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4月10日八字(1976年4月10日是什么命)
1976年,除了三位伟人去世,还有这些开国功臣也一起走了
1976年,是中国人民最悲痛的一年。
在这一年,周总理、朱总司令、毛主席三位伟人相继去世,举国同悲。
其实,在这一年还有不少开国功臣也跟着三位伟人一起走了,都有哪些人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被毛主席称为“开明君主”的张闻天,时间是1976年7月1日。
张闻天1900年出生于上海,1925年加入了中国。
张闻天在我党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曾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遵义会议后,取代博古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
不过,张闻天深知自己的能力不如毛主席,就数次提出让贤,被毛主席称赞为“开明君主”。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担任过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等职,于1976年7月1日病逝,享年76岁。
张闻天去世6天后,还有一位开国中将也不幸牺牲了,就是皮定均。
皮定均1914年出身于安徽金寨县,1929年参加了红军。
皮定均最有名的就是中原突围,率领“皮旅”纵横数千里,转战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不仅掩护了大部队逃出包围圈,还把十几万敌军搅得天翻地覆,狼狈不堪。
毛主席见到皮定均后,高兴地说:“干革命就是要有你们当年中原突围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过去是这样,今后还是需要这样!”
1955年授衔时,皮定均原定授少将,但毛主席说了一句“皮有功,少晋中”,让皮定均成为开国中将。
建国后,皮定均屡受重用,担任过兰州军区司令、福州军区司令。
1976年7月7日,也就是朱老总去世后的第二天,皮定均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因直升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62岁。
除了皮定均,还有一位开国中将在这一年去世,就是肖向荣。
肖向荣1910年出生于广东梅县,1927年加入了中国。
与“战将”皮定均不同,肖向荣主要是从事文职工作,担任过中革军委秘书长、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
建国后,肖向荣担任过第15兵团政委、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6年3月23日,肖向荣将军去世,享年66岁。
除了这两位开国中将,这一年还有19位开国少将先后离世,包括王奇才、袁也烈、刘子奇、姜齐贤、苏鲁、张西三、谭友夫、陈伯禄、谢福林、陈力、黎锡福、宋烈、涂学忠、邓忠仁、侯世奎、刘显宜、王大华、贾陶、徐文烈。
另外,在文化领域也有好几位名人去世,比如冯雪峰,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曾参与创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代表作有《湖畔》《雪峰寓言》《乡风与市风》等等。
1976年1月31日,冯雪峰因病去世,享年73岁。
还有著名诗人郭小川,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主要从事宣传工作,代表作有《团泊洼的秋天》《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等等,风格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
1976年10月18日,郭小川因为一场意外的火灾,不幸离世,年仅57岁。
这一年还有两位革命作曲家去世,一位是马可,创作过《白毛女》《南泥湾》《小二黑结婚》《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等作品,担任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1976年7月27日,马可病逝,年仅58岁。
另一位是“军歌之父”郑律成,郑律成原本是朝鲜人,因日军入侵朝鲜,郑律成来到了中国,并加入了中国,创作过《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等作品,被称为中国“军歌之父”。
而且,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郑律成还为朝鲜人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成为朝鲜人民军的军歌,因此,郑律成也被称为中朝两国的“军歌之父”。
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在北京病逝,年仅62岁。
另外还有京剧大师尚小云,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于1976年4月19日去世,享年76岁。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76年,三大伟人陨落,天落陨石,多地地震,为何会是这一年
@真知新坐标
1976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对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同时也是举国哀伤的一年。
这一年,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红军之父”朱德,“伟大领袖”相继离开了全国人民。
一时间,中国的天空满是阴霾,仿佛天塌了。一时间,人民的躯体无力支撑,仿佛地裂了。
历史有时候总有巧合,也有必然。回看历史,总感到隐隐之间有一条线串联起所有,仿佛一切都是注定。
为何是1976年?为何三位伟人同年陨落?
疾病无疑是主因,而天灾加人祸却是重要的诱因。
疾病的折磨三位伟人,都是因病逝世的。
1972年,日常操劳、长期满负荷忙于工作的周总理,突然出现了尿血的症状,身体开始急速消瘦。
周恩来
而早在1967年2月,他就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虽然早有疾病,但周总理想到过要休息、疗养。他曾对斯诺说过:自已因为睡眠太少,身体减弱,如今要打球蛋白了。
出现尿血症状的周总理,在工作间隙做了一次尿检。报告出来后,情况很不理想。陪伴总理7年的保健医生张佐良,一下子警觉了起来,他拿着报告单,神情沉重的找到总理,隐晦的向总理报告了检查结果。郑重的要求总理再化验一次。第二天,化验结果再出来,依然不理想。
周恩来
1972年5月18日,经过各方面专家的会诊、确认,得出了一个结论:膀胱癌。
得知病情后的周总理,曾对想要为他调理身体的医生们说过:我知道自己得癌症了,先让我忙完这一阵子吧,我这么大岁数了,能让我多为人民多做几件事情就可以了。
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会见外宾
1974年6月1日,患病两年的周总理,第一次离开工作岗位,在305医院接受了第一次手术。而后又是无休止的工作。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手术……完了又投入到工作中。
到了1976年1月5日时,周总理先后接受了大小手术13次,体重从130斤锐减到61斤。1月8日9时57分,周总理与世长辞。
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周恩来总理去世后,90岁高龄的朱德,在众人的搀扶下来到遗体前,悲伤地呼唤着:恩来啊,恩来啊……
痛哭之后,他缓缓地、缓缓地举起右手,向他一生的“革命战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朱德向周恩来敬了一个军礼
当时的朱德,虽然年事已高,行动不太方便,但身体还算硬朗,主要是因为常年喜好肉食,罹患有糖尿病。悲伤过后,朱德毅然投入到工作之中,他说:自已要趁着还能动的时候,尽量多做事。
那时候,他似乎有所预感,争分夺秒地忘我工作,不听劝阻的拼命工作。从2月至7月期间,他先后会见了18次外宾。而意外,却正是源于接见外宾。
晚年工作中的朱德
1976年6月12日下午,朱德按计划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当天早上起床时,他身体就有点不舒服,家人劝他休息,但他吃了药后还是出门了。原定下午2点半的会见,却因澳方的行程改变推迟到了4点半。
朱德会见弗雷泽
在此期间,朱德一直在吹冷气的房间里等待着。会见结束后,朱德回到家中就出现了咳嗽、低烧等症状。25日晚上,又出现了腹泻症状。到了26日,病情开始急剧恶化。到了7月初时,心脏衰竭、糖尿病、肠胃炎、心肌病等并发症相继出现,朱德连说话都困难了。
当时,他断断续续地说道: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
7月6日15时01分,“人民的光荣”朱德同志与世长辞。
朱德同志与世长辞
此时的毛主席,也刚从病危中抢救过来,他听闻报告后,低沉地说道:朱老总得的什么病?怎么就这么快就……
他一边叮嘱要妥善料理好朱德的葬礼,一边悲伤地说:“朱毛”不能分离。现在“朱”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
与朱德
1970年时,毛主席就经常身体不适,出现了低烧、咳嗽等症状,经诊断为肺部感染。在医护人员的悉心调理下,病情得到控制。到了72年的时候,毛主席的病情开始加重,身体变得迟缓,血压也开始不断升高。后来发现,已经有了向心脏病发展的趋势了。
直到1974年10月前,毛主席的病情都处于时而好转、时而反复的状态中,期间他还会见过美国总统尼克松。随后,毛主席右侧麻痹症的问题更加明显,吞咽食物也出现了困难,同时白内障也折磨着他,长期需要卧床休养。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到了1976年,接连痛失两位“革命战友”的毛主席,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又让心系百姓的主席,多次失声痛哭。
1976年5月11日,毛主席第一次出现了心肌梗塞的迹象。6月26日出现第二次,且面积略显扩大了。9月2日出现了第三次,病情明显加重了,到了9月5日,毛主席的身体已经进入了衰竭状态。
9月8日凌晨,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强行给主席翻身擦拭身体,一度造成了毛主席脸色发青、呼吸停止。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
毛主席与世长辞
“三位伟人”在同一年,离开了我们。
天灾频发1976年,既是伟人离世的“天灾之年”,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天灾之年”。
1976年3月8日15时许,吉林市北郊,一个大火球从天而降,而后成无数的小火球,共计有100多块陨石碎片砸向地面。幸运的是,最终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陨石雨
经事后调查,共有大小陨石138块,其中最重的一块为1770公斤,定名为“吉林一号”,这也是世界石陨石之最。另有两块超过100公斤的,分别定名为“吉林二号”“吉林三号”。
吉林一号陨石
4月22日,《人民日报》刊载这一消息,毛主席听闻后,他让工作人员将他扶到窗边,望着窗外苍茫的景象,久久的陷入了沉默和思考之中。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连续发生7.3级、7.4级地震,造成了德宏、保山、临沧等多地受灾,98人死亡、451人重伤、1991人轻伤,约42万间房屋倒塌受损。
而随着而来的是,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受伤。
唐山大地震
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四川松潘又连续发生2次7.2级地震。
当时,工作人员向毛主席呈阅“唐山大地震”的报告后,毛主席忍不住失声痛哭。医疗组成员王新德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毛主席嚎啕大哭。
图片源于网络
借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伟人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对人民爱得深沉。
人祸的打击1976年10月,“十年”结束了,而这场动荡对我们的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也对伟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的种种前因后果自不必说,让我们把时间直接拉到1975年至1976年。
1975年,同志开始接替周总理,全面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中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较大的转机,这也是近10年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
年底,的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1976年4月,被撤销了一切职务,进入了人生的“第三落”。刚刚开始的全面整顿和经济复苏再次遭受重挫。
而在此期间,不仅仅是同志,朱德、、陈毅、、、贺龙等等都遭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还遭受到了不公平、不理性的对待。
1975年7月11日,朱德最后一次在医院见到了周恩来。
在此之前,他多次想要前往探望,都因为等人的阴谋干扰未能实现。而在此之前,他更是多次遭受到了“炮轰”。对于这样一位“红军之父”来说,来自外部的敌人从未让他害怕,但来自内部的敌人却让他心力憔悴、倍感担忧。
而这些年来,面对动荡的局势,周总理无时无刻不再想着扭转局面。他极尽全力的保护干部,极尽全力的控制住整体形势,极尽全力的表达正确的主张,极尽全力的扭转国民经济,在此期间发挥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事实上,正是因为想要扶危定倾,周总理投入到了没日没夜的操劳之中,这也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到了1976年的时候,“”的倒行逆施已经遭受到了全面人民的反对,而他们也进入到了最后的疯狂之中。
1976年3月2日,在中央会议上,裸地表现出了相当“女皇”的野心。毛主席听闻后,严肃地批评了她。
而在最后的时光里,毛主席很多想见的人,都没能见上,就连女儿也不能陪在身边,这一切都是因为的阻拦。
而在此期间,各地区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多次受到“”的阻拦。他们咄咄逼人地发起各种进攻,妄图主导这个国家的命运。而这些也终于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怒与反抗。
10月6日晚,在、等人的果断之下,“”终于被粉碎了。
北京群众庆祝“粉碎”
而这十年的,无疑让很多人备受煎熬、备受挫折、心力憔悴。
综上来看,1976年可以说是天塌地裂的“大灾之年”“大难之年”“大悲之年”。在疾病的滋扰下,在天灾的悲痛中,在动荡的忧虑下,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割舍不下的革命事业,割舍不断的人民群众。
如果要说,为什么集中在1976年,只能说历史总是造化弄人,而有时候总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怀念伟人主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怀念朱德#
1976年,除了三位伟人去世,还有这些开国功臣也一起走了
1976年,是中国人民最悲痛的一年。
在这一年,周总理、朱总司令、毛主席三位伟人相继去世,举国同悲。
其实,在这一年还有不少开国功臣也跟着三位伟人一起走了,都有哪些人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被毛主席称为“开明君主”的张闻天,时间是1976年7月1日。
张闻天1900年出生于上海,1925年加入了中国。
张闻天在我党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曾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遵义会议后,取代博古成为我党的最高领导人。
不过,张闻天深知自己的能力不如毛主席,就数次提出让贤,被毛主席称赞为“开明君主”。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担任过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等职,于1976年7月1日病逝,享年76岁。
张闻天去世6天后,还有一位开国中将也不幸牺牲了,就是皮定均。
皮定均1914年出身于安徽金寨县,1929年参加了红军。
皮定均最有名的就是中原突围,率领“皮旅”纵横数千里,转战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不仅掩护了大部队逃出包围圈,还把十几万敌军搅得天翻地覆,狼狈不堪。
毛主席见到皮定均后,高兴地说:“干革命就是要有你们当年中原突围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过去是这样,今后还是需要这样!”
1955年授衔时,皮定均原定授少将,但毛主席说了一句“皮有功,少晋中”,让皮定均成为开国中将。
建国后,皮定均屡受重用,担任过兰州军区司令、福州军区司令。
1976年7月7日,也就是朱老总去世后的第二天,皮定均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因直升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62岁。
除了皮定均,还有一位开国中将在这一年去世,就是肖向荣。
肖向荣1910年出生于广东梅县,1927年加入了中国。
与“战将”皮定均不同,肖向荣主要是从事文职工作,担任过中革军委秘书长、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
建国后,肖向荣担任过第15兵团政委、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6年3月23日,肖向荣将军去世,享年66岁。
除了这两位开国中将,这一年还有19位开国少将先后离世,包括王奇才、袁也烈、刘子奇、姜齐贤、苏鲁、张西三、谭友夫、陈伯禄、谢福林、陈力、黎锡福、宋烈、涂学忠、邓忠仁、侯世奎、刘显宜、王大华、贾陶、徐文烈。
另外,在文化领域也有好几位名人去世,比如冯雪峰,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曾参与创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代表作有《湖畔》《雪峰寓言》《乡风与市风》等等。
1976年1月31日,冯雪峰因病去世,享年73岁。
还有著名诗人郭小川,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主要从事宣传工作,代表作有《团泊洼的秋天》《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等等,风格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
1976年10月18日,郭小川因为一场意外的火灾,不幸离世,年仅57岁。
这一年还有两位革命作曲家去世,一位是马可,创作过《白毛女》《南泥湾》《小二黑结婚》《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等作品,担任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1976年7月27日,马可病逝,年仅58岁。
另一位是“军歌之父”郑律成,郑律成原本是朝鲜人,因日军入侵朝鲜,郑律成来到了中国,并加入了中国,创作过《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等作品,被称为中国“军歌之父”。
而且,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郑律成还为朝鲜人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成为朝鲜人民军的军歌,因此,郑律成也被称为中朝两国的“军歌之父”。
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在北京病逝,年仅62岁。
另外还有京剧大师尚小云,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于1976年4月19日去世,享年76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