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算生辰八字斤两(怎么算八字斤两)

风里有诗句 2023-09-24 23:48:28 网友整理

春节将至,各地13条习俗、13条礼仪、13条忌讳 多点知识少点尴尬

一、春节习俗

1、腊八节。

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关于腊八粥的内容和做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物,合水煮熟,外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以作点染。

2、祭灶神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又称:小年

春节习俗之祭灶——中国传统习俗。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祭灶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冀中地区的祭灶活动:当地人祭灶,又称\"送灶王爷上天\"。一般为,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后,家庭主妇先给灶王爷上香,摆供品,如花糕、糖瓜等,备红枣及杂粮,为谒见玉帝礼品,另供草料和清水,为灶君喂马饮马之用。夜深人静,把灶君像轻轻取下,和黄表纸与纸钱在大门口烧之,主妇带全家再次祷告,\"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请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然后,全家分食花糕和红枣等。

3、扫尘日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户户的\"扫尘日\"。民间信仰以为,诸神从这一日起不理人间事物,回天述职。

民间传说,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民间又以为神明上天之後,须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凡人间;於是便有传说,这时间内,即使翻转屋子也不必顾虑任何细节,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更不怕冲犯家中神明。

4、接玉皇

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接玉皇。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汉族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5、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 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从腊月二十六开始,丰盛的年夜饭就要陆续\"出锅\"了。人们上街置办着过年的货物,干鲜果品、大鱼大肉,都是人们集中采购的目标。炖锅肉,对于旧时的穷苦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但是在过年的时候愿望终于实现了。

6、洗疚疾

过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仍旧继续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有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旧泥的习俗,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来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7、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枣花(资料图片)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

8、上大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9、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10、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12、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13、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吃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二、春节礼仪

1、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大年初一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春节习俗 拜年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拜年时要用左手包住右手,右手握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在上是报丧,此点切记。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亲戚家、须带礼物。进门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不好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当然,由于我国封建历史很长,在过年的习俗上仍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残余存在,这需要大家注意。

一些地区晚辈则要给老辈的人磕头致以拜年。

3、正月初二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早晨吃昨晚上包好的饺子,饺子中有硬币,吃到硬币今年会交好运。

4、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猪的日子,故称\"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猪,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猪会养得很好,养猪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5、正月初四

农历正月初四,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由于诸神不能在人间久留,因此第二天要一大清早开始送诸神返回天界,接神和送神的期间,不能做出违格的事。不然来年,财运、事业运、感情运会有诸多不利。

因为财神的诞辰是初五,因此送走诸神后,还须在正月初五,另外拜财神,希望自己新的一年里有不错的财运。

6、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诗\"鱼\"与\"余\"谐音,图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1]民间\"迎财神\"的日子。许多人会通过燃放鞭炮来\"迎财神\"。[2]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老上海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正月初五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至于燃放鞭炮,则于另外一个正月初五\"送穷\"的习俗有关,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相传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3]

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民间还有在初五打扫卫生的习俗,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江南一代的百姓还有在这天讲究吃财神糕、下面条。因为面条长得像古时候串钱的绳子,下面条寓意给家里添\"钱串子\",财源滚滚来。

初五\"迎财神\"只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

7、正月初六送穷

汉族民俗有曰

◆作糜、弃破衣、祀于巷。就是把污秽杂物、破衣烂衫均打扫出门外火烧祭祀。

◆供煎饼,芭蕉船,点明烛,送穷鬼上路。

◆厕神要来检查卫生,所以要清理厕所。

◆三六九,朝外走。

老北京汉族民俗谓:这一天,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又传说福神刘海是北京人,是个穿红披绿的胖小子,汉族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其形象很受市民欢迎。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刘海打扮,背着5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谁抢到就算谁抢到了财神,被抢者叫扔掉穷鬼。如果两位都是本命年者相遇,谁先抢到对方背后的小人谁吉利。也有用布制小包当穷鬼向外扔的,双方背后均要背个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对方背后筐中者为先扔穷鬼,吉利。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狩猎'即从'扔穷鬼,抢财神'游戏发展而来,可惜此活动在辽宁尚有,而北京却很少见到了。该日小贩上街,因该日是马日,家中应给'扔穷'的男孩买'驴打滚'吃。

年初六启市

按照汉族习俗,初六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放鞭炮象征着今 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正月初六,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有的人家在初六开市前,找一个'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妇人)来到各屋转一下,嘴里说吉庆话,如'开市大吉、吉庆有余、事事平安,多赚银子多赚钱,金子银子赚一炕'等。开市前忌讳外姓妇女到家里串门,等到'开市'以后,所有春节禁忌即告结束,一切恢复如常,邻里也可恢复串门交往。

8、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摊煎饼

汉族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

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汉族民间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2]

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1]

9、正月初八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

八仙节

汉族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八仙即汉族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3]。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汉族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汉族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一些地方汉族民间还有习俗,正月初八这一天出远门,俗称\"游八仙\"。

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

10、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即春节的第九天,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许多道教观都会举行祭天仪式,以示对天公的感恩。民间的祭天仪式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

节日简介

在汉族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大帝在腊月廿五会亲自降临下界,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廷。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斋蘸科仪。玉皇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时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

祭拜仪式

祭拜公的仪式,相当隆重,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纸再迭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后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制成的神座(象征天公的宝座),前面中央为香炉,炉前有扎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鸡、鸭、鱼、卵、猪肉或猪肚、猪肝)、甜料(生仁、米枣、糕仔等)、红龟粿(像龟形,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象征人之长寿)等祭玉皇大帝的从神。

注意事项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有些虔诚的家庭以为在家里祭拜还嫌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像台南终义路的天坛、高雄的天公坛、木栅指南宫等,每年的农历大年初八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仪式,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便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另有一个安太岁的方法:年初时在家里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围上红色片作炉,写上'太岁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福建和台湾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汉族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民间传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

古代汉族人民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恩施土家人还认为上九日办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有'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的说法。'七不出',是说初七不要出门做生意和办事情,做不好,办不成。'八不归',是说出门在外的人,不要在这天回家,'归'有完成之意,'八'寓意'发',应该'发'的就不应该有'完成'之意。'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时至今日,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将难办的事情放到这天来办。这天办事效果好,实际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俗信,人们在办事的交际中,认为有皇天在上,不敢虚伪刁难,互相通情达理,事情容易办成。

七不出,八不归正解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12、正月初十

农历正月初十日,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如石头落地,预示着年成不好。正月初十亦称老鼠娶,俗称十指。

13、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春节习俗 吃汤圆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8]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等。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三、春节期间禁忌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因此春节期间各种禁忌也是颇多。

以下是过年期间每天的部分禁忌。

1、农历12月24日

俗称\"过小年\",这一天民间开始打扫房子准备过大年,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建议这天大家可以打扫一下房间。

2、农历12月25日

台湾一带忌讨债。

3、农历12月26日

不宜施舍他人,农村蒸馒头准备过年。

4、农历12月30日(除夕夜)

这一天俗称\"年三十\"、\"除夕\",是上一年的最后一天。

传统上除夕夜应守岁,忌过早的睡觉。

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

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忌打碎器物。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不能留湿衣服过年。忌遇殡丧,遇之以为不吉,象征来年大灾祸临头。

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财'。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

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点灯的油、炒菜的油,大人们都要小心伺候着,深恐小孩捣乱,泼了油,等于\"倒了灶\",来年要倒大霉。

除夕之夜,不能听到猫叫,民间说法\"猫来孝家,狗来富家\"。想来是夜猫子喜欢到整夜守灵的孝家去凑热闹,狗却喜欢到富人家去啃骨头。

5、大年初一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早餐忌吃稀饭。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同时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这样会导致长年卧床!

忌吃药。否则,象征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忌动针钱。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忌斧子劈木柴。

忌借钱,忌催债。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霉一整年!

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忌打碎器物。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白天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不能更换、洗涤衣被。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洗衣。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

忌讳去有丧事的家庭拜年。

忌迁居,糊窗户。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忌穿坏新衣服。正月里孩子穿坏新衣服有晦气。

忌讳剃头。民间有谚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压岁钱不能给奇数。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金额要是偶数,否则不吉利。

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啼哭是\"歹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禁忌动刀子和剪子。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此外,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来劝说制止。

6、大年初二

过年期间,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据说这样才不会把娘家吃穷。女儿回娘家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忌讳是单数,要好事成双,单数则不吉利。

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7、大年初三

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

另外,初一到初三都是岁首,禁忌与初一基本相同,可参照初一的忌讳。

8、大年初四

禁忌出门,都在家,因为民间说这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这一天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不可外出。

9、大年初五

民间称\"破五\"\"五穷\",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忌走亲访友。

这一天可以打扫卫生,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这一天应吃水饺,而忌讳吃藕,并且忌梳头。

\"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10、大年初六

初六没有任何的禁忌,属于好日子,大家不必要忌讳什么,放心的宴请朋友,或者去做客。旅游,采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11、大年初七

称\"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

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这一天忌讳动针线,依然不能用刑法,不应罚孩子等。

12、大年初八

这天称\"谷日\"丰收之日,大家年假结束,都来上班互相送吉语吉言,大吉大利,恭喜发财。

俗言多变,物随人意,各地风俗不同,但是无非是讨个口彩,图个吉利。东方朔占书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是说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为此又有\"正月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 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用刑\"之说。

一般过了初七、初八之后,主要年日就算过完了,大家都开始返回工作岗位,各种春节禁忌也基本上没有了,可以像平常时间一样生活。

13、春节必知的八条\"破财禁忌\":

大年初一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和药,否则会导致一整年的贫穷。大年初一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寓意是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即年年有余)。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头、洗衣服、倒污水、垃圾、扫地的,否则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大年初一忌劈柴生火,俗话说\"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大年初一忌借钱、讨债,俗话说\"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大年初一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的,会把娘家吃穷。内在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春节期间忌打破玻璃、陶瓷器物,否则破财破运,倘若不小心打破,应立即说碎碎(岁岁)平安。

春节期间忌被他人自口袋掏钱,否则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春节期间忌向人讨债,否则一整年间都会走霉运,积不起财来。 以上这八条春节\"破财禁忌\"。

关于命运,尽人事听天命

关于命运,听过很多说法,“命越算越薄,运越算越低”,“命天定,运人为”,还有霸气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等等。其实,很多“高端”人士,是很信命的。在古代,祭祖、祭天,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就算是现代,越是拥有的多,越是怕失去或是无福消受,多的是求神拜佛之人。但,我所了解的,真正有心于神灵之说的,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也许觉得凭一己之力去改变现状,有些难吧。

闹市区,偶尔还会有装瞎子的半仙蹲在那,准备随时掐指一算。其实,我有时路过,也想蹲下去攀谈一番,有点好奇,好奇究竟我们究竟能谁忽悠住谁?想想,有些不敬,罢了。当然,也有点心虚,怕被说中,怕被看穿。

我妈特别喜欢算命,尤其是在她还年轻的时候。老两口那时还是小两口,相处得不是很融洽,三天两头家里都是热闹非凡。起初,我们几个孩子还战战兢兢,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也许这是这份麻木让我们没有养成那种患得患失的脾性,在后来的岁月里,不管遇到大事、小事,还都能乐呵起来。

所以,先多说两句,不要把原始家庭的某些影响看得太重。我是很看不起拿童年或少年时期所遭遇的特殊环境来说事的人,除非你的情况真的很特殊,不然,就是借口。少点自怨自艾。没有人应该为你过去的遭遇买单,不管这样的遭遇对于你个人来说是有多不公平或不情愿。与其说要试着走出来,不如说,看淡一点。健康活着,才是最大的资本。

当初不善于处理各种琐事的父母,与现在同样不善于的我们,是相似的,只是求助途径与排解方法不同罢了。一地鸡毛,是常态。与死寂的沉默比起来,吵闹里的烟火气也很可爱、动人。

小孩子们吵架,迫于长辈们的“威风”,不得不认错,即使内心是极度地不服气,各种盘算着如何“报仇雪恨”。但是,大人们之间闹矛盾,就有意思了,没有人再去指责他们,谁谁谁就是对的,谁谁谁就应该道歉。于是,彼此都认为对方错了。这样的情况,反映到吵了架的夫妻身上就是,彼此都认为对方“罪大恶极”,认为自己百口莫辩。

我父母吵架的时候,我爸经常“恼羞成怒”。为什么呢?因为在这场战争里,女人永远是弱者。他认为所有人都不理解他,认为我妈是在故意示弱。于是,他最常和我们念叨的一句话就是,“长大后你们就懂了”。

无奈,他老人家生的多是闺女,长大后仍旧不懂他作为男性的无奈,或者说是不想懂。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确认的,不管什么情况下,男人不该对女人动手。太过频繁的吵闹,还总拿孩子们说事的局面,我居于其中,挺悲观的。

但这种悲观也仅仅是因为对他们这段关系的悲观,对他们处理问题能力的悲观,对他们人生态度的悲观。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成熟的人永远不成熟。那时候的自己,好想长大啊。

言归正传,那时的我妈是如何来积极地改善这种夫妻关系的呢?首先,她这种积极的态度还是要肯定的,虽然方法不可取。

那就是算命。请“大师”算一下为什么我爸的脾气这么暴躁,为什么他们的关系难以改善?还有最重要的,怎么改善。

我妈找来的大师,多是大街上不期而遇的,有拎个挂着雀子的木盒子就敢出来摇头晃脑的,有路过家门摸骨的,还有看什么三庭五眼的,等等。我带着少女独有的好奇心跟在后面,真正是长了不少见识啊!

在我妈抖抖霍霍拿出压箱底的钱后,大师们开始各显神通了,有的画符咒让她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有的如何如何,等等。很有意思。我妈是非常坚信的,即使之前的大师们的招数从未灵验过。

算完了他们的关系,大师们也会顺便帮我们几个小孩看看命数。我总是被说好的那个,什么三庭五眼长得好啊,什么鼻头有肉啊,什么牙齿整齐不缺啊,等等。你瞧,感谢父母生的好啊,不然现在还能动不动吃个火锅唱着歌么?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我妈仍旧喜欢算命,但她不算他们夫妻关系了,因为我爸老了,再“胡闹”,我弟能揭竿而起了!他继续算我们姊妹几个的命运。

她学会了花钱请“懂电脑”的人用机器算,告诉人家我们的生辰八字与姓名。闲下来的时候,她老人家高兴,也会买本书自己研究一番。

每次算完,她都会打电话来告知一下。我还记得上大学期间,她帮我们用生辰八字算命数斤两,八两八啊!意思呢?好啊!

最后一次算命还是十来年前,她一边打电话,一边用手翻着书,跟我念叨着我命数里有这么一条:只要瘦了,一切就顺了。

你看,说来说去,还是要先瘦身啊!这些肉,又碍着谁了?!

ps: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芳华198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