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真笔字怎么写(八字真笔字怎么写图片)

饕餮少女 2024-01-09 10:03:57 网友整理

《经典汇义》:书法类,隶书

篇首语

1、隶书,形宽多扁,横长而竖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等诸多特点。是汉字书法中的主要字体之一。在汉字演化史上,有着承上启下革变的重要地位,是象形到笔画的过度。

2、隶书有秦隶、汉隶区分,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根据出土简牍和史册记载,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于东汉时期就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之画风。对后世书法影响极深远,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本文是摘录收集历代典籍中关于隶书之论述。

隶书历代汇义

1、《汉书》

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篆。师古曰:隶书程邈所献,主于徒隶,从简易也。

2、《史籀篇》

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仓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3、《唐·张怀瓘·书断》

按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前工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隶书,既言古书,岂得称隶?若验方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其谓也。

《隶书》

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

蔡邕《圣皇篇》云:程邈删古立隶,文甄酆六书其四,曰佐书是也。秦造隶书以赴急,速为官司刑狱用之,馀尚用小篆焉。汉亦因循至和帝时,贾鲂撰《滂喜篇》,以仓颉为上篇,训纂为中篇,滂喜为下篇。所谓三仓也。皆用隶字,写之隶法,由兹而广。

郦道元《水经》曰: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版外隐起为字,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馀同今隶书,證知隶字出古,非始于秦时,若尔则隶法,当先于大篆矣。案胡公者,齐哀公之弟靖胡公也。五世六公,计一百馀年,当周穆王时也。又二百馀岁,至宣王之朝,大篆出矣。又五百馀载,至始皇之世小篆出焉。不应隶书而效小篆,然程邈所造书籍共传,郦道元之说未可凭也。案八分则小篆之捷,隶亦八分之捷。汉陈遵善隶书,与人尺牍,主皆藏之,以为荣。此其创开隶书之善也。尔后钟元常王逸少各造其极焉。程邈即隶书之祖也。

4、《丘光庭·兼明书》

隶书所始

代人多以隶书始于秦时程邈者。明曰:非也。隶书之兴,兴于周代。何以知之按《左传》史赵算绛县人年曰:亥有二首六身,是其物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盖以亥字之形,似布算之状。按古文亥作亢,全无其状。虽春秋时,文字体别,而言亥字有二首六身,则是今之亥字,下其首之二画,竖置身傍,亥作豕,此则二万六千六百之数也。据此亥文,则春秋之时有隶书矣。又郦善长《水经注》云:临淄人有发古冢者,得铜棺。棺外隐起为文,言齐太公六代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有文,馀同今书。此胡公又在春秋之前,即隶书兴于周代明矣。当时未全行,犹与古文相参,自秦程邈已来,乃废古文,全行隶体。故程邈等擅其名,非创造也。

5、《宋·郭忠恕·佩觿》

八分书。

八分之说,流俗有二。或曰:八分篆法,二分隶文。又云:皆似八字,势有偃波。臣以为二说皆非也。今按书有八体,汉蔡邕以隶作八分体,盖八体之后又生此法,谓之八分近矣。

6、《宣和书谱》

隶书叙论。

秦并六国一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而是今,故以李斯变大篆,程邈作隶文,种种有不胜言者。然而或足以垂法而利民,宜后世有取焉,此隶所由作。初邈以罪系云阳狱,覃思十年,变篆为隶,得三千字,一日上之,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当时此书虽行,独施于隶,佐故名曰隶。又以赴急速官府刑狱间用之,馀尚用篆,此天下始用隶字之初也。

7、《八分书叙论》

为八分之说者多矣。一曰: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字改为楷法,又以楷法变八分。此蔡希综之说也。一曰: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谓之八分。此蔡琰述父中郎邕语也。前世之善书类,能言其书矣。然而自汉以来,至于唐,千百载间,金石遗文之所载特存,篆隶行草所谓八分者何有,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刑。

8、《明·陶宗仪·书史会要》

隶书。

东汉和帝时,贾鲂以隶字写三仓,隶法始广。而八分兼行至蔡邕,则铭刻多分书矣。建初中,以隶书为楷法本,一书而二,名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则楷隶别为二书,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隋唐以降古法书废,遂指八分以为隶,可乎?盖汉有隶分,唐有分楷,分之不可为隶,犹楷之不可为分也。

9、《赵宧光·金石林绪论》

九体书。

七曰分隶八分,散隶合而为之也。篆籀相向成文,分隶背隶,各分其势,波折左右,其形连屈钩连。篆势有转无折,隶笔有折无转,分则兼之。杜子美联称八分小篆,故知八分犹杂篆体。

10、《徐渭·笔道通会》

学八分书法。

童子至廿四廿五岁,当学八分。其法先大而后小,当法唐明皇《泰山碑铭》〈书本不古,可发初学,故录之〉,北海相《景君碑》,鸿都石经堂邑令《费凤碑》阴。

11、《李贽疑耀》

古隶今隶。

书家先有古文,次有籀文。籀文即大篆也。次有小篆。李斯损大篆而为之也。次有隶,秦政时法令繁剧,军期严迫,大小篆难倅就,乃约之而为隶,以其可施于徒隶,故曰隶。或云程邈所作,邈故徒隶也。其法简而且易,便于佐使,又曰佐书。或又云王次仲所作。

李阳冰曰:王次仲始作八分,以当时隶字少波势乃增之,因其字方八分,遂以为名。萧子良曰:汉灵帝时,上谷亦有王次仲,与秦时王次仲同姓名,亦常作八分书。钟元常谓之章程书,此八分书所由始也。

蔡文姬曰:割程邈字八分,取二分;割李斯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则与阳冰字方八分之说又异。汉《石经》者,蔡邕所书,即八分也。元常善八分有隼尾波,今《泰山铭》即此体。是古之隶与八分有波势无波势微异,非两法也。

程迥曰:东汉以来,碑刻皆用八分书,如程邈书是也。今见古帖隶书,自是今之小楷。孙过庭《书谱》谓元常专精于隶书,伯英尤工于草体,彼之二美逸少兼之。过庭所指元常隶书即今所传《力命宣示》二帖,是又以真行为隶矣。故萧子云启敕旨以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因此研思遂悟隶式,与过庭之说相同。

欧阳《集古录跋》则以隶与八分为一。赵明诚《金石录》又云:隶者,今之楷书,亦曰真书,是八分也,隶也,楷也,似皆一体也。黄长睿曰:自秦易篆为隶,汉世去古不远,当时正隶之体尚有篆籀意象。魏晋以来元常士季及王世将逸少子敬辈始创作小楷,皆迁就汉隶,运笔结体尚圆而雅淡,其字率扁而弗撱。

今传世者,若元常《力命宣示》二表,世将《上晋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大令洛神帖》虽经摹拓,而古隶典刑具存至江右六朝。若谢宣城萧挹辈,虽不以书名世,而其小楷若齐海陵王。志开善寺碑犹有钟王遗范也。

惟陈隋间,正书则结字渐尚方而不尚圆,然犹依仿汉隶一二。唐初亦尔也。及欧阳率更,虞永兴出,乃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后人竞效之。钟王楷法弥远而汉隶遗意无复存矣。是八分与隶及楷,唐以前皆作一体,唐以后隶与八分为一体,而楷遂自为一体矣。故今之楷全无隶意,则欧虞坏之也。余谓今之楷书,不宜谓之楷,只宜谓之今隶,而汉之隶为古隶可也。

12、《宋·洪适·隶释》

论西京隶书。

隶法虽自秦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终西京之世,学士大夫不留意此书,故彝鼎所识,碑碣所刻,皆不复用之。

13、《明·宋濂·学士集》

《论隶书》

伏羲之画八卦,即字之本源。仓颉衍而为古文,其五百四十年列于许慎《说文》,每部之首,盖与篆籀似无大异,此固篆籀之变,因之而相生,岂隶书独有。待于后世,邪夏殷以来,诸侯之国各有书,其体制或殊或一,或可辩或不可辩,然亦不越乎六书。甚若沿袭为之而略加变通者,隶与篆籀,虽微有不同,疑其间出于古文之后,各以其名为家,或自业之精者相传尔。不然许慎尝病当世学者,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其虚称。邪抑别有所本,邪皆不敢必其然也。

14、《徐官·古今印史》

隶书大略。

古人纪事,皆是篆书,更无别字也。始皇时,狱讼繁剧,衡石程书,程邈始变篆为隶,所以便隶佐所书,故曰隶书,亦曰佐书。后之人以其形势,言之曰蚕头燕尾,斩钉截铁。又云摧锋剑折,落点星垂,皆是也。

王次仲又小变其法,曰八分书。比隶大同小异,但无点画俯仰之势耳。或曰八分者,去篆二分尚有八分之意,未知是否。嗟夫,书至此,二人古法大坏,后得蔡邕刊正。六经文字,书丹刻石,于太学古书稍得显明。下此日趋简易,轻沙流荡,而无法殊不足观矣。

隶书不可施于印章,惟崔子玉作篆,尚匾有似隶耳,实非隶也。隶书结体微方,一一翻篆为之,既不移易位置又不减省其画,才是书家翘楚。近世如司马温公魏鹤山熊与可诸公以篆法寓,诸隶体最为近古。此后不多见也。

宋儒以楷书有古意者,亦曰隶书。若我朝黄学士谏从古正文,其庶几乎于乎古书,谨重如人,端冕佩玉,危坐拱立,望之而庄敬之心生焉。今书如岸帻亵裘利其便,安人狎而悦之。若行草则褰裳缚裤,趫步而趋矣。使古人复生而视今之字,必将骇眩而惊叹。而人顾鲜有知其非者,何邪?又窃怪夫今之学者,眈嗜怀素智永诸帖,终岁摹拟,敝精竭神,犹恨其不相似,而仓史古篆罔克究焉。何取法乎僧而藐视圣人邪,多见其不慎所择也。

古人有言,宝书须宝德。有藏文公周易本义真迹,百金不愿易者,亦此意也。大抵评书者且无问其他,只看写得合道理,乃是知书者。若写群字便要见,得君字当在上,羊字当在下,庶知尊君之义若二字。并列则失之甚矣。此之谓不知类。

尝见《吴文定公跋》褚遂良书云: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益信蔡虚斋曰天下之字,人皆知其为圣人所制,而不知实本于造化所为。

《精蕴后叙》曰:六书而明,譬若航海有筏,指月在天,六经可无训诂而自明也。是皆知本之论,如何后世专取姿媚以悦人,而不求古人之心画,而理晦而道厄矣。官也悯古道之亡,而用心于此,亦已久矣。非敢立异以违众也。特据夫理而已理之所在,是之所必归也。方今古学大兴当有见而好之者,不待求子云于后世也。

15、《八分赞》唐·张怀瓘

仙客遗范,灵姿秀出,奋研扬波,金相玉质,龙腾虎踞兮,势非一。交戟横戈兮,气雄逸。楷之为妙兮,备华实。

16、《温公隶书铭》

宋·刘子翚

公砚已瘗,奸魂夜悸。公墨沾池,潜来湘累。假其馀声,所感如此。矧公真笔,剑戟交倚,挂之高堂,浮虑尽死。我观公书,识公胸次,天地输诚,风霜荐厉,吐而发之。兹其馀事,公之立朝,营营仇敌,不剿其刚,不披其殖。障海一篑,排风孤翮,始訾继斥卒,伸其直世衰道圮。诺诺唯唯,有笔如椽,微公莫使我铭,其尾吁嗟已矣。

17、《隶释序》洪适

秦燔书废古训而官狱多事,乃令下杜人程邈作小篆,而邈复献隶书,所以施之徒隶,趋简易也。亦曰佐书。汉魏之际,蔡邕钟繇梁鹄邯郸淳俱有书名,后魏郦道元注《水经·汉碑》之引用者,始见其书,盖数十百馀。陵迁谷变,火焚风剥。至于政和间已亡其什八本。

18、《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唐·杜甫

中郎石经后,八分盖憔悴。顾侯运炉锤,笔力破馀地。昔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屃。元宗妙其书,是以数子至。御札早流传,揄扬非造次。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分日示诸王,钩深法更秘。文学与我游,萧疏外声利。

追随二十载,浩荡长安醉。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视我扬马间,白首不相弃。骅骝入穷巷,必脱黄金辔。一论朋友难,迟暮敢失坠。古来事反覆,相见横涕泗。向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故旧独依然,危时话颠踬。我甘多病老,子负忧世志。

胡为困衣食,颜色少称遂。远作辛苦行,顺从众多意。舟楫无根蒂,蛟鼍好为祟。况兼水贼繁,特戒风飙驶。崩腾戎马际,往往杀长吏。子干东诸侯,劝勉防纵恣。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请哀疮痍深,告诉皇华使。使臣精所择,进德知历试。恻隐诛求情,固应贤愚异。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赠子猛虎行,出郊载酸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