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印(两个确立)
上合会议,印防长对华提3点要求,涉及领土,中方回应铿锵有力
作为少数几个和中国有陆上领土争议的国家,印度这几年时不时就会在边境上向中国发难,有时炒作领土争议,有时甚至还派兵展示强硬。而在近期有了美国撑腰之后,印度防长拉吉纳特直接对华提出了解决争议的三点要求,妄图“反客为主”颠倒黑白。而在场的我国防长的回应,则显得铿锵有力。
这次印度对中国发难的舞台,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这次上合防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作为东道主的印度自然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准备了什么呢?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多边军事合作以及反恐,可到了中印这里,印度提出来的主要议题则是边境问题。从种种迹象来看,为了这个当面对中国表态的机会,印度可谓是蓄谋已久,为此不惜拉来美国作为自己的依仗。前不久印军联合美国空军,举行了代号为“印度合作-2023”的联合空中演习,这场演习此前已经中断了五年,结果却在此次防长会议召开之前打响,这是巧合吗?
其实不是的。一来,这场演习的场地相当靠近目前中印争议地区;二来,美国为此出动了战略轰炸机B-1B,演练的项目还是极为少见的空对地打击。这场美印军演,即便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种直白遏华的考量,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体现。更遑论演习刚一结束,印度就向中国发出“邀请”,称要和中国商量一下边境争议。而在防长会议上,印度防长拉吉纳特说的倒也直白,概括来讲就是向中方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点,中印关系要想向前发展,边境争议是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第二点,边境实际控制线的所有问题,都需要根据现有双边协议及承诺解决。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拉吉纳特强调要想让局势降温,两军就得先避免在边境接触,言下之意便是双方撤军。
边境问题不是中方率先挑起的,而是印度主动把军队送上雪域高原力求占得先机,现在印度反倒以中印关系来威胁中国解决这一问题,拉吉纳特反客为主的谈判技巧倒是玩得很明白。双方撤军不是不能答应,这是中方一直的诉求,但解放军后撤印军也会毫无保留地跟着后撤吗?综合过去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印军即便后撤也会留下一些“尾巴”:撤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何时回来了。
针对拉吉纳特以上言论,现场的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点明了问题,相较于拉吉纳特提要求、谈条件,李防长的回应简短有力:双方应把边界问题放在双边关系适当位置,推动边境局势早日转入常态化管控,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持续增进两军互信,为两国关系发展作贡献。言外之意,边界问题应该谈也必须谈,但是不要把边界问题当成一个前提条件而给中印双边关系火上浇油,边境局势早日降温才是正道。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边境地区也开始具备了活动条件,那么印度是否会言行一致?这尚有待后续观察。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深刻认识到,“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要深刻认识到,“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要深刻认识到,“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实践充分证明,“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7日 01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