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八字好吗(2016年4月24日出生)

几分真心 2023-12-10 04:49:39 网友投稿

11年后,过悬崖、爬“天梯”上学的孩子们,长大了!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网友评论等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

七百弄山区

层峦叠嶂、山高路陡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到此考察

认为这里是

“除了沙漠以外

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山区(2016年4月18日 摄)

曾经的弄勇村

家家户户因为缺水

亲戚之间常常相互借水

遇到长期干旱年份

人们需要到几公里外的红水河挑水

蓝秀雪(后左)搬运水桶,准备和爸爸到街上运水(2015年2月27日 摄)

条条沟壑阻碍了孩子们的上学路

部分乡镇农村学校

交通不便、校舍简陋

很多学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

爬“天梯”、过悬崖

翻越大山抵达学校

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

……

四年级学生蒙宣任背着生活用具,爬“天梯”去上学(2012年9月3日摄)

在弄勇小学学生宿舍,蒙宣汰(左一)、蒙宣任(左二)在宿舍里准备睡觉(2012年12月26日 摄)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

乡村振兴不断推进

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弄勇村

一栋栋砖楼取代了木瓦房

一个个水柜分布在房前屋后

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得到了极大改善

蒙宣任(右一)、蒙宣汰(左一)和爸爸、妈妈、妹妹在家门口合影(2023年1月21日 摄)

“天路路网工程”

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艰险

“营养改善工程”

让孩子们告别黄豆拌饭

“攻坚大通铺工程”

改善了孩子们的住宿条件

曾经上学必经的山路,在2016年修通了水泥路,悬崖上的天梯早已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

弄勇小学新貌(2022年5月19日 摄)

11年间

山乡面貌和生活条件的改变

成为山里娃成长路上

铭刻于心的记忆

11年过去了

曾经的“天梯少年”都已经长大

他们生活的怎么样了?

他们在初高中就读

蒙宣宏和蓝小帅

目前分别在

板升乡和大化县城读初二

2012年7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4岁的蒙宣宏(左)穿着姐姐的旧衣服和同为4岁的蓝小帅在一起玩耍

2023年1月21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蒙宣宏(左)和蓝小帅合影

16岁的蓝秀雪

即将参加中考

她希望能考上一所好高中

2013年7月14日,5岁的蓝秀雪在放羊

2023年1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正在读初中的蓝秀雪在家门口学习

这位家中墙上贴满奖状的

是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

高二学生蒙文超

今年18岁的蒙文超最大的梦想

是一年后考上理想的大学

2012年9月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7岁的蒙文超(左一)放学后爬悬崖回家

2023年1月2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学生蒙文超站在家里,身后的墙上贴满奖状

蒙俐谷是

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

高二学生

一年后将参加高考的她

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7岁的蒙俐谷(右一)爬悬崖去学校读书

2023年5月20日,蒙俐谷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教室里学习

蒙丽丹是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的

高三学生

今年参加高考的蒙丽丹说

希望以后能回到大山里当老师

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8岁的蒙丽丹(右一)爬悬崖去学校读书

2023年5月20日,蒙丽丹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三成人礼上

有人已走进

大学的象牙塔

2021年

蒙秋艳以优异的成绩

考上了广西医科大学

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哈保屯11岁的蒙秋艳(右一)在悬崖边护着低年级的小伙伴回家

2023年5月27日,22岁的蒙秋艳站在她就读的广西医科大学校门口

大一学生蒙锦晨

目前正在

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就读

2012年7月4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7岁的蒙锦晨在课堂上

2023年1月2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正在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的蒙锦晨寒假回家时在村中留影

蒙旺兵正在

桂林理工大学读大一

2012年7月4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7岁的蒙旺兵(左二)在校园里玩风车

2023年1月2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正在桂林理工大学读大一的蒙旺兵寒假回家时在村中留影

他们有了自己的工作

2021年

蒙富松从卫校毕业

回到家乡成为了

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

弄雷村卫生所的一名村医

2012年9月5日,10岁的蒙富松(右一)爬悬崖去学校读书

2023年5月24日,村医蒙富松站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卫生所前

从技校毕业后

蒙宣朝选择到广东工作

22岁的蒙宣朝

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汽车

2012年7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11岁的蒙宣朝(前)利用暑假帮家里放牧

2023年1月21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22岁的蒙宣朝站在自己刚刚购买的汽车前

已经幼师毕业的

21岁的蒙柔玉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舞蹈

为自己儿时的歌舞梦继续努力

2012年7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10岁的蒙柔玉背着弟弟蒙宣朋去玩耍

2023年1月20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21岁的蒙柔玉(左)和12岁的弟弟蒙宣朋在一起

22岁蒙宣任目前

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读书

弟弟蒙宣汰从技校毕业后

在广东一家汽修厂上班

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蒙宣汰(左一)、蒙宣任(左二)爬山路去学校

2023年1月20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22岁的蒙宣任(左)和弟弟蒙宣汰站在通往弄勇小学的隧道旁合影

2022年

蒙宣海技校毕业后

选择去广东工作

2012年12月27日,在弄勇村弄顶教学点7岁的蒙宣海(右一)在打乒乓球

2023年1月2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在广东工作、返乡过年的蒙宣海在路边休息

他们未来有新的打算

18岁的蓝天德

即将从技校毕业

计划后续读大专

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7岁的蓝天德(右一)攀爬“天梯”去学校

2023年1月2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即将从技校毕业的蓝天德回家过年

21岁的蒙科佑

希望从技校毕业后

能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

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2012年9月5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10岁的蒙科佑在上学途中坐在悬崖边上休息

2023年1月1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即将从技校毕业的蒙科佑站在家门口

22岁的蓝秋艳

大专毕业后在广州工作

目前正在努力考取

教师资格证

2012年7月4日,学校放假后11岁的蓝秋艳(着黄衣者)背着生活用具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2023年1月21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大专毕业后在广州工作的蓝秋艳回家过年时在家门口留影

十多年前

少年们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靠着爬“天梯”上学

十多年后

大山早已旧貌换新颜

网友留言

努力吧!孩子们!

“天梯少年”们的故事

显示出了孩子们的成长

也折射出了弄勇村的巨大变化

狭径变坦途

通的不但是路

更是大山里的孩子们走出去和

选择多样人生的希望

来源: 共青团中央

“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新征程上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的奋进故事

“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一年前,在2022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广大航天青年始终牢记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转战酒泉、文昌两个发射场,研制三型火箭,用六次完美腾飞铸就大国天宫,圆满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

新征程上,在总书记回信精神指引下,广大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把满腔热忱与转化为前进动能,在浩瀚宇宙书写无悔青春。

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高度重视关心航天事业发展,提出建设航天强国宏伟目标,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取得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

一次次壮丽飞行,在通往太空的征途中描绘出最美的中国航迹。这航迹背后,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勇于“挑大梁、担重任”的航天青年。

鲜红的成功旗迎风飘扬,铿锵的宣誓声响彻全场。2023年4月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隆重举行2023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发射队出征仪式。

运载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天梯”,也是迈向浩瀚宇宙的第一步。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的朱海洋,是“筑梦”空间站建造系列发射任务青年突击队的队长,也是承担我国多个重要运载火箭型号研制生产任务的“尖兵”。

这是2023年4月14日拍摄的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的朱海洋。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朱海洋和队员们深知,每一次发射都是举世瞩目的考验,意义重大,不容有失。为此,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筑梦”空间站建造系列发射任务青年突击队。

2022年5月2日,总书记给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时,恰逢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首战。朱海洋说,“筑梦”青年突击队全体队员在文昌发射场共同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现场谈感悟并撰写决心书,立下夺取胜利的青春誓言。

“在总书记回信8天后,我们攻坚克难,全力保障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首战告捷,航天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以优异成绩践行航天报国铮铮誓言。”朱海洋说。

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这三款运载火箭,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三大主力运载火箭,分别承担着运送神舟载人飞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的关键任务。

作为我国现役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堪称我们迈向航天强国的“入场券”,其设计难度之大、研制困难之多,可想而知。

工作中,31岁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姿态系统主任设计师黄聪和同事始终牢记总书记回信中“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的重要嘱托,积极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探索与研究智能控制技术,拓展专业领域,培育新思路,助推新技术,致力打造创新方案的“育种基地”。

这是2023年4月14日拍摄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姿态系统主任设计师黄聪。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通过自主研发与攻关,在空间站任务中我们先后完成了应急轨道规划及系统重构控制、大推力直接入轨高精度姿态控制等一系列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与飞行验证,提升了空间站任务控制系统与运载火箭的可靠性。”黄聪说。

守正创新:一大批航天青年传承精神品质再创时代荣光

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中国航天开启新的征程。

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是新时代航天青年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29厂焊接成形制造中心的郑兴,工作中主要负责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以及嫦娥五号返回器等多个重大型号大型密封舱体的金属结构焊接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29厂焊接成形制造中心高级技师郑兴在工作中(2018年1月26日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在航天强国征程上,需要每一位航天人奋力前行。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体的焊接,是给航天员建造“太空家园”的重要一步,不允许出现任何缺陷。工作中,郑兴和同事秉承老一辈航天人从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就传承下来的精神,始终把“一次做对,一次做好”作为目标。

2023年4月14日,郑兴(左一)、郭朝礼(左二)、黄聪(右三)、朱海洋(右四)与同事在中国航天博物馆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老一辈航天人硬是用一种不服输的干劲和精湛的技艺确保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按时出厂。如今,我们的条件更好,设备更先进,更应继续奋斗,用手中的焊枪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好每一件型号产品的研制任务,为航天员建造安全可靠的‘太空家园’。”郑兴说。

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用时约44小时;2017年,天舟一号成功开展与天宫二号的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2022年11月,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天舟五号实现了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新纪录。

刷新纪录的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不断突破自我的创新和实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货运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郭朝礼2014年参加工作,9年间一直奋斗在空间站建造岗位上。

这是2023年4月14日拍摄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货运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郭朝礼。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从工作之初对飞船设计陌生,到参与攻关交会对接技术……亲历了空间站的建造过程,郭朝礼说:“我感到十分幸运,能参与到空间站建造中,每天都是怀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去完成研制试验任务,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热爱的事业之中,感到无比幸福。”

“对宇宙来说,人太渺小了。但每一个渺小的个体集中起来,就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我有幸成为大群体中的一个,感到很满足。”如今已9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亲历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

“我充满信心,我相信真正的‘90后’们一定比我们做得更好!”笑称自己也是“90后”的戚发轫这样说。

2023年4月24日,游客在中国航天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勇于突破: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西柏坡、天柱山、杨柳青……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如今已永久印刻在了火星大地。

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火星高分影像,识别了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总书记代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电祝贺。

总书记强调:“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前三个月,我国成功实施14次发射,创历史新高。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进行科学探测。

公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联合研究科学成果,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今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上,一系列航天领域的重要成果和规划发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探索浩瀚宇宙不停步的雄心壮志。

2023年4月24日,游客在中国航天博物馆参观展出的月球样品。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立下报国志,追寻航天梦。筑梦新征程,一大批年轻的航天战略储备人才走上航天重大型号工程的舞台。

伴随探月工程同步成长的孙泽洲,34岁就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38岁被任命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探月三期工程正式立项时,34岁的张高被任命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同期,4名不到40岁的拔尖青年人才也走上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的岗位。在载人航天领域,39岁的王翔被任命为空间实验室系统和空间站系统总指挥,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型号领军人才。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在轨建造以来情况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航天员乘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两组航天员在轨轮换,为空间站后续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实现新突破。

“作为载人航天的亲历者,我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记忆。”今年航天日之际,曾乘坐神舟十一号和神舟十四号两上太空、我国首位在轨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陈冬动情地说,期待更多对航天事业怀有热爱的人员加入航天队伍,共同拥抱更广阔的深邃太空。

记者:胡浩、胡喆、宋晨、吴慧珺、张漫子

编辑:聂焱、陈海通、胡碧霞、程昊

海报设计:段媛媛

统筹:李逾男、方思贤

总书记强调的“红色基因”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底色,基因意味着赓续和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党的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教育引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2月4日,总书记在视察兰州军区时强调,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4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时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9年5月21日,总书记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在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民军队始终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和战略支撑,必须把革命精神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也是政治建军的关键所在。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持续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不断强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教育。新时代新征程,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需要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传统,秉承“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顽强战斗作风,把红色基因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2016年4月24日,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2021年11月24日,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红色基因中浸润心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避免错误思想的干扰和误导。通过广撒深播“红色种子”,大力营造沉浸式学习教育氛围,触摸历史、走近英雄,让少年儿童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从参与者成为传播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在深学细悟中赓续精神血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让少年儿童从小牢记党的嘱托,校准价值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高校是实施红色育人的主要战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育人的各环节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示中国高等教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培养造就大批“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2016年11月5日,总书记在致新华社建社85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新形势下,新华社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是中国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见证并记录了新主义革命的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创新与发展。新闻舆论战线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在历史的启迪中赓续红色血脉,与时代共进步,传播党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呼声,体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016年10月21日,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020年9月18日,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022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它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职责和使命。在新的长征路上,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要着力传承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等红色基因,主动增强政治历练,加强红色教育熏陶;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开动脑筋谋、迈开步子走,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2018年2月28日,总书记回信勉励浙江宁波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时指出,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2021年2月7日,总书记在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中指出,《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广袤农村撒下革命火种,把广大农民武装起来,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正确革命道路。广袤农村为党的红色基因提供了丰沃土壤。在新征程上办好农村的事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传承红色基因,是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的关键一招。要坚持把党在农村、农民工作中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精神引领、文化赋能作用。一方面,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为民宗旨,一茬接着一茬干,当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引路人”。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外显的红色文化活起来,集宣传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振兴乡村经济于一体,成为新时代农村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9年9月16日,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2021年3月,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作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就能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要建设红色基因库,有效整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摸清各地革命文化场馆、烈士陵园以及相关革命文物底数,打造线上线下红色基因展示宣介平台,激活革命文物,再现历史原貌,多维度讲好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