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八字乳(什么字八滴水)

心若向阳 2023-08-25 01:07:26 网络

特战老兵的拆弹人生

四级警士长姬建锋向安全地带转移爆炸物。张恒铭摄

跪在地上,四级警士长姬建锋轻轻拨开一堆碎石,一枚未爆弹的尾翼露了出来。

排爆现场一片沉寂。隔着头盔,姬建锋似乎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呼吸声与心跳声。在实弹射击靶场,这是他感受到最安静的时刻——此前,战友们的口号声、武器装备的射击声、对讲机里的指令声此起彼伏,响彻四周。

这枚未爆弹不大,却足以致命。有人说,排爆手指尖与爆炸物的距离,就是生与死的界限。

搜排爆手,是部队中最危险的岗位之一。作为生死考验面前的逆行者,姬建锋一直奉行着“用生命拯救生命”的职业标准。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平凡的英雄主义——即使畏惧,也会一往无前。

姬建锋出生在农村。曾经,他是班长眼中“干啥啥不行”的新兵。现在,他是战友眼中的“搜排爆专家”“草根发明家”“装备修理师”。过去的15年里,他处置未爆14枚,培养搜排爆手100余人,发明装备器材8件,获得国家专利2项。

成长的背后,是个人的奋斗、战友的帮助以及部队的培养。近些年,武警湖北总队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切实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投入更大精力,集中更多资源,推动人才建设水平整体跃升,涌现出一批像姬建锋一样的特战人才。本期军营观察,就让我们走近老兵姬建锋,一同感受属于他的拆弹人生。

距 离

拆除心中的“定时炸弹”

在低温的作用下,姬建锋的双手有些发抖。这是身体唯一暴露在室外的部分——为了保持最佳的手感,姬建锋排爆时从不戴手套。

汗水已经浸湿全身。排爆服内外,仿佛两个世界。

眼前的榴弹是实弹射击时产生的未爆弹,姬建锋迅速判断出其威力:约70克黑梯炸药,杀伤半径7米左右。如果出现意外,排爆服应该能保命。

确保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距离。但为了彻底排除隐患,姬建锋不得不缩短距离,在距未爆弹一臂远的位置作业。他明白,如果出现更大威力的炸弹,排爆服的作用只能是“心理安慰”和“留个全尸”。

姬建锋记得刚加入搜排爆班时看过的一部电影——《拆弹部队》。那是2008年,他通过选拔进入特战大队,电影正好上映。姬建锋对电影开篇的场景印象深刻:恐怖分子引爆炸弹,即使穿着排爆服,数米外的排爆手依旧没能幸存。

不过,21岁的姬建锋一腔热血,完全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当时感觉没多危险。”姬建锋回忆道。

类似的“错觉”持续了3年,直到姬建锋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实战经历。

那天中午,中队接到电话——某重点交通枢纽场所发现疑似爆炸物。

来到现场,姬建锋感受到与平时训练不一样的氛围——四周全是公安特警。一些人眉头紧皱,大多数人则沉默不语。“一种说不出来的紧张。”他说。

由于机器人无法抵达预定位置,指挥员决定让姬建锋前去处置。

姬建锋不断地深呼吸,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他紧张极了——“会是什么类型的爆炸物?会不会突然爆炸?应该怎样拆除?”拆弹前,姬建锋心里与炸弹已经进行了第一波交锋。

悬疑电影中有个“桌下炸弹”理论:如果观众不知道桌底下有一颗炸弹,当炸弹爆炸时,他们只会受到惊吓;如果观众知道桌底下有一颗炸弹,但不知道何时会爆炸,他们的心就会始终悬着,跟着风吹草动一起颤抖。

“不知道什么类型、何时爆炸的炸弹更让人恐惧。”姬建锋说。他曾在排爆手册中看到,每公斤炸弹爆炸能释放3000至9000千焦的能量。这是个什么概念,姬建锋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被爆温灼烧前,冲击波或者炸弹破片就会将他撕碎。

姬建锋回头看了眼战友,所有人都默默地注视着他。这一刻,他感受到了最高的敬意,也承受着最大的压力。

从战友们的眼神中,姬建锋看到的不是生死离别,更多的是一种“相信”。“加油,肯定没问题。”中队长拍了拍他的肩膀。

姬建锋回应了一个“OK”的手势,随后向前走去。一步、两步、三步……姬建锋离战友越来越远,离危险越来越近。

在特战大队,姬建锋还有另一个身份——器材保管员。这个岗位,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他可以拆装并研究各类武器装备。

姬建锋从小喜欢拆东西。他曾将家里的收音机拆了,剪掉喇叭、砸碎磁铁、拆卸电路。最后,免不了挨父亲的一顿打。“黄色的皮带,我记得清清楚楚,不过打得并不狠。”他回忆道。

别人眼中的危险,在姬建锋眼里,更多的是一份刺激。

30米,20米,10米……当姬建锋逐渐靠近疑似爆炸物的藏匿地时,反而没那么害怕了。此时,他只有一个想法:完成任务,不要辜负战友们的期望。

姬建锋半蹲着钻进仓柜,找到了那个疑似爆炸物:一个中国邮政的包裹,圆柱形的盒子,像点火式炸弹。他用便携式X光检查机扫描,发现包裹和硝酸铵炸药的密度差不多。

“必须尽快转移。”姬建锋心想,此处有大量燃油,如果出现意外,后果不可想象。他捧着爆炸物,小心翼翼地离开那里,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

当姬建锋拆开盒子,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爆炸物”竟是一盒月饼。

姬建锋显得很平静。对于他来说,无论盒子里面是什么,他都一定会拆除。

往后的每一年,姬建锋都在与各种炸弹进行博弈。一次拆弹训练,姬建锋在切割木盒时出现失误。于是,他买了25个相同的木盒,训练自己的切割技术。“无论恐惧害怕或是自我怀疑,都是内心深处的一颗‘定时炸弹’。”他说,“战胜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直面它们。”

战友为姬建锋穿戴排爆装具。 张恒铭摄

时 间

当争分夺秒成为一种习惯

布置完导爆索,姬建锋拉响火管,迅速向身后的排爆车跑去。

“1001,1002……”姬建锋边跑边数秒,“1028,1029,1030!”30秒,一秒不差,爆炸声响起,未爆弹被成功引爆。

多年的排爆经验让姬建锋对时间有着更精确的感知。与排爆时的读秒不同,姬建锋在拆弹时只会在开始前看一眼时间,然后尽快寻找突破口,避免陷入倒计时带来的恐慌中。“拆弹的第一要义是稳,不能被时间束缚。”他说。

姬建锋今年34岁,有些微胖,喜欢笑,属于忠厚老实的外表类型,很难从他身上看到拆弹专家的痕迹。可一旦穿上排爆服,他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散发出截然不同的气场。“非常沉稳,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中队长耿涛如是说。

尽管如此,每当姬建锋看到跨年的倒计时,或者是计时器归零的那一刻,他总会想象到炸弹爆炸的情节,心里情不自禁地发出“嘭”的一声。

对于排爆手来说,拆弹必须要争分夺秒,毫秒之间往往决定着生还是死。姬建锋格外珍惜时间,不喜欢凑热闹,偶尔的娱乐活动是下象棋。他一有空就看专业书籍,研究排爆装备。

成为一名搜排爆手,除了姬建锋,最激动的人也许是他的老班长付玉皖。这个已经退伍的中年汉子是姬建锋的伯乐。在姬建锋刚入伍的3年里,付玉皖一手发掘并培养了他。

刚下连的姬建锋,身体不协调,走队列老是八字脚;体型偏胖,军事训练也不行;连简单的警棍盾牌操也打不好……总之,新兵下连时的姬建锋绝不是个“抢手的兵”。

“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会有一项行吧?”付玉皖说。他开始带着姬建锋练体能。

姬建锋没让他失望。早操器械训练时,不管是单杠还是双杠,姬建锋就一直吊在杠上,休息时也不下来。

可能就是从那时起,争分夺秒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也正是在这一习惯下,“笨鸟先飞”的姬建锋体能实现了质的突破。400米冲刺,他从1分20秒跑到51秒。

这个成绩,意味着姬建锋达到了特战队员的水准。后来,他通过了选拔,进入了特战大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姬建锋发现时间更紧张了。刚接触搜排爆时,他觉得炸弹就是在纸箱子里装个爆炸物,顶多加个闹钟,拆起来很简单。

现在,炸弹的模式五花八门,有装在人质身上的,有放在陶瓷管里的,有用灭火器做的。开关的模样也是层出不穷,电子表开关、洗衣机开关、滴水开关……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钻研。

一次野外战术对抗演练,姬建锋负责拆除一枚“炸弹”。打开盒子后,他刚剪掉蜂鸣器的线,“炸弹”就爆炸了。大量的烟雾冒了出来,遮住了护目镜。他只能尴尬地把头盔卸下来擦镜子。“被骗了。”姬建锋解释,“其实是继电器的线,在里面绕了几圈又出来了。”

姬建锋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床头柜里放了一个自制稳定器,一有机会就取出来训练。

更极端的时候,姬建锋会卡着时间用排爆刀在纸盒上切字母,从“A”切到“Z”。纸盒子有3层纸,他切2层,留下最薄的一层,以此训练自己的控刀技术。

还有爆炸物解体器销毁训练。姬建锋先穿着排爆服组装水枪,再用水枪切割爆炸物。“主要训练手部力量和对装备的熟悉程度。”姬建锋说,每次他都要求自己在一分钟之内完成。

生活中,姬建锋同样也是争分夺秒。2019年,姬建锋的爱人生产。为了赶上孩子的出生,他没有参加集训的结业典礼,提前坐上了返程火车。“孩子6斤6两重。”提及此事,姬建锋至今仍很激动。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武汉,每两周能回家一趟。他买了一辆自行车,每次轮休都是骑车回家。“我做了比较,与其它交通工具比,骑车回家最省时,还能锻炼身体。”

重 量

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人

去年疫情,姬建锋隔离在家,带娃成了他的主业。生活节奏的突然转换,让姬建锋不太适应。5个月的隔离生活,他胖了30多斤。

今年年初,姬建锋开始了“魔鬼”训练。学理论知识、练体能技能,整个备战训练期,他完成了运动软件上连续跑步16周的任务,成功减重20斤。在专业等级测评时,34岁的姬建锋以超过27岁年龄段优秀的标准完成考核。

姬建锋认为,良好的体能基础是因为他总比别人多负重37公斤——那是一件排爆服的重量。

这个重量,让姬建锋付出更多的汗水。每一次的拆弹训练,姬建锋都会穿着排爆服。有时,他会先跑1000米,让心跳加速至每分钟150次以上,再进行拆弹训练。

刚穿上排爆服时,姬建锋还是个副排爆手,总是给战友打下手。他不甘心,就拼了命地训练,“一定要当主排爆手,让别人给我打下手。”

在徒弟岑志猛眼里,姬建锋的形象尤为高大。岑志猛记得,每次执行搜排爆任务时,只要姬建锋在场,他总会说同一句话——“我兵龄长,我一个人先上。”

对此,姬建锋给出解释:“这是拆弹的原则,能一个人上绝不上两个人,要最大程度减少伤亡。”

小时候,姬建锋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村里玩耍。天热的时候,他们就在树下乘凉,听大人们讲故事。村里有个老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大家最喜欢搬着小板凳围住这位老人,听他讲当年的战斗故事。

故事中,一名战士为了救这名老兵,胸前中了5发弹,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我做的事战友也会做,没什么了不起。”姬建锋觉得,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士兵。在他看来,生命的价值不仅是服役了多长时间、拆了多少炸弹,更应该是为战友和这支部队留下了什么。

2010年,菲律宾马尼拉“8·23”劫持人质案发生。警方因没有能查明车内情况以及缺乏有效的破窗工具,最终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

也正是从那时起,姬建锋萌生了自行研制装备的想法。当时,姬建锋正在研究器材室里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有些装备的说明书是外文。”姬建锋说。他看不懂,就翻着词典一个一个地查,直到把重要的参数全部记在心里。

所以,当很多人不相信这个士兵能发明装备时,姬建锋对自己没有丝毫怀疑,“我的身后,有着上千本专业书籍”。

紧接着,在大队组织的一场反恐演练中,姬建锋制作的“鱼竿伸缩式潜望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战队员可躲在安全处操作该潜望镜,用其探测狭小空间内的情况。该潜望镜拍到的图像,还可通过无线电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

10多年过去,现在回头看看,姬建锋最大的成就,或许并不是排了多少未爆弹,处置了多少疑似爆炸物事件,反而是他的这些发明。“即使我离开了这里,我发明的装备,也能保护我的战友。”他说。

姬建锋的发明也被几家生产安保器材的公司所知。多家公司开出高薪聘他去搞研发,都被他一一拒绝。

姬建锋坦陈,自己也想过退伍去地方发展,但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说:“部队有着更大的平台、更好的舞台,也有着更重要的责任。”

与大多数搜排爆手一样,姬建锋没有告诉家人自己从事的专业。一次意外,让这个保守多年的秘密暴露出来。

在获得2个三等功后,中队专门为姬建锋做了荣誉展板。他非常兴奋,和家人分享了这一幸福时刻。不承想,母亲从展板上的内容发现了姬建锋的秘密。

“太危险了,一定要小心。”打那时开始,这句话成了母亲电话中永远的叮嘱,但她从没说过让姬建锋离开部队之类的话。

无论是那句“我一个人先上”,还是姬建锋对专业的潜心钻研,都是他对战友和这支部队的一往情深。

每年8月1日,常有不同兵龄的退伍老兵相约回到中队看一看。这让姬建锋备受感动。“虽然很多老兵都不认识,但大家相见的那一刻,就像是一家人。”他说。

每当提到对部队的看法时,姬建锋总会压低声音,一改往常嬉笑的态度,用拆弹时特有的专注,严肃地讲述接下来的每一个字:

“我是一名党员、一名战士。部队有我的使命、青春与热爱,我深爱着这里的一切。如果可以,我想一直留在这里。”(王钰凯、张鹏飞)

来源:解放军报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捺区(186-190)

186.心(囟 xīn)是由卧钩“ ”八点“ ”和点“丶”结合而成。卧钩“ ”表示人心向上,也有内向特征;八点“ ”表示分合,这里表示人心不定,易分易合;点“丶”指示心能明白事理,每个人心中有盏灯。借“囟(新)”声来说明心脏能促使大脑思考,因囟是新生儿的脑囟门,和心脏的跳动一致。古人认为人的思维在心中,有关意念的字都有“心”字,如思想。心脏为供血器官,心脏停止跳动,所有的思维就会消失。古人的洞察力也是有的。从现代医学来看,有些心脏移植手术的人,或多或少的还有心脏供体人的情绪特征。心作偏旁变为“忄”,居字左,只保留心易分合的特性,也体现心脏的结构特征,心脏分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变“”作偏旁在字下,竖加钩“亅”表示内心、心中,如慕、恭等。

心的本义为心脏,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脾(心脏与脾脏)。引申为1.内心,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苗(心意、心愿);2.心中、心里,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3.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4.思想,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5.精神,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体(精神与肉体);6.心绪、心情,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8.思虑、谋划,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9.中心,中央。

187.疒(讷nè)的甲骨文像一个盗汗的病人躺在床上;或像一个孕妇躺在床上。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一个人躺在床上。隶变楷化后,疒是由广和横八“冫”组成的字。广是有檐的高屋,比喻那种有滴水檐的床;横八“冫”是爿的省形,表示可以病人倚靠支撑在木床上。借“讷”声表示人有病,思维迟钝,神情木讷。疒是汉字的部首之一,组成的汉字多与疾病有关,如疾病、疗、疝、疙瘩、疮、疯等。疒可引申为1.倚,靠着;2.病;3.手足麻痹;4.同“疾”,急速。

病(丙 bìng)是由疒和丙组成的字。疒作为有疾病的归类符号;丙在五行中属火,表示炎热,以之作参照,表示人体有炎症发高烧。丙即会意又标音。

病的本义为人得病发烧的症状,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引申为1.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2.缺点,毛病,瑕疵,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3.疾苦,痛苦,如: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4.困难,不利,如: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5.枯萎,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6.生病,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7.担心,忧虑,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8.苦恼,困恼,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9.损害,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10.疲累,倦困,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188.立(礼lì)立在甲骨文、金文、篆书中,均是人正面直立于地面之形。再从楷书立的字形来分析看:下面一横为地;中间的倒八“ ”,是合的意思,这里指双腿合拢;“亠”指上头,这里指示身体上耸,点“丶”指示人头。就像军人立正站立的一个画面。为什么读“礼”?大家都知道,军人列队站立是一种威仪,一种礼仪,就像三军仪仗队站立迎接国外元首样,立就借了“礼”的声音。

本义为站,如立正、立定、站立、坐立不安。引申1.直立的,如立柜、立柱、立轴;2.使竖立,竖起来,如立竿见影、把电线杆立起来;3.建树设立,如树立、立功、立志、立场(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特指政治立场);4.制定,订立,如立法(规范国家权力机关创制、修改法律法规的各项制度的法律,包括立法权限、立案程序、法律解释等各项制度)、立字据、立个合同立项(某些建设工程、研究课题等经有关部门批准立为项目);5.生存,存在,如自立、独立、并立;6.即刻,马上,如立刻、立即、当机立断、 立决(立即处决死刑犯);8.指确定继承地位,如立皇太子、立嗣(没有儿子的人以别人‘通常是本家族的同辈人’的儿子承继;立继承人);9.姓。

189.穴(歇觉xué)为上古时代造的字,甲骨文、金文象人挖的洞穴。古人最早不会建房,只会挖洞或依据自然形成的洞穴生活。穴楷化后用“宀”表示可以居住的屋室,“宀”上面的点“丶”指示屋顶;八指示在洞内挖土,分室居住。穴是借歇(xie)觉(jue)切音(xie+jue)表示可以古人歇脚睡觉的地方。

穴的本义为土窟窿,地洞,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钟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引申1.墓穴,埋棺材的坑,如寿穴(生前造的墓穴);2.动物的窝,如穴巢(鸟兽藏身的窝巢)、虎穴、蚁穴;3.指敌人或奸人盘踞、藏匿的地方,如穴群(谓聚众盘踞)、穴巢(喻敌人或匪徒盘踞、活动的场所);4.地道,如穴土(挖地道)、穴师(挖地道的士兵)、穴地(挖地道);5.水道,如“江河既导,万穴俱流”;6.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叫穴道、穴位。

穴道(穴位):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有活穴和死穴之分,其中死指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总计108个;死穴歌诀: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190. 齐(切系切qí)齐是由齊简化而来。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画的是三棵竹子的一个竹节,相同高度竹子每节几乎是相同的,劈开后可以作为刻字或写字的竹简。齐隶变楷化后把制作竹简的过程融入了进去。齊中“亠”指示上头;“丫”指示从上到下把竹子劈开;丫的左边是刀,右边是刀的变形,“ ”刀的反字,指示两刀把竹劈子切分相同长度;下面的“”是由亓的变形,指古代的几案,指把竹劈成片放到案板上切分,变形后也可理解放置两块等距宽度的木板做规矩,将竹简切的长度一致。简化后的齐是文和亓的省形组合的字,文指刻有文字或写有文字的竹简捆绑在一起,放置在几案上的画面。读音是切(qie)和系(ji)的切音(qie+ji),表示把切好的竹劈子有序捆系在一起制成竹简,用于记录文字。

齐的本义就是制作竹简的过程。可以引申1.平整、整齐,如修齐、良莠不齐、参差不齐、队形整齐;2.完备,如齐全、齐备、人还没有来齐;3.整治、整理,如‘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4.使同等、一致,如齐名、‘人心齐,泰山移’;5.达到同样高度或长度,如见贤思齐、水齐腰际、河水齐腰深;6.跟某一点或某一直线取齐:齐着根儿剪断 、齐着边儿画一道线;7.共同、同时,如齐唱、齐步、并驾齐驱、百花齐放;8.声韵学上齐齿呼的简称,如开、齐、合、撮;9.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10.朝代名,南齐、北齐;11.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国号;12.姓。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蜘蛛赋予的智慧启示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地阅读。只要你留心,它会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01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它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就能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并从这里得到启示,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三个人带着各自不同的领悟继续赶路。这只蜘蛛依旧艰难地在潮湿的墙上爬向那已经支离破碎的网。它从不知道自己已经影响了三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他们的命运。它只知道要爬,要永不停息地爬向那个用心血编织的网。

看的是同样一只蜘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便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正像我们的生活,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关键是看你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对它。

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生活就是在你心中设立一个命题,然后为这个命题寻求论据。

02

蜘蛛结网,风吹网破,它再结,再吹破,它还是结。有人说:“到没风的地方结网岂不是省力得多?”的确,在无风的地方结网要省力得多,可在无风的地方结网却永远享受不到奋勇拼搏后成功的快乐。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羡慕成功者。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功”是成的基础,而只有不间断地去做“功”,迎难而上,才会达到“成”。蜘蛛选择有风的地方结网,并且不停歇地工作,这正是在“做功”。

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这种“蜘蛛精神”,不但要不停地“结网”,还要自觉地去找“风口”。其实,用不着你去找它,它自己会来登门拜访的。

“功”与“成”成正比,“功”多则“成”大。小蜘蛛不停地结网,不断地加固它,终有一天,风再也不能把它吹破。我们如果也能像蜘蛛那样在风口浪尖锤炼自己,那么总有一天必会成功!

03

成功的路上都是坑坑洼洼,只有靠自己的正确的态度,才能获得成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处处都有成功力量的源泉。其实成功的本质是蕴藏在人的内心的,总想着成功的人,在什么地方都能受到启迪。

机会往往是被少数人抓住的。我们要克服从众心理和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相信自己,有独立见解,不人人亦之,不为别人的评头论足、闲言碎语所左右,才能发现和抓住被别人忽视或遗忘的机会。

一切成功都离不开坚持。唯有坚持,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成长、学习、完善自我、磨练自我。

坐标的思想和直角坐标系是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创立的。

传说有一天,笛卡儿生病卧床,但他头脑一直没休息,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直观的,而代数方程则比较抽象,能不能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方程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组成几何图形的点和满足方程的每一组“数”挂上钩。他就拼命琢磨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

突然,他看见屋顶角上的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一会儿,蜘蛛又顺着丝爬上来,在上边左右拉丝。蜘蛛的“表演”,使笛卡尔思路豁然开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作一个点,它在屋子里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每个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他又想,屋子里相邻的两面墙与地面交出了三条直线,如果把地面上的墙角作为起点,把交出来的三条线作为三根数轴,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的位置,不是都可以用这三根数轴上找到的有顺序的三个数来表示吗?

反过来,任意给一组三个有顺序的数,例如3、2、1,也可用空间中的一个点P来表示它们。同样道理,用一组数(x、y)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平面上的一个点也可以用一组两个有顺序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坐标系的雏形。

这个有趣的传说,就像瓦特看到蒸汽冲起开水壶发明了蒸汽机一样,说明笛卡尔在创建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周围一些事物的启发,触发了灵感。

凡所学皆来自于生活,无论是数学、哲学或是物理,这些学科的建立与发扬,都是无数前人在生活中仔细探索、认真思考、敢为人先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对蜘蛛有好感,认为蜘蛛是一种有智慧的生物,中国人喜欢看蜘蛛织网,像一个人勤奋地工作,蜘蛛织出的网,像一幅宇宙八卦图。因此,觉得蜘蛛网是宇宙图腾。

在中国,科学家此前做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蜘蛛丝。一些人可能注意到,下完雨后蜘蛛丝挂的雨滴会像珍珠项链一样形成“挂珠”,这是因为自然的蜘蛛丝里有纺锤结构,有连接段,水拉到连接段后很快跑到纺锤,就会变成像项链一样的挂珠。连接段和纺锤结构不一样,因此,水在不同地方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在实验室里也可以做出这样的结构,做出一摸一样的人工蜘蛛丝。人工蜘蛛丝放入水中后,也是马上从连接的部分跑到纺锤部分,形成挂珠形式;这对水的收集和运输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04

一场战争结束后,有一个士兵大难不死,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藏起来,暗暗祈祷不要被敌军发现。就在他闭眼祷告时,突然被一只蜘蛛狠狠地咬了一口,他疼得差点叫起来,身子一抖,将蜘蛛抖落下来。他睁开眼睛,看到蜘蛛正不紧不慢地爬向洞口。

士兵摸着被咬的部位,恨得牙痒痒,看着那只蜘蛛,真想一下子把它捏死。就在他要动手之际,脑海里突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人要有慈悲之心,不可随便杀生,哪怕是一只过路的蚂蚁,也不要踩死,因为善有善报。”

想到这,士兵收回手,看着蜘蛛慢慢地爬向洞口,一下一下地织起网来。

不知过了多久,天突然下起雨来,士兵赶紧向山洞深处挪了挪,一来免遭雨淋,二来也怕敌军看到自己。他刚刚坐下,就听到洞口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有个粗嗓门说道:“那小子会不会逃到山洞里躲起来了?”

士兵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敌人进来,就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绝不束手就擒。他正想着,又听一个声音说:“他肯定不在山洞里。你们看,洞口有一个蜘蛛网,上面还有水珠,如果有人进去的话,蜘蛛网不会这么完整,一定会有破损的。他一定是逃到树林里去了,我们赶快追吧。”说完,脚步声就越来越远了。

一时的善念,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善报。要常做善事,常怀善心,就会结下善果。很多时候,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