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和紫微斗数算大运(紫微斗数和八字大运好坏相反)

落荒而逃 2023-11-27 00:30:22 用户分享

桃花运及周公、桃花女的传说

在道教中,神仙住在洞天福地,必须有人来侍候他们,这些服务人员必须是金童玉女。在神仙中间也是存在级别待遇差别。高级天神如三清之一的太上道君,身旁有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人侍卫,共计就是六十万个服务员。头号天神元始天尊竟有灵童玉女九千万人!这差别是人间不可想象的。

北方真武大帝的身旁,常塑有一金童,一玉女,二人捧册端宝。他俩的身份是听差加秘书。据《真武本传妙经》说,金童、玉女是分掌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神,权力还不小。这两位,在南方又俗称周公,桃花。

有趣的是,金童,玉女大量出现在宋元以来的大量戏剧中,成为神仙戏的重要角色,宋元时,即有南戏《金童玉女》传奇。元代贾仲明有《铁李度金童玉女》杂剧。影响很广的神话剧《张生煮海》,其中的书生张羽与龙女琼莲最终成婚,他二人也被说成是上界金童玉女临凡。后东华仙人来,接了二人归位。

而金童玉女就是周公、桃花女的说法,源于元明戏曲和小说。桃花女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此戏又名《智赚桃花女》、《破阴阳八卦桃花女》。戏的剧情是:算命人周公开业三十年,从无差错。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公说她儿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横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桃花教她禳解之法,救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周公退卦钱,说他的卦不灵。周公又给仆人彭祖算命,断定他必死。彭祖路遇桃花女,桃花亦教她禳解之法,彭祖便依法祭拜北斗七星,得以延长寿命。彭祖见周公,周公知其不死原因,顿生妒意,请彭祖为媒,娶桃花女为媳妇。

桃花女进门后,周公费尽心思要害死她,但都被她破掉,反而差点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周公再次害桃花,又被她破了法,使周公一家死而复生。在周公复生后,真武大帝出场,说明周公与桃花女是金童玉女转世,业缘已满,应复归天位。

桃花运,是形容一个人命里出现异性缘极佳的情形。说白了就是你身边不断有喜欢你的人出现。还有一种说法,“桃花运”一词源自于紫薇斗数。命理中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的阶段就叫“行桃花运”。再有一种说法,如果在八字里出现子午卯酉,那就叫“桃花入命”。

“桃花运”是有多种情形的,有好也有坏,但有桃花女为之助力向好。一是墙外桃花。桃花所在的位置为出生日的地支或出生时辰的地支上的人,称墙外桃花。墙外桃花的人性格开朗,有气质和魅力,多潇洒美丽,喜欢浪漫,一般人缘较好,擅长处事交际。二是墙内桃花。桃花所在的位置为出生年的地支或出生月份的地支上的人,称墙内桃花,所谓墙内是指夫妻之间,这样的桃花一般代表着夫妻比较恩爱,互相痴迷于对方,互相看对方为最适合自己的爱人。

三是桃花刃。指地支为桃花星,且又遇羊刃星,羊刃比较刚强,在爱情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爱我就得听我。四是正印桃花。指地支为桃花,天干遇正印星,或地支暗藏正印星,正印是旺身的,会因为和异往,或因为恋爱,而使自己变的更有才华和智慧,或者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五是桃花劫。指地支为桃花,天干遇比肩、劫财星,且比肩、劫财为忌神又特别旺,代表着会因为爱情而开支破财,或因为而伤身,他们的爱情多波折动荡。

六是遍野桃花。八字中地支子、午、卯、酉全有,且格局又组合不好,代表着贪色,多风情,一生多艳遇,一生只为情,对事业和财运看的比较淡,比较重情。七是官星桃花。指地支为桃花,天干遇正官星,或地支暗藏正官星,因为桃花运,会遇到有官职或老板级的异性贵人,带来好运,会在事业上对自己有大的帮助。

八是贵人桃花。指桃花和太极、天乙、国印、天德等贵人在一块,如果旺,不被冲克,这样的人会图因为犯桃花,而使自己地位提高,他们擅长利用与异性的关系而使自己获利,他们喜欢和高档次的异往。九是日坐桃花。即出生日的地支为桃花星,也就是婚姻宫为桃花,代表着找到的老公或老婆长得好看漂亮,夫妻生活有情调。十是财星桃花。指地支为桃花,天干遇正财或偏财星,这样的桃花会因为和异往,而获取好的财运回报,桃花和财星旺而适中,会因为婚姻而获好的经济地位。如果财星过弱过旺,会因为恋爱等事而破财。

周公、桃花女与桃花运之间什么关系呢!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战银角大王时,他把妖怪银角大王装进宝葫芦,封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听见葫芦里面有响声,他担心妖怪会跑出来,于是嘴里念叨:“周易文王,孔子圣人,桃花女先生,鬼谷子先生……”其中的桃花女,就是殷商时的算命先生周公,因桃花女的破解,两人斗活故事中的桃花女。

桃花运,在经过后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越来越丰富多彩,八字算命桃花、桃花运测试、桃花运势等等都用上电脑和“大数据”了。“桃花运”的起源于《诗经》,丰富于周公迎娶桃花女。周公初衷是想用婚姻禁忌弄死桃花女,结果被桃花女一一破解,受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最终两人结成连理。美满的结局,是天上人间所企盼的共同结果。因此,周公解梦、走桃花运、金童玉女、命犯桃花等典故,出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羽羽如生,广泛流传。(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