚午。
乙未--丙申、丁酉、丙午。
己酉--丙辰、丁巳。
癸亥--戊寅。
乙卯年生之男命,宜配丁巳女、壬戌女、癸亥女之一,可保百年好合、鸳鸯天羡。
戊辰年生之女命,宜配辛酉男、庚申男、丁巳男之一,可保夫唱妇、富贵圆满。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训诂/古义释“命”(2)
———续文———
7、天人合一之天命观 天命首先是道德意义之天(命)。
儒家荀况将天命与修治平齐的“礼义”联系起来,成为王道圣人政治贤人君子治国的方。所谓建立礼义制度,推进王道。如《汉书.王莽传》王谏上书云:“皇天废去汉而命立新室…以奉天命”。故王莽篡汉前,努力树立一副正人君子的道德形象。故唐代白居易 作《放言》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1)、命,北斗星名,即司命。
《周礼·春官·大宗伯》:司命。注:文昌第四星。《史记.太史公自序》云:“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正义》颜云“众星共绕北辰,诸辐咸归车,群臣尊辅天子也。”
西汉《史记.天官书》所记载的 “斗魁与七政”的关系,充分说明了名物政斗的“内圣外王”威权神器性质。“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绪纪,皆系於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禄,六曰司灾。在魁中,贵人之牢。魁下六星两两而比者,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柄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
韦昭曰:“自下往触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经之为历,突掩为陵,星相击为斗也。”晋灼曰:“衡,斗之中央。殷,中也。” 孟康曰:“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也。”孟康曰:“轩辕为权,太微为衡也。”这里“三能”、“三统”,一是指星名,即三台。三台属太微垣,古人把它视为天宫重臣。《晋书.天文志上》云:“三公在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意为辅佐皇帝的最高职官。二是指三公,即汉代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西汉称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
“色齐”,就是指色养、色笑,即君臣和颜悦色,同心同德,君臣团结,与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云:“华色酒三”近义。常以之比喻孝顺父母,忠于国家,始终如一,故曰“斗为帝车”。
《汉书.天文志》云:“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绪纪,皆系於斗。”
汉画像砖:斗为帝车,运于中央
孟康曰:“杓,斗柄也。龙角,东方宿也。携,连也。…《传》‘斗第七星法太白,主杓,斗之尾也’。尾为阴,又其用昏,昏阴,位在西方,故主西南。…‘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也。’《传》.曰‘斗魁第一星法为日,主齐’。魁,斗之首;首,阳也,又其用在明,阳与明,德在东方,故主东北方。”晋灼曰:“衡,斗之中央。殷,中也。”
《汉书.王莽传》云:“四年秋(17年)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
(2)将人性与天道相联
认为天不仅是宇宙的主宰,而且是万物之“道”的渊源。《中庸》“率性之谓道”,意即遵循常人之性,庶几乎就是道。因此,人性得自天命,人性即是天性。
正如《庄子》所言:“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天道无所不在,天道形诸于地,即为地道;形诸于水,即为水道;形诸于马即为马道;形诸于人,即为人道。”
老子《道德经》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达生》云:“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淮南子.道应》云:“故老子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礼记·大传》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礼记·礼器》云:“天道至教,圣人至德。”《礼记·礼运》云:“故礼义也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宝也。”
《大戴礼记·礼三本》云:“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云:“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
《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朱子说《中庸》立言之旨在于说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可谓深得其要。
儒家重亲亲之道,以孝悌为本,以人性为本。《六德》云:“先王之教民也,始于孝悌。”
《成之闻之》云:“君子顺人伦以顺天德。”
《汉书.礼乐志》云:“董仲舒对策言: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於天。天道大者,在於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於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於下而时出佐阳。
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
(3)将祖道与天道相联系
祖先、上帝、神灵、天,在远古(夏商周以前),与人、人际、子孙、社会(氏族、部落)通由巫术, 相互影响的。
《尔雅.释诂》云:“天,君也。”
《左传》云:“君天也,父天也,夫天也。”
《仪礼》云:“君至尊也,父至尊也,夫至尊也。”
《易经.乾卦象传》:“天道也,夫道也,君道也。”
《坤卦象传》说:“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汉书.礼乐志》云:“孔容之常,承帝之明。”师古曰:“帝谓天也。”
哲学家李泽厚在《说自然人化》中指明:“古文天字本像人形,……帝者,……像花萼形,示生殖繁盛意,与祖字像生殖者同。”
8、古文经学之天命、年命、受命、降命、符命符谶瑞应
与天命论相对应的是受命论,体现于张中(忠)符策玺书铭文为:措新君横。与天命论相对立的是天谴论,体现于张中(忠)符策玺书铭文为:含箭簿露、晓晶欲炯。
对于天命来说,有受命,降命;对于年命来说,也有受年,降年。受年,降年,即纪年建元改元、祥瑞年号。“天命”系使动词,即依照天命,君权神授;反映了古代儒家天人相应、天授神权思想。国学大师王国维解释“天命说”:“自人言之谓之受命;自天言之,谓之降命。”天命在张忠政斗镇墓兽中本义应该是“符命”,上天授意之臣。
(1)年命、永年。《列子.杨朱》云:“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汉代《春秋运斗枢》云:“枢星散为龙、马,旋星散为虎、狮,机星散为狗,权星散为蛇,玉衡散为鸡、兔、鼠,开阳散为羊、牛,摇光散为猴、猿。此等皆上应天星,下属年命也。”
《汉书·刑法志》云:“《书》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言为政而宜於民者,功成事立,则受天禄而永年命。”
《汉书.刑法志》云:“罗于文法,执于囹圄,不得终其年命。”汉陈琳 《游览》诗之二云:“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
(2)受年,降年。《尚书.商书.商定连彤》云:“降年有永来不永。”此意为爰人对上帝和先祖所降年命(国家福祚)长久或不久都具怀疑(说不定)。
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云:“己巳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毗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
8、宗教谶讳符命瑞应
《史记.日者列传》云:“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汉文帝)之入,任于卜者。天卜之起,由汉兴而有。”
《诗经.小雅.小宛》云:“握粟出卜。”马瑞辰《通释》云:“握粟出卜有二义:一谓以粟祀神…一谓弓粟酬卜。”解放前湖南贵州一带仍保留着迷信职业者“抹米”,既祀神,也酬卜。
命,瑞应。《周语》:“襄王赐晋惠公命”。注: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以为瑞节。
(1)逝后阴世殉葬镇墓宗教或谶纬符葆隐含意义之天命
所谓谶纬《释名.释典艺》:“谶,纎(纤)也,其义纤微也。纬,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
(2)古文经学之天命符谶
张中政斗符玺嘉量中,第一个词语就是“天命”。所谓天命就是上天所赐授的符命瑞应,即古代“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思想,谓“天”能致命于人,奠定人类命运。
在古代,尤其是两汉时期的宗教化的儒家今文经学的影响下,谶言担负起一种职能,即改朝换代者维护自己统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曾经大力提倡此说,他们认为凡是真命天子出世,都会有某种符瑞出现。符瑞,也就是符命,被认为是天命的象征。显然这是将地上皇帝颁符的权力搬到天上,又由天以符命的形式再传给皇帝,这样一来就为皇帝的皇权附上一道神圣和神秘的光环。西汉哀平之后,谶纬之学逐渐兴起,其实就是这种政治宗教的表现形式。
所谓谶纬,其实是谶和纬的合称。谶即符谶、符命,是巫师、方士所编造的带有神秘色彩的隐语、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和征兆,有图者称图谶。这些预言被认为是发自上帝,是符合天意的,因此叫做“符谶”或“符命”。谶和图都是借着配经的名义造出来的纬书,都是符命的表现形式。
纬,相对于“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编集伪造的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如七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中皆有纬书,称为“七纬。
它是使用某些诡秘的隐语来作为上天启示,并借此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谶的形式有谶言、图谶等,如“亡秦者胡也”就是秦代的一句谶言。
因此,纬书,就是以迷信的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是汉代儒生假托圣人创造的依附于经书的各种著作。谶纬是汉代今文经学兴盛的典型代表。
谶大概起源于先秦时期,据史籍记 载,谶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左传》中就已有了一些谶语的记载。纬出现于西汉,后来谶与纬才逐渐融合到一起,成为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至汉,董仲舒的 《春秋繁露》把传统的“六艺”经典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天人感应”神学理论体系,使经学向神学化方向发展。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着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
由于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所以能够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并被尊为秘经。谶纬之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倾向,是把儒家经典神秘化、宗教化。它是有文献体系的政治神话,其中包括了完整的三皇五帝系统、圣人感生受命的传说、任意比附的灾异祥瑞等等,实际是封建神学与庸俗经学的混合物。
《后汉书.光武纪》云:“宛人李通等,以图徽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李贤注:‘图,河图也;徽,符命之书;试,验也,言王者受命之徽验也。’”
《史记.日者列传》云:“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云:“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云:“天令谓之命,命非圣人不行。”
西汉文史学家扬雄《剧秦美新》云:“奉若天命,穷宠极崇,与天剖神符,地合灵契,创亿兆,规万世。” 《汉书音义》云:“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
《汉书.律历志》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厎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所谓日官、日御,就是政府机构中的卜者。古代常以天文官形式出现。
《汉书.王莽传》云:符命文立(王)临为统义阳王 (王莽诔子王临冤魂)。
《汉书.叙传.王命论》云:“(高祖)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
《汉书·公孙弘传》载《元光五年策贤良制》云:“属统垂业,物鬼变化,天命之符,废兴何如?天文地理,人事之纪,子大夫习焉。” 《汉书.郊祀志》说成帝颇好鬼神。《资治通鉴.汉纪.孝成皇帝》记载大司空师丹云:“孝成皇帝深见天命,烛知至德,以壮年克己。”
又《王莽传》云:“是岁,广饶侯刘京言齐郡新井,车骑将军千人扈云言巴郡石牛,太保属臧鸿言扶风雍石;莽皆迎受。十一月,甲子,莽奏太后曰:“陛下遇汉十二世三七之厄,承天威命,诏臣莽居摄。广饶侯刘京上书言云:‘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暮数梦,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云:‘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亭长晨起视亭中,诚有新井,入地且百尺。’十一月,壬子,直建冬至,巴郡石牛,戊午,雍石文,皆到于未央宫之前殿。臣与太保安阳侯舜等视,天风起,尘冥,风止,得铜符帛图于石前,文曰:‘天告帝符,献者封侯’,骑都尉崔发等视说。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臣莽敢不承用!臣请共事神祗、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崐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居摄三年为始初元年;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万方,期于富而教之。孺子加元服,复子明辟,如周公故事。’奏可。众庶知其奉符命,指意群公博议别奏,以示即真之渐矣。……嘉新公、国师(刘歆)以符命为予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
(3)道教谶讳符命瑞应
与天命意义相近,但更趋于汉代道教谶纬符箓瑞应的一种。它来源于汉代权力崇拜中的君权神授思想。是汉代今文经学的主要解经方式之一。既有文字,又包括图谶符箓符咒语等等。
最典型的,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中古如唐代袁天罡、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近古明代刘伯温的《烧饼歌》,近世的《五公经》等等。
命,瑞应。《周语》:“襄王赐晋惠公命”。注: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以为瑞节。
10、道教术数:命数
在我国传统道教方术“五术”中,有所谓“山、医、命、相、卜”的说法。其中“命”就是通过紫微斗数、推命术、星平会海术等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穷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生命运的一种学问。即指吉凶祸福、寿天贵贱等命运,亦即人对之以为无可奈何的某种必然性。清代大学者、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在《聪训斋语》有云:“古人言居易以俟命,又言行法以俟命。人生祸福荣辱得丧,自有一定命数,古不可成。”下图即为道教画符之“命”。
概括地说,道是山医命相卜的源头,是根本。术是方法,是形式。其中,山,是得道的方法。医,是得道后,对人体生命领域的感知能力及应用。命,是得道后,以时间为主线,对人生与事物发展趋势的感知能力及应用。相,是得道后,感知空间对人与事物作用的能力及应用。卜,是在具有一定感知能力后,针对预设目标,预判成败或吉凶。医命相卜,反过来,可以做为个人道修水平的检验; 或者,可由医命相卜(纯术角度)悟道入道。以上,炁感及炁用贯穿其中,这就是道法。术,是对法的应用总结。不得道法的术,其实和现在的词"技术"是一回事。
道教五术是指山、医、命、卜、相,这五种方技术数。一直以来是东方神秘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
(1)玄学五术—山又名仙。
山是一种道家炼丹修仙的方术,包括符咒、辟谷、筑基、玄典等极具神秘色彩的东西组成。代表的书有《太公阴符经》《胎息诀》等。
(2)玄学五术—医。
玄学“医”包括三部分。一是方剂――使用药物,根据表里、虚实、寒热,再根据古老的阴阳八卦原理来治疗各种疾病一种方法。二是针灸――以《黄帝内经》、《难经》辩奇经八脉、穴道,用铜针刺穴道治疗疾病的方法。三是灵疗――以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药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3)玄学五术—命。
命就是现在所谓的算命看八字等,以人的出生,来推测人生轨迹与六亲吉凶信息。命理的历史可谓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随着历史的演变,命理术发展至今以日趋完善,在历朝历代都有深谐此术的谋士辅佐王侯将相,象周朝的周文王、姜尚、战国时期的孙膑、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明朝的刘伯温等。还有一些隐士,如陈老祖、野鹤老人、邵康节等等。
①占星术――占星术包含《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
②干支术――上古时期因人类生产力不发达,认识水平底下不能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和自己的穷通寿夭,于是就有了上天干下地支配世上和人间一切的思想。用"易经"的话来说,叫做"干道变化,各正性命"。后经儒家祖师爷孔子,这位极度信命的老夫子及弟子的大力推崇而兴起。
所谓"四柱"即出生年份天干地支为一柱,月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二柱,日期的天干地支为第三柱,时辰的天干地支为第四柱。每柱天干一字地支一字共八字。然后按照八字所含阴阳五行进行演算,就可推知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致情况了。元、明、清以后批八字虽不断完善与发展,但基本的仍沿用宋初的基本理论未变。
以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盘,四柱中命部分的典籍最多,主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现代人的命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后辈贤人倍出。
(4)玄学五术——卜。
卜则是占卜,是五术中历史渊源最久的,在几千年前还是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运用龟背进行占卜决断吉凶,古人相信龟背可以连通神灵,能到神灵那里将未来吉凶的信息带回来。甚至更早之前,就有人杀动物看其胆汁来占吉凶,卜发展到周朝的时候,周文王根据伏羲所创八卦发明了易经六十四卦,并分别为六十四卦写上了具有吉凶信息的文字,又到战国时期孔子将易经重新整理才形成现在的周易。周易一直是占卜的主流,他本身就是一部用来占卜的书,到了西汉的时候大易学家京房更是发明了纳甲筮法,将周易神秘的占卜功能进一步发挥,形成现在所说的六爻纳甲,而且其准确率极高。
在占卜上集大成者的是奇门遁甲,古代号称帝王之术,为将相者大都懂得奇门遁甲,奇门遁甲主要用来行军打仗,也用来占断吉凶。历史上深谙卜道的人有商周姜子牙、汉代诸葛亮、唐朝李淳风、宋代邵邵康节、明朝刘伯温等。
卜代表的术数有:《梅花易数》《六爻纳甲》《金钱课》《断易天机》《卜筮正宗》《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等。
(5)玄学五术——相。
相就是看,包括多方面,有相人相地相宅等,相人有手相和面相,即看一个人的手相和面向就能知道这个人一生的情况。相宅是现在所说的阳宅风水,相地是阴宅风水(地理或堪舆),结合龙、砂、穴、水、向看风水对所葬之人后世子孙的命运影响。相的孕育时期大都是先秦时期,到后世发展成为巅峰的是现在的阴阳风水之术,始于晋代郭璞《葬经》,集大成者乃是唐代救贫国师杨筠松的《撼龙经》《玉龙经》。相所代表的有:《葬经》《麻衣神相》等。
————未完待续———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