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八月出生生辰八字(90年八月出生生辰八字命理)

凉话刺骨 2023-09-24 02:24:12 网络

追光 | “苏神”太累了,是该“倒休”了

13日,“亚洲飞人”苏炳添宣布

因身体原因将不会参加本月底在沈阳举行的

世锦赛及亚运会田径项目选拔赛

并将提前结束2023赛季征程

不难看出

苏炳添这个决心下得艰难

年龄、伤病等原因造成的身体机能下降

是他不得不暂别赛场的主要原因

今年8月,苏炳添将年满34岁

放眼当今世界男子短跑界

这个年纪无疑已算“高龄”

本赛季男子100米最好成绩世界排名中

前100名几乎是“90后”“00后”的天下

像苏炳添一样的“80后”选手已是凤毛麟角

↑今年世界最好成绩的前10名

对于老将来说

年龄的增长并非只是数字的变化

它同样意味着身体能力的下降

训练、比赛后所需恢复时间的拉长

以及诸多年轻时不是问题的问题

大多数人对苏炳添最深刻的记忆

是在2021年的夏天

在东京奥运会的百米跑道上

他如一道“红色闪电”

以9秒83改写亚洲纪录

也让奥运会“百米大战”的决赛名单中

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而在男子4X100米接力项目中

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

组成的中国队递补获得东京奥运会铜牌

再次创造历史

不过,常年高强度训练带来的伤痛

以及疫情导致的备赛不系统

令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之后

经历了一些起伏

他在去年的俄勒冈世锦赛上

止步男子100米半决赛

4X100米接力项目中

中国队也未能重现东京的高光时刻

↑俄勒冈世锦赛上,苏炳添(右二)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

面对挫折

苏炳添并未停下积极备战的脚步

今年冬训他原本训练情况都很理想

不料在冬训末段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2月的欧洲室内赛征程

他试图通过参加比赛来调动身体状态

在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瑞典哥德堡站中

以6秒59的成绩拿下60米项目冠军

虽然赛季首秀获胜

但苏炳添身体上的感觉并不理想

最终不得不放弃计划中的余下两站比赛

或许除了运动员本人和教练员团队

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

光鲜成绩的背后

运动员的身体状态

到底是依旧“满血”运转

还是濒临极限的勉力支撑

伤情、病痛的悄然侵袭

以及日复一日与之斗争的过程

往往不为公众所知晓和理解

上一代中国田径的领军人物刘翔

就一度遭遇非议

↑2015年5月30日,苏炳添(右)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跑出9秒99打破全国纪录,刘翔向其表达祝贺

但如今

人们对运动员成绩的态度愈发理性

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愈发尊重

对体育价值的理解也愈发全面

没有运动员能永远站在顶峰

即便有时身处低谷

也不会掩盖他们曾经的光芒

前不久

世界田联发起纪念田径世锦赛40周年活动

其中一张海报

刘翔并肩博尔特居前排“C位”

虽然刘翔留在赛场上的最后一幕

是失利,是受伤退场

但他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坚韧与突破

依旧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同样

对于今年要暂别赛场的苏炳添而言

他所取得的突破

已足以令他在中国田径和世界田坛上留名

暂别,是为了更长久地征战

苏炳添说

不会停下逐梦的脚步

会利用这段时间积极恢复

全力以赴备战2024巴黎奥运会

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

从首破全国纪录到独步国内赛场

刻苦、专注、自律、坚韧

是伴随苏炳添一路成长的标签

为了中国短跑能在世界舞台站稳一席之地

他改起跑脚、调整步数、改摆臂动作

甚至把训练成果写成论文……

他为中国田径带来了无数荣誉

他对每个0.01秒进步的执着钻研

更令人动容

优秀运动员产生的社会价值

远不止于胜负

更在于一种不懈追求的强大精神力量

苏炳添说

他仍会密切关注

布达佩斯世锦赛和杭州亚运会中国队的表现

为队友们加油、喝彩

让我们期盼“飞人”早日康复、重返赛场

也一如既往地为奋勇拼搏的中国健儿喝彩

期待“中国红”在赛场再度绽放

记者:王沁鸥、吴俊宽、曹奕博

图片:王迎、吴晓凌、吕小炜、王丽莉、李博闻

编辑:高萌、季嘉东

以悬疑的名义和可见的创伤,重返九十年代

网剧《漫长的季节》在“五一节”期间破圈,使得“悬疑”“东北”“下岗工人”等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失意、失败的老男人为儿子复仇的故事为什么会打动当下的观众;20年前无法讲述、侦破的“旧案”为什么会一再被2010年以后的影视剧“昭雪”?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悬疑剧的名义,人们再次感受到20世纪90年代转型期城市工人所遭受的社会创伤。

工业悬疑剧回看90年代

《漫长的季节》在云南昆明取景拍摄,这部剧最大的标签是悬疑剧,尤其是导演辛爽曾创作过国产悬疑网剧的代表作《隐秘的角落》。这部网剧以桦林钢铁厂为背景,以十几年前的碎尸案为线索,交叉呈现2016年、1998年、1997年三个平行时空的故事,既有父辈王响、龚彪、马队组成的老人组“秘密”调查碎尸案,又有子辈王阳、沈墨等从花季青年坠落“青春残酷物语”,展现了人世沧桑、家庭变故和城市变迁。这部剧的看点不只是到剧终时才揭开“悬疑”的谜底,而是如静物写生般再现了经历市场化改革的下岗工人们的精神创痛。

2014年第六代导演刁亦男的电影《白日焰火》把北方工业城镇与凶杀、悬疑故事结合起来,呈现一种紧张、肃杀的氛围。继而2017年电影《暴雪将至》《引爆者》等作品再次以工厂为背景展开悬疑叙事。2018年娄烨导演《风中有朵雨做的云》、2019年刁亦男导演《南方车站的聚会》等把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之初表现为充满危机和危险的“黑暗”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漫长的季节》延续了这种“工业+悬疑+黑色”的叙事类型,让工业城市、工厂空间变成凶杀、犯罪的“现场”。黑色和悬疑电影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希区柯克电影,用来呈现城市中产阶层不知道危险从哪里来的惴惴不安和紧张、恐惧的社会情绪。这些结合本土和时代语境、带有犯罪和悬疑色彩的电影,让人们看到被大时代所裹挟的小人物的卑微命运,展现了90年代市场化改革中个人如何深陷欲望的黑色漩涡以及把遭遇下岗风波的人心浮动和时代惶恐呈现出来。

如果把90年代市场化改革到2010年前后作为双轨制改革的转型时期,那么2010年中国经济崛起以来开启了对90年代的重新审视。如黑色悬疑网剧《无证之罪》(2017)、《白夜追凶》(2017)、《隐秘的角落》(2020)、《沉默的真相》(2020)等都发生在新世纪之交。2023年初网剧《狂飙》成为近些年少有的跨越阶层而爆红的电视剧,这部2000年之交工厂二代走向黑社会化的故事,如同《漫长的季节》的另一个版本。这些都显示了曾经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公安刑侦剧逐渐转变为更好莱坞化的黑色悬疑剧。

与90年代作为锐意进取、拥抱全球化的文化认同不同,《漫长的季节》对90年代工人下岗故事有了不一样的叙述:善良的老实人都被下岗了,而以厂长(权力)、假港商(资本)为代表的权势阶层是贪污、挪用公款的坏蛋。这种改写,显示了2010年之后对90年代叙事的重新反思和审视。

从弑父文化到父亲归来

除了90年代的“黑化”之外,2010年以来,另一种文化表征是一个形象的出现,父亲的归来。与五四时代或者20世纪80年代的弑父文化(否定前一个时代)不同,这十多年中国电影中密集地讲述父亲归来的故事。如《钢的琴》(2011)、《八月》(2016)中的工人之父,《智取威虎山3D》(2014)中的红色父亲,《归来》(2014)、《一秒钟》(2020)中的右派父亲等。与父亲故事相伴随的是父子秩序的重建,如《流浪地球》(2019)、《银河补习班》(2019)、《峰爆》(2021)、《我和我的父辈》(2021)等电影呈现父子和解、子承父业的故事。这些归来的父亲形象扮演着双重社会功能,一是改写历史记忆,让被放逐的父亲重新回到历史中;二是父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变成子承父业的“忠孝两全”,反映了父权秩序的重新确立,这与中国完成现代化和经济崛起有关。不过,这种父子和解的图景也充满了裂隙,显示了文化叙事的困境与游离。

《漫长的季节》与《钢的琴》、《八月》等作品形成了互文关系。《钢的琴》改写了作为“共和国长子”和“工人阶级老大哥”的下岗工人以劣质、落后劳动力的名义被淘汰的形象,电影中的下岗工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隐匿民间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废墟般的厂房里摇身一变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技术大拿。与此类似,2016年文艺片《八月》也是向经历90年代变故的父亲致敬:对于从事电影剪辑工作的父亲来说,表面上相信从今往后可以靠本事吃饭,而实际上他不愿意“低下高贵的头颅”。因为他知道从具有主人翁主体的国营职工变成雇佣劳动者,失去的将是稳定的生活和与同事在一起的友谊,迎接他的是颠沛流离、忍气吞声、低三下四地为了挣钱而讨生活。这些电影一方面把下岗工人、失败者、离开体制的人追认为父亲;另一方面他们在电影中履行父亲的职责,如在《钢的琴》中是为女儿造一架钢琴,在《八月》中父亲为了儿子读上好中学而外出打工,在《漫长的季节》中父亲生活的意义是为儿子“沉冤昭雪”。

家的夭亡与改革之痛

不过,与父亲归来、父子秩序重建不同,《漫长的季节》还讲述了儿子夭亡的故事。此类情节,在王小帅执导的《日照重庆》(2010)、《天长地久》(2019)等作品中已有体现——前者讲述长期外出工作的父亲重新归来、调查儿子为什么死亡,最终发现缺失父爱的儿子走向了自杀;后者是儿子意外溺水、父母遭遇下岗,一家人离开工厂搬到远方开始更艰难的人生。《漫长的季节》也是如此,父亲的归来与儿子的死亡成为这些文本中最突出的精神症候。《漫长的季节》以火车司机王响为核心来展开,以他1998年遭受的双重创伤为人生转折点:一个是儿子意外死亡、妻子自杀带来的家破人亡;二是自己从“爱厂如家”的技术大拿下岗为开出租车的老师傅。对于王响来说,1998年的秋天两个“家”都死亡了,一个是自己的家庭,一个是单位之家。因此,剧中有两个王响,分别是下岗前充满自豪感、正义感的劳模和后来失魂落魄的、白发苍苍的小老头。借助前后两个时代的王响,带出了90年代钢铁厂以及以工厂为核心的工业城市的时代变迁,把9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的改革表述为一种遭遇创伤和伤痛的时代,呈现市场化改革中的社会危机和转型困境。

总之,这些重返90年代的影视作品重新揭开工人下岗的旧伤疤,展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问题,以及被改革话语所遮蔽、压抑的另一面——尤其是激进市场化过程中,个人遭遇创伤和陷入危险、不安的心态。这些都引起了当下观众的共鸣。《漫长的季节》结尾,在金黄的玉米地,两个王响重新相遇,老年王响向火车司机王响招手,告诉90年代的自己“往前看,别回头”。这列在“工业田园”风光中开向远方的火车如同历史分叉口的另一个平行空间,驶向一个没有黑暗,也没有黑化的未来。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