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华盛顿大学美国排名)
深耕行业20年,华盛锂电:全球电解液添加剂龙头,能否强者恒强?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联证券 贺朝晖)
1. 公司是全球电解液添加剂行业龙头1.1 专注电解液添加剂行业20年
历经多年沉淀,专注电解液添加剂业务。
华盛锂电的前身华盛纺织助剂厂创立于1997年,并于2003年进入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
2019年公司整体变更为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拥有81%表决权。
公司发行前,实际控制人沈锦良、沈鸣(父子关系)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华盛锂电34.00%的股份;财务投资人金农联相关企业持有公司 22.80%的股份;财务投资人敦行相关企业持有公司24.51%的股份。
由于金农联和敦行相关企业委托给沈锦良合计47.31%股份的表决权,因此沈锦良、沈鸣合计拥有公司 81.31%的表决权,能够对公司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
公司高管具备丰富的产业背景。
公司董事长沈锦良曾任华申纺织助剂厂厂长、华荣染整助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沈鸣曾任日本森田化学株式会社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技术总监张先林曾任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有机硅事业部经理。
公司汇聚了一批化工相关领域出身的管理团队,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团队管理技 巧,熟悉电解液添加剂生产流程以及行业情况,能够对公司未来发展做出清晰正确的规划。
主营电解液添加剂,兼营特殊有机硅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为以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双草酸硼酸锂(BOB)为代表的电解液添加剂,兼营以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IPTS)和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ESPI)为代表的特殊有机硅产品。
在电解液添加剂领域,公司 2020 年出货量位列全球首位;在特殊有机硅领域,公司是少数拥有“非光气法生产异氰酸酯硅烷” 技术的生产商之一。
1.2 公司盈利能力行业领先
添加剂市场需求旺盛,营收及利润快速增长。
自2020年第四季度起,由于电解液添加剂市场的需求旺盛,VC 和 FEC 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及销量均大幅上涨,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10.14亿元,同比增长127.97%;实现归母净利润 4.20 亿元,同比增长 438.81%。
2022H1公司业绩延续高增态势,营收同比增加 33.9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 65.83%。
VC 及 FEC 构成公司主要营收来源。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 VC、FEC、BOB 等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特殊有机硅产品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出售半成品和副产品的销售收入。
2018-2021 年,公司 VC 业务营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9.77%、63.39%、55.94%、63.04%,FEC 业务营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25.92%、25.72%、30.40%、28.68%,两类产品构成了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电解液添加剂技术附加值较高,公司净利率行业领先。
电解液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必要的添加剂配置而成,其中添加剂对技术研发的要求较高,具备高附加值。
2018-2020 年,公司毛利率稳定在 40%左右,净利率稳定在 17%左右,在电解液行业可比公司中处于领先水平。
2021 年度受 VC、FEC 产品涨价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达到 64.95%,净利率达到 41.18%。
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由于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市场开拓基本完成,近年来公司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步扩大,2021 年公司管理费率较 2018 年下降了 0.52pct;公司财务费用主要受借款规模及汇率变动的影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2. 电解液添加剂行业前景广阔2.1 电解液需求不断提升
电解液是锂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构成。作为锂电池制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电解液是锂离子迁移和电荷传递的介质,影响着锂电池能否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
电解液一般由溶剂、溶质和添加剂等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其中溶质成本占比为 40%-50%,溶剂成本占比为 25%-30%,添加剂成本占比为 10%-30%。
受益锂电池产业发展,电解液出货量不断提升。
由于下游锂电池需求旺盛,2021 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 61 万吨,同比增长 83.23%,其中我国电解液出货量 50 万吨,同比增长 100.00%。
随着国内锂电产业链的竞争力增强,电解液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电解液出货量占全球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由 2014 年的 51.52%提升至 2021 年的 81.70%。
供给快速释放,电解液价格企稳。
2021 年由于供给端产能不足,电解液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电解液市场价格不断攀升。2022 年 3 月起,由于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供给紧张的情况明显缓解,电解液价格迅速下跌。
我们观察到月底库存量占当月产量的比例变化与电解液价格变动存在相关性;2022 年 10 月,库存占产量的比例低至 1.3%,我们预计未来电解液价格或将企稳回升。
据百川盈孚,2022 年 1-10 月国内 电解液产量同比上升 68.5%,对于添加剂的需求同步上升。
2.2 国内厂商占全球主要份额
添加剂的研发和应用是电解液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电解液添加剂在电解液中质量占比较小(一般为 2%-10%),单位价值较高(约占电解液成本的 10%-30%)。通过投加添加剂可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定向优化电解液的导电率、阻燃性能、倍率特性等性能。
电解液中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相对容易分析并模仿,但添加剂成分通常很难分析出来,因此添加剂成分是电解液企业的技术核心所在。随着电池厂对安全性、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等性能要求的提升,添加剂的重要性随之上升。
华盛锂电研发费用率处于电解液行业较高水平,较高的研发投入可以体现添加剂环节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也有利于维持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VC 与 FEC 占据市场主流地位,公司市占率全球第一。
碳酸亚乙烯酯(VC)和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目前市场中较为主流的添加剂,两者合计占电解液添加剂市场的份额超过 60%。
华盛锂电是电解液添加剂龙头企业,2020 年,公司占据全球电解液添加剂 20.9%的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分产品来看,公司 VC 国内市占率为 31.4%,FEC 国内市占率为 48.8%,同样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供应商。
磷酸铁锂市占率提升,添加剂用量增加。
VC 在三元电池电解液中的添加比例为 1%-2%,而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配方中,添加比例会提升至 3%-5%。由于性能提升叠加成本优势凸显,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球出货量大幅上升,2021 年同比增长 220%,使得对于电解液添加剂的需求显著提升,预计未来添加剂需求会随磷酸铁锂市占率的提升持续增长。
电解液添加剂出货量快速提升,国内厂商市场份额维持高位。
2021 年,全球电解液添加剂出货量为 3.48 万吨,同比增长 85.8%;我国出货量为 3.26 万吨,同比增长 76.2%。
2017 年以来,我国添加剂出货量占全球比例始终维持在 90%以上,国内厂商占据全球主要份额。海外添加剂厂商主要为日韩企业,基本只生产除 VC、FEC 和 PS 等常规添加剂之外的新型添加剂,并且主要从事添加剂的开发,其生产一般寻求中国企业代工。
2.3 行业供给显著提升、厂商分化将现
VC 及 FEC 需求旺盛,预计行业空间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全球锂电产量高速增长,磷酸铁锂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在锂电储能领域也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带动 VC 需求增速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 年全球 VC 需求量或将达到 8.78 万吨,22-25 年 CAGR 为 42.9%;FEC 需求量或将达到 3.84 万吨,22-25 年 CAGR 为 46.2%。
2021 年华盛锂电具备 VC 产能 3000 吨/年,FEC 产能 2000 吨/年,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他主要电解液添加剂生产企业的 VC 及 FEC 合计产能普遍在 2000-3000 吨/年左右,较迅速扩大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2021 年以来,多家企业规划了较大体量的添加剂扩产计划。
天赐材料计划新增 20000 吨/年 VC 产能;永太科技规划了 30000 吨 VC、8000 吨 FEC 的产能建设;华盛锂电 IPO 募投项目计划建设 6000 吨 VC、3000 吨 FEC 产能。
预计 VC 供给相对充足,FEC 仍存在短缺可能,但各企业产能利用率将明显分化。
今年行业供给紧张的情况已经明显缓解,随着 2023 年大量新产能建成,行业内名义产能显著大于需求量。
不过我们认为新进入者需要较长时间的产能爬坡,跨界企业对于客户资源的积累欠缺,并且随着产品价格下降,新产能或将由于成本原因无法充分释放。
我们预计 2023 年以后 VC 供给相对充足,而 FEC 仍存在短缺可能;技术领先、客户资源丰富、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有望维持较高产能利用率。
3. 核心添加剂优势明显3.1 VC 成本控制能力优秀
VC 是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是一种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添加剂,能够在锂电池初次充放电中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 膜)。该膜的电化学性能稳定,能有效抑制溶剂分子嵌入,从而避免电池循环寿命等性能的下降。
深耕行业多年,主导起草国家标准。
公司于 2004 年建立了 60 吨/年电子级 VC 生产线,2005 年该项目产品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006 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12 年公司主导起草的国家标准实施,进一步规范了 VC 产品在锂电池材料中标准化应用。
公司 VC 产品性能处于领先地位。
电解液添加剂产品性能主要体现在纯度、色度和水分等指标上,纯度越高、色度和水分越低表示产品的性能越好。
从公司 VC 产品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产品比较可以看出,公司与可比公司 VC 产品纯度均在 99.99% 以上,公司 VC 产品的色度和水分均低于可比公司标准值,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旺盛,带动 VC 产品业务迅速增长。
VC 在磷酸铁锂电池中添加比例远高于三元电池,2020 年以来磷酸铁锂产销回暖,因此公司 VC 产品产销率近年来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 年度受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及价格上涨的共同影响,VC 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47.12%,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57.44%。
成本控制优秀,盈利能力强大。
2019-2021 年,公司 VC 单位成本分别较同行业可比公司低 22.11%/20.93%/44.83%,因此在 19-20 年产品单价仅略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1 年单价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情况下,始终实现了毛利率的大幅领先;19-21 年公司 VC 毛利率分别为 48.46%/48.68%/69.28%,而同行业可比公司 VC 毛利率分别为 27.04%/31.18%/54.64%。
涨价幅度相对克制,利于维系优质客户长期合作。
2021 年,VC 市场价格由年初的 21 万元/吨涨至最高点 50 万元/吨,全年均价约 33 万元/吨。而公司 21 年平均单价仅为 21 万元/吨,在 VC 涨价潮中相对克制;我们认为此举对于公司品牌形象的树立,以及维持与客户的优良关系有很大好处,利于和下游优质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
预计降价区间仍可维持较高毛利率。
按照 2021 年华盛锂电与同行业可比公司 VC 产品均价 6.46/11.71 万元/吨进行测算,公司成本优势显著,即使未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我们预计公司也能够维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3.2 FEC 性能全面领先
FEC 是高倍率动力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一种为高倍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定向开发的核心添加剂,是实现锂电池高安全性、高倍率的主要保证,能增强电极材料的稳定性。
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FEC 卤素置换工艺。
早期行业内一般以氟气直接氟化碳酸乙烯酯(EC)制备 FEC 产品,但该工艺应用的氟气具有剧毒易爆等缺陷且反应选择性低。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于 2006 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一条不同于国际主流工艺的卤素置换工艺路线,即采用碳酸乙烯酯和氯代试剂反应得到氯代碳酸乙烯酯,再经过氟化钾转化制备 FEC,经过精制得到电子级产品。
该工艺路线获得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内外发明专利,2013 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公司 FEC 产品技术指标全面领先。
公司自主研发的卤素置换工艺相比传统工艺路线具有生产装备投资少、生产安全性高、产品成本低的特点,同时产品纯度、色度、水分等重点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 FEC 产品纯度高于可比公司标准值,FEC 产品的色度和水分均低于可比公司标准值。
收入大幅增长,销量暂时受限于产能。
2021 年公司 FEC 收入 2.91 亿元,同比增长 115.57%;产能利用率达 96.36%,受到产能限制,销量同比增加 13.29%。
未来随着募投项目产能释放,我们预计公司 FEC 销量或将随产能扩充而显著增长。
产品单位成本低,毛利率领先。
2019-2021 年,公司 FEC 单位成本分别比同行业可比公司低 16.36%/4.15%/20.83%,毛利率始终处于领先。与 VC 业务类似,公司 2021 年 FEC 提价幅度小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但依然实现了毛利率的大幅上升,我们认为公司在维系客户长期合作方面将占据优势。
4. 前沿产品蓄势待发4.1 凭借先进技术拓展特殊有机硅市场
特殊有机硅可用作聚合物结构改进剂。公司的特殊有机硅产品为异氰酸酯基硅烷,具体包括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IPTS)和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ESPI)。异氰酸酯基硅烷是一种新型的高活性特种硅烷偶联剂产品,能显著提高偶联有机聚合物的耐温性、耐候性以及抗紫外等性能,用于涂料、密封胶等材料中,可以增强材料的粘结力。
独立开发先进工艺路线,技术与产品优势明显。
公司依托自身科研优势,于 2007 年独立开发了硅基氨基甲酸酯中间产物通过高效催化剂脱醇制备工艺路线,通过氨基硅烷与饱和碳酸酯反应生成烷氧基硅基氨基甲酸酯中间产物,然后将中间产物高温脱醇制备异氰酸酯基硅烷。
公司该项工艺有效避免了污染物的产生,且残余氯离子含量小于 20ppm,产品品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特殊有机硅产能利用率及销售有望逐步提升。
2021 年公司特殊有机硅实现销量 112 吨,同比增长 38%;营业收入 1700 万元,同比增长 35%。公司 21 年新增了 500 吨特殊有机硅产能,合计产能达到 600 吨。
公司特殊有机硅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开拓了 Covestro、Evonik、Merck 等海外客户,我们预计未来特殊有机硅产能利用率以及销售规模有望逐步提升。
4.2 新型锂盐添加剂产能即将建成
锂电池性能要求逐步提高,需要新型锂盐添加剂适配。随着锂电池逐渐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等方向不断发展,或将会促进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不断推陈出新。
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强对新型锂电池锂盐添加剂的研究,如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等。
新型添加剂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泛。
LiFSI 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电解质添加剂使用,可有效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延长电池寿命;LiDFOB 作为一种新型锂盐,使用温度范围较宽,同时在环状碳酸酯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大,电导率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循环性能,两类产品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加快新型锂盐研发,形成潜在业绩增长点。
公司针对 LiFSI、LiDFOB 等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开发,已完成多项工业化量产技术储备。
公司可以利用现有产品的销售网络进行新产品的推广,新产品的销售费用有望大幅降低。新型锂盐产品在动力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广泛推广能够与公司现有传统添加剂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潜在业绩。
公司计划投资 6.5 亿元建设年产 3000 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其中第一期年产 500 吨双氟磺酰亚胺锂生产线预计于 2022 年建成投产。
4.3 拓展负极业务打造新增长极
公司于 2022 年 11 月 16 日发布公告,拟投资 12.6 亿元于江苏江阴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 20 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用于生产比容量≥ 500mAh/g 的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重要的原材料构成之一,主要影响锂电池的容量、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
我们认为,公司添加剂业务的主要客户与负极目标客户高度契合,有望凭借自身在该领域的经验,望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提高核心竞争力。
5. 盈利预测与估值5.1 盈利预测
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具备 VC 产能 3000 吨/年,FEC 产能 2000 吨/年,募投项目计划建设 6000 吨/年 VC 产能和 3000 吨/年 FEC 产能,建设期为 24 个月,我们预计募投项目将在 2023 年建成投产。
由于 VC 和 FEC 下游需求旺盛,供应紧张,公司已经与多家重要客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2022-2024 年,公司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协议的 VC 供货量预计占当年产能的 64%/72%/72%,与天赐材料和比亚迪协议的 FEC 供货量预计占当年产能的 41%/31%/31%。
2021 年,公司对天赐材料、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总营收的 45%,再考虑到其他客户的需求,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公司将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
我们预计公司 22-24 年 VC 销量分别为 3300/6750/9000 吨,FEC 销量分别为 1800/4000/5000 吨,BOB 销量分别为 136/144/162 吨,特殊有机硅销量分别为 120/150/180 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销量分别为 0/400/475 吨。
公司拟投资 12.6 亿元建设 20 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参考其他负极厂商的产能建设节奏,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在 2023 年四季度建成一期项目,建设 2023-2024 年分别出货 5000 吨和 5 万吨负极材料。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8.69/16.70/38.15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4.23%/92.06%/128.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1/3.60/7.28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2.68%/49.57%/102.04%,三年 CAGR 为 20.10%,EPS 分别为 2.19/3.28/6.62 元/股。
5.2 估值
➢ 使用相对估值法对公司估值
估值指标方面,由于公司所处行业以及公司自身处于高速增长期,我们采用锂电行业可比公司 PE 作为相对估值指标。
华盛锂电作为锂电电解液添加剂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公司业绩有望高速增长。
我们选取锂电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锂电隔膜材料领先企业星源材质、锂电导电剂材料龙头天奈科技作为可比公司。
根据 2022 年 11 月 28 日收盘价,可比公司 2023 年 PE 平均数为 20 倍,天奈科技 PE 最高为 23 倍,璞泰来 PE 最低为 17 倍。
我们认为当前锂电材料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可给予公司 2023 年 30 倍 PE,对应每股价格为 98.4 元。
➢ 使用绝对估值法对公司估值
关键参数的选择:考虑到公司所处的锂电负极材料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锂电材料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旺盛,长期发展空间较大。
我们假设第二阶段为 6 年,增长率为 10%;长期增长率为 2.5%;无风险收益率采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市场收益率采用 10 年沪深指数平均收益。
如上所述,在绝对估值 DCF 模型测算下,我们测算 WACC 为 8.46%,永续增长率为 2.5%的情况下,公司合理每股价值为 99.24 元,对应 2023 年 PE 为 30 倍。
➢ 估值结论
综合两种估值方法的结果,我们认为可给予公司 2022 年 30 倍 PE,对应股价为 98.4 元。
6. 风险提示1)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销量的增长受到产能限制,如果扩产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公司业绩增速将相应降低。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根据我们的统计,未来行业内扩产幅度较大,如果实际供给能力显著高于需求,或将引发价格战,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3)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将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4)大客户集中的风险:2021 年,公司对天赐材料、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总营收的 45%,存在大客户集中的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收获“预想之外”的盈利,华盛证券做对了什么?
2020年上半年,即使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下,仍有17家中国公司赴美IPO,募资总额超过28亿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86%。
根据彭博数据终端显示,截至2020年7月22日,华盛证券以账簿管理人,即主承销的角色,完成了共计四个中概股在美股上市项目。
如果考虑到华盛是一家2016年才开始依托互联网开展C端证券业务的年轻券商,它在业绩上取得的进展确实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从长远来看,华盛证券在这几年的发展和成长,或许展示了券商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不扛“互联网券商”的大旗华盛证券的创始人之一张霆是金融行业资深从业者。或许是多年从业对于这一行业的深刻理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多地强调华盛的券商身份,而不是“互联网券商”。“互联网券商和别的券商,我们觉得没有啥区别。”他对36氪表示。
这是一个很意思的观点。在36氪对这近几年出现的头部互联网券商采访中,各方纷纷表示都在迎合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C端的零售产品还是整个券商系统搭建,全部基于数字技术展开。这样省去了线下场景的搭建,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同时还顺应了全球券商交易佣金不断降低的趋势,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因为牌照的原因,在美股上市、具有中资背景的互联网券商主要从事美股和港股交易。其中光是香港就有600多家券商。
过于激烈的竞争下,打价格战对于吸引用户没有意义。华盛证券的佣金率是万三,与头部互联网券商佣金相当,可见在这个行业中,价格并不是用于展开竞争的主要方式。于是各方都去强调自身互联网券商的身份,突出自己在数字技术上的优势,以及这一优势为用户带来的良好体验。
华盛具备上述互联网券商的所有特征:它主要从事港股和美股的交易,获得了新西兰和香港地区的券商牌照,可以从事股票和期货的交易投顾业务,也有资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其机构业务则包括香港及美国市场的IPO、债权融资、并购重组(包括剥离、私有化)、ESOP解决方案、咨询、投资者关系等服务。
华盛开发的“华盛通”App,是一个集行情、交易、资讯、社区为一体的一站式港美股服务平台。华盛官方称:“团队自主研发,深度耕耘,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及用户至上的理念体现在产品中,目前全平台下载用户量超千万。”
华盛的机构客户以新经济企业为主。2020年1月到9月,华盛参与的六宗美股IPO,所有公司均为新经济公司。这固然与华盛的数字化基因有关,但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战略性选择。2019年到2020年期间,大量内地科技公司在港股和美股上市,为券商带来一个业务上的高潮。在这一趋势推动下,华盛在2020年先实现了单月盈利,随后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单季度盈利,并有可能在今年实现全年首次盈利。
但华盛的高管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却显得举重若轻,似乎并不特别强调自身的“互联网”特点。“我们定位为券商,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尽可能做综合,不做垂直。”张霆对36氪表示。
布局战略的思考:“我不喜欢单脚跳”成为综合类券商是华盛始终在追求的一个目标。但作为一个券商行业的“入门者”,能够走到实现盈利的这一天,技术、运营、恰当的战略战术以及运气都不可或缺。其实,过去数年中券商的日子并不好过。2018年,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券商行业全线承压。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2018年经营情况分析》,当年全国券商营收同比减少14.47%,净利润同比减少41.04%。
这是一个大调整的时期。华盛能够得以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一方面是其经营的市场位于海外,避开了发展暂时减缓的内地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新浪在2018年和2019年两次战略入股华盛证券,“在资源上给了很大的支持,”张霆表示。主要的做法是借助微博和新浪财经的流量优势进行一些资讯分享、社区互动、品牌宣传等互联网运营。
不过,按照华盛内部人员的介绍,华盛并未大张旗鼓地通过微博为自身零售业务导流。部分原因是大部分微博用户与华盛用户定位有所区别。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华盛将产品研发优先性置于业务发展之前。在起步之初,华盛特别强调其核心交易系统的研发。
理论上来说,许多券商出于成本考虑,会使用系统提供商的系统和软件。这有利于其尽快切入市场展开业务。但系统提供商要满足所有客户需求,而不是满足单一客户的需求。张霆说:“这不符合成本计算。”华盛使用过系统提供商的东西,发现它们满足不了自身不断提供更好用户体验的需求。华盛通过自研系统,能较好地解决问题,也为将来业务的扩容和发展预留了空间。
从业务发展速度来看,华盛的策略很难说是激进的。从产品到营销再到业务布局上,它的布局很扎实,也很从容,并不会重点强调流量、用户,或者以交易额为主要导向。
在业务上,华盛以零售业务起步,但逐渐向机构业务拓展。“我不喜欢单脚跳。”张霆对此解释说。虽然迄今为止华盛的主要业务仍旧基于零售业务,机构业务却获得了迅速发展。从商业角度来看,零售业务虽然盘子很大,但零售客户的粘性相对于机构客户而言存在天然不足。机构业务的定制化特点,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人员构成方面,专业化的团队和经验丰富的资历是机构业务的核心门槛,成本只集中在人员构成上,一旦形成了稳固的团队规模和资源壁垒,机构业务的后续订单便会更向公司集中,而整体的机构业务也会处于较高的毛利水平。
高度重视核心系统的研发,以及强调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是华盛在2020年前九个月里成为六家中概股IPO承销商的原因。当然,这并不是它能够变得更加耀眼的全部原因。一个频繁交易和融资的资本市场,也为它提供了成长的机遇。
对接全球市场的能力2020年的全球资本市场,考虑到美股市场和疫情等等不利因素,风险投资可谓屡屡碰壁。市场虽跌宕起伏,交易频率的大幅上升却让券商大有可为。在宏观形势上,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9月13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约260家,总体市值超过2.22万亿美元,在美国市场中所占比重达4.64%。美股天然的资本环境,加上对同股不同权等企业的开放性政策,是近几年新经济公司频繁扎堆纳斯达克等美国交易所的原因。
如果说叠加了熔断、IPO和疫情经济刺激等因素导致美股在年初暴跌后迅速返回历史高位,对券商是难得的机遇,今年4月爆发的瑞幸造假丑闻以及美国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政策波动,则推动了港股市场的升温。
很难说是一种巧合。2018年港交所修改了港股上市规则,以同股不同(投票权)权为主要股权特点的新经济公司在港股上市获得准许,从而为京东、网易和阿里这样的公司在港股二次上市铺平了道路。这样,从美股回归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好一头扎进港股的怀抱。而大量的内地新经济公司,面对港股的天时地利人和而跃跃欲试。
据毕马威数据,截至9月底,7只内地背景的公司上市共为香港IPO市场贡献1012亿元集资额,占今年总集资额达48%。得益于此,与2019年同期相比,香港市场筹资额增加约60%。
数据来源:来源:毕马威、瑞恩资本,36氪整理
如此密集的IPO,带来机构业务的上升。在2020年前9个月,华盛证券的全球资本市场部(ECM)参与了5起港股IPO。美股和港股IPO中,华盛作为联席账簿管理人(JBR)的角色共参与6起,并参与了14起拥有国际配售的机构业务。在最大的一起国际配售中,总发行规模甚至超过了130亿港币。
当然,机构业务之外,经纪业务收入也大幅增长。市场流动性充沛,套利空间增加,交易频率自然猛增。不管怎么说,精心布局之后遇上了一个上升期,使华盛整体业务的数据相当好看。华盛证券董事长许戈在今年10月26日发给华盛全员的邮件中提到,2020年最近三个季度,华盛交易客户都以5位数增长,环比月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更好的消息是,“有赖于良好的业务拓展,从经纪业务到股票资本市场业务,以及刚刚起步的债券资本市场业务,每一条业务线都实现了独立盈利。”全员信里提道。
突如其来的增长,甚至有些超出了华盛的发展规划。华盛内部人士对36氪表示:“在前年去年,我们都很难预期到2020年整个市场增长的情况。”这是个让很多券商都感到满意的好时光。但华盛显然希望既能抓住机会,又能把发展的主动权抓在手上。36氪了解到,华盛正在对其产品进行迭代和更新。“华盛超级账户”(Universal Account)也正在开发中,它可以让用户在交易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时互通孖展额度。华盛内部人士透露:“拥有了它,才有高效对接全球的交易资产的能力。”
华盛对未来的愿景和预期,显然已经包含在“全球的交易资产”这几个字当中了。
2023年驻马店市“华盛名酒”杯U-17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开赛
驻马店网讯(记者 高琳琳)5月27日,由中国同盟驻马店市第三支部主办,驻马店市乒乓球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2023年驻马店市“华盛名酒”杯U-17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在驻马店市臣光体育馆举行。来自我市近200名青少年选手齐聚一堂,交流技艺。
据了解,此次挑战赛赛程2天。分为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项目。参加此次挑战赛的选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7岁。比赛将对各组别男女前八名予以奖励,按照排名依次设冠军、亚军、季军及优秀奖。
当天上午九时,伴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乒乓小将们各施所长,尽情地挥动着球拍,用精彩的球技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他们全神贯注参与其中。赛场上处处弥漫着快乐的气息,伴随着小小乒乓球的上下翻飞,台下的掌声、叫好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赛场气氛激烈而又友好。不少小将还把比赛当作以球会友的平台,场下不时分享交流着各自的经验与快乐。比赛参赛者的家长们纷纷表示,此次比赛能让孩子参加大型赛事,给孩子们加油鼓劲,见证着孩子们在比赛中沉着的一面,也感受到了国球乒乓带给孩子的成长和蜕变。
举办方负责人表示,此次挑战赛为全市乒乓球青少年爱好者搭建了展示风采、切磋交流的竞赛平台,提高了青少年乒乓球选手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心理感知等综合能力,也可发掘更多乒乓球优秀后备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