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历转换八字代码(生辰八字阴阳历转换)

几分真心 2024-02-10 13:35:00 网络

彻底让你搞懂“农历”“阴历”“阳历”“公历”等概念

很多朋友‬对“农历”“阴历”“阳历”“公历”等概念总是分不清楚,对过“什么‬历”生日有分歧,对生肖怎么算不明白。基于此,吴总‬给大家简单捋一下,保证谁也能看懂,如果看不懂你来打我。

先说结论:

一‬、顾名思义‬,“阴历‬”是‬根据‬“月亮‬”制定‬的‬历法‬,“阳历‬”是‬根据‬“太阳‬”制定‬的‬历法‬‬。

二‬、“公历”属于“阳历”,但“阳历”不一定是“公历”。

三‬、“农历”并不等于“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历”。

四‬、我们中国人传统‬过生日为‬农历生日。

五‬、“十二‬生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按‬“农历‬”算‬,古人‬实际上‬是从‬“立春‬”作为‬生肖‬交替‬的时间‬节点‬。

具体来看:

一、顾名思义‬,“阴历‬”是‬根据‬“月亮‬”制定‬的‬历法‬,“阳历‬”是‬根据‬“太阳‬”制定‬的‬历法‬‬。

阴历:我们都知道,“月球”围绕“地球”转,古人经过观察月亮,根据月亮的圆缺发现一个朔望月大约29.5天,接近30天(我们现在一般还说“一个月30天”),朔望月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即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就是说,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朔”就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望”就是农历每月的十五,这在文言文中我们见到就知道表示的时间。所以,“阴历”就是根据月亮周期制定的历法。月亮也叫“太阴”,所以“阴历”也叫“太阴历”。

阳历: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阳历”就是根据太阳周期制定的历法。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一圈大约365.24天,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阳历经过古埃及、古罗马等的发展、精确,慢慢演变成了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历”。所以“阳历”就是“太阳历”,“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中国的阳历有四种:汉族的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

二‬、“公历”属于“阳历”,但“阳历”不一定是“公历”。

公历:也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纪年法并行。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所以‬,我们的‬国庆节‬“10月‬1日‬”就是‬公历‬的‬10月1日,很多国际性‬的‬节日‬都是‬公历‬,如“2.14情人节‬”‬“3.8国际妇女节‬”、“4.1愚人节‬”、“5.1国际劳动力节”、“6.1国际儿童节‬”等‬,也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谓‬的‬“过‬得‬快‬”的‬这个‬“历法‬”,就是‬“公历‬”。

但不能说“公历”等于“阳历”,“阳历”的范围广,“公历”可以说是“阳历”的一种或者说在“阳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

三‬、“农历”并不等于“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历”。

农历:农历,是中国现行的近现代历法,“农历‬”‬并不等‬于“阴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也就是说‬,农历是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

为什么‬又出现‬了‬“农历‬”这‬一说法呢‬?这‬还得‬看我国‬‬古人的‬智慧‬了‬。前边‬提到了‬“阴历‬”大大概‬一个月‬是‬29.5天‬,一年‬乘以‬12个月‬为‬354天‬,与‬太阳周期‬365天‬差‬11天‬呢‬!时间一久‬过年‬可能力就去了‬“秋天‬”了‬!这‬对‬我们古代‬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的百姓来说‬是不友好‬的‬,于是‬古人‬结合‬“阴历‬”和‬“阳历‬”发明了‬“阴阳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农历‬”,月份‬按‬阴历‬,年份‬按‬阳历‬,但是‬又出现了‬时间‬不‬匹配‬的‬问题‬,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设置‬“19年‬7闰‬”来‬平衡时间‬,这样‬“农历‬”和“阳历‬”时间‬就‬基本‬对上‬号‬了‬!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弥补了‬单纯‬阴历‬和‬单纯‬阳历‬的缺点‬,可见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关于‬“农历‬”的‬具体‬问题‬后边‬我会‬附上2017年‬“国家‬标准‬”制定‬的‬“农历‬标准‬”,大家‬一看‬便明白‬。

四‬、我们中国人传统‬过生日为‬农历生日。

“农历”这种“阴阳历”是我国传统历法的结晶,可以说是一项伟大“发明”,我们古人传统上显然是过农历生日。“公历”是1949年一届政协会议提出我们采用公元纪年,所以现在我们新闻报道也好还是身份证上的生日均是按“阳历”,“法定年龄”固然也是按“阳历”,如你是阳历2005年1月24号出生,那么到2023年阳历1月24号才属于18周岁。但我们应该知道,传统是按“农历”过生日。当然了,现在来说,您愿意过什么生日您开心就好,两个生日都过也不是不行。

五‬、“十二‬生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按‬“农历‬”算‬,古人‬实际上‬是从‬“立春‬”作为‬生肖‬交替‬的时间‬节点

我们都知道,‬“十二生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个‬固然‬也是‬按照‬“农历‬”来算‬,古人‬实际‬是从‬“立春‬”作为‬生肖‬交替的‬开始‬,例如‬今天‬为‬2023年‬农历‬正月初‬三‬,而‬正月十四‬才是‬“立春‬”,也就是说‬十四‬立春‬之前‬出生‬的‬仍然是‬属‬“虎‬”,而‬过了‬“立春‬”后‬才算‬属‬“兔‬”,相面算卦‬生辰八字‬等‬都是‬按‬此‬算‬。我们看‬日历上‬在‬“立春‬”之前‬仍然‬标注‬“壬‬寅‬年‬”,并不是‬标注‬错误‬,过了立春‬后‬就是‬“癸卯年‬”了‬。但由于‬大多数‬人一直‬很‬混乱‬分不清‬怎么算‬,也为了‬方便‬,在‬2017年颁布‬实施的《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统一‬为‬:从‬农历‬的‬正月‬初一‬就开始‬干支纪年‬和‬生肖‬交替‬了‬,也就是‬说‬正月‬初一‬后‬不管‬立不立春‬你都可以‬“属‬兔‬”了‬。那么‬对于此事‬你是愿意‬在‬正月初一‬后‬还是‬愿意在‬立春‬后‬呢‬?

总结:我们现在甚至可以不用管“阴历”“阳历”,只知道我们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就是“公历(公元‬纪年‬)”,也就是所谓“过得快”的日期,当然‬,习惯上‬你‬硬是把‬它‬说成‬“阳历‬”也可以‬,因为‬它就是‬阳历的‬一种‬,公历‬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今天为公元‬2023年1月24日;我们国家现在用的“农历”,也就是所谓“过得慢”的日期,一般用汉字表达,如今天是正月初三,元宵节是正月十五,中秋节是八月十五等。再如,我们看《新闻联播》开头就是“今天是1月24号,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三”,1月24就是“公历”,正月初三就是‬“农历”。

这下,你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你来打我,如果明白了赶快分享给你身边不明白的小伙伴吧~如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感激不尽。祝大家农历新年快乐!

附:2017年发布并实施的最新版《农历的编算与颁行》(“农历”也有“国家标准”了!)

生肖转换是从立春开始吗?

这两天翻手机万年历,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如下图:

于是我就禁不住好奇:正月十三怎么还是壬寅年,正月十四也就是立春才变成癸卯年?生肖转换是从立春开始吗?

然后我就去百科和知乎搜了一下,内容很多很专业,简单梳理了一下,有以下收获:

1.“正月十三、正月十四”这种表达属于农历纪年法,说起这个农历那可就厉害了,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划分月,又参考太阳回归年的长度划分年,又添加24节气、设置闰月,使平均日历年适应回归年,是我国独有的阴阳历纪年法。所以国外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把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New Year)硬说成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是完全不合适的,最最最起码也应该是Lunisolar New Year,不过这也不够准确,还是中国农历新年最合适。

2.“癸卯年甲寅月癸巳日”这种表达属于干支纪法。因为它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所以可以说干支历是一种阳历。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3.农历以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干支历以立春开始进入下一年,你要问为什么不同,我的推测是可能因为干支历只看太阳不看月亮,所以没有“初一”的概念,只能以自己能观察到的北斗七星指向寅位这一确定现象(立春)来确定一年之初。

4.大家也能感觉出来,农历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是跟自然相符(月亮圆缺为一月,太阳回归为一年);二是与习俗相和(大年三十、八月十五这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日子);三是有计日作用(现在老一辈的诞辰忌日等等还多用农历来算),而干支纪法就是个查数用的(没错,农历纪年也是采用干支纪法),60为一周往复循环,没有其他如古代的年号、现代的公历辅助的话,多几个循环就能把人给数懵了。

干支纪法现在听的最多的可能就是算“八字”了,也就是出生时的年月日时,这是民间命理学的内容,用来推论人的性格特征和未来运势,除此之外就非常少见了,我想上图日历中标的癸卯年甲寅月癸巳日可能也是为了方便人们查阅八字吧。

5.所以再回到我们的问题上,生肖转换是从立春开始吗?答案其实就很明显了,并不是。通常来讲,人们都会认为生肖转换是从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新年开始的,因为生肖作为具象的动物,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干支纪法中立春前后的壬寅年和癸卯年,更多的是一种序列关系,抽象意义大于具象意义,因此认为生肖是跟着农历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历中那里要加[兔]了,表示属相就是兔。

在了解以上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知识,可以回应有些人认为的生肖转换从立春开始,我们下次再聊~

这个兔年有两个立春!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2月4日,我们将迎来立春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寓意着春季的开始。

可是癸卯兔年有两个“立春”,还有两个二月,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刘炎介绍,癸卯兔年的两个立春分别是正月十四(阳历为2023年2月4日)、腊月二十五(阳历为2024年2月4日),这与中国传统历法有关。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阴历、阳历和农历的不同说法。阴历是根据月球月相变化而编排的历法,月相圆缺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是一个朔望月;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历法,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称为是一个回归年。”刘炎说:“而农历则是兼顾月相和太阳公转运动变化的一种历法,又称为阴阳合历。”

据介绍,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一年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者355天,而一个回归年为365.25天,两者相差约11天,三年累积下来就会相差一个月左右,若按此时间差长期算下来,就会出现春节在夏天过的情况,因此,为了协调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农历便通过“置闰法”来使两种年的总天数相适应,使月份与季节对应,一般农历每两到三年就要增加一个月,所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

古代采用“19年7闰”的闰法,即在农历19个年份中,会有7个年份有闰月,出现闰月的年份在农历中有13个月。特别注意,闰月并不是闰年,闰年是指阳历2月份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

刘炎表示,癸卯兔年即有闰月,闰的是二月,所以有两个二月,全年就有13个月,为384天。因为年长长于回归年,所以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两头春”;和其相反的情况则是“无春年”,也就是没有立春的年份。

在20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和无立春的年份都为37次。

农历一年中有一个“立春”、双“立春”,或者没有“立春”,都是由阴阳历转换造成的,属正常的历法现象,和凶吉完全无关。旧时人们认为“无立春之年是寡妇年”,不宜嫁娶,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

这个癸卯兔年有两个二月,那么为什么是闰二月呢?

刘炎表示,这里先解释什么是“节气”和“中气”,按照以前的说法,二十四节气其实要分为“节气”和“中气”,单数的节气称为“节气”,双数的节气称为“中气”,比如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第二个节气是雨水,后面是惊蛰、春分等,立春和惊蛰属于第一、第三等单数节气,也就是“节气”,而雨水、春分属于是第二个和第四个节气,则被称为“中气”,后续的节气以此类推。

农历二月之后,正常情况下,下一个月中应该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但兔年的二月份过完之后,下个月只有节气“清明”,“清明”之后的“中气”——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按照历法,当月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要闰上一个月,所以,癸卯兔年是闰二月。

古代有“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的说法,认为有着两个立春,发生倒春寒的概率比较大,也预示着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阴雨天多,降水丰沛。这种情况下,春季雨都下完了,秋季就大概率会发生干旱的情况,庄稼的长势不会很好,属于“荒年”的范畴。

但是,闰月、双春年等说法,都是人为设置的,当年天气是否寒冷,降雨是否充足,会不会出现干旱等,则是自然现象,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

(来源:新华日报 新华社)

【编辑:王戎飞】

【来源: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